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声音》教学设计
《大自然的声音》选自于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篇课文。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第二、第三、第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课文结构严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丰富鲜活 ,妙趣横生。比如,将大自然的声音比作“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让人身临其境;将风、水、动物等当作人来写,“演奏”“喜欢玩打击乐器”等语句,使文章更加生动,充满童趣;第二自然段“微风”与“狂风”的语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充分表现出两种风的不同特点;第三自然段“小溪淙淙,流向河流......”一句,语势层层推进,宛如乐曲逐渐攀升,直至高潮,印证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拟声词,生动地描摹了大自然中的各种雨声,表现了水的声音美妙多变的特点,写出了声音的丰富性。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森林里树木摇曳,小河边青蛙放声歌唱,一个孩子悠闲地背靠大树坐在草坪上,欣赏大自然的音乐,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课时目标
认识“奏、敲”等7个生字,会写“奏、敲”等7个生字。
能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能联系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课文中“呢喃细语、轻轻柔柔、充满力量”等描写声音的生动词语。
能根据第二段风的描写从不同场景,用“声音+感受”的方式写一段话。
教学重点
1.能找到第二、三、四自然段的关键句,根据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联系生活经验,通过朗读、想象体会课文中“呢喃细语、轻轻柔柔、充满力量”等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3.能根据第二段风的描写从不同场景,用“声音+感受”的方式写一段话。
教学过程
由篇入课,感受大自然。
创设情境,欣赏大自然的礼物
①老师看见我们班的同学真高兴啊,想送个你们几件礼物。要认真欣赏哦(学生欣赏)。你都看到了什么?请学生用眼睛欣赏美景。
②刚刚同学们说的花草树木、蓝天白云都是哪里的景物?都来自于大自然(板书:大自然)。这些都是大自然赐给我们珍贵的礼物。
2.结合导读,学习第七单元方法。
①大自然的礼物是无穷无尽的,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七单元(出示第七单元导语),一同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的礼物。
请同学们把语文书翻到87页,自己读一读找一找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什么。(请生读学习提示)
②同学们思考一下,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什么?
(学生读)
这个单元我们要学着用这些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礼物。
3.由眼入耳,揭题大自然的声音
①请同学们像图上的小朋友一样,闭上眼睛,听一听大自然又给你带来了什么礼物?(课文插图)
(播放音乐)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
②这些都是大自然的声音(板书:的声音),我们今天就进入课文,一起来读课题。
[设计意图]:先学习第七单元篇章页的要点,了解这个单元需要哪些学习方法。再以篇章页中的人文要素“大自然的礼物”揭开课题。
整体把握,学习生字词。
自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请同学们翻到88页,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字词读准确,课文读通顺,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测字词,提升学用拟声词。
(1)学生自读呈现的三组词语。
(2)读第一组词: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叽叽喳喳 唧哩哩唧哩哩
①同学们,发现了吗?这都是什么词?(拟声词)
②像这样的拟声词你能再说几个吗?(学生说)
③学用拟声词“唧哩哩唧哩哩”ABBABB”形式。
你能这样说几个吗?(学生模仿说)
读第二组词语:小溪淙淙、河流潺潺、大海哗哗
①这些拟声词和刚刚第一组的拟声词有什么不一样?(学生找)
②原来是一个事物再加一个动作,你能这样说几个吗?(学生说)
③推出句子:小溪淙淙,流向河流;河流潺潺,流向大海;大海哗哗,汹涌澎
湃。读着读着,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演唱的队伍越来越大)
读第三组词语:演奏 敲打 翻动 拂过
①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大自然演奏美妙音乐的动作)
②奏:奏的下面是天,因为上面的捺成了主笔,所以下面天的捺要变成点。
敲:注意右边部分不是支(教师范写)。
3.借助课后第二题中的图示,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提问: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这些美妙的声音都出自于哪些音乐家的呢?请找到相关句子用横线划出来。
评价:你们真会找,大自然许多美妙的声音都是来自于风这位音乐家。还来自于,你来说,你来说。(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
借助关键句说出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呢?(学生说)
教师总结:原来借助关键句(板书:关键句)说出整篇课文的意思了。
[设计意图]:初读板块主要解决两个教学重点,一是生字词,二是找到关键句概括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在生字词教学中,关注拟声词的多种形式,在学生现有基础上,注意学生拟声词语言的积累提升。
三、学习风的片段,感受风音乐的美妙。
请同学自己读第二自然段,你是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了风的美妙,用你喜欢的记号划一划句子,圈一圈词语。
根据学生交流,引导品读相关句子。
预设1:学生找到第一句。
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
这句话让你怎么感受到的?
(2)风他在广袤的森林里演奏,风的心情怎么样?
(3)你来读一读,指导朗读。
预设2:学生找出第二、三句,回答从“不同的歌曲”“不一样”等词中感受到风声的丰富美妙。
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不同树叶。
当他拂动(图片)柳叶时,他会发出什么声音?
当他拂动(图片)梧桐叶时,他会发出什么声音?(请同学模仿)
不一样的树叶,有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季节,有不一样的音乐。
不同季节。
①春天的时候(图片),风拂动树叶,他会对树叶说:预设:你说得让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希望。
②夏天的时候(图片),风拂动树叶,他会对树叶说:预设:你说得让我感受到了夏天的凉爽。
③秋天的时候(图片),风拂过树叶,他会对树叶说:预设:你说得让我感受到了秋风的成熟。你让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
④冬天的时候(图片),风拂过树叶,他会对树叶说:预设:你说得让我感受到了冬天的寒冷。
预设3:学生找出第四句,回答从“轻轻柔柔”和“雄伟地乐曲”等词中感受到风声的美妙。
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1)这儿的风又成了指挥家。这儿有几种风啊?(微风、狂风)
(2)微风的时候,音乐是怎样的?(请学生找关键词呢喃细语、轻轻柔柔)
(3)结合作业题,“读着呢喃细语,我仿佛听到了( )。”练习说话。
①呢喃细语是什么意思?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呢喃细语就是小声说话)
②你们猜猜看,微风拂过,森林里的风在和树叶呢喃细语些什么呢?
③指导朗读。
(4)方法迁移,学习狂风。
①学生自己读一读填一填:“读着( ),我仿佛听到了( )。”
②请生交流。(预设:充满力量、威力的)
③指导朗读。
男女生对比读。
朗读、背诵指导。
①配乐齐读。
②背诵读
(将几个重点词语变淡,请学生读)。
[设计意图]:风的部分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预设了三个板块进行学习。通过想象、对比朗读等方法让学生感受到风是一位多才多艺的音乐家。特别在学习微风、狂风对比部分,结合《作业本》中的练习,用上“读着(),我仿佛听到了()的句式”进行说话、朗读练习,在对比读中感受到两种风的差距之大。
方法迁移,学生动手写作。
初步感受作者写作之美。
你们看,作者在写风时,把风当作人(板书:人)来写,将狂风、微风进行对比,用不同的场景(板书:不同场景),不同的角度写出了风这位音乐家的美妙声音。
仔细探究作者写作之法。
例:当微风拂过,那声音轻轻柔柔的,好像呢喃细语,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温柔,当狂风吹起,整座森林都激动起来,合奏出一首雄伟的乐曲,那声音充满力量,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威力。
观察句子结构,发现句型为“什么风+风带来的效果+你的感受”。
创设情境感受不同的风。
播放风在不同情境中的视频。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春风拂过柳枝。
八月秋高风怒号。
整合信息动笔并评价。
[设计意图]:在风的片段中,微风和狂风的对比最令人着迷。仔细观察,发现这两者的句型结构相似。非常好模仿,设计风在不同场景中的情形,让学生动笔写作,以达成本篇文章的练笔目标。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