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考语文精品试题专题12 文学文化常识与名篇名句(天津使用)
一、选择题
为纪念五四运动一百周年,某中学文学社团准备举办以某位作家为专题的展览。以下是该展览的版块标题:①家道中落国势危②别求新声于异邦③横眉冷对千夫指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⑤万众同仰“民族魂”
下列语句也可以作为该展览版块标题的一项是
A.凤凰涅槃,女神再生 B.流亡南洋,坚持抗日
C.我以我血荐轩辕 D.当年海上惊雷雨
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论语》 四书 语录体 舍生取义 逝者如斯夫
B. 《三国演义》 章回小说 以时间为序 拥刘反曹 三打祝家庄
C. 《家》 现代小说 巴金 高觉新 激流三部曲
D. 《哈姆莱特》 悲剧 文艺复兴 莎士比亚 卡西莫多
A.A B.B C.C D.D
下列文化常识解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青衫”指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青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B.“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中的“总角”指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古代男子三十岁行加冠礼,也称弱冠,表示成年。
C.“当时七夕笑牵牛”中的“七夕”指农历七月初七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每年此夜相会,古代妇女们在这个夜晚向织女乞求心灵手巧,所以又叫“乞巧节”。
D.“如何四纪为天子”中的“四纪”指古代以木星绕日一周(十二年)为一纪。四纪即为四十八年。唐玄宗当了四十五年皇帝,故约略称“四纪”。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②豆蔻梢头二月初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⑤行行向不惑,淹留遂无成
A.③①②④⑤ B.③②①⑤④ C.②④③①⑤ D.②①③⑤④
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A. 《荆轲刺秦王》 历史散文 纪传体 重义轻生 图穷匕见
B. 《寡人之于国也》 诸子散文 语录体 无为而治 五十步笑百步
C. 《雷雨》 话剧 侍萍 曹禺发泄被抑压的愤懑 人物语言多有潜台词
D. 《老人与海》 自传体 海明威 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肯定人的进取精神
A.A B.B C.C D.D
下面所列名著与信息,正确的一项是
A.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左丘明 以乱易整,不武 烛之武是一个能言善辩的纵横家形象
B. 《雷雨》 话剧 曹禺 谁指使你来的 周萍和鲁大海是同母异父的兄弟
C. 《装在套子里的人》 短篇小说 契诃夫 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华连卡和柯瓦连科是姐弟
D. 《琵琶行》 古体诗 白居易 苍凉悲壮 司马青衫
A.A B.B C.C D.D
下列古诗词中记载的中华传统节日,按照农历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宋苏轼《水调歌头》)
②“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唐代韩翃《寒食》)
③“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 元夕》)
④“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唐代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A.①③②④ B.①②③④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不恰当的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前人有“六义”的说法,分别是“风”“雅”“颂”“赋”“比”“兴”。
B.《尚书》,原名为《书》,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被列为重要的儒家经典,也是“四书五经”的‘四书’之一”。
C.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书写的《兰亭集序》也称《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D.词,又名“诗余”“长短句”,一般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盛行于两宋,代表词人有柳永、苏轼、辛弃疾等。
下面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出自《论语》。《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专集,与《诗》《书》《礼》《易》《春秋》合称“六艺”。
B.桑丘·潘沙、拉斯蒂涅、弗罗洛是依次出现在世界文学名著《堂吉诃德》《高老头》《大卫·科波菲尔》中的文学形象。这些名著的作者依次为塞万提斯、巴尔扎克、狄更斯。
C.“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对《红楼梦》创作甘苦的自我感叹。《红楼梦》以“情重愈斟情”的感伤和“忽喇喇似大厦倾”的末世感提高了它的艺术容量。
D.“青衫不逢湓浦客,红袖漫插曹纲手”这两句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典故,“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这副对联盛赞的人物是柳宗元。
下面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七夕,农历的七月七日夜,民间传说天上的牛郎织女每年此夜在天河相会,妇女们便在这个夜晚于自家庭院中间向织女乞求婚姻幸福。
B.“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代指有学问的人;解褐,脱去粗布衣服,喻入任为官。
C.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
D.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一项是
A.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的变调,声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B.人们常用“数九寒天”来指冬天天气最冷的时候。“数九”是从立冬开始,到立春结束。
C.古代贵族吃饭时,要鸣钟列鼎,鼎中盛食物,所以常用钟鸣鼎食之家指代大家世族。
D.古时官场的座位,尊卑有序。以右为尊,因此。室内坐西面东的座位是最尊贵的。
下列表格中有关中国文学常识的内容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著作 作(编)者 时代 体例
A 《春秋》 左丘明 春秋 编年体
B 《战国策》 刘向 西汉 国别体
C 《汉书》 班超 东汉 断代史
D 《资治通鉴》 司马光 北宋 纪传体
A.A B.B C.C D.D
下面所列作品与信息。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谈美》 美学著作 朱光潜 人生的艺术化 “慢慢走,欣赏啊!”
B 《堂吉诃德》 英国 文艺复兴 塞万提斯 桑丘 潘沙
C 《红楼梦》 章回小说 悲金悼玉 以小见大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D 《大卫 科波菲尔》 自传体 狄更斯 英国 “密考伯主义”
A.A B.B C.C D.D
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下列关于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
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
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
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
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浩如烟海,二十四史乃是中华文化遗产的精华,而“前四史”是二十四史的精华。“前四史”是指
A.《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B.《国语》《左传》《战国策》《史记》
C.《左传》《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
D.《战国策》《史记》《汉书》《后汉书》
二、填空题
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任选 5 句。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① ,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廓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② ”的沉雄富丽,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③ ”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④ ”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⑤ ,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⑥ ”的勃勃生机。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漫步经典,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襟抱与情怀:《荆轲刺秦王》“①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是荆轲赴汤蹈火的毅然决然;《短歌行》“② ,天下归心”,那是曹操延揽人才、渴望一统的豪情壮志;《梦游天姥吟留别》“③ ,④ ”,道出李白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赤壁赋》“⑤ ,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写出东坡经历人生低谷后的旷达、洒脱;《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⑥ ,尽西风,季鹰归未”,抒写了辛弃疾耻于弃官归隐、立志光复故土的爱国之情。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音乐描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内容,例如《琵琶行》中白居易写的“① ,② ”就是用珠玉相击的声音模拟琵琶的弹奏效果;李贺的《李凭箜筷引》中的“③ ,④ ”是直接描写音乐的清脆激越,音色的空灵哀婉以及乐声由悲戚转为欢快的特点;苏轼的《赤壁赋》中“⑤ ,⑥ ”则用侧面衬托的手法表现了客人吹洞箫的音乐效果。
三、复合题
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宋文帝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 ”的结局。
(2) 《游褒禅山记》一文中,王安石认为古人观天地、山川有得的原因是“ ”。
(3) 《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追求生活的境界,爱惜美好时光,随处走走停停,举目遥望“策扶老以流憩, ”。
(4) 诸葛亮赍志以殁的悲剧性结局无疑是一曲生命的赞歌,杜甫于《蜀相》中慨叹“出师未捷身先死, ”。
四、填空题
补写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古诗词有些句子以抒发感情见长,如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① ,性本爱丘山”表达对田园的喜爱,曹操《短歌行》中的“② ,不可断绝”表达不尽的哀愁,杜甫《登岳阳楼》中的“戎马关山北,③ ”抒发忧国忧民之情,苏轼《赤壁赋》中的“④ ,羡长江之无穷”感叹人生之短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⑤ ,⑥ ”抒写晚年的凄惨。
五、复合题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苏轼游览赤壁古迹,遥想周瑜丰功伟绩,不禁自嘲自悲的两句是: , 。
(2) 《阿房宫赋》中与《滕王阁序》“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两句意思相近,同样写宫殿依势而建并说明建筑特点的两句是: , 。
六、填空题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生活中的姿态多种多样:《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① ”的旷达闲淡,是苏子写意人生的洒脱姿态:《夜归鹿门歌》里“人随沙岸向江村,② ”的傲洁志趣,是孟浩然不慕荣利的隐逸姿态;《念奴娇·赤壁怀古》有“羽扇纶巾,谈笑间,③ ”的从容娴雅,是周瑜沉着应战、指挥若定的儒将姿态;《沁园春·长沙》那“指点江山,激扬文字,④ ”的万丈豪情,是革命领袖大展宏图的高昂姿态;《廉颇蔺相如列传》则提到了“吾所以为此者,⑤ ”隐忍包容,是蔺相如心系国家、以大局为重的无我姿态;《劝学》篇“⑥ ,金石可镂”的不懈坚持,应是我们当代青年具有的奋斗姿态,青春无悔!
七、复合题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何谓“风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李白而言,“风流”是潇洒的风度和不凡的才华,“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对于苏东坡而言,“风流”是面对滚滚长江抒发对古代英雄的缅怀,“ , , ”;对辛弃疾来说,“风流”是看到亭台楼阁的流风余韵被岁月洗涤净尽后的感慨,“ , ”;而对于毛泽东而言,“风流”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悟”“知”“觉”表达了自已对今昔生活的思考: ,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和荀子《劝学》中的“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
(2) 化用前人诗文是古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一种现象。如《渔家》一诗中“好作寒江钓雪图”就是化用了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而柳宗元的《渔翁》中“岩上无心云相逐”句,也有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 , ”两句的痕迹。
(3) 《赤壁赋》中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是: , 。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拟行路难》中安慰自己要认命,不要忧愁的句子是: , ?
(2) 《蜀相》中以乐景写哀情,感叹碧草娇莺无人赏玩,显出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深沉悲痛的诗句是: , 。
(3) 孟浩然的《夜归鹿门歌》中,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的诗句是: , 。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 ,此时无声胜有声”描绘了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
(2) 李密在《陈情表》中先突出本朝治国以“孝”为纲:“ ,凡在故老, ”,再写自己的情况尤为特殊,希望借此打动晋武帝。
(3) 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他的《登高》和《登岳阳楼》两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登高》的诗句是: , 。《登岳阳楼》的诗句是: , 。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取外物之长可补自身之短。荀子在《劝学》中表达了类似的意思:“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 。”
(2) 秋天,在诗人的笔下总是被描绘得有声有色。既有静态的勾画,如范仲淹《苏幕遮》中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又有动静结合的描述,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
(3) 菊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像李清照的《声声慢》中亦写到这个意象:“ , ,如今有谁堪摘?”
八、填空题
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叠词”是指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相同字构成的词,可以使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富于艺术魅力。如《陈情表》中的“ ,形影相吊”写出了李密的孤独凄惨的境遇;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的“ ,泉涓涓而始流”,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美景;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水澹澹兮生烟”写出云和水满含阴郁,与诗人的情感协成一体;杜甫的《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 ”用叠词和自问自答的方式,点明了祠堂所在地和周围幽静的环境;《阿房宫赋》中“盘盘焉, ,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则运用叠词和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阿房宫内宫殿之多。
补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诗言志,其中不乏哀愁,伟大的诗人们往往把胸中难以排遣的愁情化作千古流传的美妙诗句。在《虞美人》中李煜用“① ?② ”这一形象的比喻和大胆的夸张来抒发自己作为亡国之君的无尽哀愁;在《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辛弃疾用“③ ,④ ,无人会,登临意”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鲍照在《拟行路难》中则用“心非木石岂无感,⑤ ”来表达自己欲说还休的愤懑与不平;而才华横溢的李清照则在《醉花阴》中把闺怨闲愁化作了“⑥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锦绣词句。
九、复合题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 《劝学》中,荀子用“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从反面论证“学习应当专一”这一观点。
(2) 《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悠悠我心”。
(3) 表明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会被人讥笑,自己会悔恨的句子是“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4) 《定风波》中表现苏轼宠辱偕忘的诗句是“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
(5) 毛泽东面对湘江秋景抒发了“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豪情。
(6) 《寡人之于国也》中表现孟子重视教育的语句是“ ,申之以孝悌之义”。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 ”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 , ”。
(2)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十、填空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感慨人生短暂,是古代诗文的重要主题。曹操在《短歌行》中以比喻的方式说:“① ,② 。”李白也用相同的方式直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③ 。”王羲之以对比的方式哀叹:“④ ,齐彭殇为妄作。”苏轼也以对比的方式写道:“⑤ ,羡长江之无穷。”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以对比的方式写了和苏轼相似的感叹:“⑥ ,感吾生之行休。”
十一、多选题
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三国演义》中,曹操青梅煮酒,品评天下人物,认为当世只有自己和刘备可称英雄。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
B.《边城》里,第一个端午,翠翠在河边等爷爷,突然一阵害怕:“假若爷爷死了?”后来,爷爷在雷雨的夜里死去,死亡的阴影让小说笼上一层淡淡的忧伤。
C.《子夜》前三章用吴老太爷之死把军、政、工、商、学等各界人物聚拢到一处,为小说全景式反映中国社会面貌、剖析中国社会性质奠定了基础。
D.《哈姆莱特》中,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实际是要借刀杀人,后来哈姆莱特识破了克劳狄斯的奸计,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才得以脱险。
E.《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捕鱼时体会到大马林鱼仿佛也是他的朋友和兄弟,不过为了渔夫的尊严必须杀死它。这一矛盾具有扣人心弦的张力。
十二、选择题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是古代官名,商周时为史官,自秦开始,为监察性质的官职,一直延续到清朝。
B.“太师”自西周始置,为辅弼国君之臣,后来大多是重臣的加衔,既示恩宠,又予实权。
C.“文忠”是古代官方封给大臣的,被认为是仅次于“文正”的谥号,欧阳修也获此谥号。
D.“词科”为科举名目之一,主要选拔学问渊博、文辞清丽、能草拟朝廷日常文稿的人才。
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牙门与牙旗一样,源起都有古人借猛兽利牙的图案彰显荣耀和威武之意。
B.丁母丧是指遭逢母亲丧事。旧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谓之“丁忧”。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察茂才”“举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乡、闾在古代各指一种行政区域名,合在一起还可以泛指家乡故里、父老乡亲。
十三、复合题
“月”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月”的意象相关,完成下列三小题。
(1) 有些诗句无“明月”二字,却写出“明月”之景,下列不具有这一特点的一项是
A.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B.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C.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D.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2) “秦时明月汉时关”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下列与这一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烟笼寒水月笼沙 B.明月楼高休独倚
C.一夜飞度镜湖月 D.夜吟应觉月光寒
(3) 《红楼梦》中,两位才女中秋月下吟诗,其中一位被称作“多病西施”。她所写的“冷月葬花魂”诗句,正是其诗意而悲剧的人生的写照,此才女是
A.史湘云 B.林黛玉 C.薛宝钗 D.妙玉
十四、选择题
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让他的学生谈谈各自的志向,子路抢着发言,冉有、公西华、曾皙是在老师点名后才发言的。最后,曾皙的发言得到了老师的赞许。(《论语》)
B.小说主人公大卫的母亲改嫁后,继父对大卫的管教近乎残忍,强迫他挂着写有“小心!他咬人”的纸板牌,并把他送到伦敦的寄宿学校。(《大卫·科波菲尔》)
C.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王熙风的判词是:“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红楼梦》)
D.堂吉诃德沉迷于骑士小说忍不住要去行侠仗义。他四处冒险,上演了很多闹剧。他大战风车,以致连人带马摔在地上,折断了长枪。(《堂吉诃德》)
十五、复合题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赤壁赋》中苏子与客秋江应答,客人的回答提到了曹操《短歌行》中的两句诗“ ,乌鹊南飞”。并且这篇赋中还描写了曹操吟咏此诗时的情态“酾酒临江, ”。
(2) 《诗经·氓》写女子在断墙上眺望心上人,见到心上人后前后行为差异的句子是: , , , 。
(3) 杜甫《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 ”抒发了备尝艰难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之情。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李白《行路难(其一)》中,以“云帆”作喻,表达作者积极用世的态度、充满信心与展望的句子是: , 。
(2)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描绘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反衬后面的欢乐场面的句子是: , 。
(3)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写到人们各有自己的情趣取向:“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战国策·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离别太子丹等人前往秦国时,通过“ , ”两句歌词,借自然景色表达了壮士慷慨悲凉的情感。
(2) 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3) 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4) 李白《行路难(其一)》一诗的最后,境界顿开,用“ , ”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陆游《书愤》“ , ”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未酬的感慨。
(2) 《师说》中作者对老师职能的界定是“ , ”
(3) 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一词以“ , ”这样的句子,写尽了扬州城历经战火后的凄凉,与杜甫的诗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有异曲同工之妙。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描写音乐效果,又描写秋夜静寂月色的两句诗是:“ , 。”
(2) 李商隐《锦瑟》中,化用典故,表示美好愿望终如烟云,可望而不可即的诗句是:“ , ”。
(3) 做学问要专心致志,耐得住寂寞,陶渊明的《饮酒》诗中“问君何能尔, ”两句诗说明了同样的道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咏怀古迹(其三)》中揭示昭君悲惨命运的原因为君王不察,体现昭君心念旧国的句子是: , 。
(2) 王家卫的电影从拍摄到公映的时间周期长,他又对拍摄的内容讳莫如深,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那两句“ , ”。
(3) 在《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认为,只有“ , ”,才能使“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中以一个“夫”字领起,抒发个人“人生短暂,韶光易逝”的感慨的句子是: , 。
(2) 《六国论》中论述齐国灭亡根源的句子是: 。
(3) 《春江花月夜》中表明按照古代传说托鸿雁、鲤鱼捎书带信,但此时没有用的句子是: , 。
答案
一、选择题
1. 【答案】C
2. 【答案】C
【解析】A.“舍生取义”出自《孟子》;B.“三打祝家庄”出自《水浒传》;D.卡西莫多是《巴黎圣母院》中的角色。
3. 【答案】B
【解析】古代少男少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指少年时代。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
4.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5. 【答案】C
【解析】A.应为“国别体”;B.提出“无为而治”的不是孟子,是老子;D.《老人与海》是海明威于 1951 年在古巴写的一篇中篇小说。
6. 【答案】C
【解析】A.《左传》是编年体史书,烛之武是一个爱国者形象。B.周萍和鲁大海是同父同母兄弟。D.表达的是被贬后的悲伤、凄凉的情感.
7. 【答案】D
【解析】③元宵节,②寒食节,①中秋节,④重阳节。
8. 【答案】B
【解析】“也是‘四书五经’的四书之一”错误。四书是《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部作品。《尚书》就是上古的书,它是中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9. 【答案】C
【解析】A 应为《乐经》;B 弗罗洛《巴黎圣母院》;D 赞的人物应为韩愈。
10. 【答案】A
【解析】“乞求婚姻幸福”错误。七月七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11. 【答案】B
【解析】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着重考查了内容较为广泛,需要考生长期注重文化积累。解答此道题目,需要逐项审读,按照自己积累的有关知识,判断相关内容,是否正确。B 项,“数九”应从“冬至”开始。
12. 【答案】B
13. 【答案】B
【解析】《堂吉诃德》作者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
14. 【答案】D
【解析】柳宗元,河东(今山西永济人);“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范仲淹,谥号“文正”;李白,字太白;辛弃疾,号稼轩;王维,官至右丞;《白氏长庆集》,此集为白居易于唐穆宗长庆年间编集。
15. 【答案】A
【解析】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其中《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为“前四史”。
二、填空题
16. 【答案】落霞与孤鹜齐飞;巫山巫峡气萧森;凌万顷之茫然;暮霭沉沉楚天阔;休说鲈鱼堪脍;万类霜天竞自由
【解析】本题以“秋”为主题,把不同的诗句串联在一起。诗句部是中学课文中要求背诵的经典篇目中的名句,学生只要注意书写正确,非常容易得分,此题难度不大。
17. 【答案】风萧萧兮易水寒;周公吐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惟江上之清风;休说鲈鱼堪脍
18. 【答案】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三、复合题
19. 【答案】
(1) 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 时矫首而遐观
(4) 长使英雄泪满襟
四、填空题
20. 【答案】少无适俗韵;忧从中来;凭轩涕泗流;哀吾生之须臾;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五、复合题
21. 【答案】
(1)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2)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六、填空题
22. 【答案】何妨吟啸且徐行;余亦乘舟归鹿门;樯橹灰飞烟灭;粪士当年万户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锲而不舍
七、复合题
23. 【答案】
(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2)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24. 【答案】
(1)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2)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3)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25. 【答案】
(1) 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
(2)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3)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26. 【答案】
(1) 别有幽愁暗恨生
(2)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犹蒙矜育
(3) 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27. 【答案】
(1)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3)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八、填空题
28. 【答案】茕茕孑立;木欣欣以向荣;云青青兮欲雨;锦官城外柏森森;囷囷焉
29.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吞声踯躅不敢言;莫道不销魂
九、复合题
30. 【答案】
(1) 蟹六跪而二螯
(2) 青青子衿
(3) 然力足以至焉
(4) 也无风雨也无晴
(5) 怅寥廓
(6) 谨庠序之教
31. 【答案】
(1)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2) 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
十、填空题
32. 【答案】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哀吾生之须臾;善万物之得时
十一、多选题
33. 【答案】A;D
【解析】A.“刘备听后大喜,于是有了夺取天下的雄心”错,董承约刘备等立盟除曹,刘备恐曹操生疑,每天浇水种豆。曹操当时是以试探的心理来设宴的,而刘备则诚惶诚恐,希望不要引起曹操的怀疑;D.“撕毁了给英王的国书”错,克劳狄斯送哈姆莱特赴英国时,曾经说尽甜言蜜语,说这样是为了“关心你的安全”,这里他又要英王“不等磨好利斧,立即枭下哈姆莱特的首级”,哈姆莱特发现后篡改国书,杀死同去使臣。
十二、选择题
34. 【答案】B
【解析】“既示恩宠,又予实权”错,此官大多作为最高荣典以示恩宠,并无实职。
35. 【答案】C
【解析】“察茂才”“举孝廉”,是自下而上。
十三、复合题
36. 【答案】
(1) B
(2) A
(3) B
【解析】
(1)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与“明月”之景无关。
(2) “烟笼寒水月笼沙”与“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采用了互文手法。
(3) 原题中有“多病”“葬花”等词,从而确认为林黛玉。
十四、选择题
37. 【答案】B
【解析】要求大卫挂纸板牌的是寄宿学校校长。
十五、复合题
38. 【答案】
(1) 月明星稀;横槊赋诗
(2)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3) 潦倒新停浊酒杯
39. 【答案】
(1)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3) 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40. 【答案】
(1)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2)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3)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4)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41. 【答案】
(1)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2)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42. 【答案】
(1)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3) 心远地自偏
43. 【答案】
(1)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3)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44. 【答案】
(1)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2)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3)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