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 科学观察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海曙月考)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 )
A. 设计方案 B. 推论 C. 观察 D. 实验
2.(2020七上·温州月考)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
A. 上网搜索资料 B. 用望远镜看星空 C. 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D. 进行人口普查
3.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 阅读、笔记和练习 B. 讨论和交流 C. 观察、实验和思考 D. 实践和应用
4.(直接判断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
B. 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 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 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5.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6.小虎在寻找蜗牛时,记录了不同环境下发现蜗牛的数量(如表所示)。据此,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环境 蜗牛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1
水槽边的石头下 11
干草地中 2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7.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 蚂蚁数目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A. 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 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 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 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8.(2019七上·天台月考)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
5 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
A. 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B. 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C. 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D. 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9.(2020七上·余杭月考)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 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 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10.(2019七下·余杭月考)花生在果实发育时,子房柄不断伸张,把子房推进土壤里发育成果实。为了证明落花生发育需要怎样的土壤条件,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
子房所处的环境 土壤遮盖,不接受光照 黑布遮盖,不接受光照 暴露空气,接受光照
子房发育情况 发育成果实 发育成果实 子房不发育
A.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光照条件 B.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黑暗条件
C.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D.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土壤的缺氧条件
二、填空题
11.(2021七上·仙居月考)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12.(2021七上·柯桥月考)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神舟六号”上天。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同时我们对各种现象的观察也有着不同的方法: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13.(2021七下·长兴开学考)2019年第二届上海进博会期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里放置了一双白面红标的经典回力运动鞋,如图所示。
(1).白面红标的经典回力运动鞋的鞋底是橡胶底,橡胶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下表是小力从说明书上抄下的上海回力鞋子尺码对照表。
鞋码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脚长 22 22.5 23.5 24.5 24.5 25.5 26 27 28
①表格中“脚长”的单位是 。
②他采用的是 (选填“表格”“文字”或“图形”)记录法。
三、实验探究题
14.(2020七上·仙居月考)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mm 50 20 10 5 3
泡泡产生的情况 不产生 难 较难 较易 容易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因素的猜想:________。
15.(2019九上·宁波月考)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演习后,军事迷小兵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①飞机水平飞行的速度越大,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②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让小球从光滑斜槽上的A点自由滑下,经C点后沿水平方向运动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点。
⑵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
⑶为了验证猜想②,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________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和________(选填“OP1”或“OP2”)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大。
四、解答题
16.(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到楠溪江游玩,溪水清澈见底,溪底和河滩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鹅卵石。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滩上的树木都向流水方向倾斜(如图所示),小明猜想:这可能是溪水上涨,流水冲刷胡树木导致的。
(1).下列小明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支持他猜想的证据是 (可以多选)
A.河滩上的树木都是樟树 B.溪流中的鹅卵石有大有小
C.岸上的树木没有向流水方向倾斜 D.河滩的树下都是鹅卵石没有泥土
(2).小明想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你认为他选择调查的内容应该是 。
17.(2020七上·杭州期中)立定跳远是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小明想研究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他根据平时训练体会,猜想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有:弹跳力量、跳跃角度、自身体重等.小明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系列实验,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晨根据实验得出初步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跳跃角度45°成绩最好.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明给出了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的建议:
①以45°角左右向前跳出; ②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③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4 科学观察
一、单选题
1.(2020七上·海曙月考)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时,首先要做的是( )
A. 设计方案 B. 推论 C. 观察 D. 实验
【答案】 C
【解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解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各种工具,观察事物之后,根据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搜集证据,得出结论,故首先要做的是观察,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2020七上·温州月考)观察是科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下列各项活动中属于观察的是( )
A. 上网搜索资料 B. 用望远镜看星空 C. 去图书馆查阅书刊 D. 进行人口普查
【答案】 B
【解析】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
【解答】A、上网搜索资料属于资料分析法,A不符合题意;
B、用望远镜看星空属于观察法,B符合题意;
C、去图书馆查阅书刊属于资料分析法,C不符合题意;
D、进行人口普查属于调查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 阅读、笔记和练习 B. 讨论和交流 C. 观察、实验和思考 D. 实践和应用
【答案】 C
【解析】科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往往隐含着科学道理,学习科学要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并积极的实验。
【解答】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许多科学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通过认真的思考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观察、实验和思考,C选项正确,ABD错误。
故选C
4.(直接判断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实验中,我们常常要用一些测量工具来对物体进行测量
B. 单凭我们的感觉,就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
C. 借助各种仪器可以大大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
D. 在学习、生活和科学研究中,取得成功的往往是善于观察的人
【答案】 B
【解析】本题运用直接判断法,根据对本章知识的理解,从所给的选项中直接判断出对错,有时通过我们人眼的观察,作出的判断是不正确的,需要借助仪器得到准确信息。
5.不借助仪器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 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 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 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答案】 D
【解析】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因而经常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解答】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显微镜能让我们看到肉眼无法看到的微小的物体,扩大观察的范围,说法正确,A错误;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天文望远镜能让我们看到遥远的星体,获得准确的数据,说法正确,B错误;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放大镜能将细小的指纹放大使观察更清晰,说法正确,C错误;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仪器和工具能帮助我们对事物做出准确的判断,但仪器操作有时会有错误和不可避免的误差,仪器的精密程度也会影响观察的结果,所以以上说法是错误的,D正确。故选D
6.小虎在寻找蜗牛时,记录了不同环境下发现蜗牛的数量(如表所示)。据此,你可推测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 )
环境 蜗牛数量(只)
水泥路上 0
种花的湿花盆底下 21
水槽边的石头下 11
干草地中 2
A. 阳光充足 B. 阴暗潮湿 C. 空气新鲜 D. 高温干燥
【答案】 B
【解析】根据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知识解题即可。
【解答】解:根据图表数据可知,“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蜗牛数量多,而“水泥路上”上没有,“干草地中”只有2只;据此推知,最适宜蜗牛生存的环境条件是阴暗潮湿;
故答案为:B。
7.小明对学校一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记录了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每次观察5分钟,其结果如表所示。
时间 蚂蚁数目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7:00 8 1 9
9:00 27 4 26
11:00 98 17 110
13:00 101 21 118
15:00 104 27 107
17:00 66 15 60
19:00 4 2 7
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
A. 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 B. 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
C. 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 D. 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
【答案】 C
【解析】观察中得到的数据经分析整理后可以得出结论,此题观察蚂蚁离开蚁窝的数目用表格进行了记录,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得到结论。表格数据分行和列,可以通过比较行数据或比较列数据得出结论。
【解答】
A、第二天觅食活动旺盛,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第二天蚂蚁离窝的数目较少,所以觅食活动旺盛是不正确的,A错误;
B、上午7∶00前蚂蚁不活动,表格数据没有上午7:00前的蚂蚁离窝的数据,但并不能表示7:00前蚂蚁就不活动,B错误;
C、11∶00~15∶00蚂蚁活动频繁,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11:00~15:00这段时间蚂蚁离窝的数目比其他时段高出好多倍,可以认为此段时间蚂蚁活动频繁,C正确;
D、蚂蚁上午的活动比下午的频繁,数据反映出的应该是下午活动比上午要频繁,D错误。
故选C
8.(2019七上·天台月考)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
编号 环境条件
1 室温(2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2 室温(20℃),黑暗中,适量浇水
3 低温(0℃),光照充足,适量浇水
4 低温(0℃),黑暗中,适量浇水
5 室温(20℃),光照充足,不浇水
A. 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B. 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C. 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D. 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解答】 A、1号和3号的变量是温度,所以可以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说法不符合题意。
B、1号和2号的变量是光照, 所以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说法不符合题意。
C、1号和5号的变量是是否浇水,所以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说法不符合题意。
D、2号和5 有光照和是否浇水2个变量,所以不能研究 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说法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20七上·余杭月考)在观察校园生物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 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
B. 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 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 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
【答案】 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科学调查应当注意的做法。
【解答】调查时不要损伤植物植物和伤害动物动物,不要破坏生物的生活环境生物的生活环境,调查时,不能以个人喜好而定,要如实记录,因此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这些做法都是错误的,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这样的做法是正确的,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2019七下·余杭月考)花生在果实发育时,子房柄不断伸张,把子房推进土壤里发育成果实。为了证明落花生发育需要怎样的土壤条件,有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其中正确的是( )
子房所处的环境 土壤遮盖,不接受光照 黑布遮盖,不接受光照 暴露空气,接受光照
子房发育情况 发育成果实 发育成果实 子房不发育
A.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光照条件 B.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黑暗条件
C.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 D. 花生果实发育需要土壤的缺氧条件
【答案】 B
【解析】(1)当设计多个因素影响的研究方案时,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这种研究方法叫控制变量法。
(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3)题中土壤遮盖,不接受光照与黑布遮盖,不接受光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土壤,表明花生果实发育与土壤无关;黑布遮盖,不接受光照与暴露空气,接受光照唯一不同的变量是光照,表明花生果实发育需要黑暗条件。
【解答】A、 落花生在暴露空气,接受光照的条件下子房不发育,说明花生果实发育需要黑暗条件而不是光照条件,说法错误。
B、花生果实发育需要黑暗条件,说法正确
C、花生果实发育与土壤无关而不是需要吸收土壤中的水和无机盐,说法错误。
D、花生果实发育与土壤无关而不是需要土壤的缺氧条件,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1.(2021七上·仙居月考)下列观察: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属于间接观察的是 。(均填序号)
【答案】 ②③④;①⑤⑥⑦⑧
【解析】不借助任何工具,用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这种方法叫直接观察;借助人类制造的工具进行感知,这种方法叫间接观察。
【解答】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没有借助工具,为直接观察;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没有借助工具,为直接观察;
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没有借助工具,为直接观察;
⑤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星系,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⑦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⑧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借助工具,为间接观察。
则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②③④;属于间接观察的是①⑤⑥⑦⑧。
12.(2021七上·柯桥月考)我们的周围有各种各样的现象: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B.火山爆发;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D.含羞草开花;E.伊拉克战争;F.“神舟六号”上天。其中属于自然现象的有 。同时我们对各种现象的观察也有着不同的方法: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其中属于直接观察的是 。
【答案】 ABCD;②③④
【解析】(1)天然存在的现象叫自然现象,人工制造的现象叫人造现象;
(2)不借助任何工具,直接用眼睛、鼻子、耳朵或感觉得到的信息,就是直接观察。
【解答】(1)A.夏天雨后美丽的彩虹,是天然形成的,属于自然现象;
B.火山爆发,是天然形成的,属于自然现象;
C.海岛附近看到美丽的“海市蜃楼”,是天然形成的,属于自然现象;
D.含羞草开花,是天然存在的,属于自然现象;
E.伊拉克战争,是人为制造的,属于人造现象;
F.“神舟六号”上天,是人物制造的,属于人造现象。
属于自然现象的是ABCD。
(2)①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借助了工具,不是直接观察;
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④用耳辨听是哪种乐器发音,没有借助工具,属于直接观察;
⑤用天文望远镜探测星系,借助了工具,不是直接观察;
⑥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借助了工具,不是直接观察。
则属于直接观察的是②③④。
13.(2021七下·长兴开学考)2019年第二届上海进博会期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里放置了一双白面红标的经典回力运动鞋,如图所示。
(1).白面红标的经典回力运动鞋的鞋底是橡胶底,橡胶属于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下表是小力从说明书上抄下的上海回力鞋子尺码对照表。
鞋码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脚长 22 22.5 23.5 24.5 24.5 25.5 26 27 28
①表格中“脚长”的单位是 。
②他采用的是 (选填“表格”“文字”或“图形”)记录法。
【答案】 (1)非晶体(2)厘米(cm);表格
【解析】(1)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确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2)在科学研究中,对观察结果的记录有许多方法,如文字描述、表格记录、图形记录等。
【解答】(1)橡胶没有确定的熔点,它属于非晶体。
(2)①表格中“脚长”的单位是厘米。②他采用的是表格记录法。
故答案为:(1)非晶体(2)厘米(cm);表格
三、实验探究题
14.(2020七上·仙居月考)小刚买了一种叫“吹泡泡”的玩具,发现有时能吹出泡泡,有时又吹不出泡泡。爱动脑筋的他便有了一个想法:泡泡的产生究竟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猜想:泡泡的产生可能与吹泡泡用的管子粗细有关,于是他用几根长度一样、粗细不同的塑料管进行实验,并记录如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
液体 肥皂液
管子直径/mm 50 20 10 5 3
泡泡产生的情况 不产生 难 较难 较易 容易
请你根据小刚的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以上实验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2)请你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因素的猜想:________。
【答案】 (1)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
(2)泡泡的产生可能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
【解析】1、可根据控制变量法探究问题的方法,由实验的数据可得出结论;
2、吹泡泡的游戏中,涉及吹泡泡的管子和吹泡泡的液体,实验中猜测了与管子粗细的关系,所以还可以猜想与液体的关系。
【解答】(1)根据表格数据管子直径越小越容易吹出泡泡可得到的结论: 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 ;
(2)由分析可知,再提出一个影响泡泡产生因素的猜想是: 泡泡的产生可能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 。
故答案为:(1) 相同条件下,管子直径越大,越难产生泡泡(2) 泡泡的产生可能与肥皂液的浓度有关
15.(2019九上·宁波月考)观看了电视播放的飞机在空中水平飞行投弹攻击地面目标的军事演习后,军事迷小兵对炮弹离开飞机后影响其水平飞行距离大小的因素产生了两个猜想:①飞机水平飞行的速度越大,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远;②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跟飞机飞行高度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小兵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⑴让小球从光滑斜槽上的A点自由滑下,经C点后沿水平方向运动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1点。
⑵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
⑶为了验证猜想②,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________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和________(选填“OP1”或“OP2”)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大。
【答案】 大于;速度;OP1
【解析】(2)如果猜想①正确,那么小球的水平距离越大,则通过C点时的速度越大;因为OP2>OP1 ,所以通过C点的速度应该大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
(3)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为了验证猜想②,即小球飞行的水平距离越大,则小球飞行的高度越大,需要改变小球经过C点时的高度,但是控制通过C点时的速度相同。为了控制小球的速度相同,需要小球从曲面上同一位置滚下,因此对比实验都应该从A点滚下,即比较OP3和OP1。
【解答】(2)保持斜槽的高度不变,让小球从斜槽上的B点自由滑下,经C点离开斜槽,最后落在地面上的P2点。此时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大于上一步中小球经过C点的速度,由此可证明猜想①是正确的。
(3)为了验证猜想②,应控制小球离开C点时速度的大小不变。小兵增加h的高度,仍让小球从A点自由滑下,此时小球落在地面上的P3点,比较OP3和OP1可得结论:飞机飞行的高度越高,炮弹离开飞机后飞行的水平距离越大。
四、解答题
16.(2020七上·温州期末)小明到楠溪江游玩,溪水清澈见底,溪底和河滩上都是一层厚厚的鹅卵石。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河滩上的树木都向流水方向倾斜(如图所示),小明猜想:这可能是溪水上涨,流水冲刷胡树木导致的。
(1).下列小明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支持他猜想的证据是 (可以多选)
A.河滩上的树木都是樟树 B.溪流中的鹅卵石有大有小
C.岸上的树木没有向流水方向倾斜 D.河滩的树下都是鹅卵石没有泥土
(2).小明想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你认为他选择调查的内容应该是 。
【答案】 (1)C、D(2)当地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或楠溪江水位变化情况等(合理即可)
【解析】生活中的科学丰富多彩,应仔细观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善于思考,对观察的事物进行研究。
【解答】(1)小明猜想:这可能是溪水上涨,流水冲刷胡树木导致的,小明收集的信息可以作为支持他猜想的证据是岸上的树木没有向流水方向倾斜、河滩的树下都是鹅卵石没有泥土。
(2)小明想通过调查进一步验证自己的猜想,那么他选择调查的内容应该是当地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或楠溪江水位变化情况等。
故答案为:(1)C、D(2)当地不同季节的降水量或楠溪江水位变化情况等
17.(2020七上·杭州期中)立定跳远是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之一,小明想研究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他根据平时训练体会,猜想立定跳远成绩的影响因素有:弹跳力量、跳跃角度、自身体重等.小明用弹簧玩具枪、小钢球做了系列实验,记录如图.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图甲和图丙的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2)小晨根据实验得出初步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跳跃角度45°成绩最好.为了使他的结论更加可靠,还需要补充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小明给出了立定跳远取得好成绩的建议:
①以45°角左右向前跳出; ②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③________.
【答案】 (1)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弹力越大,立定跳远成绩越好
(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再做几次实验
(3)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解析】1、弹簧长度的长短表示了弹力的大小。图甲和丙比较可找出控制不同的因素,实验中的差距就是受这一因素影响;
2、正确的规律可用实验反复进行验证的,所以要得出正确的规律必须重复多次进行实验;
3、图甲和乙控制了钢球质量不同,其它都相同,可以研究立定跳远与本身质量的关系。图甲和图丙控制了钢球质量相同,弹簧长度不同,可以研究立定跳远与力量的关系。图甲、乙、丙中不同角度发射钢球可以研究角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
【解答】(1)图甲和图丙中钢球质量相同,弹簧长度不同,可知在研究弹力与立定跳远成绩的关系。根据现象可得出的结论为: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弹力越大,立定跳远成绩越好;
(2)实验中三个角度比较45°角是最远的,但之间还有很多不同的角度,所以应该在45°角的附近多做几次实验,才能确定题中结论;
(3)根据分析可知,该实验中影响立定跳远成绩的因素主要有三个,角度,力量和自身重量。所以给出的建议有:①以45°角左右向前跳出; ②加强腿部力量训练; ③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故答案为:(1)在其他条件一定时,弹力越大,立定跳远成绩越好 (2)控制其它条件相同,在45°角附近等角再做几次实验 (3)过度肥胖的同学要减肥,控制合理的体重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