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 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李清照《武陵春》
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西厢记》
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声声慢
李
清
照
贰
叁
李清照,宋代著名婉约派女词人,号易安居士,与辛弃疾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自成一家,于苏轼、柳永、周邦彦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其作品散失很多,今有词集《漱玉词》传世。
李清照词风格清新婉丽,是婉约派的代表。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国、思乡
闲愁、离愁--清丽婉转
浓愁、哀愁--沉哀凄苦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建炎三年( 1129),赵明诚移知湖州(今属浙江),未赴,驻家池阳,只身驰赴建康,不幸病倒。当李清照从池阳乘舟赶到建康时,赵明诚已经病危,不久死去。她怀着极大的悲痛殓葬了丈夫。
这时金兵又大举南袭,建康形势危急,朝廷官员已开始逃亡。李清照追随着高宗逃难的路线辗转避乱,从越州到明州,经奉化、台州入海,又经温州返回越州。最后,在绍兴二年(1132),又从越州移居杭州。这期间她不但承受着政治上的压力,而且大量书画、砚墨被盗,孤独一身,各地漂泊,境况极其悲凄。
亡国之恨、流离之痛、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聚心头,无法排遣。这首词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①听准字音,注意节奏。
②用心聆听,感受感情。
③闭上眼睛,想象画面.
听读要求:
听读感知,整体把握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 意 梳 理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秋天总是忽然变暖,又转寒冷,最难保养休息。喝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得住傍晚的寒风紧吹?
一行大雁从头顶上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当年为我传递书信的旧日相识。
词 意 梳 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经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来采摘?孤独的守着窗前,独自一个人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那雨声还是点点滴滴。这般光景,一个“愁”字怎么能概况得尽呢?
禁得住
自由朗诵并思考:
文有文眼,诗有诗眼,词当然也有词眼,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愁
精析全文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意象)
直接抒情的句子: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以情入手,以情结束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后人评价:
“自然贴切”,“无斧凿痕”
(张端义)
“简直成了她个人的专有品牌,彪炳于文学史,空前绝后,没有任何人敢于企及”
(梁衡)。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寂寞冷清
凄苦无奈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柳永《雨霖铃》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 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朱自清《荷塘月色》
1、音乐美。 2、增强感情。
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有何修辞作用?
运用叠词:
寻寻觅觅————动作——寻而不得
冷冷清清————环境——毫无生气
凄凄惨惨戚戚——心境——凄凉悲苦
内容上:奠定感情基调——哀婉、凄
凉、愁苦
结构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
淡酒
秋风
秋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借景抒情
愁
为何说是“淡酒”?
并非酒淡,而是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这是一种主观感受。一个“淡”字表明了作者晚年是何等凄凉惨淡。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
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酒是“愁”的象征
怎敌他,晚来风急
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
秋风秋雨愁煞人,寒宵独坐心如捣。
——秋瑾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宋 晏殊《蝶恋花》
秋风渲染愁情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
飞云过尽,旧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宴几道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
——晏殊
塞外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
过雁象征离愁
1、雁声凄惨
2、传递信息的使者(亡夫之痛)
3、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国破家亡之苦)
“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花盛 乐景哀情 反衬
花衰 以花喻人 正衬
}
凄苦忧愁
结论: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梧桐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周紫芝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白居易《长恨歌》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雨是哀伤﹑落寞的象征
这些意象营造了一幅什么样的意境呢?
意境:凄凉哀婉,冷清孤寂,落寞惆怅,充满愁 绪的意境
意象:淡酒,急风,大雁,黄花,梧桐,细雨
↓
以愁作结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全词至此,戛然而止,但却言尽而意无穷,欲说还休,罢、罢、罢!愁情似水长,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慢慢咀嚼了。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讨论讨论
亡国之痛、沦落之苦、孀居之悲
愁
直接抒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淡酒浇愁(饮酒)
秋风劲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赏花)
雨打梧桐(听雨)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写作特点
1.善用叠字,以奇取胜。
2.层层铺叙,渲染悲愁之情。
3.语言质朴自然,令人回味无穷。
本词的“愁”,具有什么广阔的社会意义?
不仅是作者个人的感情,也是当时无数流离失所的妇女的共同情感。作者的遭遇与痛苦是时代造成的。是情愁、家愁与国愁集于一身,何其悲怆凄凉。
鉴赏探讨
愁是可以抛掉的:“心中得胜暂抛愁,醉卧凉风拂簟秋”(雍陶诗);
愁是可以洗掉的:“一曲清歌一杯酒,为君洗去古今愁”(刘秉忠诗);
是可以割断的:“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割断愁”(刘子翚诗)。
而李清照
国破家亡的悲伤,阴阳两隔的痛苦,漫漫余生的煎熬
…………
愁
一腔诗意,悲尽三秋
沉郁顿挫的子美遇见悲苦愁绝的易安
——《登高》与《声声慢》试比愁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生平、经历
季节、时间
地点
意象
战乱、漂泊
仕途不顺
家,庭院
秋、晚年
高处
异乡
重阳节
秋
丧夫、亡国
落木、高天、哀猿、清渚、长江
风、鸟、酒
黄花、梧桐、细雨
同 异 登高 声声慢
手法
情感
描写:俯仰、远近、动静、高低、视听
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直抒胸臆
修辞:比喻
表现手法:对比、衬托
语言:叠字
结构:前两句写景
后两句抒情
对偶、夸张
以鸟自比
以黄花自比
反问
结构:情—景—情
悲自然、悲自己、
悲国家
壮志难酬、
忧国忧民
度日如年、丧夫之痛、孀居之苦、亡国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