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科学并不神秘
一、单选题
1.(2019七上·萧山期末)2019年11月,萧山区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下列有关雾霾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B. 雾霾弥散是扩散现象引起的,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有关
C. 城市马路经常洒水除尘、加强周边环境的绿化无法减少雾霾天气
D. 持续的雾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2.(2020七上·新昌月考)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不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的是( )
A.CT检查能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
B.在互联网上可以在知识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C.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餐桌
D.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3.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4.(2020七上·余姚期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C.“梨形体” 一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知 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5.下列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相的变化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新冠病毒的特点 D.人类的意志强弱
6.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 选择节水型坐便器
C. 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 D. 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7.(2020七上·江北期末)2016年4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定了《浙江省海洋禁渔休渔管理工作手册》,旨在促进渔业的科学发展。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 为了确保海洋环境的洁净,禁止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海洋
B. 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禁渔休渔
C. 为了提高禁渔休渔效果,禁止菜场、饭店在禁渔休渔期出售保护的鱼种
D. 为了保护海洋动物,全面禁止捕捞所有海鲜
8.(2017九下·浙江月考)2013年3月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出现大量漂浮死猪的情况。当时网上有人调侃黄浦江出现了“猪头鱼”(如图,猪头鱼身,实为网络处理后的图像),如果真实存在这种鱼,那么,你觉得最有可能实现的技术是( )
A. 克隆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 组织培养技术 D. 杂交技术
9.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植物生长 B. 经济危机 C. 台风 D. 火山爆发
10.下列情景可能发生的是( )
A.有人居然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了
B.小明家住南沙,他在家中用不加盖的铁锅将水烧到了 120℃
C.传说中项羽能用手提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
D.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行走时可不通过任何工具而自由交谈
11.(2020七上·余杭月考)小明同学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
12.下列科学家中,通过观察并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伽利略C.牛顿 D.爱因斯坦
二、填空题
13.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汽车的大量使用会造成 。所以,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 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14.动手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塑料饮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 。请你查阅资料,并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
15.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
A .风是怎样形成的 B .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 .为什么会打雷 D .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 .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 .水为什么会结冰
G .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 .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________。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你的问题是:________
17.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下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________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部位(选填“AC”“AB”或“BC”)。
18.(2019八下·桐乡期中)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观点: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材料二】原子结构认识史:
科学家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也有科学家质疑:原子内部的微粒真的无限可分吗?
【材料三】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为了更深入观察微观世界,人们不断地发展显微技术。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将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推进到更微观的层次……
(1).伽利略观点的研究对象是“运动的物体”,牛顿观点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比较牛顿和伽利略的观点,牛顿的研究对象除了关注“运动的物体”外,还包括了 。
(2).科学家在探索原子结构内部奥秘时,在不断的实验中重建模型,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模型是在实验和发现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B. 模型一定是研究对象本身的放大或缩小,不可改变
C. 建立模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
(3).显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下列属于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好处 。
A. 塑料的发明使环境污染加剧 B.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便信息处理
C. 手机的发明,使人们方便交流 D. 高铁的应用,缩短了人们时空距离
(4).根据以上信息,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 科学并不神秘
一、单选题
1.(2019七上·萧山期末)2019年11月,萧山区连续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PM25(空气中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吸入肺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下列有关雾霾说法正确的是( )
A. 雾霾是水蒸气液化而成的,液化过程中放出热量
B. 雾霾弥散是扩散现象引起的,与分子无规则运动有关
C. 城市马路经常洒水除尘、加强周边环境的绿化无法减少雾霾天气
D. 持续的雾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1)雾,是指大气中水蒸气液化而成,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的天气现象,主要成分是微小液滴;霾,是指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颗粒。
(2)肉眼看的到的物体运动肯定不是分子运动;
(3)根据雾霾的形成原因分析;
(4)雾霾天气会减小植物的光照,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可见度小,威胁交通安全。
【解答】A.雾霾因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故A错误;
B.雾霾弥散是由空气流动引起的,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无关,故B错误;
C.城市马路经常洒水除尘、加强周边环境的绿化,可以减小地面浮尘飞扬到控制,从而减少雾霾天气,故C错误;
D.持续的雾霾天气给农业生产、交通运输等带来很大的影响,故D正确。
故选D。
2.(2020七上·新昌月考)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下列事件不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的是( )
A.CT检查能发现人体内某些微小的变化
B.在互联网上可以在知识库里寻找自己需要的知识
C.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餐桌
D.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答案】 C
【解析】利用科学技术能给人类造福,同时如果运用不适当,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解答】地沟油中含有有害物质,食用后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地沟油”经重新提炼回餐桌不属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的好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答案】 A
【解析】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使人类利用和保护环境的能力逐渐提高科学技术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方便和舒适,把人类带进变幻莫测的太空,使人们发现了许多宇宙的奥秘。
【解答】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这是科学技术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正确;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可视电话即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发声的人,是科学技术发展后的产物,正确;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互联网时代网上商城出现,正确;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科技的发展把人类带进变幻莫测的太空,增加了对宇宙的了解,正确;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科学技术发展后才能做到,正确;①②③④⑤都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所以A选项正确。
故选A
4.(2020七上·余姚期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描述从天圆地方到地球是个球体,而后证明地球是个椭球体,到近代人们对地球精确测量后发现地球是个“梨形体”。对此,下列认识错误的是( )
A.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
C.“梨形体” 一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知 D.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在不断提高的
【答案】 C
【解析】自然界、社会和思维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解答】ACD、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认识会不断的提高,随之带动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对已有知识的改变;故ACD正确;
B、科学的发现是不断进步,因此梨形体不会是人类对地球的最终认知;故B错误;
故答案为:C。
5.下列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范围的是( )。
A.月相的变化 B.太阳的东升西落 C.新冠病毒的特点 D.人类的意志强弱
【答案】 D
【解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学习科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解释和预测各种事物、现象及其变化。根据提供的选项中的现象是否属于自然现象,确定是不是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
【解答】A:月相的变化,月相是指月亮的圆缺变化,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A错误;
B:太阳的东升西落,是一种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B错误;
C:新冠病毒的特点,新冠病毒是一种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C错误;
D:人类的意志强弱,人类的社会现象,不属于科学研究的范围,D错误。
故选D
6.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 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 选择节水型坐便器
C. 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 D. 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答案】 C
【解析】科学做法是指运用科学知识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的一种做法。
【解答】
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节约能源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科学的做法,A错误;
B、选择节水型坐便器,节约用水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是一种科学的做法,B错误;
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油漆中的有害物质依旧存在,会影响人的健康,是一种不科学的做法,C正确;
D、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能给人类安静、凉爽的环境为人类创造美好的生活,是一种科学的做法,D错误。
故选C
7.(2020七上·江北期末)2016年4月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制定了《浙江省海洋禁渔休渔管理工作手册》,旨在促进渔业的科学发展。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 为了确保海洋环境的洁净,禁止生活垃圾直接倒入海洋
B. 为了避免捕鱼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洋渔场进行禁渔休渔
C. 为了提高禁渔休渔效果,禁止菜场、饭店在禁渔休渔期出售保护的鱼种
D. 为了保护海洋动物,全面禁止捕捞所有海鲜
【答案】 D
【解析】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构造人类美好的家园。
【解答】若将垃圾倒入海洋,垃圾中的有害物质进入海洋的生物体内,通过食物链最终危害人类自身,保护鱼类不可滥捕滥杀,禁止捕捞所有海鲜不可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8.(2017九下·浙江月考)2013年3月上海黄浦江松江段水域出现大量漂浮死猪的情况。当时网上有人调侃黄浦江出现了“猪头鱼”(如图,猪头鱼身,实为网络处理后的图像),如果真实存在这种鱼,那么,你觉得最有可能实现的技术是( )
A. 克隆技术 B. 转基因技术 C. 组织培养技术 D. 杂交技术
【答案】 B
【解析】此题重点考查了现代生物技术,包括四大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转基因技术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培育出转基因生物。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也可以利用其它生物体培育出人类所需要的生物制品,用于医药、食品等方面.经转基因技术修饰的动植物在媒体上常被称为“转基因动植物。
【解答】A、克隆技术只能实现和亲代一样的形状,无法达到目的,故A错误;
B、转基因技术指运用科学手段从某种生物中提取所需要的基因,将其转入另一种生物中,使与另一种生物的基因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特定的具有优良遗传形状的物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可以改变动植物性状,培育新品种,因此最有可能实现“猪头鱼”的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故B可行;
C、组织培养技术用于培养植物,不能用于培养动物,故C不可行;
D、由于猪与鱼之间物种不同,存在生殖隔离,无法通过杂交技术实现,故D不可行。
9.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 植物生长 B. 经济危机 C. 台风 D. 火山爆发
【答案】 B
【解析】自然现象指自然界中由于大自然的运作规律自发形成的某种状况,其完全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主要有物理现象、化学现象、生命现象三大类。
【解答】
A、植物生长,属于生命现象是一种自然现象,A错误;
B、经济危机,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B正确;
C、台风,是大气运动形成的,不受人为主观能动性因素影响的,属于自然现象,C错误;
D、火山爆发,是地热能的剧烈释放,属于自然现象,D错误。
故选B
10.下列情景可能发生的是( )
A.有人居然用一块冰将一张纸点燃了
B.小明家住南沙,他在家中用不加盖的铁锅将水烧到了 120℃
C.传说中项羽能用手提自己的头发将自己提离地面
D.宇航员们在太空中行走时可不通过任何工具而自由交谈
【答案】 A
【解析】物质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有助燃剂;
【解答】A、将冰磨成凸透镜,通过透镜的汇聚作用,汇聚阳光可以点燃纸张;故A正确;
B、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不可能达到120℃;故B错误;
C 、手给身体向上的力,身体施加一个向下的力,向下的力大于向上的力,因此不可能提起自身;故C错误;
D、太空中是真空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因此需要借助工具才可以自由交谈;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1.(2020七上·余杭月考)小明同学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请告诉他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重要的方法
B.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C.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D.只要认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就能领略到科学的奥妙
【答案】 D
【解析】科学探究要从身边的问题着手、在各种自然现象中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解答】只掌握课本知识对于积累科学经验是不够的,与实际生活也要相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2.下列科学家中,通过观察并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建立科学的物理概念(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伽利略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 C
【解析】【解答】英国科学家牛顿在继承伽利略等前辈科学家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科学的物理概念,运用归纳和数学分析的方法,总结出物体运动的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统一了天地间的运动,构建了经典力学的体系.故选C.了解物理学家的科学精神,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填空题
13.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汽车的大量使用会造成 。所以,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 对人类造成的危害。
【答案】 大气污染;滥用科技发明
【解析】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工业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引起了环境污染。汽车使我们出行方便,汽车尾气会造成大气污染。科学用得好可以造福人类,用的不好可能对人类造成危害。
【解答】科学技术在改变我们生活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许多不利的影响。如汽车的大量使用会造成大气污染。所以,在利用科学技术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必须尽可能地减少滥用科技发明。
故答案为:大气污染;滥用科技发明
14.动手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塑料饮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 。请你查阅资料,并对这一现象做出解释: 。
【答案】 塑料瓶变瘪了瓶内气体;温度降低,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解析】气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当瓶内温度较高的气体温度降低时,气体会收缩,瓶内气压减小,大气压会将塑料瓶压瘪。
【解答】动手做一个实验:在一个塑料饮料瓶内倒入少量热水,摇晃后倒出热水并立即拧紧瓶盖。过了一会儿,你看到的现象是塑料瓶变瘪了。做出的解释是:温度降低,瓶内气体收缩,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故答案为:塑料瓶变瘪了;温度降低,瓶内气体收缩,气压变小,大气压将瓶压瘪了
15.下列事物中,属于科学研究对象的是: 。
A .风是怎样形成的 B .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
C .为什么会打雷 D .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
E .小鸡是如何出生的 F .水为什么会结冰
G .小明的理想是什么 H .露珠是怎样形成的
【答案】 ACEFH
【解析】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解答】风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打雷、小鸡是如何出生的、水为什么会结冰、露珠是怎样形成的都是关于自然现象的问题,通过研究,可以知道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故属于科学研究对象;政府是如何管理流动人口的、我们学校有多少初一新生、小明的理想是什么都与自然现象无关,不属于科学研究对象。
故答案为:ACEFH
三、实验探究题
16.如图所示,先在杯子中装满水(如图甲),再盖上硬纸板(如图乙),然后用手压着硬纸板将它倒置过来,放手后(如图丙),你猜测将会发生什么现象?经过操作后,你又看到了什么现象?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录在下面横线上。
(1)你的猜想:________。
(2)亲自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
(3)你的问题是:________
【答案】 (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解析】此探究题主要包含了大气压的知识,七年级学生未学过大气压,学生在作出猜测时会以瓶子与瓶盖的模型来思考这个探究题。
【解答】小题1:大部分学生认为瓶盖与瓶子之间有螺纹能拧紧,而纸板与杯子间没有所以会猜测:硬纸板掉下,水流出;猜测不一定与实验结果一致,也有部分学生会猜测: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两种猜测都是可以的。
小题2:通过操作实验后可以看到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
小题3:实验的现象与绝大部分学生的猜测不一致,将引起这部分学生的思考并提出”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的疑问。
故答案为:小题1:硬纸板掉下,水流出(或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2:硬纸板不会掉下,水不会流出;小题3:硬纸板为什么不会掉下来?
17.人的指甲是不断长长的,但指甲的生长究竟发生于哪一部位呢?某同学对此提出假设:“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由此他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在指甲的中轴线上,按下图所示涂上指甲油(指甲油比较难擦掉,可以在指甲上保留较长时间);
②半个月后,观察、测量并分析。
(1)如果该同学的假设是正确的,那么一段时间后,他将观察到图中A、B间的距离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缩短”)。
(2)对于指甲的生长,你还想研究的问题有:指甲会不会横向生长?________
(3)方法迁移: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呢?据上述实验启发,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①在芽的中轴线上,如图中甲所示,画上一条红色竖直线AB(红色竖直线比较难褪去,可以在植物芽上保留较长时间),让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直立生长;②几天后,观察现象,结果如图中乙所示。
①实验中该同学的假设是:植物茎的生长可能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
②得出结论:实验中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________部位(选填“AC”“AB”或“BC”)。
【答案】 (1)增大(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
(3)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BC
【解析】实验探究题信息量较大,可出题的角度多。此题主要从假设预测结果,从图形结果用文字进行说明。
【解答】小题1:根据”指甲变长的原因可能是指甲的根部在不断地生长“的假设可知AB间的距离增大;小题2:根据生活经验还可以提出多个问题:如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小题3:①对”植物茎的生长究竟发生于芽尖端的哪个部位“进行假设,由于假设可能与结果一致也可能不同,所以这里可以填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由甲图与乙图比较发现BC段的竖直线变成了虚线段,从而可以判断出植物茎的生长发生于芽尖端的”BC“部分。
故答案为:小题1:增大;小题2:指甲的生长状况和健康有关吗?(答案不唯一);小题3:①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等均可);②BC
18.(2019八下·桐乡期中)阅读有关科学发展的材料,回答相关的问题。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利略的观点: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材料二】原子结构认识史:
科学家对原子内部结构的研究仍在继续。但也有科学家质疑:原子内部的微粒真的无限可分吗?
【材料三】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细胞。为了更深入观察微观世界,人们不断地发展显微技术。随着科技发展,电子显微镜的发明将人类对生物的认识推进到更微观的层次……
(1).伽利略观点的研究对象是“运动的物体”,牛顿观点的研究对象是“一切物体”,比较牛顿和伽利略的观点,牛顿的研究对象除了关注“运动的物体”外,还包括了 。
(2).科学家在探索原子结构内部奥秘时,在不断的实验中重建模型,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合理的是 。
A. 模型是在实验和发现中不断修正和完善的
B. 模型一定是研究对象本身的放大或缩小,不可改变
C. 建立模型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许多自然事物的本质
(3).显微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下列属于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好处 。
A. 塑料的发明使环境污染加剧 B.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方便信息处理
C. 手机的发明,使人们方便交流 D. 高铁的应用,缩短了人们时空距离
(4).根据以上信息,谈谈你对科学发展的认识: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 (1)静止的物体(2)A,C(3)B,C,D
(4)科学是不断发展的(科学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科学技术;科学研究需要一定的科学方法;科学发展需要不断质疑;科学发展离不开实验)
【解析】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同时科学有利有弊,发展科学需理性对待。
【解答】(1)牛顿的研究对象除了运动的物体,还有静止的物体。
(2)科学研究中的绝大部分工作是由形式化过程和建立模型组成的,通过观察和实验,在理论指导下,人们可以建立反映某一研究对象本质特征及规律的模型,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完善,使模型尽可能地接近原型。如果可以实践检验,证明模型是正确的,则该模型及有关的建模知识就证明了科学理论,所以建立模型有助于我们认识自然事物的本质;故选AC。
(3)A、塑料的发明导致环境污染加重,不是科技带来的好处,不符合题意;BCD是讲科技给人生活带来的便利,符合题意;故选BCD。
(4)科学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科学是不断发展的;同时科学具有相对性和局限性,因此科学发展需要不断质疑;所有新的事物出来都离不开研究,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实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