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北京市东城区二十五中学地理期中复习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北京市东城区二十五中学地理期中复习课件(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7 15: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期中考试知识点大串讲
考试范围: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考试时间:70分钟
题 型: 选择题、综合题
1.地球的形状:
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球体
2.地球的大小:
(1)平均半径6371千米
(2)赤道周长4万千米
(3)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3.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
(2)月食
(3)轮船由远驶近,先见船杆后见船身
(4)地球卫星照片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4.经线和纬线:
5.经度和纬度:
纬线 经线
定 义
形 状
长 度
指示方向
相互关系
经度 纬度
划分起点
划分方法
数值范围
表达方式
半球划分
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从赤道向极点逐渐缩短
东西方向
相互平行
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半圆
相等
南北方向
相交于极点
0°经线(本初子午线)
0°经线以东为东经,以西为西经
0°—180°
W或E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
东半球(20°W-0°-160°E)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
西半球(20°W-180°-160°E)
0°纬线(赤道)
0°纬线以北为北纬,以南为南纬
0°—90°
N或S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

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6.判断东、西经,南、北纬:
(1)有0°的可以直接判断
0°经线以东是(E)、以西是(W),0°纬线以北 是(N)、以南是(S)。
(2)没有0°经线或纬线的经纬网
根据数值的增加方向来判断—数值向东增为东经(E),数值向西增为西经(W),向北增为北纬(N)向南增为南纬(S)
7. 判断半球位置:
(1)根据纬度判断南、北半球:
纬度后面的字母为(N)即北半球,为(S)即南半球
(2)根据经度判断东、西半球:
20°W以东至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0°-160°E)
20°W以西至160°E以东为西半球(20°W-180°-160°E)
8.地球的运动: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方 向
绕转中心
周 期
地理意义
产生原因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地轴
一天(约24小时)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
地球是不透明球体和自转
自西向东
太阳
一年(约365天)
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变化
绕日公转地轴与公转轨道呈一定夹角
9.五带的划分:
10.高中低纬的划分:
(1)低纬:0° -30°
(2)中纬:30°-60°
(3)高纬:60°-90°
第二节 地图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方向:
(1)一 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
(3)经纬网定向法: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2.比例尺:
(1)定 义: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2)公 式: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3)表示形式: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4)应 用:图幅相同的情况下
比例尺 范 围 内 容
大 小 详细
小 大 简略
4.地形图:
(1)海拔高度:地面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即两地的海拔差
(3)等 高 线: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断:
a.山顶:等高线呈闭合曲线,数值内高外低
b.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出
c.山谷:等高线向高出凸出
d.鞍部:一对数值相等的等高线之间
e.陡崖:等高线重合处
1.中国优越的位置:
①半球位置:我国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②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③纬度位置:我国大部分领土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2.优越性:
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便于对外交往合作
利于发展海洋事业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第一节 位置和疆域
2.中国的疆域:
(1)面积:我国陆地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四至点: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处(在黑龙江省);
最南端: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在海南省);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汇合处(在黑龙江省);
最西端: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3)陆上邻国:14个 ,面积最大的是俄罗斯,人口最多的是印度。
(4)海上邻国:6个,分别是日本、韩国、菲律宾、文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5)我国陆上疆界线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达1.8万多千米,属我国管辖的海域
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是一个海洋大国。
(6)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7)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第二大岛屿是海南岛
3.中国的行政区划
(1)我国的行政规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2)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
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
☆PS:
①结合课本35页图2-7,熟练掌握我国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位置;
②结合课本36页表2-2,记住34个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中国的人口
(1)我国总人口约为14亿,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
(2)我国的人口国策: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大力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的人口多,给国家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带来沉重负担。所以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胡焕庸线”黑河-腾冲一线
(此线以东人口稠密,此线以西人口稀少)
(4)我国人口分布特点:人口分布不均衡,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5)导致我国人口东多西少的原因: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发展历史悠久,所以东部人口多;西部自然条件恶劣,制约了经济和人口的发展,所以西部人口少。
5.中国的民族
(1)我国民族总数:共有56个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是汉族。
(2)少数民族数目:55个(除汉族外,其他55个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
(3)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最少的是塔塔尔族。
(4)我国各民族的分布总特点:“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部地区。
祝愿大家都能取得一个好成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