台州市十校联盟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生 物 2021.1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生物中需要借助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是( )
A.变形虫 B.水螅 C.兔子 D.蓝藻
2.下列各组物质中,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 )
A.氨基酸、血浆蛋白、白细胞介素﹣2 B.抗体、K+通道蛋白、胰岛素
C.CO2、血红蛋白、尿素 D.Ca2+、唾液淀粉酶、乙酰胆碱
3.下列各项生命活动中,与内环境的稳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代谢废物通过汗液和尿液的形式排出体外
B.血液中CO2含量增加,会使呼吸加快
C.剧烈运动后,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以维持血糖平衡
D.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4.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是①
B.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先进入②,再进入③
C.毛细血管壁生存的环境是①
D.与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后的②大部分流向④,少部分流向①
5.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
①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合成 ②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实现PH的稳态
③兴奋传递过程中神经递质和受体的作用 ④ 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①② B.①③④ C.①④ D.②③
6.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相对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7.如图为运动神经元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①、②均为树突
B.人体神经调节的过程不受激素的影响
C.该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
D.刺激该神经元,轴突产生的神经冲动沿树突传播
8.电刺激离体的牛蛙坐骨神经,测定其受刺激后的电位变化。在a点左侧刺激神经,电表偏转的顺序依次是( )
A.1→2→4→3→1 B.4→2→4→3→4
C.4→2→4→3→1 D.1→3→1→2→1
9.下图为骨髓神经纤维的局部,被髓鞘细胞包裹的轴突区(b、d)钠、钾离子不能进出细胞,裸露的轴突区域(a、c、e)钠、钾离子进出不受影响。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d区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B.c区域处于兴奋状态,膜电位为内正外负
C.a区域处于静息状态,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较大
D.局部电流在轴突膜外的传导方向为a→c和e→c
10.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
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
C.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D.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11.下图为相互联系的两个神经元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其中a、b、c表示膜上的不同位点,①②表示相关物质或结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信号传导(递)方向为a→b→c
B.b、c都处于去极化过程
C.a处K+外流、b处Na+内流均为被动转运
D.①与②特异性结合后,神经递质可通过②进入细胞
12.如图表示某神经元一个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A. 动作电位传导是以局部电流向前传导,一直传到神经末梢
B. 图中a→b→c的过程就是动作电位快速形成和恢复的过程
C. 产生a段是由于K+经易化扩散外流造成的,消耗ATP
D. 若将该神经纤维置于更高浓度的Na+溶液中进行实验,d点将下移
13.下列有关人体神经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中枢是维持生命的必要中枢,位于大脑
B.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位于脑干
C.绝大多数内脏器官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D.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都含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14.如图为缩手反射弧结构示意图,A、B为反射弧上位点。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
A.刺激图中位点A,该处细胞膜外电位变化情况是由正变负
B.刺激A点所产生的兴奋传递到肌肉,致使肌肉收缩,该过程称为反射活动
C.据图可知,完成缩手反射至少涉及到 3个神经元
D.在给受伤同学做皮试时,没有把手缩回去,说明缩手反射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
15.1902年,英国科学家斯他林和贝利斯大胆地做出假设,最终发现了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物质进入血液后,随着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如下图)。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①过程肯定为神经调节
B.②过程肯定为激素调节
C.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D.①②过程都属于激素调节
16.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和B
B.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
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
D.雄性激素通过主动转运进入靶细胞,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
17.抗利尿激素又称血管升压素,能促进水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从而影响血压。下列有关抗利尿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长期的高盐饮食导致的高血压与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有关
B.若神经垂体受损,则会导致机体无法合成抗利尿激素面使尿量减少
C.抗利尿激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有利于维持机体血压的相对稳定
D.抗利尿激素分泌的反馈调节机制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
18.张某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其血液化验报告部分结果如下表。下列有关推断不合理的是 ( )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甲状腺素(T4) 55.3 66.0~181.0 nmol/L
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 1.0 1.3~3.1 nmol/L
促甲状腺素(TSH) ? 0.27~4.20 mIU/L
A.张某精神不振,食欲不佳 B.给其注射甲状腺激素后症状可缓解
C.“?”处的数值高于4.20mIU/L D.张某的基础体温比正常人偏高
19.下图为血糖的生理调节过程,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升高可直接刺激胰岛分泌激素C,从而使血糖浓度降低
B.血糖浓度下降可引起下丘脑兴奋,通过神经支配胰岛分泌激素D,从而使血糖浓度上升
C.激素C与糖皮质激素有拮抗作用
D.靶细胞对激素D的敏感性降低可导致糖尿病
20.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脂肪细胞并转化为脂肪,其作用机制如图所示(1~4代表细胞膜上的不同结构)。请判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GIP和胰岛素分别通过结构1、2作用于脂肪细胞,不属于体液调节
B.图中结构1~4是细胞膜上的受体,一种物质只能与其中的一种受体结合
C.据图推测,人体口服适量葡萄糖后血浆胰岛素水平可能低于静脉注射适量葡萄糖
D.从某糖尿病患者体内检测出能作用于结构3的抗体,则这种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21.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不符合如图曲线走势的是( )
A.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
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高血糖素浓度
C.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代表尿量
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人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
22.如图为外界环境温度降低后,人体产热速率(乙曲线)和散热速率(甲曲线)的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环境温度是从b点开始下降的
B.乙曲线在bd时间段的变化是人体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含量升高引起的
C.甲曲线在bc时间段的变化是环境温度降低引起的,在cd时间段的变化是环境温度升高引起的
D.在ab段及d点以后的体温恒定是神经-体液共同调节的结果
23.下列与免疫系统组成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扁桃体、淋巴结、胸腺、脾、脊髓均属免疫器官
B.胃液中的胃酸和体液中的溶菌酶均属人体第二道防线
C.吞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
D.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分布在淋巴和血浆中
24.日前,中科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陈剑峰研究组最新研究成果对发烧在机体清除病原体感染中的主要作用及其机制做出了全新阐述。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机体内部清除衰老、破损细胞或癌变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监控和清除的功能
B.发热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不利于清除病原体
C.人体在安静时主要由内脏、肌肉、脑等组织的代谢过程释放热量
D.退热药可能是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从而发挥作用
25.T淋巴细胞按照功能和表面标志物不同,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其中CD4+T细胞和CD8+T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它们参与某病原体引起的初次免疫应答部分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CD4+T细胞可能是辅助性T细胞
B.X物质很可能是引起特异性免疫的抗原
C.图中的T细胞都能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
D.图中CD8+T细胞作用的靶细胞是被病原体感染的组织细胞
26.下图是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的部分过程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丙具有特异性,其细胞膜上具有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受体
B.抗体的两条臂可同时结合两个相同的抗原分子
C.过程④的完成需要细胞膜上的受体的参与
D.HIV侵入人体后,图示两个过程都会发生
27.下图表示人体内某种免疫失调病的致病机理。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a表示的是浆细胞 ②方框内吞噬细胞属于淋巴细胞
③这种病属于过敏反应 ④红细胞膜上的抗原能与抗体特异性结合
A.②③ B.③④ C.①② D.①④
28.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致使患者丧失免疫功能
B.从感染HIV到发展为艾滋病患者,一般经过2~3年的潜伏期
C.患者(或携带者)的血液、精液中含有HIV,但唾液和乳汁中不含有
D.HIV不仅可以通过血液或血液制品传播,也可以通过皮肤接触传播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 44分。
29.(8分)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某人花粉过敏时,其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渗出,由此造成[ ] ___________增多,组织水肿。
④和⑥相比,⑥中含量明显较少的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④中O2被⑦利用,至少穿过___________层磷脂分子,该过程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系统)协助完成。
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机制来实现的。
(4)肺气肿病人由于呼吸不畅,内环境中的pH变 ,这是因为 (2分)。
30.(8分)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细胞间的传递涉及许多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突触前膜上存在“多巴胺回收泵”可将多巴胺由突触间隙“送回”突触小体内,可卡因(一种毒品)可与“多巴胺回收泵”结合,使得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填“延长”或“缩短”)“愉悦感”时间,“愉悦感”的产生部位是_____________。
(2)将微电极的一端搭在神经细胞的膜内,一端搭在膜外如图甲,记录到的一次动作电位变化情况如图乙。若将两个微电极都调到神经细胞膜外的不同部位,请将发生的电位变化情况绘制在丙图中(2分)。
(3)K+通道阻滞剂是治疗心率异常的重要药物,而心肌细胞产生动作电位变化的情况和神经细胞类似,则K+通道阻滞剂主要影响乙图中的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阶段。
(4)研究发现,机体通过减少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数量来缓解毒品刺激,这种调节被称为__________ 调节。因此,吸毒成瘾者必须长期坚持强制戒毒,使____________________, 毒瘾才能真正解除。
31.(11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部分调节过程示意图(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调节的几种模式(甲、乙、丙表示模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下丘脑的___________中枢兴奋。图1中激素__________(填字母)的分泌量会增加促使产热量的增加,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 等变化以减少散热。若切除动物的甲状腺,血液中 激素(填名称)的浓度会增加。
(2)人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___________,引起胰高血糖素的增加,通过 (2分)的作用使血糖升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下丘脑有关神经释放___________以调节胰高血糖素的分泌量,使血糖恢复正常。
(3)当人体的 升高时,可通过图2中_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模式进行调节,此时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增多,该激素作用于_______________(结构),减少尿量。
32.(12分)宫颈癌是由人乳头瘤病毒(HPV)引起的,科研人员通过研发疫苗来预防宫颈癌。有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是有效的疫苗佐剂,疫苗与热休克蛋白一起使用可使机体的免疫应答更强烈、持久。为揭示其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系列研究。
(1)如下图所示,接种疫苗后,疫苗中的蛋白质成分作为抗原被吞噬细胞 形成吞噬小体。在R—G作用下,吞噬小体中的抗原被降解成 ,呈递给_________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当细胞内的R—G过多时,吞噬小体与溶酶体融合,最终将_____________________,免疫应答受阻。
(2)研究者推测热休克蛋白通过影响体内物质G的合成,进而影响淋巴因子的释放量,最终影响对疫苗的免疫应答。为验证其作为疫苗佐剂时的功效,科研人员对实验组小鼠的处理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若以上推测成立,则 (2分),加强了机体的免疫应答,推测热休克蛋白的使用有利于吞噬细胞对抗原的__________________,从而促进T细胞的活化,加强机体免疫应答。
(4)下图是HPV首次侵入人体后的特异性免疫过程。
I.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_________(填字母)。
II.当HPV再次侵入人体时,二次免疫应答具有“更快更强”的特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3.(5分)帕金森氏症的主要症状表现为运动时不自主地震颤,患者十分痛苦。 瑞典科学家卡尔松的研究表明,其病因是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缺乏,而“多巴”是缓解该病的有效药物。现在已知“多巴”可以在人体内转化成“多巴胺”,而一种名为“利血平”的药物可耗竭神经末梢中的多巴胺。为了验证“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请你依据所给的材料和用品来补充和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
主要实验材料和用品:小鼠、生理盐水、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 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等。
(1)实验步骤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②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利血平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随后在相同的条件下饲养,观察并记录小鼠的运动状况。
③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预测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实验的结论:多巴胺缺乏是引起运动震颤的原因。
台州市十校联盟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联考试题
生 物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A C D C B C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D A C B B C B D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D C D B C A A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 44分。
29.(8分)
(1)[⑥]组织液
(2)蛋白质 10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写全1分)
(3)神经-体液-免疫
(4)小 机体内供氧不足,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同时二氧化碳排出不畅(按点给分,2分)
30.(8分)
(1)多巴胺不能及时回收 延长 大脑皮层
(2)(画对才给2分,中间可延长)
(3)①③④
(4)反馈 神经递质受体蛋白数量恢复到正常水平
31.(11分)
(1) 体温调节 (A)、B、C 皮肤血管收缩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写全1分)
(2)胰岛α(A)细胞(必须写明胰岛) 促进(肝)糖原分解,使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按点给分,2分) 神经递质
(3)细胞外液渗透压 乙 肾小管和集合管
32.(12分)
胞吞 肽段/多肽
T(淋巴)细胞/辅助性T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 抗原完全降解
注射疫苗和热休克蛋白,并检测淋巴因子的释放量(按点给分,必须注射量两种物质,2分)
说明热休克蛋白的功效是抑制吞噬细胞内物质G的合成(写到抑制给2分)
( 摄取、)处理和呈递
bcdeg
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记忆细胞(g)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更多的抗体(按点给分,2分)
(5分)
①把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健康小鼠均分为A、B两组 (按点给分,2分)
③A组注射一定浓度的多巴溶液,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1分,不写等量不给分)
(2)A组鼠注射利血平溶液后出现运动震颤现象,注射多巴溶液后运动恢复正常;B组鼠实验过程中始终正常 (2分,A、B组要体现注射的两次情况)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