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集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说明:
1.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卷Ⅰ(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
八达岭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中雄伟壮观的一段,而穿行该区的京张铁路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筑的第一条铁路,其“人”字型的设计更是彰显了中国人的智慧(列车北上路线是由南部铁路线至青龙桥站,然后列车倒开由青龙桥站入隧道。)读图完成1~3小题。
图1
1. 从图中可以看出,长城的走向特点大致为
A. 沿等高线 B. 沿山脊线 C. 沿山谷线 D. 连接聚落
2. 图中能眺望到“八达岭关城”的地点是
A. 甲地 B. 乙地 C. 丙地 D. 丁地
3. 图中“人”字型铁路线的设计目的是
A.既方便停靠车站,又可降低坡度 B.避开河流,节省建设桥梁的成本
C.沿山岭分布,减少开挖遂道的成本 D.尽量平行等高线,缩短运输距离
下图示意江西省境内一幢乡村住宅楼某日不同时刻太阳光线。据此完成4~6题。
图2
4.前阳台正对的方向是
A.东偏北 B.西偏北 C.西偏南 D.南偏东
5.图示日出太阳光线最不可能出现在
A.1月 B.3月 C.7月 D.9月
6.该日该地日出时刻的地方时约为
A.3:30 B.5:30 C.7:30 D.9:30
构造等高线是指在地质图上某一岩层顶部海拔相同点的连线,可以直观地反映岩层的形态。下图为某区域同一岩层构造等高线和地形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图3
7.图示地质构造是
A.向斜山 B.向斜谷 C.背斜山 D.背斜谷
8.图中甲处该岩层的埋藏深度可能是
A.320米 B.350米 C. 380米 D.470米
2021年7月31日和8月1日,在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出现一种较为罕见的气象奇观——乳状云。乳状云常出现在对流旺盛的云底,是较冷的下沉气流与快速上升的较暖气流相遇形成的形状与牛乳房相似的云层。乳状云底部高度与上升气流的强度有关。下图为乳状云景观。据此完成9~10题。
图4
9.在形成乳状云的区域,最可能伴随其出现的天气是
A.暴雨雷电 B.阴雨霏霏 C.风和日丽 D.白雾茫茫
10.在下垫面温度决定上升气流强度的区域,云底较高的乳状云多出现在
A.黎明 B.午后 C.黄昏 D.午夜
下图是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该地春季地下水埋藏深度(地下水面距地面的垂直距离)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图5
11.若①②处有河流经过,则
A.①处地下水补给河水 B.②处可能是地上河
C.②处地下水补给河水 D.两处都是河水补给地下水
12.该地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四川盆地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湖陆风是发生在较大湖泊周围,风向和风速存在明显日变化的风。图6为我国西北地区某湖泊及其西北侧五个气象观测站的位置,图7是五个观测站不同季节的风速日变化曲线。其中“风速”是与简化湖岸线垂直方向上的风速分量,正值表示观测站测到的离岸方向,负值表示向岸方向,“全日平均值”为全天的平均风速,是认定湖风与陆风的风速标准。完成13~14题。
图6
图7
13.关于该地气象观测站测到的湖风,描述正确的是
A.湖风为离岸方向,夜晚以湖风为主 B.湖风为离岸方向,白天以湖风为主
C.湖风为向岸方向,夜晚以湖风为主 D.湖风为向岸方向,白天以湖风为主
14.该湖西北侧湖陆风强度的季节变化表现为
A.春季湖风最弱,陆风最弱 B.夏季湖风最强,陆风最强
C.秋季湖风最弱,陆风最强 D.冬季湖风最强,陆风最弱
北京时间2020年5月27日11时,中国八名测量登山队员再次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27°59'N,86°55'E)。在峰顶停留150分钟,将测量觇标立于珠峰峰顶,通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对珠峰高度进行精确测量,并顺利返回。图8为珠穆朗玛峰地理位置与测量工作图。据此完成15~17题。
图8
15.与珠峰南坡相比,北坡
A.雪线海拔较低 B.冰川数量较少
C.自然带更丰富 D.河谷发育更多
16.我国测量登山队员在峰顶只停留了约150分钟,在此期间
A.海口(110°10'E)太阳高度不断变大
B.洛杉矶(118°22'W)进入到新的一天
C.东京(139°41'E)旗杆日影逐渐变短
D.罗马(12°29'E)与北京始终在同一天
17.历史上多次珠峰登顶都选择在5月份,其主要原因是此时
A.季风转向期,风雪较少 B.白昼时段长,用时充足
C.冰雪消融多,线路安全 D.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
当河流流经地区的地壳运动是间歇性上升时,那么在地壳上升运动期间,河流以下切为主;在地壳相对稳定期间,河流以侧蚀和堆积为主,这样就在河谷两侧形成多级阶地。克里雅河发源于昆仑山,向北汇入塔里木盆地的沙漠中,下图为某科考队绘制的克里雅河出山口处河床至阶地剖面示意图,据此回答18~19题。
图9
18.高阶地与中阶地相对高差和表面倾角大小不同是由于地壳抬升的 不同
A.高度 B.规模 C.速率 D.年代
19.科考队发现该地阶地下部存在古老的砾石沉积层,其原始地貌可能是
A.风蚀沟谷 B.风积沙丘 C.三角洲 D.冲(洪)积扇
地下水库从水利工程定义为利用天然地下储水空间兴建的具有拦蓄、调节和利用地下水流作用的一种水利枢纽。下图示意滨海地下水库。据此完成20~22题。
图10
20.地下水库的功能主要有
A.蓄水、发电、航运 B.航运、发电、旅游
C.蓄水、供水、输送 D.供水、输送、旅游
21.该滨海地下水库建成后会
A.增加库区旱季供水量 B.降低库区的地下水位
C.加速库区水补给海水 D.增加库区的海水入侵
22.与传统的地表水库相比,地下水库的优势在于
①库区的水分蒸发损失小 ②库区的进水能力强
③库区淤积问题得以解决 ④库区的水体质量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丹霞梧桐是多年生小乔木,属国家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每年夏初开紫花,秋季叶子变黄。某科考小组调查发现,丹霞梧桐在该地主要分布在崖壁上。下图为该小组调查区域内丹霞梧桐分布情况,据此完成23~25题。
图11
23.丹霞梧桐最有可能属于
A.针阔混交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热带季雨林
24.丹霞梧桐的主要生长习性是
①耐盐碱 ②耐洪涝 ③耐贫瘠 ④耐干旱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5.丹霞山中难以见到成片分布的丹霞梧桐,究其原因是
A.植被种类众多 B.植株矮小
C.山中云雾多 D.分布位置独特
物候变化会造成鸟类迁徙行为发生改变。黑龙江某林区是重要的鸟类迁徙中途停歇地,一般每年2-5月候鸟陆续迁徙至此。观测表明,近15年来,该林区气候持续变暖,鸟类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峰值日和结束日相对稳定;不同到达次序的鸟类其迁徙时间变化程度也不同。据此完成26~27题。
26. 该林区有利于迁徙首到日明显提前的鸟类生存的主要条件是
A. 光照达标时间提前 B. 雨季到来时间提前
C. 食物恢复时间提前 D. 农业耕作时间提前
27. 推测迁徙到达时间明显提前的鸟类
A. 到达次序较早,受气温影响较弱 B. 到达次序较早,受气温影响较强
C. 到达次序较晚,受气温影响较强 D. 到达次序较晚,受气温影响较弱
我国西部山地内某小流域面积23.1 km2,海拔2 960~4 800 m,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95 mm,主要集中在7~9月,并随高程增大而增加。流域内景观类型多样,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下图为某小流域景观类型图。据此回答28~30题。
图12
28.该小流域内的
A.降水变化特点决定了带谱结构 B.冰川分布的下限高度基本相同
C.高寒草原是其所在山地的基带 D.稀疏林地可出现于各自然带内
29.高寒草甸与高山寒漠分属不同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素是
A.降水量 B.风速大小
C.气温 D.太阳辐射量
30.高寒草甸与高寒灌丛同属一个山地自然带,导致两者发生分异的主导因子是
A.地表水分 B.日照长短
C.空气湿度 D.土壤肥力
卷Ⅱ(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 (本题14分)
曲流景观是大自然的杰作,但其受到人类的干预越来越多,许多曲流景观正在消失。图13示意分布在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上的曲流,图14示意分布在太行山区深邃峡谷中的曲流。
图13 图14
(1)推测内蒙古高原东部草原地表曲流分布较多的自然原因。(6分)
(2)阐述镶嵌在太行山区峡谷中的曲流的形成过程。(4分)
(3)分析目前在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见不到曲流的人为原因。(4分)
32.(本题12分)
阿拉伯半岛是世界最大的半岛,气候干旱、沙漠遍布,大部分地区无常年河流,被称为无流区。图15为阿拉伯半岛地形图。依据图文资料及所学地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15
(1)简析该半岛大部分地区成为无流区的自然原因。(6分)
(2)甲地畜牧业较发达,推测其用水来源及其成因。(4分)
(3)有专家提出在本区实施人工增雨以缓解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你认为是否可行,并阐释理由。(2分)
33.(本题14分)
2008年3月19日,新疆伊宁县喀拉亚尕奇乡发生黄土滑坡,滑坡体堵塞皮里青河,形成堰塞坝,水位雍高后自然溃决。2017年3月24日,该处发生第二次滑坡。调查表明,皮里青河滑坡主要与水有关,一方面是地表水的侵蚀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地下水的冻融作用。图16示意皮里青河两次滑坡平面分布,图17示意伊宁县3月多年日平均气温变化情况。
图16 图17
(1)说出第一次滑坡对堆积区范围内皮里青河河床的影响。(4分)
(2)简述皮里青河附近黄土滑坡失稳的过程。(6分)
(3)说明气温在该地滑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分)
高三年级 地理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 分,计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10 BCADA BCBAB 11-20 CDBDB DACDC
21-30 ADCBD CBBCA
二.非选择题(3道题,共40分)
31. (本题14分)
(1)高原地形平坦开阔,河流落差较小,河流在侧蚀作用和堆积作用下易形成曲流;(4分)草原多植被,河岸抗侧蚀能力较强,曲流形成后能够得到长时期的保留。(2分)
(2)太行山区在地质史上地形平缓,河流形成曲流;(2分)后来,地壳缓慢抬升形成太行山,河流落差不断加大,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形成峡谷,原来的曲流形态保留在峡谷中。(2分)
(3)修筑防洪大堤,使曲流难以形成;(2分)对曲流进行人工裁弯取直以利于防洪和航运,使曲流难以保留。(2分)
32. (本题12分)
(1)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海拔低,无冰雪融水;地形平坦,沟谷发育少,流水不易汇聚;植被稀少,沙漠广布,易下渗,因而形成无流区。(满分6分。第一点必答,2分;其他两点以上合理的,得4分)
(2)甲地水源主要是地下水。原因:地势低,地下水埋藏浅或出露地表,便于利用。(4分)
(3)不可行。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大气中水汽少,人工降雨成本高。
或可行。理由:该地区气候干旱,水源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工增雨可加大水量,缓解当地缺水问题。 (理由合理2分)
33. (本题14分)
(1)河床向左岸(东北方向)偏移;(2分)河床变窄。(2分)
(2)受河流侵蚀(皮里青河凹岸,侵蚀作用强),坡脚黄土流失后退,坡体稳定性下降;(2分)当地冬季气温低,坡体雨雪及含水土壤冻结;(2分)春季气温回升快且昼夜温差大,反复冻融(日冻日融现象频繁)及重力作用使坡体土壤向下滑落。(2分)
(3)昼夜温差大,使冻土反复冻融,导致滑源区土体裂隙扩大、稳定性变差;(2分)气温升高,使坡表积雪和表层冻土融化,促使滑源区土体松软,增大坡体物质的滑动性。(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