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呼吸作用》第一课时教学设教学内容: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设计理念:本节课以演示和学生的探究为主,师生共同面对一系列的问题,通过演示,探究,讨论等方法,使学生获得圆满的答案。
教学目标:
1.知识: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2.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科学实验过程中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四、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以形象思维为主并向抽象思维过度的关键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植物的光合作用,但是对呼吸作用没有直观的感受,通过三个探究实验,让学生从现象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呼吸作用的基础知识。同时探究植物呼吸作用发生的部位的实验也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创新意识
五、重难点和关键:
重点:观察绿色植物的呼吸现象
难点:探究植物呼吸作用的发生部位。
关键: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学习运用归纳和推理的方法。
六、教学课时:2课时
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矿泉水瓶,澄清石灰水,绿豆,针筒,燃烧匙,蜡烛,火柴等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所用器材,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的演示录像,学生课前预习。
八、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观看动画)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下到储存蔬菜地窖有时会晕倒?
学生思考回答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就能解释这个现象,让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几个实验:
A 、甲、乙两个矿泉水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绿豆和煮熟了冷却至室温的绿豆,在温暖的箱子里放置一夜后,观察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讨论问题:
1、为什么燃烧的蜡烛放进甲瓶,就立即熄灭了?
2、什么甲瓶会缺少氧气呢
3、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是什么?
4、为什么将实验装置放到温暖环境中?
5、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创新,在家就地取材利用废弃的矿泉水瓶和超市购买的绿豆改进实验装置。讨论中引导学生判断甲瓶里缺少氧气,但不能得出“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结论,启发学生为什么不能得出“种子呼吸释放二氧化碳”的结论;如何验证种子呼吸必须释放二氧化碳呢?】
B、 同学们,我们通过第一个实验发现:甲瓶里的氧气减少了,那么甲瓶里的气体除了氧气减少还会不会有其他的变化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实验。
甲、乙两个矿泉水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绿豆和煮熟了冷却至室温的绿豆,在温暖的箱子里放置一夜后,用针筒抽取瓶内的气体,注入到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观察石灰水的变化。
播放种子萌发时释放二氧化碳的演示实验,并回答讨论问题:
1、为何要由漏斗加水到玻璃瓶內 (老师的演示实验是如何收集气体的?)
2、是什么气体使澄清的石灰水变得浑浊
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C、播放演示实验三:种子萌发时释放能量。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回答讨论问题:
1、甲、乙两个保温瓶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产生的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4、煮熟种子为什么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在学生认真观察和比较的基础上,重点引导思考甲瓶温度升高的原因是什么?热量从何而来?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呼吸作用的原理及意义打下基础。】
小结:上述三个实验的结果表明,萌发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时,不但吸收_______ ,释放_______ ,而且还会产生_______。
思考:萌发的种子能进行呼吸作用,是不是所有植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呢
【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实验前,先提出“是不是所有植物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的质疑性问题,引起学生争论和激发探究兴趣后,再引导学生参加实验探究活动。】
活动:探究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
学生填写表格: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实验步骤 材料 (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方案 预测实验现象 预测结论
甲 瓶 甲 瓶
乙瓶 乙瓶
得出结论:用新鲜的根、茎、叶、花和果实做实验材料,都能观察到植物的呼吸现象,这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在日常生产生活有哪些相关现象?
1、种子为什么要晒干再放入仓库?
2、为什么要松土?
3、卧室内能不能摆放较多的盆栽?
4、台风过后,我们要街道要清洗,叶片为色魔也要冲洗干净?
5、台风过后,为什么要排涝呢?
【用本堂课学习的内容解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将课本的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
九、板书设计
呼吸作用第1课时
一、观察植物的呼吸现象
种子萌发
二、植物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
吸收氧气
产生热量
释放二氧化碳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