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 可能性的大小(2)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6例3,完成教科书P46“做一做”第2题和P48~49“练习十一”第9~11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不确定现象的特点及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2.经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探索过程,能根据试验的统计结果进行判断和推测,知道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进一步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能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3.进一步培养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进一步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能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随机现象和统计规律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4人为一组)每组照教科书P46例3准备的纸盒(纸盒中有17个红色球和3个黄色球)、每人准备一个用白纸折成的正方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复习旧知识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生活中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事情发生的可能性也有大有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与可能性的有关问题。
2.复习旧知识。
(1)课件出示问题。(教师实物演示或PPT课件演示)
(2)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预设】摸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因为袋中红色球的数量比蓝色球多。
3.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知道可能性有大有小,而且这个大小和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关于“可能性的大小”,上节课我们已有初步了解。为了更深入地理解,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2)]
【设计意图】在新课开始前设计“摸球”的问题情境,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和讨论,既引导学生复习了前面学习的“事件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知识,又顺势导入了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
二、自主练习,巩固拓展
1.初步猜想。
师:我这里有一个盒子,里面有红、黄两种颜色的小球。如果从里面摸球的话,请你们猜一猜摸到哪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大。(教师实物演示或课件演示)
【预设】预设1:摸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
预设2:摸出黄色球的可能性大。
师:你为什么这样猜呢?
【预设】预设1:我觉得盒子里的红色球可能比较多,所以摸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
预设2:我觉得盒子里的黄色球可能比较多,所以摸出黄色球的可能性大。
师:那如何在不打开盒子的前提下,估计盒子里是黄色球多还是红色球多?
【预设】学生可能会说摸一摸。
请同学上来摸球。
师:就这样一直摸下去吗?你们觉得需要摸几次?(教师组织学生集体讨论)
2.试验验证。
师: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知道摸一次或两次的结果不一定是准确的,要通过多次操作才能验证。那么,在摸一摸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预设】摸球的次数要足够多;每次摸球前要将盒子里的球摇匀;确定试验记录的方法;小组分工合作,有人负责摸球,有人负责记录球的颜色……
学生分小组开始摸球试验,试验前请仔细阅读试验要求。(PPT课件演示)试验要求:
统计各个小组的试验结果。(课件演示,现场收集数据,填写统计表。)
3.总结提炼。
(1)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①说说你们每次摸球,都摸出了哪些颜色的球。
②观察这几个组的统计数据,你发现各个小组的试验结果都一样吗?有什么共同点呢?
③想一想,为什么每个小组都是摸出红色球的次数多,摸出黄色球的次数少?盒子里的红色球多还是黄色球多?
④同学们都认为之所以摸出红色球的次数多,是因为盒子里的红色球数量多而黄色球数量少,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打开盒子来验证一下!
(2)提炼。
①引导提问:通过刚才的摸球游戏,你能得到什么结论?(课件演示)
②归纳概括:看来,在每次摸球的时候,每个球都有被摸出的可能,每次摸出的球的颜色是不确定的,可能摸出红色球,也可能摸出黄色球。红色球的数量多,摸出红色球的可能性大;黄色球的数量少,摸出黄色球的可能性就小。(教师适时板书)
4.深化小结。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些问题。
课件出示思考。
师小结:看来,可能性的大小和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物体的数量越多,出现的可能性越大;物体的数量越少,出现的可能性越小。(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猜球的颜色不是目的,通过对“可能性”的理解,根据发生的结果作出相关的思考与判断才是最重要的。通过活动让学生明白任何事件的发生都有三种情况,即可能、一定、不可能,仅凭一次两次的结果不足以判断,要学会利用多组数据帮助判断,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三、实践应用,反馈提升
1.完成教科书P48“练习十一”第9题。
师:你认为猜对的人多,还是猜错的人多?说明理由。
【预设】预设1:猜错的人多,假设我们班有20人,那么猜错的占三份,猜对的只占其中一份,所以猜错的人多。
预设2:猜对的人多,如果我们都猜同1个盒子,正好猜对了呢?或者猜对的人数比猜错的人数多呢?
(如果这个时候学生有了争论,教师不要干预,也不评价。)
师: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当我们无法确定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时,我们该怎么办呢?
【预设】学生会说试验。这一题不好理解,所以建议多做几次试验,让学生充分感受统计与概率的联系。从统计的结果来看猜错的可能性大,但单次试验(出现极端现象)中也是有可能猜对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不确定现象,发展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应用“可能性的大小与物体数量的多少有关”这一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实践运用中强化对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的认识,提升学生实践操作、总结归纳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
2.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10题。
(1)学生自主涂色。
(2)全班交流涂色的结果。
师小结:这些涂色方法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的共同点是涂红色的面比涂蓝色的面多。
3.完成教科书P49“练习十一”第11题。
(1)学生在书上完成设计。
(2)全班交流。
师小结:本题有多种方案,只要写“1”的卡片数量最多,写“5”的卡片数量最少就行。
4.完成教科书P46“做一做”第2题。
(1)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2)思考:若是进行足球比赛,用抛硬币的方法决定谁先开球,公平吗?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丰富的游戏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让学生充分经历思考、设计、讨论、试验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学生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后,继续探索可能性大小的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摸球游戏,为学生创造动手试验、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观察试验记录、分析数据及小组讨论交流的活动,体验随机现象的不确定性,进一步感知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在小组试验过程中注重了组内成员的分工,让组长记录数据,其他学生轮流摸球,提醒学生注意保证试验的随机性的方法——每次摸球前应将盒子中的球摇匀,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率。
汇报时,学生最初只关心本小组的统计结果,这时教师通过问“各个小组的统计结果都一样吗”引导学生分析所有小组的统计结果有什么共性,引导学生发现通过大量的试验结果可以看出,摸出的红球多、黄球少,由此便可以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体会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并根据数据推测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