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4区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2021.1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1951年7月,政务院规定学生每日体育、娱乐活动或生产劳动时间,除体育课及晨操或课间活动外,以一小时至一个半小时为原则。此规定旨在
A.广泛动员抗美援朝
B.全面贯彻素质教育
C.配合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求
D.迅速提升青少年的身体素质
2.下图为20世纪50年代年画《工地上的实习生》。对其解读最合理的是
A.体现了新中国和谐的工农关系
B.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全面实现
C.展现了工人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
D.反映了“大跃进”下的狂热氛围
3.下图反映中国某一时期经济成分结构变动情况。这一变动可以说明当时中国
A.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升
B.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反思
C.彻底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迫切
4.20世纪60年代前期,党中央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将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该举措主要是基于
A.三大改造的完成 B.国际形势的变化
C.工业化建设需求 D.美苏关系的发展
5.下表是1978—199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经济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 工业增加值/亿元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亿元
1978年 3678.7 385 1621.4 1072.5
1988年 15180.4 1378 5814.0 3865.2
1998年 85195.5 6860 34133.9 14816.4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B. 对计划与市场认识不断深化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 自负盈亏分配管理制度的确立
6.《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自由民在诉讼案件中提供罪证,而所述无从证实,倘案关生命问题,则应处死。”这表明法典
A.注重断案的证据意识
B.重视保障自由民权利
C.维护奴隶主的无上权威
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7.14—15世纪,意大利传统饮食文化变得更加精致,意大利人对于饮食的要求越来越高,“奢华消费观”成了意大利社会发展中的常态。这主要缘于
民族国家的形成 B. 全球航路的开辟
C. 人文思想的影响 D. 近代科学的兴起
8.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委内瑞拉后来将这一节日重新命名为“印第安抵抗日”。这一变化是基于新航路开辟
A.推动了南美的民族解放运动
B.提升了美洲族群的混合程度
C.开启了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
D.给美洲带来非常严重的灾祸
9.这场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它不仅要改变旧政府,而且要废除旧的社会形式。材料反映的主题是
A.启蒙运动的兴起
B.资本主义制度初步确立
C.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D.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10.法国哲学家笛卡尔主张把历来以为真的一切见解通通抛弃掉,即使稍有可怀疑的东西也不要轻易相信。这一主张
A. 强调了知识对人发展的作用
B. 阐释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内涵
C. 彰显了理性主义的精神实质
D. 抨击了天主教会的守旧思想
11.16世纪末,菲律宾的天主教徒超过50万,17世纪超过100万,到1898年西班牙统治结束时,几乎所有的菲律宾人都成了天主教徒。这表明
A.菲律宾社会精英普遍接受西方教育
B.西方文化随殖民扩张在菲律宾传播
C.“教随国定”思想在菲律宾影响广泛
D.拉丁语已成为菲律宾人的主要语言
12.19世纪三四十年代,法国里昂工人起义提出废除君主制度,建立共和政体的口号;英国宪章运动提出年满21岁的男子都有普选权,选举投票应秘密进行,废除议会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等。据此可推知
A. 工人运动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B. 早期工人运动已走向国际性联合
C. 早期工人运动推动民主政治发展
D. 英国宪章运动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13.1884年,《柏林会议关于非洲的总议定书》规定:“今后占据目前在其领地外的非洲大陆沿岸地区某领土的国家……应该向本议定书的签字国呈送与此有关的相应文件及声明,以便使后者在必要时有可能申述自己的要求。”这一规定旨在
A.镇压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B.巩固列强瓜分非洲的成果
C.维护非洲各国的独立和完整
D.协调列强殖民扩张中的矛盾
14.列宁在同美国企业家哈默的谈话中讲道:“美国可以在这儿找到原料和销售机器的市场,以后还可以在这里推销工业产品。而我们需要美国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这表明当时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计划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5.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某次演讲中提到:“在过去25年中,没有一个人像我这样始终一贯地反对共产主义……但是,这一切,在正在我们眼前展现的情景对照之下,都已黯然失色了……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让我们吸取通过残酷的经验得来的教训吧。”据此可知丘吉尔
A.不再反对共产主义
B.开始反思绥靖政策
C.认识到求同存异的重要性
D.决定建立英、美、苏联盟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1984国庆阅兵标语
图二 对外开放格局
(1)解读图一中的标语。(8分)
(2)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概述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基本历程。(6分)
17.(13分)世界文明具有多样性、包容性,任何一种文明都是与其他文明在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发展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拜占庭文明是亚欧中世纪文明中一枝独具特色的奇葩。首先,它立足于东方希腊化地区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上,从其产生的那一时刻起就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其次,它又是典型的基督教文明……最后,拜占庭文明还具有明显的罗马因素。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政治法律体系及官僚统治体系方面,拜占庭几乎全面继承了罗马帝国的传统,使之成为中世纪拜占庭政治制度的骨架。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拜占庭皇帝们始终缅怀罗马大帝国的光荣,特别是在拜占庭帝国早期,皇帝们无不以恢复和重振罗马帝国昔日辉煌为己任。
——摘编自徐家玲《走进拜占庭文明》
概括指出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拜占庭文明加以阐释。(13分)
18.(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1 公元800年教皇为法兰克国王加冕 图2 1789年华盛顿宣誓就职
图3 1901年英国大主教为国王加冕
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政治仪式各自反映出的基本政治内涵。
(12分)
19.(16分)下列地图分别是德国不同时期领土示意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1 1871年的德国
图2 1919年的德国
图3 1945年的德国
分别说明德国领土三次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16分)2021-2022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检测
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 3分,共 45分。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D C D B B A C D B C B C D B C
二、非选择题:
16.(14 分)
(1)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
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之后,党和国家统一全国思想,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恢复和发展,
改革开放逐渐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打开了新的局面。(4分)“小平您好”是 1984 年国庆
节游行时群众自发打出的标语。标语亲切表达了对邓小平所开创的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的认
同,表达了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衷心拥护。(4分)
(2)1980 年,中央在在东南沿海开放经济特区;80年代中期,中央进一步决定开放
14个沿海港口城市,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90 年代以后,内陆和沿边城市逐渐开放;2001
年中国正式加入WTO。(4分)我国的对外开放由南到北、由东到西层层推进,基本上形
成了一个宽领域、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面对外开放新格局。(2分)
17.(13 分)
特点:拜占庭文明是集多种文明为一体的独特的融合性文明。(3分)
拜占庭帝国独特的地理优势及历史地位促进了帝国文明的繁荣。宗教上承袭基督教,文
化上承袭古希腊,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官僚机构和立法制度)则大致源于罗马;独特
的地理优势便于吸收融合东西方文化;统治者的使命感也促进了拜占庭文明的繁荣。(6分)
拜占庭文明的独特地位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保存延续了希腊罗马文化;为文艺复兴
运动提供宝贵的精神营养;对欧洲近代法律产生重要影响。(4分)
18.(12分)
图 1:中世纪的西欧,国王的加冕典礼必须由教皇主持。这一现象反映了欧洲封建制初
期,权力分散,王权软弱;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王权受到教权的制约。
(4分)
图 2:华盛顿手扶宪法宣誓就职美国第一任总统。体现了美国独立后,制定 1787 年宪
法,确立“三权分立”原则,总统由选举产生,掌握行政权,是国家最高行政首脑;法律高
于一切。(4分)
图 3:1901 年英国大主教为国王加冕。体现了宗教改革后,英国建立了独立于罗马教
廷的新教;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国王虽然没有实际权力,只是虚位,但仍是国家仪式上
的象征,影响力比较大。(4分)
19.(16 分)
普鲁士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击败丹麦、奥地利和法国,完成统一。统一后德国迅速崛起,
与英国在世界范围内开始争夺殖民霸权,英德矛盾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逐渐演变
成两大军事侵略集团之间的冲突,最终导致一战爆发。(6分)
高三历史答案 第 1 页 (共 2页)
一战后德国战败,与战胜的协约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其部分领土分别被法国等国占
领。一方面削弱了德国的实力,另一方面短时间内维护了欧洲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但加剧
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引发了德国的不满和复仇情绪,为新的国际冲突埋下祸根。(6分)
因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推进和德国的战败,德国领土被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被
分区占领使德国逐步分裂成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这是美苏冷战的必然结果和重要表现,同
时又推动了两极格局的形成与发展。(4分)
注:此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案不拘所给答案的表述,意思相近且言之成理,
教师须酌情给分。
高三历史答案 第 2 页 (共 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