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06张PPT)
课前5分钟
1.苍蝇、小麦、蝗虫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依次是( )
A.消费者、生产者、消费者 B.消费者、生产者、分解者
C.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 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
2.池塘生态系统中常有菖蒲、莲、鱼、蝌蚪、水草、河蚌、浮游植物、浮游动物等生物,其中全部是消费者的是( )
A.鱼、蝌蚪 B.菖蒲、浮游动物
C.莲、河蚌 D.水草、浮游植物
A
夯实基础
A
3.只以动物为食的动物称为( )
A.植食动物 B.肉食动物
C.杂食动物 D.以上都不是
4.根据动物食性的不同进行分类,鹿属于( )
A.植食动物 B.肉食动物
C.杂食动物 D.腐食动物
A
B
5.植食动物、肉食动物和杂食动物在生物圈中充当什么角色( )
A.分解者、消费者、分解者 B.消费者、消费者、消费者
C.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 D.生产者、消费者、生产者
6.下列食物链正确的是( )
A.草→羊→老虎→细菌 B.阳光→草→羊→狼→老虎
C.草→昆虫→蛙→蛇→鹰 D.鹰→蛇→蛙→昆虫→草
C
B
7.以下根据成语或俗语写成的食物链正确的是( )
A.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蚌→鹬→人
B.草尽狐兔愁:草→兔→狐
C.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植物←虾←小鱼←大鱼
D.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蝉→螳螂→黄雀
B
A.2条 B.4条 C.6条 D.3条
8.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食物链有( )
D
9.岳麓山上放养了很多赤眼蜂来防治害虫,这一实例说明动物在自然界中能( )
A.帮助植物传粉 B.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C.维持生态平衡 D.促进物质循环
10.杜甫诗曰“蔼蔼花蕊乱,飞飞蜂蝶多”,这些蜂、蝶对植物所起的作用主要是( )
A.防治害虫 B.帮助传粉
C.提供养料 D.促进开花
B
C
A.该食物网中有三种肉食动物
B.鹰同时处于第三、第四两个营养级
C.鹰与蛇之间只有捕食关系
D.此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简图,下列与该图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C
12.下列关于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为地捕杀或者随意引进某种动物,不会影响生态平衡
B.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对植物的生长、繁殖并不总是有害的
C.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蜜蜂采集花粉时,能帮助植物传粉
能力提升
A
13.“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在诗人杜甫的笔下,动物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下列例子中能体现动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是( )
①蚂蚁的分工合作 ②蜜蜂采蜜
③青蛙捕捉害虫 ④苍耳的果实挂在动物皮毛上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A
14.(资料分析)蜜蜂的足上有适于采集花粉的花粉筐,并以花粉酿蜜作为食物,有的植物的花能产生大量的花粉,并借助一定的形态结构吸引蜜蜂为其传粉。这些事实说明:
(1)蜜蜂能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 。
(2)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
和 的关系。
(3)在生态系统中,植物是 者,蜜蜂是 者。
(4)温室中的桃花,如果没有传粉昆虫,也不进行人工授粉,结果是 。
花会枯萎,凋谢
消费
生产
相互制约
相互依赖
繁殖后代
15.(综合应用)如图除表示俗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动物间的捕食关系外,还显示了一个简单的树林生态系统中非生物部分与生物间的某些关系,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1)图中B过程表示植物的光合作用,植物利用光能,把
合成为贮存能量的有机物。螳螂、蝉和黄雀都是生态系统中的 (填“生产者”“消费者”或“分解者”),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中获取 来维持生活。
(2)图中各种生物通过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称为 。
食物链
有机物
消费者
无机物
(3)除上述作用外,动物在生物圈中还有哪些作用 (至少答出一点)
.
。
或“动物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合理即可)
动物能影响和改变环境(“动物能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一个海洋被DDT(一种难以分解的化学农药)污染,海洋中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小虾→鱼→鱼鹰,在此食物链中,体内DDT含量最少和最高的是( )
A. 浮游植物、鱼
B.小虾、鱼鹰
C.浮游植物、小虾
D.浮游植物、鱼鹰
D
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
2.人类能否随意捕杀动物呢?
不能。因为动物是食物链和食物网中不可缺少的成员。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直接和间接的营养关系,当某种动物灭绝后,会导致相关的食物链切断,或该动物原来所控制的某种生物大量繁殖而失去生态平衡
思考:
不能:①食物有限,空间有限
②天敌的制约
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
一.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二. 我国的动物种类和珍稀动物
三.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四.动物资源的保护取决于人类
我国的动物资源
养鸭场:
药店:
商店:
农村:
饭店:
养牛场:
动物园:
鸭肉可食用,鸭绒可做羽绒服。
互相交流以下七个地点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鹿茸、虎骨、麝香、蝎毒、蛇毒、蜈蚣、龟、 鳖、鱼肝油都是用动物入药的。
毛皮可制皮衣、皮鞋、羊绒大衣。
马拉车,牛耕地。
鸡鸭鱼肉,生猛海鲜。
牛奶可饮,牛肉可吃。
有供人观赏的老虎、狮子、猴子、孔雀、老鹰狗熊、狐狸等。
2、概括动物在哪些方面对人类有贡献?
1、衣
2、食
3、住
4、行----交通工具
1.动物为人们提供了衣、食、行、用等物品。
2.动物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3.动物在畜牧业生产方面的作用。
4.动物在我国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
注:有些动物对人类是有害的
1:苍蝇可以传播痢疾,蚊子可以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病。
2:带有狂犬病毒的狗可以传播狂犬病。
3:老鼠能传播鼠疫。
一.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阅读课本,回答问题
1.我国的动物种类丰富的原因?
二、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2.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如何?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和气候复杂多样,为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环境。
1、我国的动物种类
脊椎动物6400多种,占世界动物种类总数的14%。其中:
哺乳类:450多种
鱼类:3000多种
鸟类:1300多种
爬行类:300多种
两栖类:200多种
中国是世界上动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3.我国有哪些特产的珍稀动物?
思考:
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动物?
二、我国有丰富的动物资源
我国特产珍稀动物
我国有许多闻名世界的特产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扭角羚,白唇鹿,白鳍豚,褐马鸡,黑颈鹤,扬子鳄,大鲵,白鲟,中华鲟等。
下面来看看这些珍稀动物的图片。
大熊猫
习性: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僻,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野外生活的大熊猫,平均寿命约为15岁,十分脆弱的种群,对外界条件的恶变十分敏感,使其种群数量下降,最终濒临灭绝。2021年,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达到
1800多只,等级由濒危降为易危。
分类:哺乳纲食肉目熊科大熊猫属。 分布:只见于我国四川、甘肃、陕西,
分布于四川西部和北部。
保护:中国 I 级重点保护动物。
中国国宝——大熊猫
扭角羚
生境:栖息于海拔1500-4000m的中、高山森林、草甸。 食物:各种树枝、竹、青草等。 体型:庞大粗壮,体高1.2~1.3米,雌兽200千克,雄兽 300~330千克。 习性:结群活动。看似笨拙,但善于在陡坡和峭壁上攀爬。雌雄均具角,成年期角形呈扭曲状,因此得名。雌牛在孕期爱舔食天然盐碱,所以也叫它“食盐兽”。发情交配期在6~8月,翌年2~3月产仔。3岁性成熟。
分类:哺乳纲偶蹄目牛科。 分布:主要分布于四川、甘肃、西藏、
陕西等地。
保护:中国 I 级重点保护动物。
数量不足 1 万头
食盐兽——扭角羚
褐马鸡
鸟类,易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在山西和河北西北部山地,栖息于1800-2300M的地方,体深褐色,耳羽簇白色,主要以植物嫩根、茎、叶、种子为食,也食部分昆虫。
鸟中斗士——褐马鸡
目前约有 2000 只。褐马鸡性情粗暴、健勇善斗,
有“鸟中斗士”之美誉。
扬子鳄
爬行类“活化石”,极危濒临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栖息于水塘、沼泽等淡水区域,穴居。身体扁长,体长近2m,长尾,头扁长,四肢短,全身被革质甲片。以河蚌、虾、鱼、蛙、小鸟等为食。
7月繁殖,产卵。
长江特产——扬子鳄
有 1.5亿多年的进化史,与恐龙属同一时期,长江流域特有的爬行动物,目前已不到 500 条,严禁捕杀。
金丝猴
金丝猴
金毛青面 金丝猴
生境:生活于3000m高山暗针叶林。
食性: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 习性:我国特产珍惜猴类。世界上栖息海拔高度最高的灵长类动物。树栖,群居。
分类:哺乳纲灵长目猴科
分布:云南西北部的云岭山脉。中国西藏东南部的云岭山脉。
保护:中国I级重点保护动物。
不足1000只
白唇鹿
白唇鹿
白唇鹿 为大型鹿类,体型大小与水鹿、马鹿相似。唇的周围和下颌为白色,为中国特产动物。 生境:生活于高寒地区的山地动物,分布海拔较高
保护: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只有几十只
丹顶鹤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丹顶鹤
黑颈鹤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颈鹤
黑 颈 鹤 Grus nigricollis
生境:高原草甸、农田、沼泽。 食性:鱼类、昆虫、软体动物、植物根、茎。 体型:全长约1.2米的大型涉禽。体重5000克。 习性:候鸟。。黑颈鹤是世界上现生15种鹤中最晚被科学界发现记录的种类,1876年由俄国探险家普热瓦尔斯基在青海湖边发现,也是唯一一种栖息在高原地区的鹤,为中国所特有的珍贵鸟类。它在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海拔3500~4500米的高原沼泽繁殖,在青藏高原南部和云贵高原3500~2500米的高原或山区越冬。
分类:鸟纲鹤形目鹤科。 分布:云南东北部和西北部。中国青藏高
原及邻近地区。 保护:中国 I 级重点保护种类。
不足500只
小熊猫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
大 鲵 Andrias davidianus
生境:栖息于海拔200-1500m的山地溪流。 食性:喜食鱼、蟹、虾、蛙和蛇等水生动物。
习性:现存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体全长
可达1.8-2.0米,重达20-25千克。
在繁殖季节,常发出鸣叫,其声如婴儿哭啼,故有“娃娃鱼”之称。6-8月为繁殖季节,体外受精,21天左右自然孵成。幼体生长缓慢。 分类:两栖纲、有尾目。 分布: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 保护:由于它肉嫩味鲜,所以长期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已列为国家 II 级保护动物。
白鲟
中国最大淡水鱼类,有“水中大熊猫”之称。2019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中国特有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长江白鲟灭绝。
长江鱼王—中华鲟
长江中最大的鱼,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鱼类的共同祖先。距今有一亿四千万年历史,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期,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分布于中国、日本、韩国、老挝和朝鲜。
朱鹮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世界最濒危的鸟类,有“东方宝石”之称。在20世纪30年代还广泛分布在我国和日本等地,但由于森林和湿地的急剧减少,1981年在我国陕西洋县发现世界唯一幸存的7只野生朱鹮!后经保护和人工繁育,至2014年,野生种群数已突破1500多只。2018年,极危降为濒危。
野骆驼
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鳍豚
保护: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04年在长江南京段最后一次在野外发现白鳍豚的尸体(因搁浅而死亡)。
分类:哺乳纲
生境: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
东北虎
华南虎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现存世界上最大的猫科动物,至2015年初,世界仅存野生种500头内,中国境内不足10只。
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野外已灭绝,人工饲养达到110只左右
有一些动物
在我国境内已经
绝迹
野马---已绝迹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野马
新疆虎---已绝迹
(世界第三大老虎,于1900年首次被发现,1979年被公认灭绝)
中国国宝——大熊猫
食盐兽类——扭角羚
长江特产——扬子鳄
东方宝石——朱 鹮
丛林之王——东北虎
鲜露尊容——白鳍豚
湿地之神——丹顶鹤
金毛青面——金丝猴
游牧民族——中华鲟
鸟中斗士——褐马鸡
小资料
三、我国动物资源面临的威胁
1. 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动物?
2. 是什么原因造成它们数量越来
越稀少呢?
主要原因是生存环境的改变和丧失
生态环境严重破坏
乱砍滥伐森林
土法冶炼.
破坏环境
破坏植被.水土流失严重
过度开发利用
乱捕滥猎藏羚羊
过度捕捞
超量采伐树木
草原沙漠化
环境污染严重
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未加处理排放污染了河流
工业生产没有防尘处理造成大气污染
人为猎杀
捕杀的大鲸鲨
结网捕鸟
物种入侵
随着人类无节制地对大自然的开发,已经使世界上300多种鸟类、100多种两栖、爬行类和近200种兽类灭绝。濒临灭绝的鸟类有6000多种,兽类有4000多种,两栖、爬行类有3000多种,比自然淘汰的速度快2000倍。
数据显示:
生物圈中生物物种的灭绝是个漫长的自然过程,但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 ,却使动物物种的灭绝速度逐渐加快。
三、我国动物资源面临严重威胁
动物资源的保护取决于人类
面对这些严峻的现状,我们都知道我们要保护动物资源,而要保护动物资源,就是要保护动物的多样性。
动物多样性的含义包括哪几方面?
1、物种多样性
2、遗传物质多样性
3、生态环境多样性
保护动物多样性需要在遗传物质、物种和生态环境三个层次上,制定保护战略和采取保护措施.
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一般措施包括?
1、就地保护
2、易地保护
3、法制教育和管理
1、就地保护
建立自然保护区
概念
意义
主要措施
为了保护动物多样性和珍稀野生动物资源,把包括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它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它保护了珍稀野生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
卧龙自然保护区
卧龙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西北部,距成都100余公里,地势起伏错落,最高海拔6250米,最低海波1200米,是以保护高山生态系统及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物种为主的综合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斑头雁、棕头鸥) (吉林)
陕西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
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惠州市北部,博罗县境内,主要保护对象为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野生动植物
2、易地保护
概念:为保护某些野生动物因栖息环境不复存在、种群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使物种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而把这些野生动物从栖息环境中移到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繁殖管理,然后向已绝灭的原有分布区实施“再引入”,以恢复野生种群(目的)。
意义:
对珍稀野生动物进行就地保护的同时,还要进行易地保护,将易地保护作为就地保护的补充措施,为将灭绝的动物提供最后的生存机会。
成都熊猫基地工作人员
在给出生四个月的熊猫
宝宝喂奶
世界唯一自然繁育基地——
“中国扬子鳄村”
(浙江)
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的共同点
和区别是什么?
共同点:都是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资源。
区别:1.就地保护是在保护动物的同时,对其栖息环境也加以保护。
2.易地保护则要把动物从栖息环境中迁出。
新闻链接:
瓮安一男子到湄潭县走亲戚时,安下捕兽夹抓走两只小灵猫。2016年9月14日,他因涉嫌非法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湄潭县警方刑事拘留。根据我国现行法律,非法猎捕国家一、二级重点野生动物,数量一只即达到追究刑责标准,最轻可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情节严重或情节特别严重,可处五至十年有期徒刑,或直至无期徒刑。
3、法制教育和管理
保护动物多样性,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只是反对盲目地、掠夺式地开发和利用。
为强有力地保护动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和<<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文件。
小结
动物资源与保护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动物多样性的含义
生态环境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遗传多样性
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一般措施
就在保护
易地保护
法制教育和管理
1.具有“国宝”称号并为我国所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是( )
A.白鳍豚 B.金丝猴 C.大熊猫 D.扬子鳄
C
随堂检测
2.2020年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2020年联合国确定的主题是“答案在自然”。下面不属于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的是( )
A.乱砍滥伐、乱捕滥杀 B.自然灾害
C.生存环境的严重污染 D.外来生物物种的入侵
B
3.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使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B.对森林乱砍滥伐,使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C.生物之间的相互竞争与捕食,使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D.随意大量引进外来物种,会使生物多样性受威胁
C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A.建立自然保护区 B.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
C.把古树移入植物园 D.把濒危动物移入动物园
A
5.修建青藏铁路时,在穿过可可西里、楚马尔河、加索等自然保护区的线路上采取了绕避、设置通道等措施,这样做( )
①能减少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 ②体现了人类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③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 ④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D
6.(资料分析)
资料一:森林是全球50%~90%的陆生生物的家园,然而随着人类生产生活的破坏,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五分之一的森林仍然保持着较大面积和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两千年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达50%,而今天只有21.63%。
资料二:20世纪三十年代,朱鹮还广泛分布在我国和日本等地,后来由于森林和湿地的急剧减少,1982年,我国仅存7只,近年来经过野生动物繁育中心保护和繁育,数量有较大增长。
资料三:1995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中学生在河流和沼泽中发现畸形蛙。通过进一步调查,某些地方畸形蛙的比例高达96%,在外形畸形的同时,生殖系统和消化系统常常也有明显的缺陷,很少能活过其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至2010年,科学家研究发现,这些畸形蛙是受到寄生虫的感染,而向河流和池塘排放污水增加了寄生虫的数量。
(1)由资料一可知,近几十年来,森林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2)由资料二可知,朱鹮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在我国,目前对其保护采取的措施是 保护,保护动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 。
建立自然保护区
易地
人类生产生活的破坏
(3)由资料三可知,某种寄生虫致蛙畸形,而导致大量青蛙畸形的根本原因是 。
(4)通过分析资料,人类的活动影响着生物生存环境,同时对生物的多样性也带来威胁。结合自己的认识,从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方面,提出一条合理的建议:
。
植树造林(或“建立自然保护区”等,合理即可)
排放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