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课件+练习+素材)(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3节平面镜成像(第1课时)(课件+练习+素材)(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7 20:48:18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4章 第3节 课时1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平面镜成像
学习目标-知识回顾-新课引入-新知探究-课堂总结-课堂练习
1.通过“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探究,总结出平面镜成像的规律,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会应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解释简单的现象;
2.通过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探究,学习用“等效替代”的方法确定虚像的位置。
【重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难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学 习 目 标
在你照镜子的时候,可以在镜子里看到另一个“你”,镜子里的“人”就是你的像。在平静的水面,房屋树木和它们的倒影相映成趣,形成了一幅美丽的对称图。这个倒影实际上就是岸上房屋树木的像。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你就会知道其中的道理了。
导 入 新 课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有什么关系?
……?
……?
镜子有什么特点呢?
思 考
思 考
探 究 新 知
定义:平的、光滑的、能成像的反射面叫平面镜。生活中的镜子、玻璃、平静的水面等都属于平面镜。
生活中的镜子
知识点 平面镜
1
探 究 新 知
平面镜符号
1. 表面平整光滑且能够成像的物体叫做平面镜。
2.平静的水面、平板玻璃、平滑
的金属面,都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3.科学方法:模型法,平面镜是一个物理模型。
探 究 新 知
1. 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大小、位置跟物体的大小、位置有什么关系?
2. 作出猜想:
(1)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相等/不相等)
(2)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相等/不相等)
(3)像与物的位置在平面镜———(同侧/异侧)
实验一: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知识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2
探 究 新 知
(1)实验器材的选择:透明平板玻璃\平面镜、刻度尺、两支完全一样的蜡烛、火柴、白纸。
3. 设计实验
想一想:在实验中选择透明平板玻璃还是平面镜,这样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在实验中选择平板玻璃,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为了能确定像的位置。
探 究 新 知
(2)实验过程设计: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作为平面镜,沿着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在玻璃板前放一支蜡烛并点燃,观察它的像并寻找像的位置。
3. 设计实验
探 究 新 知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等大、放大或缩小)
光屏上有无像
1
2
3
(3)实验表格的设计
3. 设计实验
探 究 新 知
实验步骤:
(1)用支架将玻璃板固定,使其竖直立于白纸上,在玻璃板前放一支蜡烛并点燃,透过玻璃板观察后面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再拿另一支没有点燃的同样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观察像与蜡烛的大小关系,用笔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实验时注意观察蜡烛的大小和它的像的大小是否相同。
(4)用直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观察像与蜡烛的位置关系。
4. 进行实验
探 究 新 知
次数 物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cm 像与物大小比较(等大、放大或缩小)
光屏上有无像
1
2
3
9cm
9cm
11cm
11cm
14cm
14cm
等大
等大
等大
一次实验的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可使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5)改变点燃的蜡烛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用直尺量出蜡烛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并记录在表格中。



4. 进行实验
探 究 新 知
平面镜成像
探 究 新 知
想一想:通过以上实验你发现蜡烛及蜡烛的像在大小上有什么关系?它们的位置有什么关系?在实验中是如何体现的?
(1)实验中用两只完全一样的蜡烛用于比较________________的大小关系,未点燃的蜡烛和像完全重合,说明像和物体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用未点燃的蜡烛代替蜡烛的像,这种实验方法叫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与物体
大小相等
等效替代法
5. 分析论证
(2)蜡烛及其像的位置:通过实验可观察到像与物的位置在平面镜__________,通过刻度尺的测量发现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
(3)蜡烛的像与蜡烛上下方向一致,说明像是_________的。
异侧
相等
正立
(4)玻璃板后的光屏上看不到像,说明是_____________。
虚像
探 究 新 知
(1)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之间的关系:
①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②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③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6. 实验结论
利用数学课中有关对称的知识可以表述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
镜面对称。
(2)平面镜所成像的性质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探 究 新 知
1.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

(1)实验方法:      法.
(2)实验设计:
①实验中,若既可以观察到物体所成的像,又可以较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应选用    (填“平面镜”或“玻璃板”).
②实验中应选用两支      的蜡烛,原因是                  .
③刻度尺的作用是           ;白纸的作用是              .
(3)实验现象及数据分析:
①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时,在玻璃板后移动另外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发现可使其与点燃的蜡烛的像    .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另外一支未点燃蜡烛的位置,发现蜡烛与像能始终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    .(不考虑蜡烛燃烧产生的变化)
典型例题
②连接像和物,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    .
③用刻度尺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多次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分析数据得出: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
④将光屏放在蜡烛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直接观察光屏,发现光屏上    (填“有”或“没有”)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    (填“实像”或“虚像”).
(4)交流评估:
①实验中玻璃板要始终竖直放置,否则                       .
②在寻找蜡烛的像时,眼睛应该在    (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一侧观察.
③该实验在    (填“较明亮”或“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好.
典型例题
1.【参考答案】 (1)等效替代 (2)①玻璃板 ②完全相同 便于比较像和物的大小关系 ③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记录蜡烛和像的位置 (3)①完全重合 完全重合 相等 ②垂直 ③相等 ④没有 虚像 (4)①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会与前面蜡烛成的像完全重合 ②点燃 ③较黑暗 ④玻璃板较厚 较薄的玻璃板 ⑤寻找普遍规律
【解题思路】 (1)本实验的方法是等效替代法.
(2)①平面镜和玻璃板都能成像,但平面镜不透光,不能看到背面的物体;玻璃板透光,可以看到后面的物体.故为了比较方便地确定像的位置,应选用玻璃板.②物体与像的大小是没法放在一起比较的,我们可以采取等效替代的方法,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A、B,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把蜡烛B移动到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虚像的位置处.③可以用白纸记下像、物和玻璃板的位置,用刻度尺分别量出蜡烛A和蜡烛B到玻璃板的距离,然后进行比较.
④实验中有时会观察到蜡烛在玻璃板后面有两个几乎重叠的像,其原因是        ,为此实验中应
选用        .
⑤实验中,测量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
典型例题
答案
(3)①两支蜡烛完全相同,移动点燃的蜡烛和另外一支蜡烛,没有点燃的蜡烛总能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②连接像和物,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③分析题表中数据可知,每次实验中蜡烛的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与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故可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④将光屏放在蜡烛像的位置,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在光屏上没有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平面镜成虚像.
(4)①像与物是关于镜面对称的,如果玻璃板不竖直放置,成的像就会偏高或偏低,后面的蜡烛是摆在桌面上的,这样无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的像完全重合.②因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从点燃的蜡烛一侧才能看到蜡烛的像.③平面镜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原理,蜡烛照射到平面镜表面的光反射后进入人眼,所以人能看清蜡烛的像.若周围环境中的光线较强,则影响进入人眼的反射光,使人看不清楚蜡烛的像,所以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进行较好.④实验中若选择的玻璃板较厚,在玻璃板的前后两个表面都会成像,故能看到两个几乎重叠的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像的位置就越接近,所以实验时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尽量使两个像重合.
典型例题
答案
1. 实像和虚像
实像: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的像,能呈现在光屏上的像。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的像,而是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能被人看见,但不能在屏幕上呈现。
小孔成的像是实像
知识点 平面镜成原理以及性质
3
探 究 新 知
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射入眼睛,人眼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确定物体位置。
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形成虚像
S
S '
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探 究 新 知
1.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
2.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它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而是由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形成。
3.虚像与实像的区别:
(1)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
(2)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
虚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S
S '
探 究 新 知
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的、等大的、虚像,但需要注意的是:左右相反。
3. 平面镜成性质
探 究 新 知
2.对平面镜成的虚像,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的像不是真实光线会聚而成的
B.平面镜成的像可理解为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聚集而成的
C.看到平面镜中的虚像时,射入眼睛的光线不是由虚像发出的
D.平面镜成的像叫虚像是因为它模糊不清
2.D 【解题思路】 实像是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所以实像能呈现在光屏上,而虚像可理解为由实际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而不是因为它模糊不清,故A、B、C正确,D错误.故选D.
典型例题
答案
平面镜成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的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光的反射
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平面镜所成像的性质
课堂总结
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的位置与原来像的位置重合
B.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两个像的距离等于两侧玻璃门之间的距离
C.在两侧玻璃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D.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1.(2019秋·无锡期中)小娟随家长到某餐厅吃饭,站在餐厅门口2s后。电动玻璃门自动向两侧平移打开,下列对小娟在左右两侧玻璃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A
课 堂 练 习
2.(2019秋·邹城市期中)下列关于平面镜的成像特点,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平面镜成等大的像
B.像和物的连线垂直于平面镜
C.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D.平面镜成的像可以用光屏承接
D
课 堂 练 习
3. 人站在平面镜前,当他向平面镜走近时,发生的现象是( )
A.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B. 像不变,像到镜面的距离不变
C.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大
D. 像变大,像到镜面的距离变小
A
课 堂 练 习
4.[2021 山东德州六中月考]一只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翔,我们有时看到“鸟”在水中游动,有时看到“鸟”在水面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者是鸟的影,后者是鸟的像
B.前者是鸟的像,后者是鸟的影
C.前者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后者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二者都是鸟的像,形成原理都一样
4.B 【解题思路】 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人看到的在水中游动的“鸟”是平面镜成的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人看到的在水面移动的“鸟”是鸟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选项正确.
课 堂 练 习
5.[2020湖南株洲中考]“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关于诗中描绘的场景的物理解释正确的是(  )
A.荷花在水中的像比荷花小一些
B.水越深像就越远
C.蜻蜓无法在水中成像
D.水面相当于平面镜
5.D 【解题思路】 水面相当于平面镜,荷花和蜻蜓都可以在水中成像,C错误,D正确;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所以荷花在水中的像与荷花一样大,荷花和蜻蜓的像到水面的距离分别与它们本身到水面的距离相等,与水的深度无关,A、B错误.
课 堂 练 习
6.[2021 辽宁大连模拟]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挂在房间东面的墙上,被测者识别西面墙上镜子里的像.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能被我们看到,即为实像
B.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 m
C.若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0.1 m,则她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D.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E”开口向南
6.B 【解题思路】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虚像,故A错误;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是2.7 m,根据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可知视力表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2.7 m,所以人到视力表的像的距离为2.7 m+2.7 m-0.4 m=5 m,故B正确;平面镜成像,像与物等大,与人到平面镜的距离无关,故被测者向平面镜靠近0.1 m,她在镜中的像大小不变,故C错误;平面镜成像,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故若被测者看到“E”的像开口向北,则视力表上的该“E”开口向北,故D错误.
课 堂 练 习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四章第三节平面镜成像
一、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等大: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
2.等距: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
3.垂直: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________。
4.对称: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________。
二、虚像
1.平面镜成虚像的原理:如图所示,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过平面镜____________,这些反射光线进入人眼,引起视觉,由于有光沿直线传播的经验,人会感觉这些光好像是从进入人眼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S′处发出的。S′就是S在平面镜中的________。
2.特点:虚像________由实际光线的交点组成,能用眼睛看到,________用光屏承接。
一、单选题
1.(2020八上·北流期末)如图所示,检查视力时,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相距5 m,则图中“?”(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应为( )
A. 5 m B. 2.7 m C. 2.5 m D. 2.3 m
2.(2020八上·安庆期末)如图乙所示,是小安同学自制的望远镜,利用它能在隐蔽处观察到外面的情况,用它正对如图甲所示的光源“F”,则观察到的像是( )
A. B. C. D.
3.(2021·岳阳)如图是用墨水成像观看日食的情景。在容器中装上黑墨水放在太阳下,通过水面可看到太阳的像。关于成像原理和成像特点,正确的是的( )
A. 平静的水面可以看做是平面镜 B. 这个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 这个像是实像 D. 这个像比太阳小
4.(2021·武汉)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形成的原理是( )
A. 光的色散 B. 光的反射 C. 光的折射 D. 光的直线传播
5.(2021·玉林)如图所示,是从平面镜中看到的挂钟,挂钟显示的实际时间为( )
A. 3∶00 B. 3∶30 C. 9∶00 D. 9∶30
6.(2021·淮安)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将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平面镜中的像( )
A. 靠近镜面 B. 远离镜面 C. 越来越大 D. 越来越小
7.(2021·常州)如图所示,小鸭浮在水面上,它在水中的倒影正确的是( )
A. B. C. D.
二、填空题
8.(2021·鞍山)如图所示,一只天鹅在水深为1.5m的水面上方水平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光的 形成的。若此时的天鹅距水面2m,它在水中的倒影离天鹅 m。若以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水面上方飞行的天鹅是 (填“运动”或“静止”)的。
9.(2021·昆明)如图是池塘上方警示牌和它在水中“倒影”的两幅照片:
(1)图甲中的倒影没有牌子本身明亮,这是由于________;
(2)由于刮风,图乙中的水面有涟漪,倒影有些模糊,这是由于光发生了________。
10.(2021·成都模拟)“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是宋代徐元杰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词句。若一只白鹭在湖面飞行,它在水中的“倒影”是由于光的 形成的;若它距湖面2.5m,那它与“倒影”相距 m。
11.(2021·韩城模拟)如图是韩城南湖公园中的假山,它在水中的倒影是光的 现象,它在水中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若水面上涨,假山上最高的一块石头在水中的像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作图题
12.(2020八上·太和期末)作图:如图所示的a、b是两条由点光源S发出后又经平面镜反射的反射光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点光源S。
13.(2021·菏泽)小明驾车通过小区道路转弯处时,通过转弯处的镜子 (可看作平面镜)看到了行人,他及时采取避让措施保证了行安全。下图为转弯时的俯视图,其中 是车内小明的眼睛, 为行人,请作出小明看到行人的光路图。
14.(2021·河池)请在图中作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的像(请保留作图痕迹)。
四、实验探究题
15.(2020八上·宜州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好一些,该实验最好选择在 (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2).实验中选择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 .
(3).实验中将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然后将未点燃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此实验现象说明像与物 .
(4).将蜡烛B拿走,然后在蜡烛B的位置上放一张白纸,在白纸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实”或“虚”)像.
16.(2020八上·香洲期末)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应选择 (选填 “5mm”或“2mm”)厚的玻璃板替代,平面镜竖立在方格纸上;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用一张白纸作为光屏去承接这个像,发现白纸上找不到蜡烛的像,说明平面镜成的是 像。
(3).实验时眼睛应在玻璃板的 (选填“前而”或“后面”)观察蜡烛A所成的像。再拿一支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A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4).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5).小海在方格纸上的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分析可知: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 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6).如图丙所示,蜡烛A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像在B处;将平面镜平移至图丁所示的位置时,蜡烛A成像在 处(选填“B”、“C”或“D”)。
答案解析部分
一、1.相等 2.相等 3.垂直 4.对称
二、1.反射 像 2.不是 不能
三、1.成像 2.平面镜 平面镜
四、会聚 后视镜 反光镜 太阳灶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已知视力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被测者像距5m,根据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视力表到平面镜的距离为s,则s+(s-0.4m)=5m
解得s=2.7m,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答案】 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潜望镜中使用的是两块平面镜;第一个镜子成正立等大、左右颠倒的像,第二个镜子成正立等大,左右再次颠倒的像,最后的像就是跟原物完全一样的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3.【答案】 A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静的墨水水面相当于平面镜,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的虚像与物大小相等,即这个像与太阳等大。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4.【答案】 B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桥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5.【答案】 A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即物像关于平面镜对称,从平面镜中看到挂钟的指针,此时表的时间为9∶00,则实际时间12∶00-9∶00=3∶00
故答案为:A。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6.【答案】 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由平面镜成像规律可知,物与像关于镜面对称,所成像与物等大,故蜡烛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平面镜中的像大小不变,且远离镜面,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
7.【答案】 B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平静的湖面相当于平面镜,可使小鸭通过湖面成像,并且它的像与本身以湖面为对称,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
二、填空题
8.【答案】 反射;4;静止
【考点】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参照物及其选择
【解析】【解答】天鹅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
已知天鹅到水面的距离等于2m,则“倒影”到水面的距离也为2m,所以天鹅的倒影离天鹅的距离为4m。
若以天鹅在水中的倒影为参照物,天鹅和天鹅所成的像间没有位置的变化,故水面上方飞行的天鹅是静止的。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时,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物体间没有位置变化时,是相对静止的。
9.【答案】 (1)从牌子到水面的光线一部分光折射进入水中,一部分光反射进入人眼
(2)漫反射
【考点】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1)人眼感觉是否明亮与进入人眼的光线强度(多少)有关,人看牌子是牌子反射的光线直接进入人眼,而从牌子到水面的光线会一部分折射进入水中,一部分反射进入人眼中,人眼接到的光线偏少,会觉得反射形成的虚像偏暗。

(2)无风时,水面像平面镜,成像清晰,刮风时,水面有涟漪,不再平整,形成漫反射,倒影会有些模糊。
【分析】(1)牌子到水面的光线一部分反射进入人眼中,会一部分折射进入水中,人眼接到的光线偏少所致;
(2)水平有涟漪,有些模糊,是因为发生了漫反射所致。

10.【答案】 反射;5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白鹭在湖面的“倒影”相当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
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已知白鹭距水面2.5m,像到水面的距离也是2.5m,所以“倒影”距白鹭为2.5m+2.5m=5m
【分析】平面镜成像的实质就是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时,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物距等于像距,物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
11.【答案】 反射;虚;不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原理、特点
【解析】【解答】假山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因为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若水面上涨,假山上最高的一块石头在水中的像大小将不变。
【分析】水中的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是虚像;像和物体的大小相等。
三、作图题
12.【答案】 解:如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先将两条反射光线反向延长交于一点S′(即为点光源在平面镜中的像点),再通过平面镜作出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的位置,并连接S与两个反射点画出两条入射光线,如图所示:
【分析】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3.【答案】 解:如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小明看到行人,是因为行人反射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到达了人的眼睛。过B点作平面镜的垂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关于平面镜对称,找点B在平面镜中的像B ,连接B A与平面镜的交点即为入射点,再连接入射点和B点找到入射光线,完成光路图,如图所示:
【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平面镜中作物体的像,像和反射光线经过的点在同一直线上,并作入射光线。
14.【答案】 解:如图所示: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解析】【解答】先作出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分析】结合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即可。
四、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较暗
(2)像的位置
(3)大小相等
(4)不能;虚
【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是最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亮,所以应在比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2)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还能看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也便于比较物像的大小关系.
(3)实验时,她在玻璃板前放置点燃的蜡烛A,将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在玻璃板的A侧现察;当B和A的像完全重合时说明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4)移动玻璃板后的蜡烛B,使它与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移开蜡烛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在白纸上不能看到蜡烛的像,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分析】(1)物体射出的光线对人眼刺激越强,人眼感觉物体越亮,物体经过平面镜反射,反射光线进入人眼的光线越多,人眼感到物体的像越亮。在比较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射出光都对眼睛有刺激,干扰人的视线。
(2)平面镜不能透光,只能反射光,不能确定出像的位置,玻璃板不但反射光成像,还能透光看到玻璃板后面的蜡烛。
(3)根据平面镜成虚像的性质分析在哪侧观察;当镜后蜡烛和镜前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确定镜前蜡烛像的位置,便于测量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同时为了比较物像大小。
(4)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16.【答案】 (1)2mm
(2)虚
(3)前面
(4)不变
(5)等于
(6)B
【考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解析】【解答】(1)玻璃板的两个表面都会发生光的反射而成像,如果玻璃板很薄,所成的两个像基本重合,对实验影响很小,所以应该选薄玻璃板,选择2mm厚的玻璃板。

(2)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白纸不能承接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实验过程中,应该在玻璃板的前面观察蜡烛成的像。
(4)平面镜成的像和物体大小相等,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蜡烛A像的大小不变。
(5)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知,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在坐标纸上的实验记录如图乙所示,经过分析可知:蜡烛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蜡烛到平面镜的距离。
(6)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蜡烛A的位置不变,将平面镜平移,平面镜仍在原来像与成像物体对称轴上,像的位置不变,成像仍然在B处。
【分析】(1)玻璃板有两个反射面,两个反射面都能成像。当玻璃板比较厚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远,实验时会出现明显的两个像,使实验比较复杂;当玻璃板比较薄时,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比较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
(2)平面镜成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接到,实像能用光屏接到,用光屏承接来辨别是实像还是虚像。
(3)由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故不能成在白纸上,只能在玻璃前观察。
(4)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