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教案
【教学目标】
1.时空观念:回忆初中学习的中国古代历史年表,对清朝在中国古代史上的时序坐标进行定位,并与世界历史发展脉络相结合,了解这一时期世界联系的加强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等重大变革,引领学生结合中外历史素材创设合适情境,从而更好地从正反两方面理解清朝的统治措施,能够在时间轴上大致标出康雍乾盛世时期、《尼布楚条约》签订、英国光荣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
2.史料实证:形成时空观念后,在教材图文史料的基础上继续增加有用史料,针对网上纷繁复杂的史料指导学生学会辨别真伪,继续学习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形成正确观点;坚持论从史出,在合理逻辑和严密论证的基础上探究清朝历史,明白这一时期封建社会鼎盛局面之下的中国为何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3.历史解释:以时空观念的形成和多渠道获得的有效史料为依据,使学生对这一时期鼎盛与危机并存的历史现象形成自己的正确观念和态度,学会通过中外历史对比来分析清朝由盛转衰、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的原因,敢于表达自己的思考与观点,分析清朝统治措施及其影响。
4.唯物史观:我国清朝时期与世界形势的联系更加密切,在此背景下我国却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通过这一对比反思,使学生明白与时俱进、顺应历史发展规律的必要性。针对清朝包括闭关锁国在内的统治政策,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分析,以史为鉴,吸取经验教训。
5.家国情怀:结合《清朝疆域图》,使学生明白清朝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与版图奠定,再次肯定台湾、新疆、西藏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强化民族认同感,教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主权,加强对学生的情怀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及双重效果,清朝疆域的奠定
难点:现代中国版图的奠定,康雍乾盛世局面下的危机
【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特点,使用图示法、情境创设、问题驱动、合作探究、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等教学方法。
【教学流程】
课程导入:
结合课前预习的成果,对优秀学生的疆域简图进行展示,借此对本课进行导入:“清朝如此广大的疆域版图是在什么样的基础上奠定的?如何奠定的?”接着,展示清代宫廷画家徐扬的《盛世滋生图》,创设情境,再次提出问题:“清朝如此繁华的统治局面被称为什么盛世?这一盛世局面如何出现的呢?”,引出对第一子目“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的学习。
新课讲授:
1.康雍乾时期的君主专制
(1)创设情境:通过文字材料的介绍,如“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耕地先表现在荒地的大量开垦、耕地面积的扩大。康熙二十四年,全国共有耕地六亿亩,到乾隆帝去世,全国耕地约为10.5亿亩。清朝粮食产量比明朝万历时期增长了一倍之多,全国粮食产量则增至2040亿斤。当时随英国马戛尔尼使团来中国的巴罗估计,中国的粮食收获率为15:1,而当时的欧洲,粮食收获率居首位的英国也仅仅为10:1。清朝的经济和人口的增加还主要归因于美洲植物玉米、番薯、马铃薯的大力推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朝人口突破三亿大关,约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此外,天文学、绘画、医学等各个方面,也都有巨大进步。”创设情境,使学生明白康雍乾统治之下清朝的繁盛局面,并提出启发性问题:“清朝如何建立此般盛世局面的呢?”从而引出对清朝政治制度创新、经济发展措施、思想文化控制等内容的学习。
(2)合作学习:①奏折制度:通过史料的阅读与分析,如“从前做皇帝,外面送给皇帝的公事,先送到六部,皇帝拿出来的公事,六部也一定得先看。…寄信上谕是清代特有的,不按上述程序…譬如是有关经济财政问题的,送给江苏巡抚,连户部大臣也不能看。…如是则一切事情,全国中外各长官,都直接向皇帝发生关系,其他旁人全都不知道”使学生理解奏折制度的含义,学会分析奏折制度的影响。
②军机处:结合初中所学知识,鼓励历史知识程度较好的学生为大家讲解军机处的由来及影响,在此基础上补充史料“虽然军机大臣位极人臣,但在皇帝眼里毕竟只是奴才,所以办公室简陋得难以想像…皇帝在清晨处理政务,住在紫禁城外的军机大臣只能起得更早。从军机大臣王文韶的日记看,他一般在寅初入值。光绪七年元旦是丑正到值庐。散值的时间多在辰初或辰正”,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军机处在加强君权中的重要作用。
③文字狱:结合初中所学,鼓励大家踊跃发言,讲讲自己记忆中清朝“文字狱”的案件,教师进行史料补充,使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明白文字狱虽暂时利于清朝的社会稳定,但这种高压下的稳定非常脆弱,造成了社会恐怖,摧残了人才,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总结升华:通过高考题及时练习,在此基础上提出总结性问题:“对于这样一种高度强化的君主专制,你怎么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进行方法指导与答题示范。
2.清朝疆域的奠定
与上一节课知识相结合,在明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基础上,清朝继续强化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奠定了中国的广阔版图。
(1)创设情境:①引用郑成功《复台》一诗,开始学习清朝对东南地区的管理措施。结合初中所学知识,强调1683年,清政府设立台湾府,再次证实台湾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②结合初中所学知识,提问学生回顾关于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的内容;在知识回顾的基础上展示图文材料,再次证实东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③与上节课所学知识相结合,明白与明朝相比,蒙古地区疆域的变化及政府对蒙古地区统治措施的变化。通过《中国通史》的材料“清廷为了平定准部,不断用兵西北,耗费了大量人力和物力,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但对准噶尔部的平定,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了清朝政府对西北边疆地区的统治,打击了沙皇俄国的侵略势力”,启发学生思考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意义所在。
④通过材料展示,如“西藏的佛教规定,达赖或班禅以其转世“灵童”作为继承人。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转世灵童,清廷特别颁发金瓶,规定选定转世灵童时,要将找到的几个灵童的名字,用满文、汉文和藏文三种文字写在象牙上,装入瓶中。转世灵童由驻藏大臣擎签确定,然后报请朝廷批准,才能成为合法的继承人”,明白清政府在西南地区实行的驻藏大臣、金瓶掣签制度、理藩院、改土归流等管理措施,使学生从材料中总结出清政府因地制宜的地方管理方式。
(2)阶段小结:最后,展示清朝疆域图,引导学生感受清朝疆域版图的奠定,证实新疆、西藏、台湾等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不仅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也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得到巩固。
3.统治危机的初显
①新知学习:结合唐甄《潜书》“清兴五十余年矣。四海之内,日益贫困,农空、工空、市空、仕空”等史料,与上一子目相结合,教师提出启发性问题:既然盛世如此繁华,为何清朝开始由盛转衰呢?从而引出对第三子目的学习。
依据课前预习成果,鼓励学生展示自己整理的盛世之下的危机:人口膨胀、生态破坏、贫富差距、农民起义、闭关锁国等。教师进行史料补充,如“康乾时期由于人口政策的失误,导致巨大的人口压力,人口与耕地的矛盾更趋严峻。当时人们通过围湖造田和为围河造田,来开拓更多的耕地…毁塘、填沟、截河、占用河道造田、与水争地,成为全国性的问题,这不仅摧毁了本就脆弱的水利设施,而且酿成了更大的生态灾难。还有大规模水土流失,导致了乾隆年间出现大范围的江河湖堰淤塞。”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观念。
②深度延伸:结合《从清朝外交机构的变化谈中国外交近代化》中的材料“在朝贡外交体制下,中国没有专门办理外交事务的机构。外交事务由礼部和理藩院兼理。礼部是清朝管理对外事务的主要机构,但是外交只是其职能的一个方面,礼部的主要职责是管理礼仪、祭祀、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清朝外交仍然处于宗藩贸易体制下,朝贡是中外交往的主要表现形式…在中外交往中,中国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将外国使 臣均视为朝贡者,中外并没有形成平等的外交理念和礼仪。” 提出启发性问题:“综上所述,清朝的对外政策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吗?该政策将带来怎样的影响?”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鼓励学生表达,并展示答案示例。
课堂小结:封建制度发展到清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程度已经达到了顶峰,清朝前中期的皇帝为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创立了奏折制度,在紫禁城内设立了军机处继续强化皇权,在广大边疆地区也在顺应地方实际情况的基础上严格把控,收复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并设府管辖,签订《尼布楚条约》稳定东北,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与大小和卓叛乱后设置伊犁将军管理新疆,册封班禅并派驻藏大臣共同关系西藏,改土归流以加强对西南地区管理,偌大国土上出现了康雍乾盛世局面。但盛世之下掩藏着巨大危机:文字狱在加强对臣民思想文化控制的同时,也紧紧束缚了人们的头脑;错误的人口政策引发人口膨胀与生态破坏,白莲教领导下的农民起义也层出不穷;朝廷内部逐渐腐败,地方贫富分化加剧;随着世界联系的加强,海外贸易与发展资本主义逐渐成为当时的历史潮流,在此背景下为了自卫,自诩天朝上国的清政府却违背历史潮流,实行了闭关锁国政策,这些都预示着晚清即将在世界竞争中处于被动局面。
课堂练习:
1.(2020浙江)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术(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前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 D )
①避暑 ②练兵 ③围猎 ④处理民族事务
A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2016全国卷)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B )
A. 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 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 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 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3.(2014新课标)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C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作业布置:
见配套作业。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在上一节课对明朝政治制度变化、疆域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可以更好地理解本课关于清朝政治制度创新、疆域管理、对外政策与危机等内容。但对于如何透过盛世局面看出清朝社会的潜藏危机、如何评价清朝的外交政策等问题,仍需教师补充材料,进行引导,启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