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共45分)
1、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日晷是利用太阳的位置来测量时间的一种仪器。“赤道式日晷”是最简单、最常见的一种,其盘面平行于赤道面,晷盘上面和下面的刻度等分,晷针指向北极星方向。图1和图2分别示意我国北方某校园的日晷及其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
图1 图2
1.夏季,一天内晷盘上晷针影子的从上面看移动方向和角度状况是
A.顺时针,大于180° B.逆时针,大于180°
C.顺时针,小于180° D.逆时针,小于180°
2.根据图示日晷晷影位置,可推测此时为
A.上午 B.正午 C.下午 D.子夜
3.随着纬度增加,日晷晷盘与地面的夹角
A.不变 B.增加 C.减小 D.先增大后减小
地幔中的岩浆在某个固定位置上具有强烈上升的趋势,该固定位置被称为热点。当板块移动且板块上薄弱点经过热点时,岩浆会沿板块的薄弱点上升,并可能喷出地表,形成火山喷发,这种火山称为热点火山。随着板块移动,热点火山在板块表面留下一连串火山锥,在海洋上则形成岛链。图3是形成于某海洋的岛链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图3
4.据图可知,目前“热点”位于图中
A.①处附近 B.②处附近 C.③处附近 D.④处附近
5.由岛链的分布可知,此板块的移动方向
A.先往正北,再往西北 B.先往东南,再往正南
C.先往西北,再往正北 D.先往正南,再往东南
陷落柱是岩层中岩溶空洞塌陷,上部地层下沉形成的堆积体。煤炭采掘时遇到陷落柱,可能遭遇矿难事故,并给煤炭生产造成很大困难。图4示意某平原地区某一煤层底面在地下的分布与起伏状况。据此完成6~7题。
图4
6.图中陷落柱的最大垂直高度可能为
A.40米 B.80米 C.120米 D.160米
7.与图中陷落柱成因有关的表述是
A.背斜顶部多裂隙 B.向斜槽部易积水
C.煤层结构较松软 D.煤炭采空致塌陷
峡谷是在新构造运动迅速抬升和流水下切侵蚀作用下形成的谷地,是一种两壁狭长且陡峭、深度大于宽度的地貌景观。图5示意太行山峡谷横剖面。据此完成8~10题。
图5
8.关于太行峡谷形成的年代,从早至晚的次序为
A.V形峡谷、U形宽谷、盘状宽谷 B.U形宽谷、V形峡谷、盘状宽谷
C.盘状宽谷、V形峡谷、U形宽谷 D.盘状宽谷、U形宽谷、V形峡谷
9.下列对峡谷地区的地质推断成立的是
A.石柱地貌形成早于孤峰 B.地壳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峡谷处在火山地震带上 D.该河流走向受断裂带控制
10.图中峡谷流水侵蚀最强的时间可能为
A.11月~12月 B.4月~5月 C.8月~9月 D.10月~11月
雅丹地貌是河湖相沉积岩在风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土墩和沟槽地貌(图6)。乌素特地质公园位于柴达木盆地,拥有世界上仅有的一处水上雅丹地貌景观,被称为“中国西部的千岛湖”。 据此完成11~13题。
图6
11.此处水上雅丹地貌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④③①② C.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②
12.图中④时期的主要自然环境特点为
A.地壳下沉,气候干燥 B.地壳抬升,气候干燥
C.地壳下沉,气候湿润 D.地壳抬升,气候湿润
13.目前,乌素特地质公园中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冰川融水和地下水 B.雨水和冰川融水
C.季节性融雪和地下水 D.雨水和季节性融雪
冰川发育受气温、降水、海拔和地形的综合影响。冰川进退塑造了冰斗、U形谷等侵蚀地貌和侧碛垄等堆积地貌。侧碛垄是冰川退缩后在U形谷两侧堆积成的垄状地形。图7为我国某地区末次冰期冰川地貌图,5条U形谷以山顶为中心向周围延伸。据此完成14~15题。
图7
14.图中①②③三组侧碛垄形成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③②①
15.该地区冰川堆积地貌南坡比北坡保存完整的主要原因是
A.南坡降水多于北坡 B.南坡气温高于北坡
C.南坡海拔高于北坡 D.南坡坡度小于北坡
“日晕”现象是太阳光通过高空薄薄的云层时,受到云层中冰晶的折射或反射而形成的较为罕见的大气光学现象,往往预示着天气的变化,民间有“日晕三更雨”的谚语,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图8)。山东烟台市是“日晕”现象多发区,春夏之交出现率最高。某年4月16日11时,山东烟台市上空出现“日晕”奇观,16日20时烟台市偏北风开始增强,22时天空中飘起了小雨。据此完成16~18题。
图8
16.烟台“日晕”现象发生时未产生降水,所缺乏的降水条件是
A.水汽含量不足 B.空气下沉增温 C.空气上升冷却 D.凝结核缺乏
17.导致烟台该日“三更雨”的天气系统最有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准静止锋 D.反气旋
18.有利于日晕出现的天气条件是
①大气对流运动强烈 ②微风或无风 ③足够的水汽 ④锋面活动强烈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通过洞里萨河与湄公河相连,是湄公河的天然蓄水池。由于河湖关系非常复杂,会出现河流流向逆转的现象。图9为洞里萨湖周边区域图,图10示意磅湛和波雷格丹水文站水量年内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9~21题。
图9 图10
19.湄公河向洞里萨湖倒灌一般发生在
A.3月~5月 B.5月~9月 C.7月~9月 D.10月~次年5月
20.洞里萨湖和湄公河之间倒灌与补水主要取决于
A.流域面积 B.河床与湖床海拔 C.河湖水位差 D.洞里萨河落差
21.洞里萨河流向因季节而发生逆转带来的有利影响有
①增加洞里萨湖的蓄水量 ②减轻湄公河下游的洪水威胁 ③维持城市供水的持续稳定 ④缓解湄公河下游的旱情 ⑤保障湄公河下游航运稳定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⑤ D.②③④
读世界局部海域洋流示意图(图11),据此完成22~24题。
图11
22.影响图示M洋流形成的主要盛行风是
A.东南信风 B.盛行西风 C.极地东风 D.西南季风
23.图示N洋流对沿岸地区气候的影响是
A.增温减湿 B.降温增湿 C.降温减湿 D.增温增湿
24.图中①②③④海域最易形成大范围渔场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智利的阿塔卡马沙漠为被称为“世界干极”,平均年降水量小于0.1毫米。这里每隔一段时间,“沙漠开花”往往会和厄尔尼诺现象相伴发生(图12)。据此完成25~26题。
图12
25.与其他沙漠相比,阿塔卡玛沙漠被称为“干极”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副热带高压更强,形成降水更少 B.寒流更强,减湿更明显
C.光照更强,蒸发更旺盛 D.东南信风更强,上升气流明显。
26.厄尔尼诺现象和“沙漠开花”往往同时出现,其主要原因是厄尔尼诺现象导致
A. 该地气候变暖 B. 山区融水增多 C. 该地降水增多 D. 昼夜温差增大
读世界主要植被类型的气候分布范围图(图13),据此完成27~28题。
图13
27.图中甲地代表的植被类型分布面积最广的区域是
A.亚洲 B.非洲 C.大洋洲 D.南美洲
28.乙、丙、丁代表的典型植被是
A.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草原 B.常绿硬叶林、针阔混交林、苔原
C.针叶林、草原、苔原 D.阔叶林、苔原、草原
古诗云:“不望祁连山顶雪,错将张掖当江南”。图14为祁连山北坡地貌景观示意图,该区既具有南国风韵,又具有塞上风情,雪景、冰山、林海、草地、湖泊、碧水、沙砾相映成趣。图15为祁连山地“阴阳脸”图片,山坡林木葱郁的一侧为“阴脸”,山地草地青翠的一侧为“阳脸”。 据此完成29~30题。
图14 图15
29.推测图15照片的拍摄方向和造成祁连山山地“阴阳脸”的主要原因是
A.向东拍摄;“阴脸”为阴坡,光照少,蒸发较弱
B.向东拍摄;“阳脸”为陡坡,土层薄,土壤肥力低
C.向西拍摄;“阴脸”为北坡,土层相对比较南坡湿润
D.向西拍摄;“阳脸”为阳坡和夏季风的迎风坡,水热丰富
30.关于图14中所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诗描述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阴阳脸”现象说明山体垂直地带性差异明显
C.该地河流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属外流河
D.推测图示区域的主要交通线沿冲积扇边缘,呈东西走向分布
第Ⅱ卷 (共55分)
二、读图综合题(55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有植物界“活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的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市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具规模。图16为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17为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图与降水柱状(左右分别为阿克塔和杭州)图。
图16 图17
(1)描述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的地形特征。(6分)
(2)分析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多雨、多雾的原因。(6分)
(3)对照阿克塔的气候特征,评价杭州海岸红杉生长的气候条件。(6分)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每年6月至8月苏门答腊岛山脉东侧当地民众在森林山地放火烧荒,浓烟殃及到了马来半岛的旅游业。目前苏门答腊岛85%的森林都已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图18)
图18
(1)简述苏门答腊岛当地民众烧荒的理由。(6分)
(2)分析苏门答腊岛烧荒对马来半岛旅游业的影响。(8分)
(3)针对苏门答腊岛森林现状,提出保护的措施。(3分)
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洋县北部的华阳古镇,地处秦岭南坡腹地,境内的兴隆岭一带气候暖湿,有“西北小江南”的美誉。洋县东部的黄金峡介于秦巴山地之间,属古板块结合部。全长约53公里,可分为上、下两段,河道上段浅宽,下段深窄,两岸山林茂密。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由浊变清,故黄金峡有“过滤器”之称。图19示意洋县及周边地区。
图19
(1)简述黄金峡的形成地质过程。(4分)
(2)说明汉江水流经黄金峡后水质变清的原因。(6分)
(3)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角度分析兴隆岭一带被誉为“西北小江南”的原因。(10分)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地理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计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D D C A D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A D D C A B B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B C A B C D C A D
二、读图综合题(55分)
31.(18分)
(1)地形以山地为主(2分);沿海有狭窄平原(2分);地势东高西低(2分)。
(2)地处大陆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2分);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2分);沿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成雾(2分)。
(3)有利条件:夏季降水较多(2分)。
不利条件:夏季气温较高(2分);冬季气温较低(2分)。
32.(17分)
(1)处在热带雨林地区,土壤贫瘠(2分);烧荒增加土壤肥力(2分),减少病虫害,获得耕地,满足人口增加对粮食的需求(2分)。
(2)6-8月为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2分),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2分),苏门答腊岛烧荒产生的烟尘会吹到东北的马来半岛上,污染空气,使马来半岛旅游业受到影响(2分)。
(3)建自然保护区;采育结合;发展生态旅游;提高环保意识:禁止烧荒、砍伐。(任答3点得3分)
33.(20分)
(1)位于古板块汇合处,断裂发育,岩石破碎;(2分)经汉江水的长期下切侵蚀而形成峡谷(2分)。
(2)上段水流缓慢,有助于泥沙堆积(2分);山高谷深,两岸森林茂密(2分),人类活动较少,水土流失较小,进入峡谷的泥沙少(2分)。
(3)兴隆岭地处冬季风的背风坡,受冷空气影响较小(2分),冬季温暖(2分);夏季风的迎风坡(2分),暖湿气流受地形抬升,降水丰富(2分);黄金峡、酉水溪等谷地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成为东南暖湿气流的通道,水汽更加充足(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