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二上第六单元《测量》 第1课时 教室有多长
课题 折一折,做一做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第一课时内容。现代教学认为需要经历“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三个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有充分的理解。本节课通过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量的概念,为后续正式学习长度单位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 知识只有在能够应用时才具有生命力,才是活的知识。“认识厘米,用厘米量”这一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之后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 1厘米的长度观念,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
教学策略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以实验发现法为主、直观演示法、设疑诱导法为辅。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 教科书第49-50页
教学目标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会选用一定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通过观察与测量,体会测量长度需要一定的长度单位。
教学重点 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在我们美丽的教室上课,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测量一下,都知道怎样来测量吗? 课件出示:教室图 学生可能会说: ·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啊!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测量,并发现所用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探究新知,经历过程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 师:现在就请每一个小组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教室有多长,然后填写教材第49页的表格。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的测量过程及结果。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 2.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你觉得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生1:要做好标记。 生2: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生3:摆放的时候要尽可能摆直,弯曲了就会使测量结果受到影响。 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间教室的长度,为什么结果却不相同呢 是不是我们把刚才说的注意事项都做好了,测量的结果就一样了呢 生:我觉得不一定,应该用同一种工具测量,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吧!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三、达标检测 一、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3、讨论:谁说的对? 二、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 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五、教学板书 教室有多长
六、教学反思 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测量方法之后,我让他们用直尺选择身边喜欢的事物进行测量,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他们开始量书本、练习本的长和宽;有的量铅笔的长;有的量刀子等,达到了在玩中练,在练中玩的学习效果。让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也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而这些活动对于建立学生正确的表象、形成良好的数感,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两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都能明白为什么要统一长度单位,而且也学会了如何任用刻度尺量较短的物体长度。但也有个别学生在量物体长度时总忘记对准“0”刻度。看来在今后应该多给学生提供测量的机会,以便熟练掌握测量方法,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
(
第
1
页 共
4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