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历史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第七章 俄国农奴制度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6 17:00:06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一节 俄国社会呼唤改革
要点轻巧突破
经典例题探究
速效提能演练
第一节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俄国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彼得一世改革
(1)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2)内容:兴建___________,发展工商业;对外扩张,夺取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手工工场
(3)结果:由内陆国变为濒海国,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2.资本主义发展及受阻
(1)发展表现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俄国农奴制趋于解体,资本主义因素在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
19世纪30年代,俄国开始了__________,棉纺织业率先向机器生产过渡,其他各行业也建立了工厂制。
(2)阻碍因素:农奴制存在,缺乏
____________;工业靠国家订货发展起来,缺乏自由竞争的活力,导致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工业革命
自由劳动力
二、俄国农奴制的危机
1.农民起义
(1)原因:农奴制加强,激化阶级矛盾。
(2)事件:1773年爆发俄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即__________
起义,最终被镇压。
普加乔夫
(3)影响:沉重打击了封建农奴制统治。
2.统治阶级内部分化
(1)十二月党人起义:贵族中的先进代
表提出废除农奴制、改造社会的方案,
1825年,一批贵族军官在首都
_________发动起义,被镇压。
圣彼得堡
这是俄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组织、有纲领的反对农奴制度和_________统治的武装起义。
(2)影响
①唤醒了民众,鼓舞更多的人为废除农奴制而斗争。
沙皇专制
②19世纪40年代,产生了一批
“____________”,赫尔岑、别林斯
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是其代表。
三、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及其影响
1.原因
平民革命家
(1)土耳其帝国地理位置重要,在近代走向衰落,成为列强瓜分的对象。
(2)沙皇俄国推行扩张政策,不断侵夺土耳其领土,引起英、法两国的不满。
2.战况
1853年,俄国为争夺______海峡的控
制权,
黑海
以实现俄国南出地中海的夙愿,对土耳其发动战争。因主战场在黑海上的克里米亚半岛,所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土耳其一开始就遭到惨败,于是英、法两国于1854年对俄国宣战。战争实际成为俄国与英、法之间的战争。1855年秋,俄军战败。
3.影响
(1)是俄国扩张史上一次最严重的挫折,
_________一落千丈。
(2)让俄国人感到了自己的虚弱和落后。
国际地位
(3)引起各阶层的强烈不满,激化了各种矛盾,加剧了农奴制危机。
(4)新继位的_____________被迫进行
自上而下的农奴制改革。
亚历山大二世
要点轻巧突破
为什么说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可
以从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市
场、原料、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来掌握。
具体表现在
发展要素 存在状况
自由劳动力 缺少
市场条件 狭小
原料来源 缺乏
资金条件 不足
技术条件 落后
从上述分析可以明显看出,俄国农奴制已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
克里米亚战争的性质及影响
1.性质:对俄国和英法双方来讲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对于土耳其来说则是自卫性质的反侵略战争。实质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与落后的农奴制度之间的一场较量。
2.影响:克里米亚战争是19世纪中期欧洲近代战争史上影响最大的一次局部战争。
(1)战争导致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国内矛盾也进一步激化。
(2)克里米亚战争结束后,交战双方在巴黎举行和平会议,
根据和约的有关内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独立与领土完整得到欧洲的集体保证。
(3)克里米亚战争的影响波及中国:首先克里米亚战争使俄国丧失了保持数十年之久的欧洲霸权,俄国南侵的势头被迫停止。
然而战争并未给俄国以毁灭性的打
击,于是战后沙俄开始大规模地进行军事改革并把扩张的重点放在相对贫弱的东方亚洲地区。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其后,俄国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4)对欧洲格局的影响:克里米亚战争打破了欧洲国际力量的旧平衡,建立起法国拥有欧洲大陆优势的格局。这种新的格局基本上保持到1870年。克里米亚战争也是后来数十年欧洲大国之间斗争的新起点。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垮台和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建立才导致欧洲出现另一种政治局面。
经典例题探究

(2011·高考山东卷)下列是一组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相关的文字和图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①右图描绘了被地主宣布“解放”的农民伏在地上亲吻主人脚面的情景。
②一个目击者回忆农民听取“解放”法令的反应时说,“农民们愁容满面并且低下了头……农民中怨声和叫喊越来越高……”。
③1876年,一位地主说:“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必要性。
(2)关于农民获得“解放”,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描述?你认为上述哪一描述较为客观并说明理由。
【解析】 本题(1)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必要性应从农奴制的弊端来考虑,如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激化了社会矛盾,致使俄国发展落后。(2)问是开放式问题,只要论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 (1)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农奴制激化了俄国社会矛盾;农奴制造成了俄国经济和军事的落后。
(2)描述者的立场不同。
若认为①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由农奴主实施,农民只能被动接受等角度来回答(若回答农奴制改革“解放”了农民,使农民获得了“自由”,农民对此表示感激也可)。若认为②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农民依然受到奴役和剥削,农民对此表示不满等角度回答。若认为③较客观,应从农奴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的政治地位,改变了农民的精神面貌等角度回答。
速效提能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共15张PPT)
章末复习总结
知识体系总览
章末要点整合
章末检测评估
章末复习 总 结
知识体系总览
章末要点整合
1861年改革前夕俄国与西欧经济社会状况的差距
俄国 西欧
经济 工业水平 工业水平低,机器生产未普及;产业结构失衡,农业比重大 工业水平高,机器大工厂生产普遍,结构较合理
俄国 西欧
经济 经济形式 自然经济仍然存在,商品经济受阻 自然经济完全瓦解,商品经济蓬勃发展
俄国 西欧
市场 农民购买力低,国
内市场狭小 较为广阔的国外市场;国内民众的购买力较强
政治 沙皇政府专制统治 资产阶级政权
阶级状况 农奴主和农奴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无产阶级还未诞生 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对立;无产阶级力量薄弱
俄国 西欧
军事力量 设备落后,物资供应不足,战斗力差 设备先进,军事运输便利,物资充足,战斗力强
社会思想 封建专制思想占统治地位,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家思想宣传受到压制和迫害 资产阶级的思想占据社会思想的主流
1.性质: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他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市场和资金。改革后,俄国工业资本主义有了迅速发展。
如何理解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政治方面,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2.进步性
(1)作用:推动了俄国社会的发展,是一次历史的进步。“二一九法令”废除了农奴制,改革在法律上废除了封建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农奴不再是地主的私有财产,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大大扩大了俄国自由劳动力的来源,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通过改革,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对促进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地位:这次改革虽然是在封建地主的主持下进行的,但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3.局限性:“二一九法令”实际上是妥协的产物。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让步”。
(1)不彻底性:农民在很大程度上仍被束缚在土地上,贵族地主土地所有制仍然存在,封建剥削方式在农村继续保留。
(2)掠夺性:改革实际上是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一次大规模的掠夺。
(3)欺骗性: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而且农民大量的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改革后农民的土地比原来还少,他们无法维持生计,只得重新租种地主土地,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章末检测评估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共33张PPT)
第二节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要点轻巧突破
经典例题探究
速效提能演练
第二节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二一九法令”
1.签署:俄历1861年2月19日(公历3月3
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正式签署关于废
除_________的法令,同时签署改革的特
别宣言。称为“二一九法令”。
农奴制度
2.内容
(1)农奴获得_________,有权拥有财
产、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此后地主再无权买卖、交换或抵押农奴。
(2)农奴在获得人身自由的同时,可获得一块份地和宅旁园地,农民在向地主缴纳赎金后,
人身自由
才可把份地和宅旁园地归为私有。
(3)农奴解放后被组织在旧有的_____
中。村社的公职人员由农民选举产
生,隶属于地方行政机构。村社实
行________制度,以监督农民按时
缴纳赎金和完成各种赋役。
村社
连环保
3.结果
(1)农民普遍感到极度的失望和不满,各地不断发生农民自发的骚动和暴动。
(2)被誉为“平民革命家”的________
和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以极其鲜明的态度否定沙皇的改革法令,号召农民继续进行反对沙皇专制的斗争。
赫尔岑
二、上层建筑领域的改革
1.内容
(1)政治改革:设立地方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成立城市______,由纳税人选举,使资产阶级和民众有了一定的参政权。
杜马
(2)司法改革:规定审判公开举行,建立陪审员和律师制度。
(3)教育改革:颁布初级和中级教育条例,创办近代化的新式中学;授予大学广泛的________。
(4)财政改革:创办国家银行,由国家对财政预算和收支统一管理。
自治权
(5)军事改革:改募兵制为
________________;改善军法。
2.意义
(1)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意义:成为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转折点,
普遍义务兵役制
是由____________向资产阶级君主制
转变的第一步。
(3)局限性: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三、解放农奴步履维艰
1.原因
(1)农奴制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封建君主制
(2)农民仍缺少土地,遭到沉重剥削及
_______的约束。
2.民粹派的斗争
(1)发起“到民间去”的运动,遭镇
压。
村社
(2)出现热衷于个人恐怖活动的
“________”,暗杀了亚历山大二世。
(3)沙皇专制依旧,民粹派运动彻底
失败。
民意党
要点轻巧突破
俄国最终选择以改革方式变革社会的原因
1.俄国之所以能够采取这种方式,主要是由于国内农奴制的严重危机已使沙皇无法照旧统治下去了,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国际局势的发展,使沙皇政府看到农奴制必须废除。
2.由于俄国经济发展落后和资产阶级软弱,资产阶级力量还比较弱小,对沙皇政府有较大的依赖性,变革由贵族地主阶级自己来进行,是通过沙皇政府自上而下的改革来实现的。
3.受俄国经济发展落后的影响,俄国无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还没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更难以担当大任,因此沙俄选择了变革社会、挽救危机的改革方式。
为什么说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之所以说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
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可以从
政治、经济、阶级关系、思想观念
等方面予以说明。可参照下列图示:
亚历山大二世政治变革的目的是使沙皇专制制度适应资本主义发展需要,以维护其统治。从变革的内容来看既有进步性,又有很大的局限性。
如何看待亚历山大二世政治上的变革?
在政治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代议制模式,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自治机构由选举产生,但是有严格的财产限制,同时,地方和城市实权仍掌握在沙皇任命的行政官僚手中。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废除了原来按照等级进行审理的制
度,实行公开审判,但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仍按旧制度审理案件,农民受到不公正待遇。尽管改革后沙皇照样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是改革让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推动了俄国由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的转变,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步伐,是俄国历史的一大进步。
经典例题探究
例1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经历了缓慢而谨慎的酝酿过程,其主要原因是(  )
①改革必然触动封建地主利益,阻力非常大
②大力发展资本主义
③害怕引起人民大规模暴动
④为了维护封建地主利益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解析】 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并非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但其改革的客观效果却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加快了俄国的近代化。之所以酝酿,一是吸取以前改革的教训,二是害怕农民暴动,根本上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
【答案】 C
阅读下面三则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862年,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也不是人们所梦想的所需要的……”
例2
材料2: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的无影无踪……”
材料3: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1)据材料1、2,概括两人对“二一九法令”的不同观点。
(2)你如何理解材料3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理解分析的能力。第(1)题从材料1
“令人失望”等可知对改革是否定的,材料2站在统治阶级立场对改革给予肯定。第(2)题再现教材知识回答。
本题通过设置新情境从多个角度考查对1861年改革的认识,解答时要注意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掌握答题的基本方法。
【答案】 (1)材料1:认为改革没有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材料2:认为改革使农奴获得彻底解放。
(2)理解:农民为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虽摆脱了地主奴役,却遭受村社束缚。
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速效提能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共40张PPT)
第三节 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要点轻巧突破
经典例题探究
速效提能演练
第三节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农奴制改革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
1.条件
(1)农奴制改革扫除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障碍,使工业发展获得了
___________和资金。
自由劳动力
(2)沙皇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促进工业发展的措施,大力推进______建设。
(3)借助西欧先进技术和资金。
2.表现
(1)19世纪末,基本实现________,
形成几个工业发展中心。
铁路
工业化
(2)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90年代工业发展进入高涨时期,重工业成为工业的主体。
(3)19世纪八九十年代,生产和资本出现集中和______。20世纪初,进入垄
断资本主义阶段。
垄断
3.不足
(1)工业发展依赖于政府的推动和培
植,依靠国家的巨额订货。
(2)工业发展依赖于使用廉价劳动力。
二、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期的俄国革命运动
1.1905年革命
(1)背景
①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和大量
___________的错综交织,成为19世纪后期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人民缺乏最基本的民主权利,社会矛盾激化。
封建残余
②经济危机、农业歉收。
③1904~1905年的_____战争,俄国战
败,加剧了社会危机。
④1905年1月,沙皇政府枪杀请愿工
人,成为革命导火线。
(2)过程
日俄
①工人罢工斗争此起彼伏,黑海舰队“波将金”号装甲舰的水兵发动了起义。1905年10月,俄国发生全国性政治总罢工。
②布尔什维克党揭露沙皇政府的
______阴谋,号召人民举行武装起义,推翻沙皇制度。
宪政
12月,俄国许多地区的工人罢工斗争转变为_________。但是,人民起义被沙皇政府镇压。
③沙皇政府于1907年6月2日(俄历)以阴谋政变的罪名逮捕并流放了杜马中的社会民主工党的代表,
武装起义
随后在6月3日又宣布解散第二届国家_____。这就是著名的“六三政变”,它标志着1905年革命的结束。
(3)意义
1905年革命是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是后来俄国_________的总演习。
杜马
十月革命
在1905年革命的压力下,沙皇政府再次进行改革。
2.斯托雷平改革(1906~1911年)
(1)内容:允许农民退出_____,把份地变为农民自己的私有财产,土地可以自由买卖。
村社
(2)作用:推动了农村资本主义发展,有利于俄国进一步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要点轻巧突破
如何正确认识俄国的农奴制改革对其近代化的影响?
1.经济近代化:农奴制的废除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俄国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俄国工业生产大幅度增长,农村中资本主义的成分也得到增长。
2.政治近代化:在政治体制方面作了比较深层的改革,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在司法制度方面,参照西方的司法制度,进行了改革。
改革使政治上一向专制独裁的俄国也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3.军事近代化:实行普遍义务兵役
制,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教育近代化:鼓励社会和个人办
学,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思想近代化: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差距,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为什么俄国进行了改革,最终还是走向了革命?
从政治、经济和阶级关系等角度来掌握,具体表现如下:
1.政治上:沙皇专制制度仍然统治着俄国,
落后的政治体制严重阻碍着旧的经济体制的彻底解体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形成。
2.经济上:大土地所有制仍占相当大的比重,农民生活困苦,国内市场狭小,所有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在这种情况下,
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和传统农业的发展不断失衡,社会经济和政治的矛盾不断深化,使改革后俄国的近代化进程面临着深刻的危机。
3.阶级关系上:农民与地主阶级的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资产阶级与沙皇专制的矛盾交织在一起,最终酿成了1905年革命。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是一
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也是地主阶级对农民一次公开、野蛮的掠夺。
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评价
由于它是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改革,不可避免地具有两面性。其进步性主要表现在: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俄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促使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过渡。
其局限性表现在:使俄国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改革体现出的不彻底性是保留大量封建残余(沙皇专制、地主土地所有制);农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无权地位。又表现出极强的掠夺性,“解放”后的农奴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经典例题探究
例1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  )
①造成资本的集中 ②扩大了国内市场 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④强化了中央集权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对农奴制改革作用的认识和理解。农奴制改革推进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解放了农奴,提供了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自由劳动力;
同时,在改革期间,沙皇政府制定了促进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政策,扶植工业的发展,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因此正确答案应为C。
【答案】 C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农民革命的威胁迫使政府开始准备农村改革。甚至沙皇及其赖以存在的支柱——农奴地主也意识到必须废除农奴制。……中等地产的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方向发展,这些地主占有全部地主半数,
例2
占有大部分农奴。……农奴主也好,自由派也好,他们所关心的都是防止农民革命,想用和平的方法,以让步和妥协为代价使俄国的农村转入资产阶级的逐渐改革,从而把权利和土地留在地主手中。
——《苏联通史》第二卷
材料2:1861年《解放农奴宣言》载:“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材料3: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
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
材料4:
请回答:
(1)材料1中俄国社会各阶层(或阶级)对农奴制的基本态度如何?他们持这一态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材料2表明农奴解放后获得了哪些权益?
(3)材料3中“农民抱怨……负担的义
务过重”的原因是什么?
(4)材料4反映了俄国历史上哪一现
象?这一现象涉及到哪些领域?
(5)结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亚历山
大二世上述改革有什么积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总结的能力。第(1)、(2)题从材料中提炼作答;第(3)题结合材料,再现所学,1861年改革后农民的负担仍然很重;第(4)题图片反映了亚历山大改革的不彻底性;第(5)题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注意限定语“积极意义”。
【答案】(1)主张废除。主要原因:农民起义威胁沙皇的统治;中等地产的农奴主贵族希望农业沿着资本主义的方向发展;农奴主和资产阶级自由派想通过改革保存自己的权利和土地。
(2)农民成为拥有私产和完全自由的
人;农民还可以赎买一块份地。
(3)农民所付的赎金比当时的地价还
高;农民并没有完全摆脱封建义务
获得完全自由。
(4)现象:政治民主化改革缓慢。领
域:政治体制、司法制度、军事教
育等。
(5)废除了农奴制,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通过政治改革,推动着俄国由封建君主专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速效提能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