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州中学2021年秋季期中考试卷
八年级 地理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共50分)
1.(本题2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
A.50万平方千米 B.300万平方千米 C.600万平方千米 D.960万平方千米
2.(本题2分)蜀绣又名“川绣”。蜀绣生动,色彩鲜艳、富有立体感,短针细密,针脚平齐、片线光亮,变化丰富,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简称为“川”或“蜀”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云南省 B.四川省 C.湖北省 D.江西省
3.截至2016年我国大陆人口为13.83亿,庞大的人口数量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B.带来广阔的消费市场
C.利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D.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压力
4.(本题2分)我国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是( )
A. B. C. D.
5.(本题2分)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
A.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
B.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秦岭﹣淮河线
6.(本题2分)山脉往往是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下列如图所在地形区表示四川盆地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本题2分)我国地势总的特征是( )
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B.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分布
C.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 D.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
8.(本题2分)我国最早迎来朝阳的地方是( )
A.帕米尔高原 B.曾母暗沙
C.漠河 D.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9.(本题2分)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许多重要历史事件,其中就有“西安事变”和“皖南事变”。按照我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发生这两个事件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 )
A.陕西 安徽 B.陕西 福建 C.山西 安徽 D.陕西 福建
10.(本题2分)关于中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错误的是( )
A.从纬度位置看,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为大多数作物生长提供热量
B.我国南北跨纬度大,南北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C.东临太平洋,有利于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流
D.面临大洋,背靠大陆,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利于海洋暖湿气流在东部广大地区形成较厚的冰川
11.(本题2分)下列少数民族与其民族节日对应正确的是( )
A.壮族——火把节 B.苗族——泼水节 C.蒙古族——那达慕节 D.傣族——端午节
12.(本题2分)我国西南山区常发生的地质灾害有
A.旱涝 B.地震、滑坡、泥石流
C.鼠害 D.台风
13.(本题2分)下列河湖泊中,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和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分别是()
A.青海湖、鄱阳湖 B.青海湖、洞庭湖 C.鄱阳湖、洞庭湖 D.洞庭湖、青海湖
14.(本题2分)家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小明,每天北京时间7点就上班了;而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小强,每天北京时间10点后才开始上学,这主要是因为
A.纬度位置差异 B.经度位置差异 C.习惯不同 D.学校制度不同
15.(本题2分)北回归线自西向东依次穿过的省区是( )
A.滇、粤、闽、台 B.滇、桂、粤、台
C.滇、桂、闽、台 D.台、粤、桂、滇
16.(本题2分)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有效措施是( )
A.进行人口迁移 B.适当降低人口增长率
C.降低人口死亡率 D.适当提高人口出生率
17.(本题2分)“世界屋脊”上生活的主要少数民族是( )
A.维吾尔族 B.壮族 C.高山族 D.藏族
18.(本题2分)“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所描述的地形区是( )
A.四川盆地 B.云贵高原 C.东北平原 D.东南丘陵
19.(本题2分)“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一曲《黄土高坡》唱醉了亿万听众。歌词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的哪种气候特征(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南北温差大 D.海洋性特征明显
20.(本题2分)“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反映了下列哪一地方的情景?( )
A.黄河上游 B.黄河中游 C.黄河下游 D.长江下游
21.(本题2分)下列海洋中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
A.渤海、琼州海峡 B.东海、台湾海峡
C.渤海、南海 D.东海、琼州海峡
22.(本题2分)我国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A.广东 B.海南 C.新疆 D.内蒙古
23.(本题2分)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 )
A.人口分布不均 B.城镇人口增长迅速
C.人口的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D.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24.(本题2分)构成我国地形分布骨架的是( )
A.河流 B.高原 C.山脉 D.盆地
25.(本题2分)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该线( )
A.与寒温带、中温带分界线基本一致 B.与冬季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
C.与干旱、半干旱区分界线基本一致 D.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
二、解答题(共50分)
26.(本题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远方的家》栏目推出100集系列特别节目电视专题片《边疆行》,以新闻纪实的手法,用边行走边观察的方式,从广西防城港市出发到辽宁丹东,逆时针勾勒中国版图。
材料二 100集大型系列特别节目《沿海行》采用车队行进的方式,从辽宁的丹东出发,沿中国海岸线按顺时针方向,行进到广西防城港,完成全部行程。
材料三 《边疆行》和《沿海行》路线图
(1)《边疆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中,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__,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____________。
(2)通过《边疆行》路线可看出,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写全称,下同),跨经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_______________。
(3)《沿海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
27.(本题6分)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内四个省中临海的有(填图序号)____,临______海;纬度最高的是(填图序号)______。
(2)四个省中,有热带分布的是:______、______。(写省名)
(3)从③省经过的河流是______。
28.(本题7分)(人口问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三:
材料一:“大国点名,没你不行”。2021年511日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我国总人口为141178万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年平均增长率为0.53%。
材料二:2013年,我国60岁以老年人突破2亿到2050年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银发潮”对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两个省区是①_______(名称)和④_______(简称)。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为__________线。该线东南地区人口密度______(大/小)。
(2)针对我国人口问题实行的____________政策,这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据材料二中“银发潮”体现我国人口问题是_________。结合材料三右图可知该人口问题会引发___________社会经济问题。(任意答一条即可)
29.(本题8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新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该区的少数民族,除维吾尔族外,另一个主要少数民族是_________族。
(2)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省级行政区域名称: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其中④⑤两地的主要少数民族分别是________族和________族。
(3)每年农历六月初四到初八,举行那达慕盛会的少数民族是________族,主要分布在图中的_________(填序号)。
30.(本题7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山脉纵横交织构成了大地的骨架,山脉与山脉之间镶嵌着高原、盆地和平原,构成祖国的大好河山。左图为我国沿32°N地形剖面图,右图为我国地形图。
(1)“大河滚滚向东流”说明我国的地势特征为_____________。在第一阶梯内,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①是_____________。
(2)我国四大盆地中,A_____________的纬度最高;B_____________的面积最大;被称为“聚宝盆”的C是_____________。
(3)山脉纵横交错,部分山脉既是省区的分界线,又是地形区的分界线。如: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区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1.(本题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北京时间2020年6月,搭载中国“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最后一颗组网卫星的“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点火发射。如图为“我国四大卫星发射中心分布示意图”。
(1)西昌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________。从地势阶梯分布上看,西昌、太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________级阶梯。
(2)文昌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________。是从纬度位置看,它位于地球五带中的________。
(3)图示山脉为________,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________气候的分界线。
(4)从气候角度分析,酒泉成为卫星发射中心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影响该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__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32.(本题8分)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像巨大的“几”字横卧在中华北方大地上。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____山脉,曲折东流,最终注入____海。
(2)黄河中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A是______________,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____________;黄河下游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_______”。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缓解了_____________地区的缺水问题。
(4) 黄河上游冲积形成的2个重要农业区是____________平原和__________平原。
参考答案
1.B
【分析】
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我国陆地总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按照《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重要的海洋国家,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我国所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 南海,我国领海的宽度是12海里。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我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的领海、疆域及邻国等知识点,学生应在地图中多练习,并识记相关知识,属于基础题。
2.B
【详解】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每个省级行政单位都有各自的简称和行政中心。云南省简称云或滇,四川省简称川或蜀,湖北省简称鄂,江西省简称赣。依据题意。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不同省区的简称,牢记即可。
3.C
【详解】
庞大的人口数量能够为我国经济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带来广阔的消费市场,但过多的人口数量会给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压力,从而制约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故ABD正确,C错误,故答案选择C。
【点睛】
4.A
【分析】
【详解】
读省区轮廓图可知,图中A是云南省,B是广东省,C是山东省,D是黑龙江省;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是云南省,该省区的简称是云或滇,行政中心是昆明;故选A.
【点睛】
我国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位置.
5.C
【分析】
【详解】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一线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的分界山脉;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是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山脉,故本题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地势和地形。
6.D
【详解】
四川盆地位于秦岭以南,巫山以西,青藏高原以东,以上四个地形区中,④表示的是位于巫山以西的四川盆地,故选D。
7.A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地势特点。
【详解】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并且向东延伸进海洋,所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这种地势,使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了东西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地的联系;还使许多河流在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的地段,水流湍急,产生巨大水能。中国地势西部有世界上最高大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形成了窝火第一级阶梯,在此以北以东的内蒙古、新疆地区、黄土高原、四川盆地和云贵高原,是中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一线以东至海岸线多为平原和丘陵,是第三级阶梯。海岸线以东以南的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海底资源。
8.D
【分析】
本题考查了地球自转产生了时间的差异。
【详解】
由于地球自转,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所以我国最东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最先迎来日出;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和时间差异。
9.A
【详解】
西安是陕西省的行政中心,皖是安徽省的简称,因此发生这两个事件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陕西和安徽。故选A。
【点睛】
10.D
【解析】
【详解】
关于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面临大洋,背靠大陆,利于海洋暖湿气流在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形成丰沛降水,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形成了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而不是海洋性气候,故选D。
11.C
【详解】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汉族以外的55个民族人数少,统称为少数民族,大部分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端午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故选C。
12.B
【详解】
我国西南山区,由于地势高低不平,坡度大,降水集中,加上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频繁,容易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故选B。
【点睛】
13.A
【详解】
下列河湖泊中,我国面积最大的湖泊是青海湖;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故答案选A。
14.B
【详解】
由于我国经度跨度大,时间相差4个多小时,所以导致家在黑龙江哈尔滨的小明,每天北京时间7点就上班了;而在新疆乌鲁木齐的小强,每天北京时间10点后才开始上学;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时差的相关知识。
15.B
【分析】
【详解】
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的省区依次是:云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台湾省,简称分别是,云(或滇)、桂、粤、台;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被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区,熟记北回归线这一重要地理界限,以及我国省区的地理位置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应结合地图进行识记。
16.D
【详解】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但同时也出现劳动力减少、社会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决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提高人口出生率,其目的就是为应对当前出现的人口问题,逐步调整完善现行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17.D
【详解】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在青藏高原生活的主要少数民族是藏族,故D符合题意。
18.B
【分析】
【详解】
我国高原,山地面积广大,云贵高原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所以“地表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所描述的地形区是云贵高原,故B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我国四大高原的特点。
19.A
【分析】
我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我国受冬、夏季风交替影响的地区广,是世界上季风最典型、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和世界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相比,中国冬季气温偏低,而夏季气温又偏高,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于夏季,这些又是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因此中国的季风气候,大陆性较强,也称作大陆性季风气候。
【详解】
我国是世界上气候类型最多的国家之一,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显著,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黄土高原冬季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气团影响,盛行偏南风,高温多雨,雨热同季,所以歌词中描述的黄土高原其气候类型主要为季风气候。故选:A。
20.C
【详解】
“人在水下走,船在天上行”指的是河流比地面更高,是高出地面几米的“悬河”这种景观是出现在黄河的下游河段,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黄河的有关知识.
21.A
【分析】
【详解】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两个内海.故选A。
22.D
【详解】
在我国东西跨经度最广的省区是内蒙古自治区东起东经126°04′,西至东经97°12′,横跨经度28°52′,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故选D。
23.D
【详解】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是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故选D。
24.C
【详解】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基本骨架,故答案选C。
25.B
【分析】
秦岭-淮河线是我们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地理分界线。在此线的北面和南面,自然条件、地理风貌、农业生产或是人民生活习俗,均有明显不同。它有许多地理意义,比如:气温: 1月份0℃等温线大致吻合,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降水:年降水量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分界线;河流: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以北反之;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界线;种植业: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分界线,农作物一年两熟与两年三熟、一年一熟分界线;中国地理分区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分界线;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分界线。
【详解】
秦岭、淮河主要是我国四大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与冬季1月份0℃等温线基本一致;与800mm年等降水量线基本一致;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故选B。
2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黑龙江省 2.2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辽宁省 山东省 辽 桂
【解析】
【详解】
(1)由图可知,《边疆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中,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早迎来新的一天的是黑龙江省。
(2)我国的陆地界线长2.2万多千米,可以看出,我国有陆地邻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共有9个,其中陆上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
(3)《沿海行》经过的省级行政区域中,既临渤海又临黄海的是山东省和辽宁省。
(4)我国所有的行政区域中,既临海又有陆上疆界的两省区分别是北方的辽宁省和南方的广西壮族自治区,两省区分别简称辽和桂。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边疆有关知识,要知道我国海陆疆界长度及一些边疆省区位置。
27.(1)②,南,④(2)云南,广东(3)长江
【详解】
(1)由图可知,图中四个省区中,临海的是②表示的广东省,濒临南海;纬度最高的是④表示的黑龙江省。
(2)四个省区中,有热带分布的是有北回归线穿过的云南省和广东省。
(3)由图可知,③省是湖北省,从该省经过的河流是长江。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省区轮廓图有关知识,要能识别几个重要省区的特征。
28.青海省 藏 黑河-腾冲 大 计划生育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减少、消费能力下降、经济发展减缓、养老医疗社会投入增加 二孩政策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问题,考查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能力、地理实践力。
【详解】
(1)从材料三可以看出,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两个省区是青海省和西藏,西藏简称是藏。我国人口密度分界线为黑龙江省的黑河--云南的腾冲一线。该线东南地区人口密度大,该线西北地区人口密度小。
(2)我国人口多,人口基数大,为控制人口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3)据材料二中可知,2013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突破2亿,到2050年将达到全国人口的1/3,说明“银发潮”体现我国人口问题是老龄化问题。结合材料三右图可知,该人口问题会引发劳动力减少、消费能力下降、经济发展减缓、养老医疗社会投入增加、社会负担加重等社会经济问题。为缓解该人口问题我国自2016年以来全面实施了二孩政策还不能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点睛】
29.① 哈萨克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 陕西省 回 藏 汉 ①③④ ③ 民族区域自治 东北 西南
【解析】
【分析】
我国各民族交错分布在一起,汉族分布在全国各地,少数民族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形成了“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格局,各民族之间一律平等。
【详解】
(1)图中表示新疆的是位于西北部,是我国面积最大省区,是①表示的省区;该省区的主要少数民族除维吾尔族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少数民族是哈萨克族。
(2)由图可知,图中④是宁夏回族自治区,⑤是青海省,⑥是陕西省,其中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少数民族主要是回族,青海省的少数民族主要是藏族,⑥地分布的主要民族是汉族。
(3)图中表示民族自治区的有①表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③表示的内蒙古自治区和④表示的宁夏回族自治区。
(4)为加强民族团结,我国在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我国的少数民族除了主要分布在图中所示的西北地区外,还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和西南地区。
【点睛】
本题考查我国民族分布特点,要知道我国民族这样分布的有利方面。
30.
(1)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青藏高原
(2) 准噶尔盆地 塔里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
(3)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分析】
本大题以我国地形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我国山脉、盆地、平原分布及特征的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运用能力,区域认知的素养。
(1)
“大河滚滚向东流”说明我国的地势特征为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并且向海洋倾斜;在第一阶梯内,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形区①是青藏高原。
(2)
我国四大盆地中,A处准噶尔盆地的纬度最高;B处塔里木盆地的面积最大;被称为“聚宝盆”的C是柴达木盆地。
(3)
山脉纵横交错,部分山脉既是省区的分界线,又是地形区的分界线;如:太行山脉是地形区②处黄土高原和③处华北平原的分界线。
31.
(1) 成都 二
(2) 琼 热带
(3) 秦岭 亚热带季风
(4) 酒泉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晴天多 干旱
【分析】
本题以我国四大卫星发射基地和地势界线的分布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我国卫星发射中心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和气候分布特点进行比较,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
西昌所在省级行政区域是四川省,该省区的行政中心是成都。从地势阶梯分布上看,四川省西昌、山西省太原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
(2)
文昌所在省级行政区域是海南省,该省区的简称是琼。从纬度位置看,它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地球五带中的热带。
(3)
图示山脉为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4)
从气候角度可得,甘肃省酒泉成为卫星发射中心的原因主要是:酒泉位于非季风区,降水少,晴天多,利于发射;该地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寒潮、沙尘暴等。
32.巴颜喀拉 渤 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 地上河 华北
【分析】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它源自巴颜喀拉山,流经青海、四川等9省区,注入渤海,全长5464千米。
【详解】
(1)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曲折东流,最终注入渤海,该河流是我国第二长河。
(2)黄河中游流经的主要地形区A是黄土高原,该地形区突出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黄河下游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形成“地上河”。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缓解了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该路线借用原来的京杭运河河道输水,大大节约了成本。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