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诊断性测试
高二化学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除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1 16 48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合成氨工业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混合气进行循环利用遵循绿色化学思想
B.工业上采用高温条件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平衡转化率
C.对原料气进行压缩可增大原料气的转化率
D.使用催化剂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原因是降低了活化能
2.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催化剂不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使用催化剂改变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热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恒温、恒压条件下,充入,化学反应速率减慢,平衡逆向移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非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发生
B.熵增加且放热的反应一定是自发反应
C.熵减小或不变的反应一定是非自发反应
D.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而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进行的反应
4.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温度时,向密闭容器中通入X,部分实验数据见下表:
时间/s 0 50 100 150
5.00 3.52 2.50 2.50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50s内,
B.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C.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温度下的平衡常数为,若,则
D.时,的平衡常数为
5.对于的平衡体系,当升高温度时,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C.,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6.少量铁片与100 mL 的稀盐酸反应(盐酸过量),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产生的量,如下方法可行的是( )
A.加入少量铁粉 B.通入少量的气体
C.加入 溶液 D.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
7.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得某氨水的
B.稀醋酸加水稀释后,溶液中变大
C.溶液和溶液均显中性,两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同
D.两种氨水的pH分别为a和,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和,则
8.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无色透明的溶液中:、、、
B.常温下,的溶液中:、、、
C.的溶液中:、、、
D.常温下,由水电离产生的的溶液中:、、、
9.常温下,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曲线上任意一点的都相同
B.在饱和溶液中加入固体,可使溶液由b点变化到c点
C.蒸发水后,可使溶液由d点变化到b点
D.常温下,的的数量级为
10.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不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
A.等体积、的两种酸和,分别与足量的反应,酸放出的氢气多,则酸性:
B.将样品溶于稀硫酸,滴加溶液,溶液变红,则样品溶于稀硫酸前已氧化变质
C.将充满的密闭玻璃球没泡在热水中,气体红棕色加深,则,
D.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变浅,则纯碱溶液呈碱性是由水解引起的
二、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1.25℃时,向 氨水()中逐滴加入的盐酸,溶液pH随所加盐酸体积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点处存在
B.b点处存在
C.由a→b,溶液中持续增大
D.时,存在
12.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可逆反应,有如图所示的反应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C.若,y轴可表示A的转化率 D.若,y轴可表示D的体积分数
13.在Ⅰ、Ⅱ、Ⅲ三个体积相等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 和 ,三个容器的反应温度分别为、、且恒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如下反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实验测得反应均进行到t min时的体积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的
B.若三个容器内的反应都达到化学平衡时,温度为时转化率最大
C.Ⅰ、Ⅱ、Ⅲ三个容器中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Ⅱ和Ⅲ
D.若再向容器Ⅲ中充入 、 和 ,则平衡时的体积分数大于40%
14.下列实验事实能证明相应性质的是( )
选项 实验或事实 性质
A 溶液显酸性 电离平衡常数:
B 溶液可以刻蚀铜电路板 金属性
C 盐酸的导电能力比氢氟酸的强 酸性:盐酸氢氟酸
D 可与反应制得 氧化性:
15.用一定浓度溶液滴定某一元酸溶液。滴定终点附近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分别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A为一元弱酸
B.b点对应的溶液中:
C.根据溶液pH和导电能力的变化可判断
D.a、b、c三点对应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依次减小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
16.(12分)制印刷锌板时,用稀硝酸腐蚀锌板后得到的“废液”(含有少量、)称为“烂板液”。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烂板液”制取的过程如下:
已知:能与碱反应;常温下,。
(1).上述过程中多步操作需控制溶液pH,实验室用pH试纸测溶液pH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
(2)在操作1中pH不宜过高的原因是_______,该操作所得沉淀为_______。
(3)常温下,操作1所得滤液中与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_______。
(4)操作2中加入物质A的作用是_______。
(5)“冷却结晶”步骤中需加入硝酸保持,其目的是_______。
17.(11分)已知和的水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
常温下,10mL浓度均为的两种溶液,分别加水进行稀释,所得曲线如图所示[V表示溶液的体积,],回答下列问题:
(1)相同温度下,_______(填“>”或“<”),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与溶液比较,酸性较强的是_______。
(2)a、b两点比较,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较大的是_______(填“a”或“b”),用相同浓度的盐酸分别滴定a和b点对应的溶液,所需盐酸体积_______(填“>”、“<”或“=”)。
(3)常温下,浓度均为的与的混合液显_______(填“酸”、“碱”或“中”)性,_______(填“>”、“<”或“=”),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
(4)常温下, 溶液与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圣中性,则_______。
18.(13分)工业上纳米的制备过程是以为载体,用和水蒸气反应生成,再控制温度生成纳米,测定产物组成的方法如下:
步骤一:取样品2.100g用稀硫酸充分溶解得到溶液,再用足量铝将还原为,过滤并洗涤,将所得滤液和洗涤液混合并注入250mL容量瓶,定容得到待测液。
步骤二:取待测液于锥形瓶中,加入几滴指示剂,用的标准溶液滴定,将氧化为,三次滴定测得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编号 待测溶液的体积/mL 滴定前标准液的体积读数/mL 滴定后标准液的体积读数/mL
1 25.00 0.20 24.22
2 25.00 1.21 29.21
3 25.00 1.50 25.48
回答下列问题:
(1)若对步骤一所得的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会产生少量偏钛酸沉淀,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时,将标准溶液注入______(填“酸”或“碱”)式滴定管中。选出其正确操作并按顺序写出字母:检查滴定管是否漏水→蒸馏水洗涤→( )→( )→( )→( )→( )→( )→滴定管准备完成。
a.从滴定管上口加入高于“0”刻度3mL所要盛装的溶液
b.从滴定管上口加入3mL所要盛装的溶液,倾斜着转动滴定管
c.将洗涤液从滴定管上口倒入预置的烧杯中
d.将洗涤液从滴定管下部放入预置的烧杯中
e.调整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记录数据
f.轻轻转动活塞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无气泡
g.轻轻挤压玻璃球使滴定管的尖嘴部分充满溶液,无气泡
(3).上述滴定实验中,可选择______为指示剂,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方法是______。
(4)下列关于滴定分析的操作,错误的是______。
A.滴定时要适当控制滴定速率
B.用量筒量取25.00mL待测液转移至锥形瓶
C.滴定时应一直观察滴定管中溶液体积的变化
D.平行滴定时,须重新装液并调节液面至“0”刻度或“0”刻度以下
E.读数时可将滴定管从架上取下,捏住管上端无刻度处,使滴定管保持垂直
F.在接近终点时,滴加药品应慢慢控制滴定管,使滴定管尖嘴悬挂一滴液体,用锥形瓶内壁将其靠下,并用蒸馏水将其冲入锥形瓶内。
(5)通过分析、计算,该样品的组成为______,若滴定前滴定管尖端有气泡,滴定过程中气泡消失,则测得比实际值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19.(11分)工业上在催化下利用发生如下反应Ⅰ生产甲醇,同时伴有反应Ⅱ发生。
Ⅰ.
Ⅱ.
在温度T时,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和 ,起始压强为p kPa,10min达平衡时生成 ,测得压强为。
(1)当以下数值不变时,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是______(填序号)。
a.气体密度 b.百分含量
c.与体积比 d.的体积分数
(2)已知反应Ⅰ的正反应速率方程,逆反应速率方程为,其中、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达到平衡后,若加入高效催化剂,将(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升高温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平衡时的物质的量为______,温度T时反应Ⅱ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若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分压变化表示,则10min内反应Ⅰ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
(4)在温度T时,若向加入催化剂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 、 和 ,此时反应Ⅱ的_____(填“>”、“<”或“=”)。
20.(13分)重整反应【 】可以生成合成气。如何减少反应过程中的积炭,是研究的热点之一。某条件下,发生主反应的同时,还发生了积炭反应:
歧化:
裂解:
(1)对上述两个积炭反应分别进行计算,得到以下温度和压强对积炭反应中平衡炭量的影响图,其中表示温度和压强对裂解反应中平衡炭量影响的是______(填“图a”或“图b”),______0(填“>”或“<”),______(填“高温”或“低温”)有利于歧化反应自发进行。
(2)实验表明,在重整反应中,为抑制积炭产生,应选用高温、低压条件,由此可推断,该重整反应过程中的积炭主要由______反应产生。
(3)一定条件下,裂解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该历程分______步进行,其中决定裂解反应快慢的基元反应______(写出化学方程式)。
(4)同温下,某研究小组分别在容积相等的两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反应物,控制反应条件使其仅发生重整反应,获得如下效据:
容器编号 起始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mol 平衡转化率 达到平衡时体系的压强/MPa 达到平衡时体系能量的变化
ⅰ 1 2 0 0 P 吸收热量:123.5kJ
ⅱ 2 4 0 0
①容器ⅰ中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过程中吸收的热量______,247kJ(填“>”、“<”或“=”)。
②容器ⅰ的容积变为原来的一半,则平衡转化率______(填“>”“<”或“=”)。
③计算容器ⅱ中反应的平衡常数_______(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诊断性测试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
1.B 2.A 3.B 4.C 5.B 6.B 7.D 8.C 9.A 10.B
11.B 12.CD 13.BD 14.A 15.AC
16.(12分)
(1)取pH试纸放在洁净的玻璃片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试纸中间,得颜色变化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数。(2分)
(2)防止生成的沉淀被溶解(2分) 、(2分)
(3)(2分)
(4)调节溶液pH,使转化为而除去(2分)
(5)抑制水解(2分)
17.(11分)
(1)>(1分) (1分) (2)a(1分) =(2分)
(3)酸(1分) <(1分)(2分)
(4)2.02(2分)
18.(13分)
(1)(2分)
(2)酸(1分)b d a f e(2分)
(3)溶液(1分)滴加最后半滴标准溶液,溶液变为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2分)
(4)BC(2分)
(5)(2分)偏大(1分)
19.(11分)
(1)a(1分)
(2)不变(1分)减小(1分)
(3)0.25mol(2分)0.375(2分)(2分)
(4)>(2分)
20.(13分)
(1)图a(1分)<(1分)低温(1分)
(2)歧化(1分)
(3)4(1分)或(2分)
(4)①1mol(1分)<(1分)②=(2分)③(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