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件(共2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7 16: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七单元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认识五四爱国运动的历史意义;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认识国共合作领导国民革命的历史作用。
课程标准
1.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失败
1919年巴黎和会
(一)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天安门
主力:学生
目的: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示威游行
2. 爆 发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最能反映
五四运动
的性质
【素养提升】 五四运动中的口号
反帝
反封建
时间:6月5日
主力:工人群众
地点:北京 上海
形势: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
3. 扩 大:
4. 结 果: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汝霖等人职务;
(3)代表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北京高师学生欢迎“五四”被捕同学出狱
从地点看
从人员看
北京
上海
全国各地
学生
工人商人
工商学联合
先锋
主力
工人阶级登上历史的舞台
【拓展延伸】 五四运动的三个阶段
5. 历史意义:
(1)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性质);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地位)。
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新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爱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空前地显示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巨大威力,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受到鼓舞和启迪,从中看到了中国革命的希望和出路,于是宣传马克思主义。
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第一次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主要著作:《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
【拓展延伸】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
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诞生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政治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外部因素:共产国际的帮助。
(4)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共产主义知识分子投身到工人群众中去做宣传组织工作,以他们为桥梁,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逐步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了中国共产党,而共产国际的帮助,促进加快了这一进程。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课堂探究】阅读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总结概括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条件有哪些?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一艘游船上。
【思考】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3日,而今天我们却将每年的7月1日定为党的生日呢?
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当时,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这是中央领导同志第一次明确提出“七一”是党的诞生纪念日。
◎中共一大会址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中共一大代表
代表 出生年份 当时年龄 籍 贯 求学、从教经历
李 达 1890 31 湖南零陵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李汉俊 1890 31 湖北潜江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董必武 1886 35 湖北黄安 留日学生,回国后从教
陈潭秋 1896 25 湖北黄冈 师范生,从教
何叔衡 1876 45 湖南宁乡 清末秀才,师范生,从教
毛泽东 1893 28 湖南湘潭 师范生,从教
王尽美 1898 23 山东诸城 师范生
邓恩铭 1901 20 贵州荔波 中学生
张国焘 1901 24 江西萍乡 北大在校生
刘仁静 1902 19 湖北应城 北大在校生
陈公博 1892 29 广东南海 北大毕业,从教
周佛海 1897 24 湖南沅陵 旅日大学生
包惠僧 1894 27 湖北黄冈 北大旁听生,记者,从教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2.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3)内容:
①确定了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明确了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产生党的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诞生意义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4.中共二大
(1)时间:1922年7月16日至23日。
(2)地点:上海。
(3)内容:
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
◎中共二大会址
1.相知合作——国共第一次合作
(1)背景:
材料一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材料二 为了统一全党对国共合作的认识,正式确定国共合作的方针,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到会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30余人,代表党员420人。……中共三大制定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实行国共合作的方针政策,对于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
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国共合作
(1)背景:
(2)实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此次会议是在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召开的,由孙中山主持召开,并提出了新三民主义的主张。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民族主义:提出反帝斗争的具体要求,同认清国内反动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本质,知道其对中国的危害。
民权主义:强调人民性、群众性,对于真正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都享有自由及权利。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强调耕者有其田,反对私有资本操纵国计民生。
(3)意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2.共同革命——国民革命
(1)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2)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
材料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
2.国民革命
(3)结果:失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①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
②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四一二政变
1927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新右派在上海发动反对国民党左派和共产党的武装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及革命群众。使中国大革命受到严重的摧残,标志着大革命的部分失败,是大革命从胜利走向失败的转折点。同时也宣告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经过政变,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迅速扩大,初步积累了反正两方面的经验,为领导中国人民把斗争推向新的更高的阶段准备了条件。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中国国民党称之为武汉分共,爆发于1927年7月15日。在北伐期间,国民政府内部就容纳共产党与否的问题,于1927年分成南京(蒋中正等领导)及武汉(汪精卫等领导)两政府。武汉方面最初仍主张容共,其后与共产党发生磨擦,再加上冯玉祥等军事实力派人士的表态要求分共,汪精卫于7月15日当日,在武汉召集会议,宣布停止与中国共产党的合作。至此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结束。
③失败原因
客观上:
主观上:
④教训:
课堂检测
1.下列对五四运动意义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A.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 B.使中国知识分子受到一次科学的洗礼
C.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D.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详解】
新文化运动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受到一次科学的洗礼,B正确;A、C、D三项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是准确的,不符合题意,排除。
2.中共“二大”的中心任务是
A.选举党的领导机构 B.制定党的章程
C.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D.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
C
【详解】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在上海召开,大会指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民主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是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故选C;选举党的领导机构、制定党的章程是在中共一大上,排除AB;制定革命统一战线政策是在中共三大上,排除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