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语下第一单元各类阅读真题(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名师解析连载一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六语下第一单元各类阅读真题(含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名师解析连载一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50.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7 13:4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各类阅读真题名师解析连载(一)
(含名著片段、说明文、古诗、小古文、非连续性文本等)
前 言
阅读是小学阶段语文素养养成的关键,各种类型的考试中阅读所占的分量最大,失分也最多。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中、高年级语文学习的重中之重。
得语文者得高考,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学生小学入学前后重点培养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下去!
现在文言文进入小学教材,小古文的阅读理解将成为小升初的重要考查内容。
新教材更注重语文实践活动,考查内容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考查题型主要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另名著阅读已经是必考内容,并有指定书目,小学新教材里也增加大量课外阅读要求。
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除了课堂教学,让学生在练习中总结解题方法、梳理解题思路,并对照答案对失分点进行反思,是提升阅读能力的最佳方法。所以,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应乡多做有价值的阅读题(说明文、名著、非连续文本、古诗、小古文等),并学会通过做阅读题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
小学阶段属于阅读习惯的养成期,这一阶段的阅读习惯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在给学生选择阅读资料时慎之又慎。
本系列连载将陆续选取全国知名小学的期中、期末测试题和各种能力竞赛题中的阅读真题进行解析。这些阅读真题经过了实践的检验,在文章难易程度和题目设置上更符合年级训练要求,是学生提升阅读能力、培养良好阅读习惯的最有效资料。学生如果能长期坚持做阅读真题,定能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培养良好的时间控制能力,以及对阅读试题类型更好的把控能力。
学生要检验自身学习的效果,纠正学习中的错误,只有“到真题中去”,因为真题经过了一线教学的检验,学生可以通过做真题检验、改正、巩固、提高所学,通过真题来纠错提高。
通过做阅读真题, 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达成年级训练的目标,于无形中超越自己,提升自己的阅读水平。作者扣扣七一八四二九零三六
真诚地希望我们这套阅读真题系列连载能为同学们阅读能力的提升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能成为提升同学们阅读能力的好帮手!
第一单元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从二年级开始,我们就已经开始了关于课文内容方面的学习,以往曾经经历过借助图片了解课文内容,提取主要信息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怎样把握主要内容,把握内容要点、观点。
到了六年级,应该是能正确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的。
本单元阅读要素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分清主次,二是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本单元的学习主要是在正确把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哪些是主要内容,哪些是次要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作者又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读一篇文章,如何分清文章的主次呢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我觉得如何分清主次,有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就是根据篇幅的长短来判定:写得多、写得具体的内容,一般就是主要内容;反之,就是次要内容。
我觉得还可以通过反复阅读文章,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再来分辨主次。比如《北京的春节》,读几遍之后就知道主要写北京春节的习俗,春节的习俗肯定离不开除夕和初一,所以这两个方面的内容应该是主要的。
一.本讲专题训练要点: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一)花 灯(节选)
①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五月吃上樱桃和粽子了,前额还给用雄黄画个“王”字,就是为了避五毒。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有桑葚、有老虎什么的,都是用碎布缝的。当时还不知道那个节日同古代诗人屈原的关系。多么雅的一个节日呀!七月节就该放莲花灯了。八月节怎么穷也得吃上块月饼,兴许还弄个泥捏挂彩的兔儿爷供供。九月登高吃花糕。这个节日对漂流在外的游子最是伤感,也说明中国人的一个突出的民族特点:不忘老根儿。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②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我小时候,大商家讲究“上板”(停业)一月。平时不放假,交通没现在方便,放了假店员也回不去家。那一个月里,家在外省的累了一年,大多回去探亲了,剩下掌柜和伙计们就关起门来使劲地敲锣打鼓。
③正月里欢乐的高峰,无疑是上元佳节——也叫灯节。从初十起就热闹,一直到十五。花灯可是真正的艺术品。有圆的、方的、八角的,有谁都买得起的各色纸灯笼,也有绢的、纱的和玻璃的。有富丽堂皇的宫灯,也有仿各种动物的羊灯、狮子灯。羊灯通身糊着细白穗子,脑袋还会摇动。另外有一种官府使用的大型纸灯,名字取得别致,叫“气死风”。这种灯通身涂了桐油,糊得又特别严实,风怎么也吹不灭,所以能把风气死。
④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然而那只有商业上的宣传,没什么文化内容。北京的花灯上,就像颐和园长廊的雕梁画栋,有成套的《三国演义》《水浒传》或《红楼梦》。有些戏人儿还会耍刀耍枪。我小时最喜欢看的是走马灯。蜡烛一点,秫秸插的中轴就能转起来。守在灯旁的一个洞口往里望,它就像座旋转舞台:一下子是孙猴,转眼又出来八戒,沙和尚也跟在后面。至今我还记得一盏走马灯里出现的一个怕老婆的男人:他跪在地上,头顶蜡扦,旁边站着个梳了抓髻(jì)的小脚女人,手举木棒,一下一下地朝他头上打去。
⑤灯,是店铺最有吸引力的广告。所以一到灯节,哪里铺子多,哪里的花灯就更热闹。
1.根据意思在文中找出词语,填在括号里。(2分)
(1)形容建筑物宏伟华丽。(    )
(2)指房屋的华丽的彩绘装饰,常用来形容建筑物富丽堂皇。(    )
2.文中第①自然段简要介绍了中国的一些传统节日,读一读,填空。(6分)
五月,节日名为__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七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八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
.__________________;九月,节日名为________,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的月份指的都是农历月份。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有________,在________历
.________月十五,习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详写的内容是(  )。(3分)
A.端午节   B.重阳节 C.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   D.上元佳节
4.直接表达作者写作目的的句子是(  )(3分)
A.我小时候,每年就一个节一个节地盼。
B.但最盼的,还是年下,就是现在的春节。
C.哪国的节日也没有咱们的春节热闹。
D.纽约第五街的霓虹灯倒也是五颜六色,有各种电子机关,变幻无穷。
5.写出描写中国某一传统节日(除春节外)的两句古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烧饼葛(节选)
①每天凌晨四点半,小葛照例起床忙碌,烧水、和面、醒面;剁馅,搅馅上劲;五点四十分,面醒透,开始一遍遍折叠面坯,刷油;之后才是揪坯子包馅,擀薄面饼,撒芝麻;五点五十五分,第一炉饼入炉;五点五十八分,给要上学去的孙子买烧饼的老人家已经在排队,心急火燎地抻着脖子看,第一炉饼是否能轮上自己。
②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他很牛,别看满头面粉就像在他的头发上来了一场雾凇,冬天,零下五六摄氏度的天,夹袄也不能有袖子(不然,伸胳膊到炉内贴饼不利落),冻得通红又烤得通红的两条光胳膊上,戴一副花护袖,样子滑稽。但他就有通身的本事,让白领们也寻香而来,先把车停在老远的停车场,穿小巷、过窄桥,再穿小巷,到他这里来,老老实实排长队。
③小葛有啥本事?原来,如今打烧饼的人技艺下降,有馅料的烧饼几乎全赖电烤箱烤制。小葛的烧饼,敢包着鼓鼓的馅料下火炉,钳上来不掉酥皮不破相,真是本事;会吃烧饼的人,好的就是烧饼咬开的第一口,扑鼻的烟火气。按小葛的话说,电是死的,炉火是活的,电烤箱烤出来的烧饼,就像“做题做呆了的傻小子”,单是熟了,一点香气和趣味也无。炉火燎出来的烧饼,香气是立体的,这一面和那一面、外壳和内芯的香气完全不一样;火候恰到好处时,烧饼壳上的白芝麻都被燎成金黄色;做馅料的野葱和萝卜丝,辛辣劲全无。骨子里的甘香绵柔,一层层发散出来。
④小葛凡事爱琢磨,这跟他的经历有关。在小葛的老家,男孩子若是子承父业要做烧饼的话,一般从十八岁就开始练习各道工序了。小葛心高,高中毕业后,在外面换过四五份工作,保安、仓库保管员、安检员、流水线上的操作工,都干过,这一耽误就是十年。母亲一直担心家传的好技艺会断了档,父亲却说,你由他去,心里不甘愿,打出来的烧饼没人吃。
⑤果然,到二十九岁,小葛带着老婆孩子回了家,恳求跟父亲学做烧饼。父亲说,好哇,老规矩,先揉半年面。把面揉活了,我再教你第二步。
1.解释词语。(2分)
(1)照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心急火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选文写了哪几件事?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第②自然段的中心句。(2分)
4.第③自然段画“  ”的句子的作用是(  )(2分)
A.点题。   B.过渡句,承上启下。
5.有人认为小葛很傻,像他这样做烧饼不仅辛苦,而且数量有限,远不及电动揉面,电烤箱烤制的烧饼的经济效益高。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谈谈你的看法。(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端午日,当地妇女、小孩子,莫不穿了新衣,额角上用雄黄蘸酒画了个“王”字。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上午十一点钟左右,全茶峒人就吃了午饭。把饭吃过后,在城里住家的,莫不倒锁了门,全家出城到河边看划船。河街有熟人的,可到河街吊脚楼门口边看,不然就站在税关门口与各个码头上看。河中龙船以长潭某处作起点,税关前作终点,作比赛竞争。因为这一天军官、税官以及当地有身份的人,莫不在税关前看热闹。划船的事各人在数天以前就早有了准备,分组分帮,各自选出了若干身体结实、手脚伶俐的小伙子,在潭中练习进退。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平常时节多搁在河边干燥洞穴里,要用它时,才拖下水去。每只船可坐十二个到十八个桨手,一个带头的,一个鼓手,一个锣手。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带头的坐在船头上,头上缠裹着红布包头,手上拿两支小令旗,左右挥动,指挥船只的进退。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一船快慢不得不靠鼓声,故每当两船竞赛到激烈时,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凡是把船划到前面一点的,必可在税关前领赏,一匹红布、一块小银牌,不拘缠挂到船上某个人头上去,都显出这一船合作努力的光荣。好事的军人,当每次某一只船胜利时,必在水边放些表示胜利庆祝的五百响鞭炮。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伶俐——(    )  即刻——(    )
短文提及了茶峒人端午日哪几种习俗?作者详细写了哪种习俗?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文开始三个“莫不”句有什么表达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句子属于侧面描写的是(  )(2分)
A.桨手每人持一支短桨,随了鼓声缓促为节拍,把船向前划去。
B.船只的形式,与平常木船大不相同,形体一律又长又狭,两头高高翘起,船身绘着朱红颜色长线。
C.擂鼓打锣的,多坐在船只的中部,船一划动便即刻嘭嘭铛铛把锣鼓很单纯地敲打起来,为划桨水手调理下桨节拍。
D.鼓声如雷鸣,加上两岸人呐喊助威,便使人想起小说故事上梁红玉老鹳河水战时擂鼓的种种情形。
5.作者凭着对湘西端午民俗的细致观察和深切感受,描写了龙舟竞渡的欢快场面,展现了茶峒人同庆端午的淳朴民风,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2分)
(四)看秦腔(节选)
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就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演员们都集合起来,到古庙里去。秦川的风俗:父和子不能不有其序,兄与弟媳无正事不能多言。但是一到台上,秦腔面前人人平等,兄可以拜弟媳为帅为将,子可以将老父绳绑索捆。
戏排成了,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戏台是全村人的共同事业,宁肯少吃少穿也要筹资积款,买上好的木石,请高强的工匠来修筑。村子富不富,就比戏台阔不阔。一演出,半下午就去占位了,未等戏开,台上锣鼓震天,台下万头攒动。
1.秦腔排演的时间一般在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2分)
2.秦腔演员间的关系用文中的语句来表示应该是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村子富不富,就比戏台阔不阔。”表明(  )(2分)
A.只有富村子才能演秦腔。
B.秦川人对秦腔演出非常重视。
4.概括第2自然段的大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名著阅读真题。
(一)《鲁滨逊漂流记》简介
《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一次海难中,鲁滨逊侥幸逃生,他在一座荒岛上独自生活,通过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险恶的自然环境,终于在28年后获救,回到了英国。
《鲁滨逊漂流记》被认为是第一本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享有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头衔。它是英国作家丹尼尔·笛福59岁时所著的第一部小说,首次出版于1719年4月25日。这部小说一经出版就大受欢迎,一年之内竟然出了四版,至今仍受到世界各国读者的欢迎。
l.文中出现的一个成语是 。(1分)
2.用“ ”画出本文的中心句。(2分)
3.认真阅读后,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在“括号里打上“√”或“×”。(4分)
(1)《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 )
(2)《鲁滨逊漂流记》一共出版了四版。( )
在《鲁滨逊漂流记》之前,没有用英文以日记形式写成的小说。( )
(4)《鲁滨逊漂流记》是美国作家丹尼尔·笛福所著的第--部小说。( )
(二)
但这些容器只能够用来装东西,不能用来装水放在火上烧。一次我偶然生起一堆火煮东西,煮熟灭火后,忽然发现火堆里有一些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这一发现使我惊喜万分。我对自己说,破陶器能烧,整只陶器当然也能烧了。
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我也不知道怎样用铅去涂上一层釉。我把三只大泥锅和两三只泥罐一个个堆起来,四面架上木柴,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然后在四周和顶上点起了火,一直烧到里面的罐子红透为止,而且十分小心,不让火把它们烧裂。我怕它烧熔了,就慢慢减去火力,那些罐子的红色逐渐褪去。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
到了第二天早晨,我便烧成了三只很好的瓦锅和两只瓦罐,虽然谈不上美观,但很坚硬;其中一只由于沙土被烧熔了,还有一层很好的釉。
这次实验成功后,不用说,我不缺什么陶器用了。但我必须说,这些东西的形状,是很不像样的。大家也可以想象,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
1.选文出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国小说家____________,他是该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小说家,被誉为“欧洲小说之父”。(3分)
2.“泥锅和泥罐下生了一大堆炭火”里的“生”应选解释(  )(2分)
A.出生,诞生。    B.活,跟“死”相对。
C.使柴、煤等燃烧起来。D.不常见的,不熟悉的。
3.判断下列句子的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
(1)“陶器的碎片,被火烧得像石头一样硬,像砖一样红”是比喻句。(  )
(2)“我当然不知道怎样搭一个窑,就像那些陶器工人烧陶器用的那种窑”是比喻句。(  )
(3)“因为我没有办法制造这些东西,只能像小孩子做泥饼,或像不会和面粉的女人做馅饼那样去做”不是比喻句。(  )
4.选文按________顺序记叙了“我”在荒岛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经过。
(2分)
5.“我整夜守着火堆,不让火力退得太快。”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  )(2分)
A.夜里很冷,“我”睡不着觉。
B.“我”勇敢坚强,不怕困难。
C.“我”做事认真,不怕吃苦的精神。
D.“我”怕火熄灭了,没有火柴点燃。
三、说明文阅读真题。
谁偷了我们的Wi-Fi信号
①在这个信息时代,网速太差或者突然断网,无疑让人很沮丧。更令人气恼的是, Wi-Fi不好这种事,还每天都在发生那么,究竟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网速呢
②在许多盛大节日里,人们总爱在屋子里装饰上彩灯,来增添节日的气氛。比如,圣诞节时,人们会在圣诞树上悬挂一串串小彩灯。而在中国新年到来的时候,许多人也习惯在家里布置上五颜六色的小灯。这个时候,家中Wi-Fi第一大盗就出现了,它们就是彩灯。英国宽带服务提供商Talk Talk公司研究发现:彩灯会影响网速,而且这一影响还高达25%。据估计,大约有600万英国人被家里缓慢的网速折磨得痛苦不堪,而电子设备的干扰,特别是来自节庆时彩灯的影响就是罪魁祸首。
③我们知道,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产生一个电磁场——这是一种看不见的电子颗粒云。如果磁场足够大,就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所以,电线或者电灯都会干扰Wi-Fi。这其中,彩灯的影响更大。因为彩灯有很多的电线和电管,这些漂亮的小彩灯们,被人们装饰在门廊上、圣诞树上,它们的电线就在房间里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而且不像其他的电子设备,由于人们一开彩灯就会开一整晚,这时,这个磁场对网络的影响会更持久。
④不仅是灯光,厨房里的家电也会扰乱我们的网速,Wi-Fi发出的电磁波遇到金属材料后,一部分会被反射回去,所以,在金属后面的设备会接收到很弱的信号,如果你将Wi-Fi设备放置在金属材料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甚至会被屏蔽。所以,我们家中的冰箱、烤炉、洗衣机等障碍物都会影响信号的传输。在厨房里,最大的干扰还是来自微波炉传出的无线电波。这是因为,无线网络是一个高频的无线电信号,使用的是2.4GHz附近的频段,而微波炉的工作频率也包含2.4GHz这个频段,微波炉加热就靠水分子吸收这个波段的能量共振。这也就意味着,当你用微波炉时,你的网络可能会被微波炉吸走去帮助你加热饭菜。不仅仅是微波炉,那些无.线遥控玩具、高保真扬声器、婴儿监视器,也通常和Wi-Fi用相同频率的无线电波,它们同样会对信号造成干扰。
⑤除了微波炉,在吸收无线电波方面,水也十分擅长。2.4GHz频段的无线电波是最容易被水吸收的。有经验的人在布设Wi-Fi网络时,碰到一些大的水管都要绕开。所以,把你的鱼缸放在Wi-Fi旁一定是很糟糕的想法。不仅仅是水会阻拦Wi-Fi 信号,任何的液体,包括我们的体液都会干扰到信号。如果你站得太靠近路由器,也会影响大伙的网速哟。
⑥如果你的家又旧又大,承重墙又很厚,你就会发现Wi-Fi根本就进不了任何房间。这是因为无线信号的频率很高,当它们穿过砖、石灰墙、大理石或者金属时,信号会造成极大的衰减,这样网速自然会受到影响。
⑦而且,在不同材质造的房子里,Wi-Fi信号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中国,许多房子都是框架结构。墙体沉降后会跟梁柱之间有裂缝,这样,在承重梁、柱跟后期砖砌起的墙体之间,会钉上铁丝网,然后再抹水泥砂浆,这样就不会有裂缝了。同时,钢筋混凝的土墙面,拆开模板后表面太光滑,挂不住水泥砂浆,粘上铁丝网后再抹水泥砂浆也能起到牢固、不开裂的作用。但就是这样的铁丝网,也在无形中阻挡了无线信号的传播。在一些现代家庭的房子里,许多人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墙面,这时,网络信号就会比较好。
1.下列关于Wi-Fi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任何用电的东西都会干扰Wi-Fi网络中用到的无线电波。
在不同材质造的房子里,Wi-Fi信号不会有所不同。
C.有经验的人在布设Wi-Fi网络时,碰到一些大的水管都要绕开,是因为担心水管爆裂。
D.如果你将Wi-Fi设备放置在金属材料覆盖的环境中,Wi-Fi信号可能会被屏蔽。
2.第②段中画“”的句子运用了 的说明方法,作用是 。填入横线_上的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打比方形象地说明彩灯对Wi-Fi信号的影响很大
列数字准确地说明彩灯对Wi-Fi信号的作用很大
举例子生动地说明彩灯对Wi-Fi信号的影响很大
作比较突出地说明彩灯对Wi-Fi信号的联系紧密
3.由上文可知彩灯影响网速的主要原因是( )(2分)
彩灯很多,大量挂在门廊、圣诞树上,影响了网速。
B.彩灯的电线产生了一个很大的磁场,干扰了无线电波。
彩灯开得很久,有时会开整个晚上,干扰了网速。
D.彩灯很漂亮,闪着五颜六色的光芒影响了网速。
4.第④段画“____”句子中的加点词“可能”能否删掉 为什么 (3分)
. .
. .
. .
隔壁黄阿姨正在装修房子,为了确保Wi-Fi信号良好,请你结合本文内容,给她提三点建议。(3分)
. .
. .
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
(一)
材料一:习总书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
(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材料二:2019年考入清华大学的武亦姝,曾在16岁时获得了央视《中国诗词大会》年度总冠军,“颜值与才华齐飞”的她成了众人崇拜的“才女型偶像”。当年高达11.63亿的收视人数,也让节目的策划者始料未及。为什么本是小众化的中国古典诗词能够以如此大众化的方式脱颖而出?人们都以为当下的民众不再读书,更别说诵读古典诗词了。央视记者在采访一观众时,他的回答精彩、准确:“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选接自《古诗词与文化自信》
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
版本 总数(篇) 年平均数(篇) 年增长率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小学 初中
2013版 69 64 11.5 21.3 79.7% 93.85
2017版 124 124 20.7 41.3
(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
1.结合材料一,下列对“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
B.传统文化形成了中国人独特的价值体系。
C.传统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纽带。
2.结合材料二,下列对于“偶像”一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偶像是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人敬奉的人像。
B.偶像是指让人盲目崇拜的对象。
C.偶像是指具有良好形象、过人才华和执着精神的榜样。
D.偶像是自己觉得其美好的对象。
3.结合材料三,下列结论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2017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是2013版的2倍。
B.2017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学生年平均阅读篇数是2013版的2倍。
C.中小学生古诗文阅读量增长率在大幅度提高。
D.中学生古诗文阅读总量比小学生高。
4.材料二中“大众化的方式”指的是什么?请用材料中的句子回答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2分)
. .
. .
5.同学们拿到语文书总觉得“古诗文实在太难学”,请你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为同学们学习古诗文提一些良好的建议。(2分)
. .
. .
(二)
留守儿童近半因父母外出打工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精神上和心理上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为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某校团委开展了“走近留守儿童”的主题活动,通过同学之间结对子的形式,帮助留守生走出心灵阴影,健康快乐成长。请你参加本次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⑴下面是学生拟写的活动主题词,作为主持人,你选用哪一个更贴切 请简要说明理由。①让世界充满爱 ②明天更美好 ③手拉手,心连心 选项: (只填序号)(2分) 理由: 。
⑵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某高校研究机构对我省留守儿童的情况调查表,请你从中提炼两则信息(4分)
江苏省留守儿童抑郁情绪调查表
抑郁频度 经常 有时 很少 没有
百分比 5.9% 52.9% 35.3% 6.7%
解决方式 对父母说 对同学说 对老师说 不说
百分比 23.6% 35.5% 5.9% 35%
.
.
⑶为了开展好这次活动,请你设计两种活动形式。(2分)
示例:给留守生集体过生日
.
.
五、古诗阅读真题。
(一)寒 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诗歌描写的情景有一个时间推移,第一、二句写____________,第三、四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转折。(3分)
2.诗歌第一句中的“无处不”可不可以改为“处处都”?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歌第三、四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妙?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知道寒食节有哪些习俗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清 明
[唐]杜牧
清明①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②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③。
【注释】①清明:节气名,在阳历每年4月4日或5日。②酒家:酒店。
③杏花村:杏花深处的村庄,后人遂以它来命名以产酒著名的地方。
1.解释加点的字词。(4分)
(1)清明时节雨纷纷。(   )
(2)路上行人欲断魂。(   )
(3)借问酒家何处有。(   )
(4)牧童遥指杏花村。(   )
2.诗的第一、二句交代了写作的时间是________,天气是________,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行人为什么“欲断魂”呢?(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行人问牧童什么?牧童回答了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古文阅读真题。
曾子杀彘(6分)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注释]
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1分)
A.①曾子之妻之市 ②听父母之教
B.①其子随之而泣 ②今子欺之
C.①汝还 ②顾反为汝杀彘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1分)
A.曾子妻之市 之:往 B.顾反,为女杀彘 反:.同“返”
C.妻适市反 适:往 D.特与婴儿戏耳 特:特别
3.解释加点的词。(1分)
(1)妻止之 止( )(2)遂烹彘也 遂 ( )
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1)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个故事后,你认为曾子有必要杀彘吗?为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见下一页
阅读真题名师解析(一)
一、
(一)1.(1)富丽堂皇 (2)雕梁画栋 2.端午节 吃樱桃和粽子、用雄黄在前额画个“王”字、在纽扣上戴一串花花绿绿的玩意儿 七夕 放莲花灯 中秋节 吃月饼、供兔爷儿 重阳节 登高、吃花糕 元宵节 农 正 看花灯 3.D 4.C 5.【示例】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二)(1)小葛每天早晨做烧饼的情形。(2)小葛技艺高超,烧饼深受欢迎,高峰时段须限购。(3)小葛对炉火和电烤箱烤制烧饼的特点的分析。(4)回忆小葛做烧饼前和决心跟父亲学做烧饼的经历。其中第(2)(3)两件事写得详细;第(1)(4)两件事写得简略。 3.小葛是搞限购的,七点前的高峰时段,每人限买六个。 4.B 5.不同意。文中的小葛用心制作烧饼,真材实料,工艺传统,深受大家喜爱。他传承的不仅是一种传统手艺,更是一种朴素而深刻的价值观。
(三)1.机敏 立刻 2.用雄黄蘸酒在额角上画个“王”字、划船竞渡。详写划船竞渡。 3.文中三个“莫不”展现了人人参与、一个不落的场景,为下文写龙舟竞渡的精彩场面设置了悬念。 4.D 5.奋发向上、合作争先(答案不唯一)
(四)1.农闲的夜里 古庙里 2.秦腔面前人人平等 3.B 
4.写村里人对秦腔非常喜爱。
二、
(一)1.举世闻名 2.《鲁滨逊漂流记》是一部举世闻名的小说。3.√×√×
(二)1.鲁滨逊漂流记 英 丹尼尔·笛福 2.C 3.(1)× (2)× (3)√ 4.时间 烧陶器 5.C
三、1.D 2.A 3.B
4.不能。因为微波炉的工作频率包含2.4GHz这个频段,但实际工作时不一定在这个频段。只有当微波炉使用这个频段时,网络才会被吸收,所以是“可能”,删除后原意改变。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①可以采用很薄的石膏板做墙面;②布设Wi-Fi网络时,要绕开一些大的水管;③Wi4Fi设备应尽量远离金属材料。
四、
(一)1.B 2.C 3.C 4.“大众化的方式”指的是当年《中国诗词大会》高达11.63亿的收视人数。 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 5.示例:①“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趁着现在记忆好,多背一些古诗文;②诵读古诗文时,可以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想象古诗文的意境,有助于理解古诗文。
(二)
1.选③更贴切。因为它扣紧主题,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此次活动的内容。
2.示例:①很多的留守儿童有抑郁情绪;②解决抑郁情绪的主要方式是对同学说。(符合
题意即可)
示例:①举办“我与留守生心连心”演讲比赛;②开设留守儿童心理辅导课;③评选自立自强优秀留守儿童。
五、(一)1.白昼 夜晚 日暮 2.不可以。因为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形成强调的语气,表达效果更强烈,更能写出整个长安都充满了春意,热闹非凡,那么皇宫的情景也就可想而知了,深刻地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腐败。 3.“传”字用得妙。它不但写出了动态,而且意味着挨个赐予,可见封建等级次第之森严。 4.【示例】禁火,只吃冷食,祭扫等。
(二)1.(1)多。 (2)几乎要,简直要。 (3)请问。 (4)远远地。
2.清明节 下雨天 渲染烦闷的气氛,为下文做铺垫 3.因为清明节本来就容易勾起出门在外的人的思归之念,出门在外的人又会忆起逝去的亲人,而今又是春雨绵绵,更增添了旅途的愁苦和艰辛,所以行人才会“欲断魂”。 4.哪里有酒店。 牧童以“遥指杏花村”的行动作了答复。
六、
1.C 2.D(应为“只是”之意) 3..(1)止:阻止(2)遂:于是……就……
4.(1)婴儿还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有待向父母学习,听从父母的教导。
(2)现在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啊。
5.(言之成理即可)曾子有必要杀彘。因为无论是教育子女还是做人,都必须讲个“信”字,要说到做到,不能说谎。
还等什么,快来试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