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__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重难点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__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重难点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3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7 20:1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重点追击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舟楫(jí) 蹩进(bié) 跬步(guǐ) 残羹冷炙(gēng)
B.蛇鳝(shàn) 老聃(dān) 骐骥(jì) 沉溺其中(nì)
C.狭隘(ài) 慰藉(jiè) 吝啬(lìng) 锲而不舍(qiè)
D.孱头(chán) 消磨(mó) 倾心(qǐng) 礼尚往来(shàng)
2.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非能水也
A.登高而招
B.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C.吾从而师之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3.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輮以为轮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余嘉其能行古道
4.下列各句中加粗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由于国内学术管理体制的改变,基本资料整理工作不被人重视,而大型资料汇编一人难以独力完成,这造成很多学者对此项工作望洋兴叹。
B.外国朋友对戏剧舞台三两个演员将手中的木头刀枪互碰一下,口中吆喝几句就表示一场战争的表演感到不可理喻。
C.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块璞玉,只要锲而不舍地对其精心打磨,那一块块璞玉终将成为美玉。
D.上级领导做出指示,区城管局要以该事件为鉴,举一反三,加强队伍建设,在严格执法的同时,做到文明执法、柔性执法,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深圳市一年投入1000多万元用于中小学生课题研究,目的在于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认识社会和探索兴趣、创新思维、科学精神。
B.过去,农作物秸秆的用途主要用于取暖、做饭和喂牛,如今,随着农业生产方式及农村能源结构的变化,秸秆失去了用武之地。
C.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已经上映,这部以120帧拍摄的电影,挑战了新技术,但全球仅有少数几家影院能达到放映要求。
D.近日山西屡现的文物失窃事件,此类现象不仅造成山西古建筑资源流失,还破坏了村落的原始风貌和地域特色,建议采取措施加强监管。
难点突破练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节选)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注]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数百年来,人不复行。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应之者威恍然。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后,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教吾子,仆材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节选自《柳河东集》)
【注】吾子:尊称,比称“子”更亲切,译为“您”。
1.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B.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C.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D.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蛮夷,古代泛指中原华夏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周朝时期,中原地区的民族自称华夏,把周围四方的人,分别称为西戎、东夷、北狄、南蛮。
B.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
C.卿士,一作卿史、卿事。西周与春秋时期周天子或各诸侯国的执政官。文中指听孙昌胤汇报行冠礼情况的族内长官。
D.京兆尹,中国古代官名,为三辅(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即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之一。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有自知之明。韦中立不辞劳苦,专程从京城来到永州拜他为师,他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直言拒绝了韦中立。
B.柳宗元说理严谨。他以韩愈抗颜为师受诋毁为鉴,以蜀犬吠日、越犬吠雪为喻,以孙昌胤给儿子行冠礼被嘲笑为例,说明师道衰落而不敢为师的原因。
C.柳宗元注重实际。他主张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师生取长补短,共商为文之道。这样双方既各有所得,又不会招致“越、蜀之犬”的惊怪狂叫。
D.柳宗元提倡师道。文章对反对师道的人透出批判的锋芒,把他们比作吠日蜀犬、吠雪越犬,进行了辛辣的讽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2)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
5.柳宗元有没有答应做韦中立的老师?他作这个决定的理由是什么?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房兵曹胡马【注】
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注】注家一般认为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或二十九年(741),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交代胡马来自产“汗血宝马”的大宛,并对胡马作了形象的刻画。
B.颔联中,“批”和“入”两个动词极其传神。前者写马双耳直竖,有一种挺拔的力度;后者不写马四蹄生风,而写风入四蹄,别具神韵。
C.此诗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由实到虚,状物与抒情自然结合,融汇无间。
D.此诗托物言志,写马也是写人,风格沉郁顿挫,是杜甫咏物诗中的佳作。
2.有人评价杜甫的咏物诗“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界”,请结合本诗,简要分析。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荀子在《劝学》中用行千里路作比喻表达成事需善于借助外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融情入景,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9.下面是百度人工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自动驾驶流程图,请将自动驾驶的流程转换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得超过120字。
1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世界那么大,每个人都想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人心是更加辽阔的世界,你又如何到达?还好,读书就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能了解世界,更能走进内心,尤其是能让你知道你是谁,你到底要什么,你打算去哪儿。坦白地说,读书不会让这个世界一夜之间变好,但是会让你慢慢变好。如果你慢慢变好了,世界会不会因此变得更好一点儿呢?”白岩松说。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项,“跬”应读“kuǐ”。C项,“吝”应读“lìn”。D项,“孱”应读“càn”;“倾”应读“qīng”。
2.答案:B
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名词作动词。A项,形容词用作名词。C项,名词的意动用法。D项,形容词作名词。
3.答案:D
解析:A项,“知”同“智”。B项,“輮”同“煣”。C项,“受”同“授”。
4.答案:B
解析:“不可理喻”形容固执或蛮横、不通情理。可改为“难以理解”。
5.答案:C
解析:A项,搭配不当,应在“探索兴趣”之前加上“培养”。B项,句式杂糅,应把“的用途”去掉;或把“用途主要用于”修改为“用途主要是”。D项,前后脱节,应把“山西屡现的文物失窃事件”中的“的”去掉。
6.答案:1.D;2.C;3.A;
4.(1)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
(2)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
5.柳宗元没有答应做韦中立的老师。柳宗元认为韦中立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写的文章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柳宗元认为自己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非常浅薄,没有能力再教给他更多的知识;柳宗元认为当时缺少从师学习的社会风气。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由……以下”为固定结构,意为“从……以来”,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B、C两项;“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是韩愈提倡师道的种种不同表现,其后皆应断开,据此排除A项。故选D。
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C项,“文中指听孙昌胤汇报行冠礼情况的族内长官”错误,“卿士”在本文中是指上朝的朝臣们,并不是“族内长官;”孙昌胤向其说自己给儿子行冠礼之事,并非“汇报”。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A项,说作者“有自知之明”“深知自身学识浅薄,没有资格当老师”错误,这是作者自谦的说法,并非真的如此。
4.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既:已经。病:辱,受到辱骂。第二个“以”:因为。(2)厚:敦厚。所作:所写的文章。恢恢:宽广,宽宏。
5.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文章最后写到“其为不敢也决矣”,明确地表明了柳宗元的态度,即不敢做韦中立的老师。第2段中“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表明自己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非常浅薄,不足以成为对方的老师;第3、4、5段则具体阐释了现在缺少从师学习的社会风气;最后一段“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表明了柳宗元认为韦中立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写的文章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自己已经没有能力再教给他更多的知识了。所以柳宗元拒绝了韦中立的请求。
【参考译文】
二十一日,宗元说:
承蒙您来信说,想要拜我为老师,我的道德修养不够深厚,学识非常浅薄,从各方面审察自己,看不出有值得您学习的东西。虽然经常喜欢发些议论,写点文章,但我自己也不认为都是正确的。没有想到您从京城来到偏远的地方,竟幸运地被您取法。我自己估量本来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即使有可取的,也不敢做别人的老师。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哪里敢做您的老师呢?
从魏、晋以来,人们更加不尊奉老师,在当今的时代,没听说还有老师,如果有,人们就会哗然讥笑他,把他看作狂人。只有韩愈奋然不顾世俗,冒着人们的嘲笑侮辱,招收后辈学生,写作《师说》,并且严正不屈地当起老师来;世人果然聚到一起惊怪嘲骂,对他指指点点使眼色,相互拉拉扯扯示意,而且大肆地编造谣言来攻击他。韩愈因此得到狂妄的名号。
我过去听说庸、蜀的南边,经常下雨,很少出太阳,太阳一出来狗就会叫,我以为这是过分夸大的话。六七年前,我来到南方。(元和)二年的冬天,幸好下大雪,雪越过了五岭,覆盖了南越的几个州。这几个州的狗,都惊慌地叫着咬着,疯狂奔跑了好几天,直到没有雪了才停下来。这以后我才相信过去所听说的话。如今韩愈已经把自己当作蜀地的太阳,而您又想使我成为越地的雪,(我)岂不要因此受到辱骂吗!不仅我会被辱骂,人们也会因此辱骂您。然而雪和太阳难道有过错吗!看了雪和太阳狂叫的是狗罢了。试想当今天下不像狗那样乱叫的能有几个人,谁又敢在众人眼前显出自己与众不同,来招惹人们的喧哗和恼怒呢?
我还听说,古代重视冠礼,是借此来教导他们成年人的道理,这是圣人特别重视的。几百年以来,人们不再举行这种冠礼。近来有个叫孙昌胤的人,偏偏决心为儿子举行冠礼。冠礼举行过后,第二天去上朝,他来到外庭,把笏板插在衣带上,对大臣们说:“我的儿子已经行过冠礼了。”听见这话的人都感到惊讶。京兆尹郑叔则生气地垂手拖着笏板,后退站立,说:“这与我有什么相干呀?”外庭中的人都大笑起来。天下的人不以郑叔则的话为错误,却拿孙昌胤的行为来取笑,这是为什么呢?只是因为(孙昌胤)做了别人所不做的事。现在称呼老师,大概类似这种情况。
您的品行敦厚,文辞高深,凡是您作的文章,都气魄宏大,有古人的风貌。即使我敢做您的老师,对您又有什么帮助呢?假如因为我比您年长,懂得道理、写文章的时间不比您晚,您确实愿同我住来,交谈彼此所学的东西,那么,我当然愿意向您毫无保留地陈述自己全部的心得。您自己随便加以选择,吸取一些、丢弃一些,就可以了;如果要我判定是非来教您,我的才能不够,而且又顾忌前面所说的那些情况,我不敢做您的老师是肯定的。
7.答案:1.D
2.本诗前四句正面写马,通过描写马的骨相、双耳和奔驰状态来表现马的神清骨峻;后四句转写马的品格,这里既是写马奔驰万里,也是期望房兵曹为国立功,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用骏马来表现一种蓬勃向上的精神,使得本诗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界。
解析:1.“风格沉郁顿挫”错误。杜甫诗歌的总体风格是沉郁顿挫,但并不意味着他的所有诗歌都具有这一特点。由“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可知,本诗的风格应为雄壮豪迈。
2.本题要求结合这首诗简要分析杜甫的咏物诗“超越形似而达到神似的境界”的特点,实际上是考查对诗中“马”的形象的理解。先看前四句,首联写骨相,颔联写“双耳”“四蹄”,表现了马的神清骨峻。这是实写,是“形似”。再看后四句,写马奔驰万里,借物喻人,表达对房兵曹为国立功的期望。注释说“正值诗人漫游齐赵,飞鹰走狗,裘马清狂的一段时期”,可见骏马奔驰万里更是诗人自己志向的写照。这是虚写,是“神似”。
8.答案: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3.杨花落尽子规啼
解析:
9.答案:车载终端的数据采集模块把车辆定位信息、车速信息发送至信息服务终端的信息处理模块进行加工处理,然后把各车道的平均车道信息、相对路口距离信息发送至车载终端的路径规划模块里的数据接收单元,然后再由数据接收单元把数据发送至路径选择单元,这样汽车就可以按规划路径自动行驶了。
解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作答时应根据箭头指示顺序,依次表述出各个部分的内容。注意语句通顺,语言准确、简明、连贯。
10.答案:略
解析:【写作指导】本题属于材料作文,材料作文要求考生把握材料的中心话题和主要对象,从主要对象的角度思考立意是最为保险的办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考生要依据材料来立意、构思,材料所反映的中心就是文章的中心来源,不能脱离材料所揭示的中心。然后分析材料的类型,如记叙性材料(故事、寓言)、引语式材料和图画式材料。本题就属于名言类材料,名言的中心话题是“读书”与“旅行”“成长”“世界”的关系,考生可以从其中选择一组关系进行思考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