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二)
一、教学目标
1.在认识一次函数图像的基础上,掌握一次函数的图像及简单的性质:
2.通过自己动手操作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发现一次函数图象变化规律,学会解决一次函数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3.在探究一次函数性质的过程中,增强学生数形结合的意识,渗透分类讨论的思想。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及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也已经能够绘制,在此基础上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能得出自己的想法,也可以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出一次函数的性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一次函数的性质;
教学难点:结合一次函数的图像理解一次函数的性质;
解决措施:学生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结合导学案,通过电子书包自己动手操作发现一次函数的性质。电子书包的运用,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形象直观的迁移到“形”与“数”转化。
四、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复习回顾 (0’0”- 4’34”) 回想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为探索一次函数性质做准备 复习正比例函数的表达式图像和性质 完成电子书包派送的练习题 电子书包快速派送,通过完成情况进度条及时获取答题进度,通过学生正确率统计了解学生的学情,进行有针对的讲解和补充。
猜想 (4’35”-7 ’40”) 猜想一次函数的性质 类比正比例函数的性质猜想一次函数的性质 猜想并提交想法,说出自己的猜想理由
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1 (7’41”-17 ’30”) 动手操作发现一次函数的性质 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结合导学案,通过改变k、b的数值,观察图像经过哪些象限并录制视频进行展示。 创造了一个实际操作的环境,让抽象的内容形象直观,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2 (17’30”- 31’30”) 动手操作发现一次函数的性质 探究一次函数的性质 改变k、b的数值,观察图像的走势,或者图中坐标的变化发现增减性 同上
课堂练习 (31’30”- 40’10”) 掌握并运用性质 用一次函数性质解决简单问题 完成电子书包派送的练习题 通过完成情况进度条及时获取答题进度,通过学生正确率统计了解学生的学情,进行有针对的讲解和补充。
课堂小结 (40’10”-43 ’00”) 熟练一次函数的性质 一次函数的性质 口头作答 PPT表格中的内容,给图像找到合适的位置 PPT中通过路径设置完成图像选择既形象有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