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广安市岳池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7 20:01:49

文档简介

岳池县 2021 年秋季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1.(3 分)B 【解析】A项,原文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从来就重视对文本的精研细读”;C项,原因分析不
全面,根据原文“当代文学批评受现代阐释学,包括与之相关的接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影响”等所述,
可知当代文学批评片面强调主观“成见”或“前理解”的作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D项,“而以个人经验
感受为基础”表述不正确,根据原文所述,应是以“历史、文化积淀和个体经验感受”为基础。故选 B。
2.(3 分)D 【解析】D项,“文学批评如果不精细阅读文学文本就会产生严重后果”表述不正确,根据原文
所述,文末引用马克思的言论,是为了论证文学批评精细阅读文学文本所产生的效果。
3.(3 分)B 【解析】B项,“因为他们认为创作意图和阅读感受都是无法追寻和相信的‘谬误’”表述不当,
原文是说“也批评追寻创作意图的‘意图谬误’和相信阅读感受的‘感受谬误’”,这里的“批评”并不等
同于“认为创作意图和阅读感受都是无法追寻和相信的‘谬误’”。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4.(3 分)C 【解析】C项,“尼安德特人已经完成了自我意识的觉醒”错误,原文表述为“这些活动似乎暗
示他们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识”。
5.(3 分)B 【解析】A项,原文表述为“认知能力的进化改变是大脑重新组织的结果,而不光是由大小变化
带来的”,选项把“不光是”变为了“不是……而是”。C项,“促使”前后的关系有误,原文为“自然选
择的压力驱使这两种基因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且进化最迅速的基因是“无缺陷的 ASPM 基因”。D项,“可
见科学界很多讨论并无意义”绝对化,错误。故选 B。
6.(6 分)①不同哺乳动物的大脑差别较大,不能以其他较低等动物的大脑为模型解释人类大脑的运作。②聪明
的大脑不只决定于体积的大小。比如人类左右脑分工不同,但就算左脑跟右脑分开,认知能力也和之前一样,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的比较也可证明这一点。③虽然已发现两种导致人类大脑体积增大的基因,但目前人类并
不清楚基因变化与文化变化之间到底是如何作用的。(每点 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
7.(3 分)D 【解析】D项,选文中没有宝钗的“独白的表情”。
8.(6 分)①家道贫寒,低调大方。②才思敏捷,超然不凡。③知书达礼,端雅稳重。④寄人篱下,不卑不亢。
(答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 2分)
9.(6 分)英雄失路之悲:①在春寒料峭,天还十分冷时,宝钗见岫烟竟全换了夹的。②本来“一月二两银子还
不够使”,还要每月给爹妈送去一两,没有办法便当了棉衣。③要等薛宝琴先完婚,岫烟才能与薛蝌完婚,
至少要等两年,怕熬煎出病来。(每点 1分)
知己相逢之乐:①宝钗帮助岫烟把棉衣取回来,还暗中体贴接济帮助她。②宝钗看到她裙子上的一个碧玉珮
时,发了一席议论。以自己作例说明:七八年前自己也曾佩满妆饰,而现在从头至脚一件全无了。在这些方
面,既不同自己过去比,也不同他人比,而“要一色从实守分为主”,岫烟非常认可。③这个玉佩因是探春
给的,则可继续戴着,正合岫烟心意。(每点 1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10.(3 分)D 【解析】“军法”指“军中法度”,是一个完整的词汇,不能断开,排除 A、C两项;“备”指
“戒备”,“战又数败”表意完整,故 B项错误。原文标点:及田弘正渡河,悟军无备,战又数败。或谓师
道曰:“刘悟不修军法,专收众心,恐有它志,宜早图之。”师道召悟计事,欲杀之。故选 D。
11.(3 分)C 【解析】C项,“寅时之前就是卯时”错,寅时之后才是卯时。
12.(3 分)D 【解析】D项,“战乱之后,刘悟派人安抚、慰问士兵和老百姓”错,原文是“亲乘马巡绕,
慰安之”,刘悟亲自安抚、慰问士兵和老百姓,并非“派人安抚慰问士兵和老百姓”。
13.(10 分)(1)张暹平时与刘悟关系交好,就拿着李师道的手令前去拜见刘悟,屏退左右侍从,拿给他看。
(落实“善”“诣”“屏”各 1分,翻译通顺、准确 2分)
(2)守门军士要求等待,写条子告诉节度使,十个军士拔刀做出要砍过去的样子,守城的军士全部都躲藏了
起来。(落实“俟”“白”“拟”各 1分,翻译通顺、准确 2分)
【参考译文】
十四年春季正月辛巳,韩弘攻陷考城,杀死两千多敌人。丙戌,李师道所管辖的沭阳县县令梁洞献出县
城,向楚州刺史李听投降。李师道接到官军入境逼近的情报,下令征调民夫,修整郓州的城墙壕沟,修理防
御的设备,甚至征调妇女,民众更加恐惧并且怨恨。都知兵马使刘悟,是刘正臣的孙子,李师道派遣他率领
一万多人镇守阳谷,抵抗朝廷大军。刘悟待人宽厚有恩,给士兵很大的自由空间,在军队中有“刘父”的称
号。等到田弘正渡过黄河发起进攻时,刘悟的军队还没有戒备,迎战又屡战屡败。有人就对李师道说:“刘
悟不按军中法度行事,专门收买军心,恐怕有别的阴谋,应该早一点对他采取措施。”李师道召集刘悟商量,
想要杀了他。有人劝说:“现在官军四面围攻淄青,刘悟尚未有谋反的迹象,听信一人之言就杀了他,诸将
中谁还肯为您效力?这是自除爪牙啊。”李师道留刘悟在郓州十日后,命他仍回阳谷,并赠送大批金帛加以
安抚。刘悟知李师道已怀疑自己,返回军营后,秘密做防守准备。部下又有人对李师道说:“刘悟终必谋反,
不如早日除掉他。”丙辰,李师道密派亲信二人带手令前往阳谷,命行营兵马副使张暹杀掉刘悟,割下他的
头送到郓州,然后由张暹代领行营兵马。张暹平时与刘悟关系交好,就拿着李师道的手令前去拜见刘悟,屏
退左右侍从,拿给他看。刘悟秘密派人先去捉拿两位使者,杀掉他们。这时,天已傍晚,刘悟召集众位将领,
命士卒饱食一顿,携带兵器,半夜时分听鼓声三响后就出发,军士用嘴含着木片,马的嘴都用绳索绑住,遇
到行人就将其抓住扣留,没有一个人知道这次行动。前进到距离郓州城数里的地方,天还没有亮,刘悟命令
安营休息,听城上巡逻的木梆声停止后,派十人先行抵城下,言称刘都头奉节度使手令入城。守门军士要求
等待,写条子告诉节度使,十个军士拔刀做出要砍过去的样子,守城的军士全部都躲藏了起来。刘悟率领大
军随后赶到,郓州城中鼓噪喧哗,惊天动地。开始的时候还有人射箭,很快就知道支撑不住,都将武器扔到
地上,投降了。刘悟带兵升堂,下令搜捕李师道。李师道与他的两个儿子趴在床底下,被搜到活捉。刘悟下
令将李师道父子押解到军营门外的空地上,没过多久,父子三人皆被斩首。从卯时到午时,刘悟命令两个都
虞候巡查街巷,禁止抢劫,社会秩序立刻恢复。刘悟召集所有的士兵与百姓到球场集中,亲自骑马巡视,绕
场一周,慰问安抚。文官武将既恐惧又喜悦,都到堂上祝贺。己巳,装着李师道头颅的木匣子送到京城,自
广德年间以来,将近六十年时间,河南、河北三十多州之地被藩镇割据,官吏由藩镇自行任命,不向朝廷进
贡,也不上缴田租赋税,直到这个时候才完全遵照朝廷法令的约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14.(3 分)A 【解析】A项,“首联描写诗人以占卜方法择居在周王朝东都之地洛阳”错误,第一句的意思
应是西周王朝以占卜的方式选择洛阳建立了东都。
15.(6 分)尾联直抒胸臆,询问远方的朋友王九迥:不知你在哪里举办如王羲之那样的兰亭集会,召集群贤宴
乐(2分);表达了诗人想念朋友、向往与群贤相聚之情(2分);饱含着诗人在洛阳的寂寞孤独之感和苦闷
之情(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6 分)(1)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2)一去紫台连朔漠 独留青冢向黄昏 (3)溪云初起
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每空 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9分)
17.(3 分)B 【解析】第一空,“志同道合”指志向相同,思想相合。“同舟共济”比喻同心协力,共同渡
过难关。语境没有渡过难关的意思,应选“志同道合”。第二空,“天翻地覆”形容变化极大或闹得凶。“石
破天惊”多用于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语境指变化极大,应选“天翻地覆”。第三空,“良莠不齐”
比喻好的坏的混杂在一起。“鱼目混珠”指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语境不是指真假问题,应选“良莠不
齐”。第四空,“心驰神往”形容非常向往。“荡气回肠”形容音乐、文章等十分动人。根据语境,应选“心驰
神往”。故选B。
18.(3 分)D 【解析】“认识世界、调节心理”属于深层次的意义诉求,排除 A、C两项。根据语境,不是选
择关系,排除 B项。故选 D。
19.(3 分)A 【解析】B项语序不当,“不少”应移到句首;C项,“围绕粉丝群体为中心进行创作”句式杂
糅;D项,“使网络文艺成为壁垒森严”成分残缺。故选 A。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11 分)
20.(6 分)①之所以如此动听 ②还颇有画面感 ③仿佛身临其境(每空 2分)
21.(5 分)将听觉写成视觉,化无形为有形(2分),将“乐声”和“画面”加以联想,形象地概括出国风音
乐极具画面感的特点,将抽象事物描写得更加丰富,余味无穷(3分)。
四、写作(60 分)
22.(60 分)略绝密★启用前
岳池县2021年秋季高二期中考试
语文
(试卷
考试时
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
证号填
母小题答宏
笔把答题卡
题目的答
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
非选择题

本试卷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成1-3题
比讦要
文本出发
是个常识问题。被今天的学者视
评基本原
就是从文本阅读开始
古代文学批评从来就重视对文本
作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主要样式的
说评点,者
熹说先要将诗吟咏
看注,然后再吟咏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浃洽,方有见处
评典
其是20
的英美新批评派,更是以


分重视对文本的阅读,他在对
剧本《济金根》表达评论意见之前,把这
读了四遍。在读完一两
卖感受


有意识地
才告知自
评意见。这样做
又是对作家作品的尊重,也
严肃的文学批评
取的
现代阐释学兴起
作者的本意,到强调批评家的再
付文
细阅读,便
要地位。英美新批评派在
意图谬误”和相信阋
感受谬
把“细读”变成
创作意图和阅读感受的
纯粹客观的技术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后,当代
平受现代阐释

关的接
受美学和读者反应批评的影响
文学
再创造的同时,也逐渐偏离了由感
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思维路线,片
释学所重视的主观“成
前理解
在历史、文
和个体经验感受
上,而是以某种普遍流行或个人偏
的理论作为一种意义模式,介入文

结果在批评实践
下几种
是“义在文先
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根据某
种流行或偏好的理论预先设定的
作品具体形象的艺术
概括出来
为义证”,即不是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审美观照的对象,而是把文学作品看
种流行或偏好
理论的实证材料
对文学作
释不深入涉及文学作品的
相关领域的

评变成生活观察和

的某些细
知识,把文学批评变成这些理论知

不但有
学批评再

物又作为审美的创造物的本质特
格斯在给

成为我们阐释文学作品的基本观点。作为美
物,文学

的,读者
评家
过自己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感受,才能理解文学作
为历史的创造物,文学作品同时又是
产物

者和批评家又只有
感同身受”的阅读体
术形象,也才能通过那些既熟悉又陌生

部感觉在对象
身的‘本质
马克思语)。这些,都离不开对文学文本
(摘编自於可
文本,面向读
关于当下文学批评的几点看
关于原文内睿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从孟子提出“知
观点后
文学批评才开始重视对文本的精研细读
恩格斯反复四遍阅读《济金根》才发
意见,这种


因为受现代阐释学影响,所以当代文
作用
文学阐释的再创造,不以流
人偏好的理论为意义模式
人经验感受为
2.下列对原文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文学批评和西方文学批评两个角度阐述文学批
文学文本出发这一常
述了现代阐释学、英美新批评、接受美学、读者反应批评等对当代文学批评的影

批评实践,指出文学评论存在的三种
在文先、文为义证
及文
文章末尾引用马克
论证文学批评如果不精细阅读文学文本就会产生严重后果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现代阐释学兴起后,对文学作品的阐释强调批评家的再创造,导致对文学作品的精细阅读不
处于首要位置
英美新批评派视“细读”为纯客观的技术活动,因为他们认为创作意图和阅读感受都是无法追
谬误
阐释文学作品的意义若仅
作品的题材所指而轻视文学作
术分析
不及文”的偏
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应成为阐释文学作品的基本观点,因为文学作品既是历史
美的创造物
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
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有哺乳动物的大脑都由同样的成分构成
随着大脑越
能越来越复杂,由此带来了我们在学校学到的进化阶梯图;人位于进
不是单

伦比亚大学人类学教授拉尔夫·霍洛韦不
这一看法。他提
知能
化改变是大脑重新组织的结果
光是由大小变化带来
类动物大脑
质量上的
争论还将持续下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