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市4区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青岛市4区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7 17:58:37

文档简介

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地理试题 2021.11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100分。考试时间 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
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毫
米黑色签字笔书写,绘图时,可用 2B铅笔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
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无风带是指无盛行风向,气流以垂直运动为主的地区。图 1阴影地区示意无风带,箭
头示意该地区某月份盛行风。据此完成 1~2题。
图 1
1.甲地无风带相对于乙地无风带
A.天气状况相同 B.形成原因相同
C.气压状况相同 D.移动方向相同
2.丙地盛行风
A.此时由高压吹向低压 B.气压带、风带北移形成
C.强弱与印度高压有关 D.可能影响我国西北地区
高二地理试题 第 1页 (共 7页)
图 2示意某山地 1月和 7月及年平均气温与海拔的关系。据此完成 3~4题。
图 2
3.该山地
A.位于南半球 B.南坡为阴坡
C.无终年积雪 D.北坡为迎风坡
4.若该山脉位于大陆西岸,其山麓自然带最可能是
A.温带草原带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新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用观测日影的方法,估测学校所在地的经度,并绘制了日
影示意图(图 3),C为 A、B两点的中点。据此完成 5~6题。
图 3
5.当日影杆的影子与直线 OC重合时
A.北京时间为 12时
B.学校钟表时间为 12时
C.120°E的地方时为 12时
D.学校所在地的地方时为 12时
6.观测期间,该小组记录的正午日影杆影长先减小后增大,其时间段为
A.春分~谷雨 B.芒种~小暑
C.秋分~霜降 D.大雪~小寒
高二地理试题 第 2页 (共 7页)
山东青岛近海区域,是我国海雾多发区。当气团移动至海面时,若气温低于海温时,
易形成蒸发雾;若气温高于海温时,易形成冷却雾。图 4示意该地一年的雾日里气温与海
温的关系。据此完成 7~9题。
图 4
7.该地最容易出现雾日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8.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当气温为 20~25℃,蒸发雾多于冷却雾 ②当气温为 20~25℃,蒸发雾少于冷却雾
③当海温为 20~25℃,蒸发雾多于冷却雾 ④当海温为 20~25℃,蒸发雾少于冷却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关于蒸发雾的形成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海面蒸发水汽遇冷空气凝结 B.出现大气逆温扩散条件较差
C.暖湿空气受热上升冷却凝结 D.水汽受冷海面影响凝结成雾
图 5示意某地等高线地形。据此完成 10~11题。
图 5
高二地理试题 第 3页 (共 7页)
10.mn沿线最大相对高度可能是
A.390米 B.490米
C.590米 D.690米
11.修建大坝后,河流落差加大,甲段河床
A.变浅变宽 B.淤积增强
C.侵蚀减弱 D.泥沙变粗
正常年份,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较低,大气较稳定,气流下沉;西
部海水温度较高,气流上升。当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升高时,便会出现厄尔
尼诺现象,反之则出现拉尼娜现象。据此完成 12~13题。
12.图 6中能正确表示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赤道海区大气环流的是
甲 乙
丙 丁
图 6
A.甲 B.乙 C.丙 D.丁
13.当东南信风减弱时,往往会出现的现象是
①南美太平洋沿岸渔业增收 ②热带太平洋东部暴雨频繁
③东南亚地区持续干旱 ④亚洲东部沿海台风次数增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印度河发源于喜马拉雅山,贯穿巴基斯坦全境。图 7示意巴基斯坦及周边区域。据
此完成 14~15题。
图 7
高二地理试题 第 4页 (共 7页)
14.7~9月,印度河的主要补给类型是
①大气降水 ②冰雪融水
③积雪融水 ④地下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印度河中下游河段主要的开发方向是
A.发电 B.旅游
C.灌溉 D.防洪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每年 12月,“望加锡海参捕捞者”从望加锡出发到澳大利亚北部沿海进行海参捕捞、
加工,于次年 7月向北回到望加锡,然后通过华商把海参输送到中国厦门。图 8示意 19
世纪中澳海参捕捞、贸易路线。下表为望加锡和乙地多年平均降水量统计(单位:mm)。
图8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望加锡 734 533 391 235 127 66 48 15 32 83 273 549
乙地 204 243 269 181 37 10 4 1.3 4 16 55 161
(1)与乙地相比,说明望加锡降水特点及原因。(10分)
(2)从气压带、风带角度,分析捕捞船舶在每年 12月和次年 7月航行方向的合理性。
(4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 5页 (共 7页)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瓦罕走廊位于阿富汗东北部,是帕米尔高原和兴都库什山脉之间的一个山谷,平均
海拔 4000米以上,属于高寒山区,谷地宽度可达数千米,河流蜿蜒,以荒漠为主,缺少
耕地,每年 6~8月都会有牧民来此放牧。图 9示意阿富汗附近地区。
图 9
(1)说明瓦罕走廊谷地宽阔的形成过程。(4分)
(2)分析瓦罕河谷荒漠景观的形成原因。(4分)
(3)分析当地牧民每年 6~8月到瓦罕走廊放牧的原因。(4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狐猴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的茂密森林中,多数树栖,以果子为食。猴面包树喜热、
耐旱,主要分布于马达加斯加岛的西南沿海。其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 12m,木质疏
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图 11示意马达加斯加岛概况。
图 11
高二地理试题 第 6页 (共 7页)
(1)指出狐猴集中分布区所属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其形成原因。(7分)
(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猴面包树对当地气候的适应性。(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底格里斯河是西亚水量最大的河流,整体沿扎格罗斯山脉西南侧山麓流动。河水主要
靠高山融雪和上游春雨补给。沿途形成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是伊拉克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在巴格达以下河段,底格里斯河失去 80%以上水量,船舶航行变得困难。图 12示意底格
里斯河水系分布和巴格达降水量。
降水量(mm)
月份
图 12
(1)分析巴格达冬半年与夏半年降水量差异的原因。(4分)
(2)分析巴格达以下河段水量明显减少的主要原因。(6分)
(3)说明底格里斯河对当地生产生活的有利影响。(6分)
高二地理试题 第 7页 (共 7页)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二地理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D B C D D B B C A C D A C A C
二、非选择题(55分)
16.(14分)
(1)特点:年降水量更大;雨季更长;雨季降水更丰富。(6分)
原因:纬度更低,受赤道低气压带影响时间更长;附近海域广,水汽更充足。(4分)
(2)12月,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随之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左偏转而形成西北风,有利于船舶顺风向东南航行;7月,该航行海域范围内盛行东南信风,有利于船舶顺风向西北航行。(4分)
17.(12分)
(1)地处高寒山区,冰川广布,冰川侵蚀形成U型谷;气候变暖,冰川消融,形成宽谷。(4分)
(2)海拔高;四周高山环绕,受地形的阻挡,水汽难以到达,干旱少雨,形成荒漠景观。(4分)
(3)该地位于内陆高原,气温低,降水少,植被稀疏,耕地少;6~8月,气温较高,冰雪融水多,草类茂盛,适合放牧。(4分)
18.(13分)
(1)热带雨林带(1分) 位于热带,气温高;地处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的迎风坡,降水多;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显著。(6分)
(2)猴面包树分布区为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干湿季分明;猴面包树树干粗大,木质疏松且根系发达,有利于在湿季大量吸收、储存水分,以备干季时消耗;猴面包树树皮坚韧结实,干季落叶,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6分)
19.(16分)
(1)冬半年受西风影响较大,降水较多;夏半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较少。(4分)
(2)通过汊流向两岸湖泊、沼泽供水;沿岸是重要的农业区,灌溉用水量大;流经气候干旱地区,渗漏和蒸发严重。(6分)
(3)底格里斯河流域降水总量少,河水用于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用水;河水是流域内主要的灌溉水源;水上交通满足日常出行和贸易往来。(6分)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文字表述,
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教师须酌情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