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三上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6课时 过河(2)
课题 过河(2)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教材在编排上,突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了学生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自然地感受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学情分析 一个算式里既有加或减,又有乘或除,还带有小括号,对学生来说是很陌生的,尤其是小括号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就更加抽象,难以理解。
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思考过程,真实呈现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让学生在讨论、交流、思辨过程中初步体会引用小括号的必要性,并从中自然的感受小括号能改变运算顺序的奇妙作用。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9-10页
教学目标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小括号的作用,掌握有小括号的算式的运算顺序。通过“乘车”的情境,发展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带有小括号的两步试题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探索小括号的运用过程,能利用小括号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师:今天我们计算下面两道算式,5×(36-29) ;(46+17)÷7 ,这两道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课件出示:计算过程。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出示例题 说一说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 同学学们可能会说,一共有70人,大车限乘46人,坐满大车后还剩多少人? 小车限乘8人,剩下的人都做小车,需要多少辆? 可以先求剩下的人数,然后再求需要小车的数量。 可列式子为: 解决问题 1. 平均每天看多少页? 余下的钱可以买多少本日记本? 混合运算的顺序为: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三、达标检测 课堂练习 (42-24)÷6 =18÷6 =3(条) 答:至少需要35条。 (1) (100-64)÷6 =36÷6 =6(袋) 答:剩下的钱可以买6袋面条。 (2) 19-4×4 =19-16 =3(元) 答:果汁每瓶3元。 (3)20元买2袋面条,还剩多少钱? 20-6×2 =20-12 =8(元) 答:还剩8元。 3.加上小括号,使下面的算式成立。 15 - 6 ÷ 3 =3 2 × 5 + 3 =16 15 ÷ 6 - 3 =5 4.笑笑买了一种糖,付了20元,找回2元。她买的 可能是哪种糖?买了几袋? (20-2)÷2=9(袋) (20-2)÷6=3(袋) (20-2)÷9=2(袋)
四、课堂小结 你都学会了那些知识 加减乘除混合运算,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五、教学板书 过河(2) 剩余人数:70-46=24(人) 需要多少辆车:24÷8=3(辆) 综合算式:(70-46) ÷8 =24÷8 =3(辆) 答:至少需要3辆小车。
六、教学反思 本课重点在于运用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在落实中,要注意学生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的结合,比如在教学解决:至少需要多少辆小车?这一问题时,因为是学生初步接触,小括号能够改变运算顺序,所以要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弄清题意,先探索分步解决的方法,在由分步算式过渡到综合算式,这样学生就懂得了综合算式中小括号的作用,从而也就懂得了应该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认识了有小括号的综合运算方法。本课对于学生来讲,认知障碍不大。重点关注运算顺序的书写。明确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小括号的用法。 在教学时注意教导学生:书写时注意不算的要直接落下。在教学过程重点让学生通过动手计算、多说等活动掌握运算顺序。
(
第
1
页 共
4
页
)北师三上第一单元《混合运算》 第5课时 过河(1)
课题 过河(1)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是以后学习带中括号的复杂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教材是贯彻实施素质教育、充分体现新课标精神、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很好的教学载体。
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于混合运算有了较为明确的认知。本课是第一次接触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这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在处理时需要重点注意小括号作用的学习和书写格式的强调。
教学策略 1.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计算。 3.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8-9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3.能正确计算并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1.二年三班的小朋友到公园游玩,他们要租船到河的对岸去,他们遇到了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呢? 2.出示主题图,请同学提出问题。 从图中你发现了那些有用的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预设:需要多少条大船?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男生29人,女生25人,每只船限乘9人,需要几只船? 解决问题:独立列算式。 生:想要先求出男女生总人数是多少,再计算需要几只船。 全班汇报。 生1:29+25÷9 生2:29+25=54 54÷9=6(条) 师:哪个列式对? 生1:生2对 生2:第一个算式先算25÷9了。 师:这样列算式你是怎么想的? 生:要想先算加法,就需要请小括号来帮忙:(29+25)÷9才能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 生:先算29+25,再算÷9 师:在混合运算的算式中,一般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有小括号的话,就先算括号里的。 师:如果54人都坐小船,需要多少条船?你会做吗? 引导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进一步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生:先求小船上做多少人,再求需要多少条船。 生1: 9-3=6(人)54÷6=9(条) 生2: 54÷(9-6) 师:你认为对于生2的综合算式应该如何计算呢? 生讨论,师适当点拨: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正确运算顺序,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本部分的重点在与引导学生带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灵活应用小括号混合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三、达标检测 练一练,第一题。 先思考应先算什么在算什么?然后列综合算式进行计算,全班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正确运算顺序,在混合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灵活应用小括号混合运算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课下一定要多加练习哦。
五、教学板书 过河 需要多少条大船? 需要多少条小船? (29+25)÷9 54÷(9-3) =54÷9 =54÷6 =6(条) =9(条) 答:需要6条大船。 答需要9条小船。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简单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展开的,是以后学习带中括号的复杂混合运算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结合“过河”情境,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认识小括号,体会小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运用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懂得观察生活,联系实际,体验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的乐趣,感受数学美,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激发学生探索客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本节课我以过河的现实情境引入问题。本节课我以合唱队的现实情景引入问题。请孩子们说一说你从情景图上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接着我问需要多少条大船?在教学时,我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交流中筛选出需要多少条小船?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学生都会列式,让学生理解,毕业了就是离开了要减掉,用减法。加入了就要增加用加法。 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学习,学生已经掌握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并从中体会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思维水平得到提升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