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7 20:02: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 14 课时
【内容∕段落】 完成第14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学
【侧重目标】 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 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组织表达问题的能力。 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评价任务】 独立完成作业本54-56页练习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西部优美风景导入: 师:看到黄沙万里的大漠,优美的吐鲁番,神秘的天池 ,此时此刻,想必大家都想知道这块神秘的土地在哪里呢?在古代,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它对于当时的中国乃至世界又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新课教学 1、西域的地理范围 狭义上:西域是指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的新疆以及更远的广大地区。广义上:西域还包括中亚、西亚、印度半岛、欧洲东部等广大地区。 2、(出示地图)据图指出张骞出使西域的大致路线?
【学习过程】 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大宛--大月氏 大月氏--大夏--葱岭--阳关--祁连山--陇西--长安 3、张骞出使西域 第一次 第二次背景 汉武帝反击匈奴 汉了解到西域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时间 公元前138年(途中被匈奴扣留10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结果 大月氏不愿再与匈奴打仗,但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 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4、【漫话历史】张骞“持汉节不失” 在出使西域的途中,张骞被匈奴抓住,扣留10余年,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保持了汉朝使者应有的骨气,最终历经千难万险到达大月氏。 【问题思考】张骞曾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我们应当学习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的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5、[材料研读]《汉书.张骞传》记载:“ 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想一想:为什么说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呢 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6、张骞出使西域有什么历史作用? 不仅打通了西域和汉交往的通道,而且还使汉朝和西域各国建立起友好关系,交往日益频繁,促进汉朝和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为西域归属汉朝中央政府创造了条件。 7、张骞出使西域产生怎样的影响? 政治方面:奠定了汉朝经营西域的基础 经济方面: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等远销西方﹔ 西域的马匹、宝石、香料、胡爪、葡萄等输入中国,使中西贸易得以拓展 宗教方面: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东汉时,西域僧人等相继东来,翻译佛经,加速佛教的传播 交通方面:中外使节和商队络绎不绝,开辟了西域通道 艺术方面:罗马、波斯、印度及西域等地的音乐、雕刻、建筑、绘画艺术东传影响了中国艺术的发展 8、如何评价张骞 个人品格:具有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意志,强烈的责任感等。历史影响:沟通了亚洲内陆交通要道,与西域诸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东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 ,开拓了丝绸之路。 9、为什么张骞开辟的这条商路被称为 “丝绸之路 ” 它的起点在哪里? (课文69页)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 起点是长安(今西安) 10、张骞出使西域的路线与 “丝绸之路 ”的路线的不同之处 ? 张骞出使西域是从长安西行,最远到达大月氏。 丝绸路起点为长安,终点至大秦。丝绸之路在张骞出使西城路线的基础上继续向西直至欧洲,路途更遥远。 11、丝绸之路的开辟有什么历史意义和作用 (课文69页)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12、哪些史实可以证明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课文69页)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13、丝绸之路的畅通与经贸发展、民族关系、社会秩序等因素以及汉朝大-统之 间的关系: (
汉朝大一统
丝绸之路通畅
社会稳定
民族交融
经贸发展
保障
推动
巩固
促进
) 14、汉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课文70页第1节)汉武帝还大力开辟海上交通,汉朝时已形成了多条海上航线。其中,从山东沿岸出发的船只穿过黄海,可到达朝鲜、日本。更重要的一.条航线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东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过这条航线再转运到欧洲地区,因此这条航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 15、对西域的管理 说说西域都护的设立与意义 设立: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从此,新疆地区正式接受中央政权管辖。 意义:西域都护的设立,保障了东西商路的畅通,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交流,以及对西域地区的管理。 16、班超经营西域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了西域,汉朝与西域的往来中断。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克服重重困难,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他得到了西域各国的信任,长期留守西域。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甘英到达安息后受阻,未能继续前行,但此行开辟了通西亚的路线。班超经营西域30多年,到71岁时才回到中原,不久去世。 17、班勇继承父业再次出使西域 班勇,东汉名臣班超少子,东汉将领。汉安帝时,匈奴攻扰西域,他任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前往西域,与龟兹合兵击走匈奴伊蠡王。永建元年(126年),大破匈奴呼衍王,进一步巩固了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著有《西域记》,为《后汉书·西域传》所依据。 18、[谈古论今]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谈谈你对今天建设“一-带一路”的感想。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具有丰厚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顺应了东西方商贸住来的需求,为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共建“一帶一路”符合国际社会的根本利益,彰显了人类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美好追求,为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将促进沿线各国经济繁荣与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世界和平发展,造福世界各国人民。 19、[拓展提升] (1)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目标是什么? 战略目标:就是要建立一个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也就是说,中国推动的是包括欧亚大陆在内的世界各国,构建一个互惠互利的利益、命运和责任共同体,潜台词是大家好好合作、好好玩耍、好好过日子。 (2)今天我们建设“一带一路”有什么意义? “一带一路”的倡议,对于世界最大的魅力,将不仅仅在于有多少投资和利润,更重要的是它能够给世界带来一股新的潮流,让平等合作、文化交流、经济繁荣,而非军事霸权,成为未来世界秩序的另一条主轴。 20、[知识拓展]南海诸岛 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城行使主权和管辖权。秦汉时期,中国已有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中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最早发现了南海的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21、知识巧记 一条沟通东西方文明的通道:丝绸之路。 三个人物:汉武帝、张骞、班超。 三个时间:公元前138年、公元前119年、公元前60年(设置西域都护)。 六个关键地点:长安、河西走廊、两关(玉门关、阳关)、中亚、西亚、欧洲。 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复习本课堂教学内容 独立完成作业本54-56页练习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