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同步练习 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同步练习 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7 14:4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透镜同步练习 含答案
知识点1凸透镜和凹透镜
1.关于如图所示的两个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为凸透镜,b为凹透镜
B.都是向右凸出的,为凸透镜
C.光经过透镜发生偏折是光的反射现象
D.透镜b对光有会聚作用
2.透镜是用透明物质制成的光学器件,它运用到光的______ (选填“直线传播”“折射”或“反射”)原理.中间比边缘_________的透镜是凸透镜,如图中的______;中间比边缘__________-的透镜是凹透镜,如图中的____________
知识点2透镜对光的作用
3.如图所示,对光有会聚作用的透镜有( )
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⑥
4.下列关于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一用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于焦点
B.凸透镜使能够会聚的光线提前会聚
C.凸透镜能使发散的光线减小发散
D.任何一束光线通过凸透镜后都将会聚于一点
5.图中的透镜起到_____作用,是________ 透镜.
6.在踏青活动中,老师提醒同学们不要随意丢弃矿泉水瓶,这是由于下雨时瓶内灌满雨水后,相当于一个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对太阳光有____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可能会引起火灾
知识点3焦点和焦距
7.小明同学拿一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侧来回移动,发现在某一位置时,白纸上将会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透镜可能是凹透镜
B.此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C.可认为光斑与透镜中心的距离是该透镜的焦距
D.如果时间较长,将会看到光斑处的纸变焦
8.如图所示的凸透镜焦距为f,把小灯泡放在主光轴的某点上,能利用透镜使灯发出的光变成平行光该点是( )
A.M点 B.P点 C.F点 D.N点
9.请在图中根据入射光线画出相对应的折射光线
能力提升
10.关于凸透镜和凹透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焦距越小,折光本领就越强
B.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焦距越小,对光的发散作用就越小
C.凸透镜和凹透镜都有两个焦点,且都是实焦点
D.经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光心的光线,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
11.如图所示,装香水的玻璃瓶的透明瓶盖,设计有多种形状,其中阳光透过瓶盖会导致香水温度较快升高的是( )
12.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属于凹透镜的是( )
A.没有 B.a、b、c、d C.c D.a、b、d
13.一束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定是平行光束
B.一定是会聚光束
C.一定是发散光束
D.A、B、C三种情形都有可能
14.小明将水滴滴在透明玻璃纸上,透过水滴观察报纸上的字,发现变大了,这个水滴相当于个凸透镜,如图甲所示.通过“嫦娥一号”把它带到太空中,水滴由于不受重力,会变得如图乙所示,则在太空中,该水滴透镜( )
A.焦距不变 B.焦距会变长
C.对光线折射能力增强 D.对光线折射能力减弱
15.已知图甲、乙、丙所示的三个光路图都成立,则在虚线框中放入凸透镜的是_______在虚线框中放入凹透镜的是__________,请写出一种能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经折射后,折射光线射到一个平面镜上.请在图中画出射向凸透镜的这束入射光和经平面镜反射的光路,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17.为了研究凸透镜的焦距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小组同学选择了如图(a)所示的四个透镜,其中A、B和C、D分别是两组厚度相同的凸透镜,它们分别用玻璃、塑料和玻璃、水晶制作而成
(1)若要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透镜材料的关系”,小组应选择图(a)中 ______做实验(选填字母).
(2)若选择A和C两个透镜还可以探究“凸透镜的焦距与___________的关系”小组同学让束与主光轴平行的光,分别经过两凸透镜后会聚于焦点处,如图(b)所示.比较两次实验的现象,可以得到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创新
18.如图所示,有一长方体玻璃砖,在它内部的中心位置有一圆形气泡,当一束平行光垂直于玻璃砖向下照射时(中心位置切面如图所示).则在地面MN区域内可能会看到( )
A.矩形亮斑 B.矩形暗斑
C.矩形暗斑且中心有一亮点 D.矩形亮斑且中心有一暗点
答案
1.A
2.折射 厚 ①③⑤ 薄 ②④⑥
3.C
4.D
5.发散 凹
6.凸透镜 会聚
7.A
8.C
9.
10.A
11.B
12.D
13.D
14.C
15.甲 乙、丙根据透镜的中间和边缘的厚薄程度能辨别透镜的种类
16.
17.(1)A、B
(2)厚度 当材料相同时,凸透镜越厚,凸透镜的焦距越
(3)控制变量法
18.D【解析】垂直向下的光线经过气泡时,相当于经过了两次凹透镜,光线受到两次发散作用,所以玻璃砖中间比四周较暗,故D正确,故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