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卷三十五 蜀书五 诸葛亮传第五》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刘备为什么要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是什么?
【新课导入】
第16课 三国鼎立
1.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及其历史作用。
2.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中曹操胜负的原因。
3.掌握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具体过程。
4.正确评价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认识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自主学习:导学提纲
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知道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互动探究(一)官渡之战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
—曹操
军阀割据混战
人口锐减,百姓生活困苦,渴望统一。
时代背景:
官渡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结果
战争特点
作用
公元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胜利
以少胜多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曹操的崛起
材料一:曹操多谋善断,很有眼光。在人们都为汉朝的命运担忧时,曹操迎合人心,于196年去洛阳,迎献帝到许,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挟天子以令诸侯”,占有政治优势。
材料二:三次发布求贤令,选拔和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他们辅佐曹操成就大业。
料三:曹操在北方实行屯田招募农民垦荒,组织兵士耕田,既保证了军粮又赢得了民心,实力不断增强。
思考:曹操的统一北方的原因?
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优势
招揽人才,重用人才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
互动探究(一)官渡之战
壮心指什么呢?
官渡之战后曹操乘胜追击,基本统一了北方。
统一全国
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
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
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诸葛亮《隆中对》
三顾茅庐
隆中对策
三分天下
背景:
2)曹军占领荆州后,刘备、孙权联合迎战曹军。
1)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统一全国。
互动探究(二)赤壁之战
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特点
结果
影响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失败
208年
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
互动探究(二)赤壁之战
对比
战争名称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时间 200年 208年
地点 官渡 赤壁
双方兵力对比 袁绍:10万 曹操:2.3万 曹操:20万
孙刘:5万
战况 袁攻曹,曹坚守 曹火烧袁军粮草 曹攻孙刘,黄盖诈降
周瑜诸葛亮火烧曹营
结果意义 袁兵败逃 曹乘机统一北方 曹兵败退回北方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杜牧《赤壁》
杜牧认为如果不是东风给予孙权便利,赤壁之战曹操就有可能获胜,你是否同意他是说法,为什么?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远征江南,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善于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根本原因:
当时统一全国的客观条件还不成熟。
谦虚谨慎,骄傲必败;重视利用自然条件;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
以史为鉴
你从曹操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一胜一败的不同结局中吸取了什么经验教训呢?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根据搜集的资料向同学讲述蒋干盗书、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的故事,并阅读教材76页问题思考,思考并回答其中问题。
曹操戏剧形象
《三国演义》中曹操被描写成了反面人物的代表。历史上的曹操统军30余年,手不释卷,登高必赋,擅长诗文、草书、围棋。生活节俭,不好华服。
《三国志》这样评价曹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三国演义》中周瑜对曹操的评价是:“操虽托名汉相,实为汉贼。”
”
请你找出魏蜀吴三国的建立情况。魏蜀吴三国的发展
互动探究(三)三国鼎立
曹丕 220年 洛阳
刘备 221年 成都
孙权 222年 建业
魏
蜀
吴
魏
蜀
吴
结束了东汉末年众多军阀混战局面,实现了局部地区的统一;
三方互相牵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战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西晋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政治
经济
全局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
三国鼎立后,三国分别是怎样来巩固的呢?
三国的经济发展
魏国:曹魏重视农耕,兴修水利。
曹操和他的后继者一直重视屯田,发展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注意兴修水利,保护农桑。北方出现“家家丰足,仓库盈溢”的景象。
翻车
蜀国: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诸葛亮治理国家时赏罚分明、宽严并用。对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保持尊重,教会他们谋生的技术,帮助他们改进生活。以理服人,没有选择残酷的手段来实行统治。
蜀锦
七擒孟获
吴国:孙吴开发江南,发展海外贸易。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率领士兵到达夷洲(即:台湾),这是我国历史上大陆和台湾之间的第一次大规模交往。
军阀混战
袁绍
曹操
官渡之战
曹操统一北方
孙刘联军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魏
蜀
吴
200年
208年
220年
221年
222年
本课小结
天下大势是分久必合,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2021·甘肃定西).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 公元2世纪前期 B. 公元2世纪后期
C. 公元3世纪前期 D. 公元3世纪后期
2.(2021·山东临沂)“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不是臣下的智力所能预见的。”(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的白话译文)这句话中的“臣下”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诸葛亮
C.周瑜 D.司马炎
C
B
【巩固练习】
3.(2021·贵州毕节)根据《三国志·魏书》等记载,220年曹操卒于洛阳,葬在邺城(今河南省安阳市郊)。2009年,国家文物局审核了河南省安阳市高陵墓的考古发掘成果,最终认定高陵墓的墓主为曹操。以上确认高陵墓主为曹操的依据是(
A.历史文献与考古成果 B.家族族谱的记载
C.历史学家的主观判断 D.安阳的悠久历史
4.(2021·山东青岛)“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以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摘自《汉晋春秋》中《后出师表》)这句话中的“臣”所指的我国古代历史人物是( )
A. 霍去病 B. 诸葛亮 C. 周瑜 D. 司马炎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