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实行汉化改革,缓解胡汉矛盾
淝水之战形势图
交锋:失败的统一之战
问题探究
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全国,这究竟是为什么?
交锋:失败的统一之战
民族矛盾尖锐
材料三: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
——《魏书·序纪》
畜牧射猎
迁徙生活
文化落后
难题①:北魏社会文化落后。
材料四:每以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以骑蹙步,夏人未战先死。译:在战争中往往驱使汉人为先锋,鲜卑骑兵在后面督阵并任意践踏汉人。
——杜佑《通典·边防典》
材料五:北魏建国至孝文帝执政前近一百年间,北魏境内以汉族人民为主体的各族人民起义多达八十余次。
——张泽威、朱大渭《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
难题②:民族(胡汉)矛盾尖锐
孝文帝,鲜卑族,姓拓跋名宏,后改汉姓元,故又称元宏。自幼由汉人冯太后抚养,接受汉学教育,是北魏第一个系统接受汉文化儒学教育的皇帝。
孝文帝深受汉文化熏染
交流:巩固统一的改革
主要措施
1、迁都洛阳。
思考:孝文帝为什么要把都城从平城迁到洛阳?
交流:巩固统一的改革
主要措施
2、推行汉化措施。
说汉语
改汉姓
穿汉服
北魏帝王出御图
通汉婚
加强了与汉族的交往,减少了民族隔阂,促进了民族交融
北魏经典拓碑
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北朝乐府《木兰诗》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
帝后礼佛图
民族大交融
民族大交融
生产方式
政治制度
思想文化
生活习俗
汉族士大夫在烧烤
汉族妇女蒸馍烙饼图
帝后礼佛图
北魏经典拓碑
汉人演奏少数民族乐器图
北朝乐府《木兰诗》
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
民族心理
民族大交融
材料十一:隋唐两朝皇室均属于汉胡混血统。隋唐建国者杨(坚)、李渊二氏是鲜卑化汉人,其母妻为汉化屠各人或鲜卑人……唐开国之君高祖及贞观、开元盛世之主太宗、玄宗三人,皆为汉族与屠各、鲜卑族婚配的混血儿。
——朱大渭《中古空前绝后的民族大融合》
民族大交融
血缘融合
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少数民族不断内迁
民族冲突与汉化改革
时段长
民族大交融
东
汉
三国(220-280)
西晋
东晋
(317-420)
十六国
(前秦统一北方)
北朝
(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
383年淝水之战
南朝
(宋齐梁陈)
隋唐
(581)
进一步促进民族交融
结合上述分析,归纳民族大交融的特点
双向互动
程度深
层面广
民族大交融
时间长
各民族间共同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趋向一致。
民族大交融
血缘融合
农耕与畜牧
汉语为主
衣食住行
这一民族融合,固然经历了长期的痛苦历程,但是由于汉族接受了新的成分,因此在经济上、文化上,不但没有衰落,而且比之前更加兴盛起来。中国历史上空前强盛的隋唐封建国家,就是在这种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上形成发展起来的。
——王仲荦(luò)《魏晋南北朝史》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民族大交融
走向大一统的
大交融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
——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淝水之战
孝文帝
改革
汉化措施
促进民
族交融
迁都洛阳
前秦衰败
北魏统一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洛阳迁到平城。
2、孝文帝在实行汉化的过程中,带头将自己的姓氏由“拓跋”改姓“陆”。
3、孝文帝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交融。
错改正,对打勾
课堂练习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王莽改制 D、北魏孝文帝改革
C
B
D
4、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
5、下列对于民族融合的理解,错误的是( )
A.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B.各民族在生产和生活方式上逐渐趋同
C.在各民族交往的过程中逐渐融合
D.少数民族都变成汉族
C
D
6、下列与淝水之战这一历史事件有渊源关系的成语典故是( )
①破釜沉舟 ②四面楚歌
③草木皆兵 ④ 风声鹤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D
7、移风易俗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特点,下列措施符合这一特点的是( )
①采用汉姓②穿汉服③学习少数民族语言④同汉人通婚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C
作业:
如今五十六个民族中,早已不存在鲜卑族的身影。有人认为:孝文帝的改革使一个有近千年历史的纯粹的鲜卑族及其文化和语言很消亡,所以他是千古罪人。孝文帝改革究竟值还是不值?
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趋势
2、是否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进步
3、一分为二客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