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岳池县2021年秋季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
卷
0分钟
卷前,考生务
选择
必选后
用
笔把
对
的
涂其他答案标号
案写在答题卡
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现代文阅读(36
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悲观代表两种
人生态度,两种对人
要
要知道他对人生
是抱悲观的
乐观与悲双
就是在
般
关
观
表一种对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这种看法普遍叫做“直观”或
个人的观与行或知与行是
人
分
类共有
以说悲观与乐观皆是不好的看法
好是不悲观不乐观,实事求是,不动感情,受纯理
观。但在某种意
观与乐观
以说是客观的,因
的情绪也
有
普
也有客观
根据上面对乐观和悲观性质的解释,我们可以进一步说
科学方法研究。如
哀情绪的状态,穷
来源
察悲哀事实在神
发
作用。在做这种研
时
学家本人并
据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分辨“乐
譬如,参加盛宴,进戏园
以说
但却并不
乐观”。因为赴宴会看热闹
异
哀,或兴
或有“众醉独酊
感
观多少包含
悲哀的态度,而并不是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
乐观和悲观既然是主观的态度,那
见或
并不一定为客观事实所决定
快乐或
移。许多聪明的年轻人,冢境甚好
每每稍
便容易
忧患、备尝艰苦的人,对于人生反而取乐观的态度
真
得意满,生
无痛
样,悲观的人也不一定垂头丧
自苦自
江陵,横槊赋诗时
难忘”的悲观情调。叔本华是著名的悲观主义哲学冢
先知先觉,到了生死关头,慷慨就
然而他们精神上仍是乐观的。苏格拉底始终相信善人快乐、恶人痛苦,当他被判处死刑时,他还说
们去活。究竟谁好,只有上帝知
其实许多圣贤豪杰在动
困心衡虑的
仍不减少其奋斗的
都由于他们在
保有一种乐观的态度,在那里支持
鼓舞着他
精神
根据
讨
观
两种看
价值之高
去何取,显而易明,不
难
过须知悲观论亦有其
值。悲观论足以否定浅薄轻易
主义每挟现实以俱来,其
有如疾病,亦非可轻易摒除
有不丰
希望稍有不真
退化观的旧说所动,则悲观思想便乘虚而入
拔。更须知乐观亦
轻易可得,必须基于学问修养、经验阅历,有眼光,有毅力,能克服恶劣险阻的
全
摘编自贺麟《乐观
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观与悲观的“观
作“直观”或
代表
界和人生的总看法
观与乐观是主观
客观的,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实事求是,不悲观也不乐观
乐观不是“观乐”,因为“观乐”,多少包含着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
观或悲观是以个人快乐或痛苦的经验为转移的,也跟个人面对的客观
关系
2.下列对原文
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将乐观和悲观扩展到人生观的范围来
并分析了其客观性和主观
第五段列举曹操
观或悲观不会因主观经验而转
文章采用对比、举例等
法
文章既肯定
的价值,又指
观
影响,显
的思辨态度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的观
不能分的,因此
度必定在行为上有
李大钊就义前大义凛然,“我的肉体虽死,精神却不
见其态度并不悲观
学家分析欢乐情绪的状态、穷究欢」
来源时,他的情绪理
解乐观与悲观的性质和价值,现实生活中往往会有助于自己正确决策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成4~6题
稻米传
化者 对于这
曾一度众说纷纭。瑞
德康多尔
度。虽然他也曾
在
种植,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
年,中国南方各地发现的稻种数量
益响亮起来。20世
年
江佘姚县河姆渡村发
年前人工栽培稻岳池县 2021 年秋季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1.(3 分)C 【解析】C项,原文说的是“乐观多少包含主观上轻蔑痛苦、超越悲哀的态度”,
而不是“事实上否认痛苦和悲哀的客观现象”,这是在区分“乐观”和“观乐”,并不构
成因果关系。
2.(3 分)B 【解析】B项,“不会因主观经验而转移”有误,举曹操等人的事例就是为了
说明“一个人之抱乐观或抱悲观并不一定为客观事实所决定,而是以个人快乐或痛苦的经
验为转移”。
3.(3 分)C 【解析】C项,推理错误,根据原文第四段“在做这种研究工作时,心理学家
本人并不‘悲观’,他乃是在‘观悲’。根据同样的道理,我们可以分辨‘乐观’不是‘观
乐’”,可知心理学家分析欢乐情绪的状态、穷究欢乐心理来源时,他的情绪也可能是悲
观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 分)
4.(3 分)A 【解析】A项,根据原文第一段的内容“但因为在印度被发现的栽培品种更
多,所以彼时流行将印度定为栽培水稻的起源中心”可知,阿方斯·德康多尔提出水稻栽
培起源于印度是因为彼时在印度发现的水稻栽培品种多。
5.(3 分)D 【解析】D项,由原文第三段“到了清朝末年,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国内人
口也达到了 4亿多。在这些重大转变的背后,稻米的推动作用功不可没”可知,水稻种植
的作用只是其中之一,还有别的原因。
6.(6 分)①公元前 8500 年前,水稻栽培起源于中国;②随后传到印度,后来印度籼稻又传
回中国;③3000 年前开始向北传到朝鲜;④3000 年前开始向南影响至越南,从 11 世纪起
越南占城稻传入中国;⑤2000 年前向东传到日本;⑥随后陆续传到西亚、欧洲等地。(每
点 1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 分)
7.(3 分)C 【解析】C项,“写孩子们学大人采茶的情景”也表现了给生活增添乐趣的一
面,而且“以至于作者曾经迫切地想离开这里”的说法在文中并没有体现。
8.(6 分)①勤俭的生活态度,不怕吃苦的精神,宽容待人,懂得珍惜;②红色文化的洗礼,
家乡文化思想的滋养,对苦难有着更深的理解。(每点 3分)
9.(6 分)①他人关于故乡的文字创作,使“我”从中获得慰藉;②“我”关于故乡的文字
创作,纾解了“我”厚重的乡愁;③“我”用文字构建的“纸上故乡”,是“我”对故乡
的回报,也是“我”的精神家园。(每点 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 分)
10.(3 分)C 【解析】句意:况且一般人尚且不会看轻自己,陛下怎能凭借担负宗庙国家
重任之身奔赴不能预测风险的地方。陛下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
远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陛下”是“奈何以宗庙社稷之身蹈不测
之险”的主语,且上一句句意完整,排除 A、D两项。“以宗庙社稷之身”做状语与后面
的“蹈不测之险”不应该断开,排除 B项,故选 C。
11.(3 分)D 【解析】D项,不是专指封建帝王,也可指高官或有身份的人。
12.(3 分)C 【解析】C项,“足见皇帝对他的恼怒”错误,应是皇帝怕他再次阻拦,并
没有恼怒。
13.(10 分)①(5 分)我猜测陛下不是随意游玩,大概想亲自征讨北方的贼寇。(“度”
“漫游”“盖”各 1分,翻译准确、句意通顺 2分)
②(5分)皇帝犹豫没有下决心,张钦的奏章也到了,朝中大臣又纷纷进谏,皇帝不得已
就从昌平回来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疏”“谏”“怏怏”各 1分,翻译准确、句意
通顺 2分)
【参考译文】
张钦,字敬之,顺天府通州人。正德六年中进士,从行人升职到御史,巡察居庸关一带
的关隘。正德十二年七月,明武宗听信江彬的进言,打算出居庸关去宣府,张钦上书劝谏说:
“我听说圣明的君王不厌弃恳切率直的进言来接纳忠臣,有气节壮志的人不畏惧死亡的责罚
来极力劝谏。近来,人们议论纷纷,说陛下想度过居庸关,到远方的边塞游历。我猜测陛下
不是随意游玩,大概是想亲自征讨北方的贼寇。不知道北方贼寇猖獗,只可以派遣将领前往
征讨,哪能陛下亲自带军征讨?况且一般人尚且不会看轻自己,陛下怎能凭借担负宗庙国家
重任之身奔赴不能预测风险的地方。陛下您不考虑祸患事变,想放开马缰长驱直入,在极远
的边塞显示兵力,我私下里认为这是危险的。”后来,听说朝中大臣的恳切劝谏都未被采纳。
张钦又上书,奏议呈报后,没有回应。八月初一,皇帝私访到昌平,通报出关的命令非常紧
急。张钦命令指挥官孙玺紧闭关门,收取了关门的钥匙藏起来。分守宦官刘嵩想到昌平去觐
见,张钦阻止他说:“陛下将要出关,今天是我和你的生死之时。关门不开,陛下不能出去,
违抗天子的命令,当被处死。如果打开关门,让陛下出关,国家的事情就不可预料了。万一
情势有变化,我和你也会被处死。宁可因不开关获死罪,死了也会不朽。”张钦于是背负着
敕符印信,手中持剑坐在城关门下说:“敢说打开关门的人,杀之。”当夜拟写奏章说:“我
听说天子如有亲自率兵征战的事情,一定会先约定时间下诏书让朝中大臣们集中商议,陛下
出发,有禁军护卫,百官跟从,后面有喧哗的车马和华丽的仪仗。现在安静得听不见一点声
音,而总是说‘陛下的车马当天要过关门’,这肯定是假借陛下的名义出关跟外敌勾结。我
请求抓捕这个人,依照法律公开处置,不这样的话被处死也不接受陛下的命令。”奏章还没
送到,皇帝派来的使者又来了。张钦拔剑呵斥他说:“这是使诈。”使者害怕,返回去了,
对皇帝说“张御史差点杀了我”。皇帝大怒,回头对朱宁说:“替我快去逮捕杀掉张御史。”
正好梁储、蒋冕等人追到沙河,恳请皇帝返回京城。皇帝犹豫没有下决心,张钦的奏章也到
了,朝中大臣又纷纷进谏,皇帝不得已就从昌平回来了,心中一直闷闷不乐。又过了二十多
天,张钦巡视白羊口。皇帝改换衣服隐藏身份从德胜门出来,晚上住宿在民家房舍,于是快
速奔驰出关门,多次询问“张御史在哪里”。张钦听说后,追赶他,已经来不及了。想再次
上书劝谏,而皇帝派宦官谷大用把守关门,禁止任何人出关。张钦有所感触而激愤,面向西
痛哭。于是京城广泛传播“张御史闭关三疏”的事。第二年,皇帝从宣府回来。到了关门,
笑着说:“以前张御史阻止我出关,我现在已经回来了。”但也没有治罪他。明世宗继承君
位后,张钦离开京城到汉中做知府。多次升官至太仆卿。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14.(3 分)B 【解析】“在梦中都不知何日能到”错,应为归途遥远,不知何日能到,只
能在梦中回去。
15.(6 分)①“逢世难”表达了对遭逢世难的伤感;②“独将”表达了孤独寂寞的愁苦;
③“衰鬓”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已老却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忧愤;④“客秦关”表达客居
他乡的羁旅惆怅。(答出其中 3点即可,每点 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6 分)(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阙秦以利晋 唯君图之
(3)苟全性命于乱世 不求闻达于诸侯(每句 1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9分)
17.(3 分)A 【解析】“民不聊生”指人民没办法生活。“哀鸿遍野”形容到处都是呻吟
呼号、流离失所的灾民的悲惨景象。第一空,用来形容“时世”,“民不聊生”更合适。
“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浑然天成”指自然形成的整体,无斧凿的痕迹;亦形
容人的才德或文章完美自然。此处用来表示手法、风格与历史内容不可分割,选“浑然一
体”。“有血有肉”比喻文艺作品描写生动,内容充实。“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
非常好,非常逼真。用来形容人物塑造用“有血有肉”更适合。“精益求精”形容(学术、
技术、产品、作品等)好了还求更好。“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美好。“服装、
化妆、道具”等都属于技术、产品范畴,故“精益求精”更适合。故选 A。
18.(3 分)D 【解析】根据后文的“一是”“二是”等可知前面的句子主语应是“《觉醒
年代》”,排除 A、C两项;B项,“《觉醒年代》的独特的艺术审美”主语是“艺术审
美”也不正确,故选 D。
19.(3 分)C 【解析】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一是关联词使用不恰当,应该是“不
再是……而是”;二是词语顺序不当,应该是先“落地”再“生根”,据此可知 C项修
改正确。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20.(6 分)①坦然面对春夏秋冬 ②这西堤的柳 ③让我生出万千感慨(每处 2分)
21.(5 分)①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突出树皮纹路纵横交错,各不相同的特点,增强了语言
的气势(2分);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不同的纹路分别比作“蝉虫出洞”“万马奔
腾”“游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柳树各不相同的树皮纹路,使文段富有文采(3分)。
四、写作(60 分)
22.(60 分)略
参考高考作文评分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