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三上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2课时 小熊购物(2)
课题 小熊购物(2)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习过乘法及连加连减的混合运算之后,教材通过小熊购物的情景提出问题,引发同学们思考并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探究乘法与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律。
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于减法和乘法有了较为明确的认知。这一阶段的学生观察和总结能力,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还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不够集中的特点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学生这一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本课是第一次接触乘法与减法的混合运算,这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处理时需要重点注意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强调。
教学策略 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减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的习惯和创新意识。 3.学生能有意识地从数学的角度思考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P3内容及“练一练”第3、4、6题。
教学目标 1.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乘减算式。 2.经历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会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的合理性。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掌握先算乘法、再算减法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复习题。 (1)口算。 (2)看图列式计算。 4×5+6= 8+6×4= ★★★★ ●●●●●● 8+3×7= 7×8+5= ★★★★ ●●●●●● ★★★★ ●●●●●● ★★★ ●●●● □○□○□=□ □○□○□=□ 2.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进购物馆,看看壮壮又有什么问题。出示情境窗。 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用到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结合情境图叙述要解决的问题及题目中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饼干每包4元,壮壮带了20元。 提问:应找回壮壮多少钱?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2.分析数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1)请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尝试用画图的方法表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师巡视,对于画图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利用自己画出的直观图解决问题。 (3)组织学生进行全班展示,交流学习成果。 ①展示画出的图并说明图意。 ②展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方法一:分步列式。 4元4元4元?元
3×4=12(元) 20-12=8(元) 师:3×4求的是什么?为什么先算“3×4=12”? 学生结合题意进行回答。 方法二:列综合算式20-3×4及3×4-20。 师:算式20-3×4中有几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请学生结合情境图说出综合算式中每一步表示的意思,明确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因为要先算出买3包饼干的钱数,再从20元里把买饼干的钱数减掉,才能得出应找回的钱数。 师:算式3×4-20合理吗?为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明确这样列式不符合题意,是不合理的。 3.总结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师:乘加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师: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师:在一个算式中,既有加减法,又有乘法,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三、达标检测 1.课件出示教材3页“试一试”的第二个问题。 请学生任意选择一个算式,结合小熊购物情境图说明每一步表示的意思,再说说运算顺序。 预设 生1:20-2×7表示买2包花生,每包花生7元,付了20元,应找回多少钱。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生2:5×3+4可以表示买3袋糖果,每袋5元,再买1包饼干,每包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3:5×3+4还可以表示买5个面包,每个3元,再买1包饼干,每包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生4:4×6-20可以表示小熊拿了20元,要买4个蛋糕,每个6元,还差多少钱。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生5:4×6-20还可以表示小熊拿了20元,要买6包饼干,每包4元,还差多少钱。应该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自由表达,意思对即可。 (2)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这几道题,教师巡视,提示学生注意运算顺序及书写格式,也可以请几位同学到前面板演。 2.自主练习第三题。 (1)淘气有50元,买8张儿童票,应找回多少元? (2)结合情景说说下面算式的意思。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再既有减法又有乘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减法以及书写的过程,课下一定要多加练习哦。
五、教学板书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 综合:20-3×4 20-12=8(元) =20-12 =8(元)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六、教学反思 怎样让学生产生学习新知识的需要,更好地探索、接受新知呢加油?教学设计不牵制学生的思维,不让学生感觉到是为了加油纯粹的计算而去计算,而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而去计算,如提问:你打算买什么?你列算式算一算该付多少钱?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列分步式,加油有的列综合式,但学生对解决这样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没有障碍的,都知道要先把买几个同样东西的钱用乘法算出来,再和其它东西的钱合起来用加法算,很自然地借助解题思加油路解决了运算顺序。这样设计,较好地落实了教学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比较、理解、表达等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精神得到培养。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如何设计教学活动才加油能使课堂真正做到有趣、有效?我认为师生互动,加油反馈交流:“你买的是什么?怎样算出付了多少加油钱?”这个环节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学生会比较感兴趣,如:“现在我们玩个游戏,加油交换同桌的算式,你能猜到他买了什么食品吗?”我想通过这个学生喜欢的猜谜游戏加油,调动他们探索算式意义的好奇心理。同时,也使同桌对彼此算式的合理性做初加油步的检验,猜到的同学很高兴,也说明他同桌的算式很加油合理。猜不到的可能是算式表达的不够清楚合理。再提问加油:“谁想把你的算式展示出来,让我们大家猜一猜。加油”“你是怎么算的?”让生同桌交流。“怎么能让同学们在你的算式中看加油到你的计算过程呢?有办法吗?”以此激发孩子们敢于质疑,继续探索的精神。北师三上第一单元《小熊购物》 第1课时 小熊购物(1)
课题 小熊购物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以购物--“小熊购物”这一生活化的场景导入,感悟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为生活服务的本质。通过分步算式和综合算式等多种方式来探究乘加的运算顺序。在一步步的讨论、思考中学习新知,认识到在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当中要算乘法后算加法。
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于加法和乘法有了较为明确的认知。本课是第一次接触乘法与加法的混合运算,这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处理时需要重点注意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的强调。
教学策略 1.结合分步解决“小熊购物”问题的探索过程,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混合运算中“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合理性。 2.会运用“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正确的进行计算。 3.初步尝试借助直观图表示乘加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P2内容及“练一练”第1、2、3、5题。
教学目标 1.感受画图策略的意义和价值。
2.理解并掌握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并正确计算。
3.发展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 掌握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混合运算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和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口算:我是计算小能手 2.说运算顺序。 3.解决了数学上的计算问题,下面来一起解决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今天让我们跟随胖胖一起去蛋糕店购买小熊胖胖的最爱--面包和蛋糕吧,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种点心。出示情境窗。 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有用的数学信息? 生:我发现饼干每包4元,面包每个3元,糖果每袋5元,蛋糕每个6元,花生每包7元。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预设:胖胖应付多少元?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1.全班讨论,明确算式。 ①师:你打算怎样计算呢? 生1:先算面包多少钱,再把面包的钱数和蛋糕的钱数加起来,用分步算式。 生2:我计划用综合算式,用面包的个数乘面包的价格再加上蛋糕的价格。 生3:我计划用综合算式,用蛋糕的价格再加上面包的个数乘面包的价格。 ②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算式,写出来。 生1: 3×4=12(元) 12+6=18(元) 生2: 3×4+6 生3: 6+3×4 ③在计算时,我们要先算什么,在算什么呢?画图试一试。 2.全班交流,确定计算方法。 师:你认为对于生2和生3的综合算式应该如何计算呢? 生讨论,师适当点拨:我们可以根据算式的意义来思考--如果先算乘法后算加法,对应的是先求谁的价钱后求谁的价钱;如果先算加法后算乘法,对应的是先求谁的价钱后求谁的价钱?哪一种能解释得通? 本部分的重点在与引导学生认识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一定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的依据--先把乘法对应的量算出来才能再算加法,否则无法正确表示算式的意义。 生: 先算3×4,求得是4个面包的价钱,再加6,求得是面包和蛋糕的总钱数。 生: 先算4+6,这是面包的个数和蛋糕的价格相加,不行 生: 先算3+6,这是1个蛋糕的钱数和1个面包的钱数,但再乘3无法解释。 师:你认为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应该如何计算才对? 生: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明确书写格式。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看谁完成的又快又对,教师巡视指导,适当点拨后进生。 生1: 生2: 生3: 生4: 全班观察,选择自己认为书写格式正确的,指出错误的错在哪里。 生讨论后,师明确:在先算乘法时,加法不参与运算,所以直接抄下来,乘法写得数,第二步算加法。
三、达标检测 1.练一练,第一题。 先思考应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然后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全班交流。 2.独立完成,全班核对。 明确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运算顺序与只有加减的运算顺序的区别。 3. 找一位同学当售货员,一个说成人和儿童人 数,一个列式并计算,全班判断。 4、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8×2+34 =16+34 =50(人) 答:一共能坐50人。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再既有加法又有乘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以及书写的过程,课下一定要多加练习哦。
五、教学板书 小熊购物 分步: 3×4=12(元) 综合:3×4+6 12+6=18(元) =12+6 =18(元) 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让学生们喜欢的小动物小熊走入课堂,以学生熟悉、感兴趣的购物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给学生提供了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为枯燥的学习增添了趣味色彩。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学生提出“胖胖应付多少钱”的问题后,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数学思想。 在自主探索中享受收获的快乐。在鼓励学生列出几个乘加算式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