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课件+作业)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图版(2019)高中地理 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课件+作业)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8 08:23:30

文档简介

INCLUDEPICTURE"课后演练.TIF" INCLUDEPICTURE "F:\\地理选择性必修2中图\\课后演练.TIF" \* MERGEFORMATINET
[基础过关]
读四幅农业景观图,完成1~2题。
1.形成四个地区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土壤 D.水源
2.下列关于四个地区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农业产品的商品率较低
B.乙农业与市场联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边地区
C.丙农业多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生产规模较小
D.丁农业生产活动分散,对自然环境不会产生影响
解析:第1题,中国北方和美国由于降水较少,发展旱地作物;橡胶是热带经济作物,对水热要求较高,分布在水热条件充足的地区;内蒙古降水较少,不适合发展种植业,适合发展畜牧业,因此形成四个区域农业生产方式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气候;地形、土壤、水源方面的差异较小,影响较小。第2题,从图中看,甲农业生产过程精耕细作,主要靠人力、畜力,由于人口多,农业产品主要以自给为主,商品率较低;乙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生产规模大,分布在美国的中央大平原地区,产品商品率高,出口较多,其分布不靠近市场;丙是种植园农业,生产规模大;丁在中国的内蒙古,该地由于过度放牧等活动造成草场退化,引起土地荒漠化现象。
答案:1.A 2.A
以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为中心的经济区被称为我国的“中三角”。读图,完成3~4题。
3.与长江三角洲相比,“中三角”地区具有的明显优势是(  )
A.工业基础雄厚 B.水陆交通便捷
C.自然资源丰富 D.劳动力素质高
4.下列关于“中三角”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商品农业发达,机械化水平高
B.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
C.城市带动农村,城镇化水平高
D.生态环境良好,环境质量优良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中三角”地区煤、铁等自然资源丰富,而长江三角洲自然资源贫乏,C项正确。长江三角洲工业发达,基础雄厚;地处我国沿海,水陆交通便利;多高新技术人才,劳动力素质高。第4题,“中三角”地区以水稻种植业为主,机械化水平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城镇化水平低;工矿业较多,环境污染风险较高。武汉、长沙、南昌三城市地理位置邻近,区域资源优势互补,产业差异性大,经济联系密切,发展潜力巨大。故选B项。
答案:3.C 4.B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两图所示地区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两地区农业发展都取决于灌溉水源 ②两地区多为粉沙性土壤 ③两地区水土流失都很严重 ④两地区皆全年少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6.下列关于两图所示地区生产、生活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图乙所示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 ②两地区都是我国重要的牧区 ③图乙所示地区是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 ④出现图乙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第5题,图甲所示为我国西北地区的坎儿井,图乙所示为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短缺,黄土高原夏季降水较多,但总体全年干旱,所以两地区农业发展都取决于灌溉水源,①正确;西北地区和黄土高原两地区多为粉沙性土壤,②正确;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较少,水土流失不严重,③错误;黄土高原夏季降水较多,多暴雨,④错误。故选A。第6题,图乙所示地区为黄土高原,该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谷子,①正确;黄土高原地区不是我国重要的牧区,②错误;黄土高原地区不是我国精耕细作的水稻产区,③错误;出现图乙居住景观的最主要原因是土质,④正确。故选B。
答案:5.A 6.B
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荷兰与我国江苏省地理位置的异同。
(2)荷兰的风车和拦海大坝是世界闻名的旅游景观,拦海大坝使荷兰拥有世界著名的围海造田景观。请分别说明风车和拦海大坝两处景观形成的地理原因。
解析:第(1)题,由荷兰和我国江苏省两地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可知,两地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亚欧大陆;从相对位置看,两地位于不同大洲,濒临不同大洋。第(2)题,分析荷兰风车景观形成的原因,应从风力资源丰富程度入手,主要考虑大气环流、地理位置。修建拦海大坝,有利于保护陆地免遭海浪侵蚀,有利于填海造陆。
答案:(1)相同点:都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北温带)、亚欧大陆。不同点:荷兰位于欧洲,西临大西洋(北海);我国江苏省位于亚洲,东临太平洋( 黄海)。
(2)风车:荷兰地处大陆西岸或大西洋(北海)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风力资源丰富。
拦海大坝:荷兰国土面积小,地势低洼,修筑拦海大坝可以防止海浪侵袭,有利于填海造陆(围海造田)。
[能力提升]
大量统计数据表明,许多植物的开花与昼夜的相对长度即光周期有关。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适宜光周期后才能开花,否则会一直处于营养生长状态。植物光周期现象与其地理起源和长期适应生态环境有密切关系。据此,完成8~9题。
8.下列关于四地植物光周期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双版纳终年气温较高,一般只有长日照植物分布
B.华北平原长日照植物在春末夏初开花而短日照植物在秋季开花
C.东北地区秋季日照时间短,只适合短日照作物生长
D.塔里木盆地晴天多,只适合长日照植物生长
9.某农科所研究人员在北京于4月30日将不同品种的大豆种子同时播种,结果表明开花期差别很大(见下表)。如果将东北大豆引种到北京种植,其结果是(  )
大豆品种 ① ② ③ ④
原产地 南京 北京 锦州 佳木斯
原产地开花期 8月下旬 7月中旬 7月下旬 7月上旬
北京开花期 9月1日 7月19日 7月2日 6月5日
原产地播种到开花日数 90 80 71 55
北京播种到开花日数 124 80 63 36
A.提前开花结实,产量提高
B.开花推迟,产量提高
C.提前开花结实,产量降低
D.开花推迟,产量降低
解析:第8题,西双版纳纬度较低,虽然终年气温较高,但是昼长一般为12小时,不适合长日照植物生长,A项错误。华北平原纬度较高,夏季白昼很长,长日照植物适合在夏季生长,在春末夏初开花,而短日照植物在秋季开花,B项正确。东北地区秋季日照时间短,适合短日照作物生长,但是夏季白昼很长,适合长日照植物在夏季生长,C项错误。塔里木盆地晴天多,既适合长日照植物在夏季生长,也适合短日照植物在秋季生长,D项错误。第9题,大豆属于短日照植物,东北的大豆引种到北京,因北京纬度较低,夏季昼长变短,开花期时昼长短于大豆的临界日,提前获得短日照条件,而使开花期提前。但由于开花过早,生育期缩短,植株还很小,所以结实少,产量降低。故选C项。
答案:8.B 9.C
(2020·浙江卷)下表为2019年我国四大地区部分指标统计表。读表,完成10~11题。
指标 四大地区
甲 乙 丙 丁
土地面积占全国比重/% 8.2 10.7 9.5 71.6
人口占全国比重/% 7.7 26.5 38.6 27.2
人均GDP/万元 4.7 5.9 9.4 5.4
注:数据未包括我国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10.甲、乙、丙、丁中,代表中部地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1.我国四大地区中(  )
A.东北地区工业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
B.西部地区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C.中部地区的城镇化水平低于东北地区
D.东部地区第一产业比重高于西部地区
解析:第10题,根据题目可以判断,我国四大地区为东北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甲地区的土地面积和人口占全国比重都最小,为东北地区;丁地区土地面积占全国比重最大,为西部地区;丙地区人均 GDP最高,为东部地区。故乙地区为中部地区,B项正确。第11题,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城镇化水平较高,中部地区经济较落后,城镇化水平较低。东北地区作为老工业基地,工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体。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均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第一产业比重低于西部地区。故选C项。
答案:10.B 11.C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干线航道上起云南水富港,下至长江入海口,全长2 843千米。2016年《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确立了长江经济带以长江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下图为长江流域示意图,2003年6月1日,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
(1)说明长江经济带以长江水道为依托的原因。
在“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指导思想下,长江沿岸的湖北荆州着重发展文化旅游、电子与电气系统、信息安全系统等产业,推广稻田养鱼和稻田养虾。
(2)说出荆州当前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简述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世界上第一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第一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行。
(3)阐述上海作为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举办地的优势条件。
解析:第(1)题,长江经济带以长江水道为依托的原因可以从长江水系、水文特征及航运价值等角度分析。长江干流横贯东西,连通长江经济带的东、中、西部;支流多,南北大致对称,联系地区广,经济腹地面积大;上游地区水能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通航能力强。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荆州市重点发展的电子与电气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稻田养鱼和养虾属于生态农业;文化旅游属于服务业。该模式有利于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经济发展,实现产业升级;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第(3)题,上海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的优势条件可以从其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大型展览的接待能力及交通优势等角度去阐述。
答案:(1)长江干线航道长,呈东西向,有利于促进我国东、中、西部经济联系;支流航道多,南北大致对称,联系地区广;长江(及支流)流量大,江宽水深,通航能力强;水能和水资源丰富,沿线城市密集。
(2)方向:以文化旅游等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生态农业为主。影响:实现产业升级,增加经济效益;减轻环境污染,改善城市及长江生态环境;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
(3)上海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区开放程度高,对外联系紧密;交通便利,便于国内外商务人员集散;上海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餐饮住宿和会展等基础设施好,便于商务人员活动。
PAGE章末综合检测卷(一)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下图示意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区域中,具有明确界线的是(  )
A.行政区域    B.文化区域
C.植被区域 D.气候区域
2.在图示区域中,县级界划分的主要依据可能是(  )
A.河流 B.湖泊
C.交通线 D.山脉
解析:第1题,具有明确界线的区域是行政区域。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虚线是县级界,而县级界正好与图中地势较高的、两条河的分水岭重合,所以山脉为图中县级界划分的主要依据。
答案:1.A 2.D
美墨边境墙是美国为阻止非法移民而沿美墨国界线修建的隔离墙,始建于2006年。2017年特朗普就职美国总统后,宣布继续修缮、扩建美墨边境墙。下图为美墨边境墙景观图。读图,完成3~4题。
3.从2006年至2017年,原有美墨边境墙的位置一直是稳定不变的,这直接反映了(  )
A.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 B.区域之间的联系性
C.区域之间的差异性 D.区域之间的连续性
4.众多以美国为主要销售市场的墨西哥服装企业集聚在美墨边境墙附近投资建厂,其优势区位是(  )
A.原料充足 B.地价便宜
C.劳动力丰富而廉价 D.产品运输成本低
解析:第3题,美国和墨西哥是国家,国界线明确。从2006年至2017年,原有美墨边境墙的位置一直是稳定不变的,这直接反映了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第4题,墨西哥服装企业集聚在美墨边境墙附近投资建厂,产品以美国为主要销售市场,其优势区位是距离消费市场(美国)近,可降低运输费用,从而降低产品运输成本。
答案:3.A 4.D
(2020·全国卷Ⅱ)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下图所示区域有1 700多个行政村,其中 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读图,完成5~6题。
5.与图示区域中地名“河”“梁”“柳”相关的自然要素依次是(  )
A.水文、地貌、植被 B.地貌、水文、植被
C.植被、地貌、水文 D.水文、植被、地貌
6.图示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表明乙地区(  )
A.风俗习惯改变 B.土地利用结构稳定
C.人口迁徙频繁 D.自然环境变化较大
解析:第5题,由材料可知,地名常和所在地特定时期的地理环境有关,图示区域中有85%以上村名与自然要素或地理方位等有关。根据图示可以看出,该区域中河流较多,所以部分地名含有“河”字,河流属于水文要素,故 B、C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该区域处于毛乌素沙地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根据所学可知黄土高原典型地貌为塬、墚、峁,所以与地名“梁”(墚)相关的自然要素是地貌。毛乌素沙地曾经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多种植耐旱的沙柳等,沙柳等生长的地方水源条件较好,利于形成聚落,“柳”属于植被要素。故A正确,D错误。第6题,由材料可知,图示区域大部分村名与自然要素和地理方位等有关。根据题干可知,甲、乙两地区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很高,说明以前甲、乙两地区流水地貌发育。而根据图示可知乙地区目前河流分布较少,说明乙地区自然环境变化较大,D正确。一个地区的风俗习惯不会轻易改变,根据材料也无法得出该区域人口迁徙情况,A、C错误。土地利用结构是一定范围内的各种用地之间的比例关系或组成情况,与地名中“河”“沟”“湾”等出现的比例无关,B错误。
答案:5.A 6.D
下图为 2018年12月—2019年2月我国部分城市的太阳上岗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统计资料。读图,完成7~8题。
7.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 B.地形
C.天气 D.海陆分布
8.造成同期太阳上岗率普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  )
A.降水季节变化大 B.降水年际变化大
C.全球气候变暖 D.气温年际变化大
解析:第7题,太阳上岗率指同期实际上岗时间与理论最大时间值之比,影响各城市太阳上岗率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晴天数越少,太阳上岗率越低,C项正确;纬度、地形、海陆分布不是影响太阳上岗率的主要因素,A、B、D项错误。第8题,影响太阳上岗率的主要因素是天气,故推测同期太阳上岗率普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年际变化大,受季风影响,有的年份降水量大,导致太阳上岗率小,B项正确。
答案:7.C 8.B
图甲为山西省忻州市河头村黄土高原民居(窗户分为上下两层,上面为白色的麻纸,下面为玻璃),图乙为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王下乡洪水村的金字形茅草屋。读图,完成9~11题。
9.图甲的窗户上面是麻纸,下面是玻璃的原因(  )
A.夏季增强太阳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
B.夏季削弱太阳辐射,冬季阻挡大气辐射,热量不易散失
C.夏季增强大气逆辐射,冬季削弱太阳辐射,散失热量
D.夏季增强地面辐射,冬季削弱地面辐射,热量不易散失
10.金字形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的原因是(  )
A.防止蛀虫 B.抵御台风
C.美观大方 D.空气流通
11.甲、乙两地民居景观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候不同 B.距海的远近
C.海拔 D.生活习惯
解析:第9题,由题可知,夏季太阳高度大,太阳辐射强,麻纸是白色,起到反射太阳辐射作用,削弱到达屋内的太阳辐射,冬季太阳高度较小,太阳辐射能穿过玻璃到达屋内,玻璃透光有利于太阳辐射进入,玻璃阻挡大气辐射,热量不易散失。第10题,金字形屋顶的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对防止蛀虫作用不大;金字形茅草屋的房屋结构本身不能抵御台风的侵袭,故两端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抵御台风意义不大;美观大方不是其考虑的主要原因;图乙民居地处海南,主要以热带雨林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为主,终年降水多,潮湿闷热,故用藤条搭成不封闭的网格主要是加强空气流通,使居住条件更加凉爽舒适。第11题,由于两地地理位置不同,导致气候不同,热量条件不同,为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两地民居产生了不同的特征。
答案:9.B 10.D 11.A
气候舒适度主要与气温、湿度、风速等因素相关。下图示意中国4个城市气候舒适度的月变化。读图,完成12~13题。
12.甲、乙、丙分别是(  )
A.贵阳、西安、长春 B.昆明、海口、哈尔滨
C.兰州、上海、沈阳 D.南宁、武汉、石家庄
13.与其他城市相比,甲地气候较舒适的原因是(  )
A.终年受盛行西风影响,温和湿润
B.台风的光临缓解了当地的旱情
C.地处热带地区,全年接受太阳辐射稳定且均匀
D.纬度较低且地势较高
解析:第12题,甲地全年气候都比较舒适,特别是夏半年,昆明四季如春,夏季因地势高,气候凉爽,所以最舒适;乙地冬季舒适,夏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的南方,夏季气温太高,冬季气温适宜,应为海口;丙城市夏季舒适,冬季不舒适,表明该城市位于我国北方,夏季气温较高,冬季寒冷,应为哈尔滨。第13题,结合上题可知,甲、乙、丙分别为昆明、海口、哈尔滨,与海口相比,昆明地势较高,故夏季较海口舒适;与哈尔滨相比,哈尔滨纬度较高,昆明的纬度较低,昆明的冬季较哈尔滨舒适。
答案:12.B 13.D
“稻客”是指专业帮别人收割水稻的人群,主要来自山东、河南、江苏北部等北方地区。每年6月底,“稻客”带着小型收割机来到广东开始一年的丰收之旅,然后依次到湖南、湖北、安徽等地,9月再次来到广东秋收。据此,完成14~16题。
14.“稻客”迁徙路线主要反映了我国各地水稻存在(  )
①品种差异 ②播种期差异 ③熟制差异 ④种植技术差异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5.“稻客”现象表明我国(  )
A.南方农村地区农户观念改变
B.南方农村地区经济较发达
C.北方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
D.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
16.近年来“稻客”规模逐渐减小,其原因最可能是水稻种植区(  )
A.大规模调整农业结构 B.劳动力增多
C.经济收入减少 D.机械化水平提高
解析:第14题,“稻客”的迁徙路线基本是从南向北再向南,说明水稻的成熟期存在南北差异,这主要是受热量条件的影响。越往南,纬度越低,热量条件越好,播种期越早,收获期也越早,②正确;“稻客”9月再次来到广东秋收,说明该地种植的是双季稻,故作物熟制也影响“稻客”迁徙路线,③正确;“稻客”迁徙与作物品种、各地种植技术差异无关,①④错误。综上,选择D项。第15题,“稻客”现象表明,我国南方水稻种植区农户由以前自己靠人力收割水稻,改变为雇用劳动力靠机械收割水稻。其中固然有南方农村地区经济较发达的因素,但主要与南方农村地区农户观念的转变密切相关,A项正确。“稻客”现象并不能完全体现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B、C项错误。6月底,北方已经完成冬小麦的收割,北方农村地区农户利用农闲时间当“稻客”获得经济收益,故“稻客”现象不能说明北方农村地区劳动力不足,D 项错误。第16题,某地农业结构是在漫长的区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短期内不可能大规模改变,A项错误。劳动力增多会对“稻客”规模产生影响,但这不可能是主要影响因素,B项错误。水稻种植区的经济收入与“稻客”的关系不大,C项错误。近年来“稻客”规模逐渐减小,说明南方水稻种植区对“稻客”的需求减少。“稻客”规模减小最可能是因为南方农村地区农户在“稻客”的影响下自己购买了水稻收割机械,提高了机械化水平, D项正确。
答案:14.D 15.A 16.D
二、综合题(共3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截至2018年6月,我国已成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下图为我国国家级新区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 河北雄安新区(如下图所示)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地处北京、天津和保定腹地。
(1)影响国家级新区划分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2分)
(2)将下列各国家级新区与其目标定位进行正确匹配。(6分)
A.雄安新区:__________;B.浦东新区:__________;
C.舟山群岛新区:________。
①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②打造中国重要现代海洋产业基地
③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3)“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简述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合理措施。(6 分)
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划分的主导因素为政策。第(2)题,各区域应根据自身的特征因地制宜发展,雄安新区的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浦东新区的定位是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舟山群岛新区的定位是打造中国重要现代海洋产业基地。第(3)题,生态城市建设可从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个角度分析。
答案:(1)政策
(2)① ③ ②
(3)保护环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城市建设中,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城市景观建设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一致。
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 下图示意秦岭南北地理要素剖面。
材料二 陕西省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境内的最高点为太白山,其海拔为3 767米,最低点海拔为740米,平均海拔在1 000米以上,年均降水量约为800毫米。下表示意太白县四季平均气温资料。
月份 3—5 6—8 9—11 12月至次年2月
平均气温 5.4 ℃ 19 ℃ 7.7 ℃ -3.7 ℃
(1)比较说明西安与汉中的主要气候特点。(6分)
(2)说明甲、乙两地在农业发展方面的异同点,并分析形成差异的原因。(8分)
(3)太白县的发展方向之一是打造生态休闲产业,分析其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6分)
解析:第(1)题,注意材料一剖面图中西安、汉中分别处于秦岭的北、南位置,结合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西安地处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汉中地处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受夏季风影响较小,年降水量较汉中少;西安所处纬度较高,所以年均温较汉中低,气温年较差比汉中大。第(2)题,甲、乙两地因位于山前冲积平原,地势平坦,主要发展种植业。但两地的农业类型与种植作物不同,其原因在于两地气候条件不同。由图可知,甲地位于秦岭以南的汉水谷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水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水田农业,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乙地位于秦岭以北的渭河平原,地处暖温带,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适合发展旱地农业,粮食作物以小麦为主。第(3)题,由材料二可知,太白县地处秦岭腹地,以山地地形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冬季气温在0 ℃以下,夏季凉爽,植被茂密,空气良好等都为生态休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答案:(1)两地气候类型不同,西安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汉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西安年降水量较汉中少,年均温较汉中低,气温年较差较汉中大。
(2)相同点:甲、乙两地位于山前冲积平原,主要发展种植业。不同点:甲地为水田农业,以种植水稻为主;乙地为旱地农业,以种植小麦为主。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两地气候条件的不同,甲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乙地是温带季风气候。
(3)地处秦岭山地,地表崎岖,地貌景观丰富;海拔较高,植被茂盛,夏季凉爽,气候适宜。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指出甲、乙两地地形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6分)
(2)说明图中泉的成因。(6分)
(3)比较丙村与丁村规模的差异及其主要自然原因。(6分)
解析: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判断甲乙两地的地形差异,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析其形成原因。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位于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地;乙地位于断层相对下沉的一侧,后由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第(2)题,注意图中断层信息,由此推断泉的成因。从图中可以看出,地下水水位的位置,地下水顺势向低处汇集,在黏土层与粉沙层的交界处出露地表形成泉水。第(3)题,据图比较丙村与丁村规模的差异,根据地形、灾害威胁分析其自然原因。丙村庄位于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洪水威胁小;丁村庄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洪水威胁大,故丙村庄的规模大于丁村庄。
答案:(1)甲地位于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地壳抬升,(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流水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山地;乙地位于断层相对下沉的一侧,后由流水沉积形成冲积扇。
(2)地下水顺势向低处汇集,在黏土层与粉沙层的交界处出露地表形成泉水。
(3)丙村庄的规模大于丁村庄。原因:丙村庄位于中下游的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开阔,土层深厚,洪水威胁小;丁村庄位于山前冲积扇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土层较薄,洪水威胁大。
PAGEINCLUDEPICTURE"课后演练.TIF" INCLUDEPICTURE "课后演练.TIF" \* MERGEFORMAT
[基础过关]
读甘肃省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见图甲)和甘肃省干湿区的划分示意图(见图乙),完成1~2题。
1.甘肃省四类干湿区的划分依据是 (  )
A.积温的多少
B.年降水量的多少
C.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
D.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2.下列关于图乙中各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每个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和形状
B.每个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C.各区域没有明确的区域特征
D.区域内部特征完全不同
解析:第1题,由图甲可知,甘肃省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但四类干湿区与年降水量分布又不完全一致,故甘肃省以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为依据,被划分为四类不同的干湿区。 D 项正确。第2题,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地域范围和界线,有明确的区域特征,各区域内部特征相对一致,并与其他区域有所区别。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
答案:1.D 2.A
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其主题是“新时代,共享未来”。展会期间,各国或地区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展品 。据此,完成3~4题。
3.“共享未来”“各国或地区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展品”,体现的区域特征是(  )
①整体性 ②开放性 ③差异性 ④动态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下列展品最可能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是(  )
①机器人 ②可可 ③精密仪器 ④低端手工艺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第3题,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材料信息“共享未来”体现了区域的开放性;材料信息“各国或地区都展示了自己独特的展品”体现了区域的差异性。B项正确。第4题,发展中国家的展品主要是科技含量低的初级产品,如可可、低端手工艺品等;机器人及精密仪器的科技含量高,符合发达国家的展品特征,D项正确。
答案:3.B 4.D
下图是以元代马致远的著名思乡名句“小桥流水人家”(《天净沙·秋思》)为题材所作的画卷。读图,完成5~6题。
5.画中美景最可能出现在(  )
A.东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长江三角洲平原
D.宁夏平原
6.有关该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
B.该区域的耕地类型以旱田为主
C.该区域农作物主要是小麦、大豆和玉米
D.该区域的农作物一年两到三熟
解析:第5题,“小桥流水人家”反映了我国南方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的景观,故画中美景最可能出现在长江三角洲平原。第6题,该区域属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区域边界是过渡性的;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该区域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我国南方地区的农作物一年两到三熟。
答案:5.C 6.D
7.读山东省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东自古人杰地灵,风景优美。其西部地区文化古迹众多,如聊城的光岳楼、山陕会馆,济宁的太白楼、曲阜的“三孔”;东部半岛地区风景名胜众多,如崂山、昆嵛山风景区。读图,分析形成这种区域差异的原因。
(2)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猛,与西部地区的差异日渐突出。你认为应该如何协调山东省东西部之间的发展,以实现优势互补,缩小差异,共同发展呢?
解析:第(1)题,聊城、济宁位于鲁西北平原,是京杭大运河附近著名的城市,交通便利,经济、文化繁荣,形成了很多文化古迹;东部半岛地区多丘陵,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秀丽多样,形成了众多风景名胜。第(2)题,依据区域的开放性特点,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与西部欠发达地区可以在技术、资金、资源、劳动力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答案:(1)西部地区多平原,历史上交通发达,经济、文化繁荣,形成了很多文化古迹。东部半岛地区多丘陵,气候温和湿润,自然风光秀丽多样,形成了众多风景名胜。
(2)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可以给西部地区提供技术、资金支持;西部地区可以给东部地区提供资源、劳动力支持。
[能力提升]
太行山脉位于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绵延400余千米,“太行八陉”即古代晋、冀、豫三省穿越太行山相互往来的8条咽喉通道,是三省边界的重要军事关隘所在地。现今“太行八陉”已被公路、铁路变成了通途,昔日的军事关隘已成为经济发展的大动脉。据此,完成8~9题。
8.“太行八陉”因公路、铁路而变成了通途,说明区域的界线(  )
A.先以屏障功能为主,后向联系功能转变
B.只具有屏障功能,阻抑区域相互渗透
C.先以联系功能为主,后向屏障功能转变
D.只具有接触功能,促进区域相互联系
9.“太行八陉”的变迁可以促进太行山脉东西两侧(  )
A.自然地理特征趋于相似
B.人口密度日益接近
C.农业地域类型趋于相同
D.风俗习惯日益接近
解析:第8题,“太行八陉”昔日是军事关隘,而今因铁路、公路变成了区际联系的通途,说明区域的界线先以屏障功能为主,后向联系功能转变。第9题,铁路和公路的修建,促进了太行山脉东西两侧的人口流动,使得太行山脉东西两侧的风俗习惯日益接近,D 对;自然地理特征不会因为交通条件的改善而趋于相似,A错;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与自然条件有关,C错;人口密度主要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有关,华北平原经济较黄土高原发达,人口密度较黄土高原大,交通的改善有利于促进人口由黄土高原向华北平原迁移,因此太行山脉东西两侧人口密度不会日益接近,B错。
答案:8.A 9.D
有着“东方好望角”之称的某沿海小镇,迎接了中国大陆新千年的第一缕曙光。这里房屋、道路依地势而建。在方圆四五平方千米的山坳里,房屋多用石块砌成,屋顶瓦片也多压着石块,形成“屋咬山,山抱屋”的石砌建筑群(见下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该镇位于(  )
A.海南省     B.广东省
C.浙江省 D.山东省
11.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  )
A.寒潮 B.台风
C.泥石流 D.冰雹
解析:第10题,大陆新千年是指2000年1月1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短,日出越晚。海南省和广东省纬度位置较低,但是沿海地势都比较低平,山地少。山东省纬度位置较高,日出相对较晚,浙江省纬度位置低于山东省而且浙江省沿海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因此该镇位于浙江省。第11题,通过房屋的位置(沿海、山坳),房屋的用材(石块),建筑群的形态(“屋咬山,山抱屋”),可推测该镇石砌建筑主要是为了抵御台风, B选项正确;浙江省受寒潮影响小,A选项错误;该镇石砌建筑并没有明显的抵御冰雹灾害的作用,D选项错误;山坳地形易遭受泥石流侵袭,C选项错误。
答案:10.C 11.B
1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到2020年东北地区振兴的奋斗目标是将东北地区建设成为综合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和能源保障基地,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和农牧业生产基地,国家重要的技术研发与创新基地,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材料二 下图为东北地区图。
(1)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区域的特征入手,分析把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与黑、吉、辽三省同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
(3)从区域发展角度简要分析东北地区与长江三角洲相比存在的主要优势和劣势。
解析:第(1)题,材料中所呈现出的区域特点是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第(2)题,内蒙古东部与黑、吉、辽三省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间具有较强的内在联系。第(3)题,可从区域范围、资源、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水平等方面分析。
答案:(1)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范围和界线,并有明确的区位特征
(2)从区域的整体性看,它们在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从区域的开放性看,它们之间存在着较强的内在联系。
(3)优势:地域广,煤、铁、石油、土地、森林等资源丰富。劣势:经济相对封闭落后,科技水平低。
PAGE(共305张PPT)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地理位置 经纬度
位置 ××半球(东、西、南、北);经纬度(点)、经纬网范围(面);特殊经纬线(如赤道、本初子午线、180°经线等)
海陆位置 ××大陆的××方位,××方位临××海、岛,地处××内部等
相邻地区的位置 与××国家接壤、与××行政区相邻,位于××地区的××方位等
经济位置 位于××经济区,邻近或远离××经济区等
交通位置 靠近重要交通要道(枢纽),控制××海峡等
气候 气温 终年高温(严寒);夏季高温;冬季温和;气温日(年)较差大(小)
降水 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集中于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地形 地形类型 以山地、丘陵(高原、盆地)为主,××类型分布在××方位
地势起伏状况 地势起伏大(小);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倾斜)
特殊地貌 如喀斯特地貌、黄土地貌等
海岸线 平直或漫长、曲折
河流 水文特征 水量大(小);汛期长(短),有明显夏汛;有
(无)结冰期;含沙量大(小);水能丰富
水系特征 流域面积大(小);流程长(短);支流多(少),
(南北)对称分布;河网密布(稀少);水系形
状,如放射状水系、向心状水系等
土壤 类型及肥力状况 肥沃的黑土(紫色土、水稻土);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含水量低(高)
植被 类型、覆盖率 ××植被类型为主,如以亚热带常绿阔(硬)叶林为主,植被茂密;以草原、荒漠为主,植被稀少
特征 常绿阔叶林:树冠浑圆,叶面多呈革质,表面光滑,无绒毛,质地较硬;
荒漠植被:大多根系发达,叶面退化呈刺状
资源 种类、数量、质量 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森林资源、旅游资源、水资源、水能资源等丰富(短缺)
环境问题 类型 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水污染;
生态破坏,如荒漠化、水土流失;
资源短缺,如水资源短缺;
全球性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
自然灾害 类型 气象灾害,如台风、暴雨(雪)、干旱、寒潮;
地质灾害,如地震、滑坡;
水文灾害,如洪涝、凌汛、风暴潮;
生物灾害,如虫灾、鼠灾
思考方向 答题术语
农业 农业类型 种植业、牧业、林业、渔业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等
其他 耕作制度或熟制、作物种类、耕地类型(水田、旱地)
工业 工业生产特征 地域分布、主要部门及结构、发达程度、技术水平等
区位条件 自然条件:主要为原料、水源、燃料;
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数量、价格、素质)、土地价格、科技等;环境条件
城市 城镇化水平(高、低)、城市布局特点、城市区位因素、城市环境问题
交通 交通运输线、交通枢纽、交通运输网的密度、影响交通线布局的主要区位因素
要素 区域
东部季风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青藏高寒区
地形 海拔较低,以平原、丘陵、高原为主 海拔较高,以高原、盆地为主 海拔最高,主要是高原、高山
气候 季风气候,夏季普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
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高原和高山气
候,气温较低
植被、土壤 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多为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植被为草原、荒漠,土壤为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植被主要为荒
漠、草原及高山草原灌丛,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代表性动物 熊、松鼠、熊猫、梅花鹿 骆驼、黄羊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
水文 外流河 多属内流河 西北部属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发源地
农业 农耕业发达 畜牧业为主,有灌溉农业和绿洲农业 高寒牧业、河谷农业
城市 众多 较少 很少
人口 稠密 较少 很少(共305张PPT)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因素 差异形成的原因
农业 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差异→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产量等差异;
市场、交通、劳动力、政策、科技等社会条件差异→机械化、生产率、商品率等差异
工业 资源、市场、劳动力、科技、交通、政策等差
异→工业类型、规模等差异
人口 区域耕地、水资源等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状况、科技发展水平、开发历史等社会条件差异→人口规模、密度、增长速度等差异
城市 地形、气候、河流、资源、交通等差异→城市形态、数量、规模、发展水平等差异
交通 地形、位置、经济、科技、人口等差异→交通方式、通达度等差异
项目 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范围 冀、京、
津、鲁、
苏、浙、
沪、闽、
粤、琼 黑、
吉、辽 晋、豫、皖、鄂、湘、赣 内蒙古、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桂
发展状态 社会经济相对发达,处于领先地位 老工业基地振兴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速崛起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西部大开发
产业结构 先进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轻工业和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以重工业为主导 第一产业还占较大比重,工业发展具有过渡特性 第一产业还占较大比重,重工业为主
工业化 进程快,工业产值占比大,外资、民营企业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进程较快,但以传统工业为主 相对滞后,传统工业为主体 相对滞后,传统工业为主体
城镇化水平 高,城市密度大 较高 较高 低,城市密度小
对外开放程度 开放时间早,开放程度高 开放程度较低 开放程度较低 开放程度较低
优势条件 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工业区;交通
(尤其海运)便利;经济的国际化程度高 为我国主要的农业基地、重工业区;交通便利 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农林牧产品重要产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
富,重工业发达;交通便利 国界线长,利于发展边境贸易;能源、矿产资源丰富;西南地区水力资源丰富
存在问题 能源、原材料不足;北方缺水;江河下游地区洪涝灾害多发 能源、原材料不足;淡水资源缺乏;东北林区过度砍伐;重工业占比大 山西煤炭外运能力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长江中下游洪涝问题;长城沿线风沙问题 工业基础薄弱,交通欠发达;科技水平较低;西北地区荒漠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
发展方向 发挥沿海的区位优势,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农业;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优化经济结
构,建立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企业技术进步,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
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和发展农业基础地位 发挥能源优势,建设能源和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的生产、流通和加工基地;加强东西向交通建设、生态环境保护 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稳定粮田面
积,提高粮食单产;大力发展交通运输,开发能源、矿
产,建设中国动力基地
地区 GDP(人均) 年收入 外资企业 经济竞争力
上海 77 205元 42 789元 2.47万家 第1名
重庆 20 219元 30 963 元 4 500家 未进入前10
地区 发展条件 发展策略
上游
地区 ①河流流量大、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②矿产资源丰富;
③四川盆地特别是成都平原附近土壤肥沃;
④有发展边境贸易的优势 ①重点发展特色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②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建立全国性的能源、原材料加工基地;
③巩固加强第二产业,改善投资环境,优先发展第三产业;
④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通信网络体系,加快城镇化进程
中游地区 ①多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②气候温暖湿润;
③河湖密布,水源充足;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⑤矿产资源及森林资源丰富;
⑥水源充足;
⑦水陆空交通四通八达,是我国东西部、南北方经济交流的中心枢纽 ①综合发展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
②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打造粮食生产核心区和主要农产品优势区;
③利用水能、矿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第二产业;
④完善交通,开拓市场,提高第三产业水平
下游地区 ①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②气候适宜,水热条件好;
③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农业基础好;
④地理位置优越;
⑤交通便利;
⑥科技发达,具有人才优势 ①重点发展高效精品农业和都市农业,增强农业的生态和服务功能;
②推进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高层次、高效益的增长;
③实施国际化战略,充分带动长江经济带和全国经济的发展
主体功能区 主体功能 主要范围 功能定位
优化开发区域 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 包括环渤海、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3个区域 ①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区域,带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
②全国重要的创新区域,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分工及有全球影响力的经济区;
③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重点开发区域 提供工业产品和服务产品 包括冀中南地区、太原城市群、呼包鄂榆地区、哈长地区、东陇海地区、江淮地
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原经济区、藏中南地区、关中—天水地区、长江中游地区、北部湾地区、成渝地区、黔中地区、滇中地区、兰州—西宁地区、宁夏沿黄经济区和天山北坡地区等18个区域 ①支撑全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
②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支撑点;
③全国重要的人口和经济密集区
限制开发区域 农产品主产品 提供农产品 包括东北平原主产区、黄淮海平原主产区、长江流域主产区等7大优势农产品主产区及其他地区中以水稻、小麦等农产品为主的23个产业带 保障农产品供给安全的重要区域,农村居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区
重点生态功能区 提供生态产品 包括大小兴安岭森林生态功能区、三江源草原草甸湿地生态功能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桂黔滇喀斯特石漠化防治生态功能区等25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 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区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示范区
禁止开发区域 提供生态产品 包括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正式批准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等 我国保护自然文化资源的重要区域,珍稀动植物基因资源保护地(共305张PPT)
第一章 区域类型与区域差异
类型 概念 举例
自然区域 指一定范围内各自然地理要素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区域 ①各种综合自然区,如自然大区、自然地区、自然区;
②不同自然地理的各种分区,如地貌区、气候区、水文区、土壤区、植被区、动物区
人文区域 行政区域 指国家为了进行行政分级管理而划分出来的地域单元 ①我国的基本行政区划主要是三级制,即省(自治区、直辖
市)、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②国家还根据实际需要设立特别行政区
人文区域 经济区域 是在劳动地域分工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地域经济单元 ①综合经济区,如关中—天水经济区;
②部门经济区,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枢纽等
文化区域 指文化事物、文化现象、文化体系所覆盖或呈现的区域,由具有某种共同文化属性的人群所创造,在政治、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独特功能 在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中,主要文化现象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如加拿大法裔文化区
特性 含义 实践意义 区域的特性图解
层次性 包含关系 有利于分清从属关系,便于进行分级管理
层次关系
整体性 区域内各地理要素或各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于利用资源、修复生态系统、改善环境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表现为A内部、B内部各自的地理要素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差异性 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是不同的 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表现为A、B不同区域之间的地理特征不同
同一区域内部也存在一定差异
A区域内部具有一定差异
开放性 一个区域与其他区域发生的各种联系 加强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促进协调发展
表现为A、B之间的联系性,能提供彼此所需
动态性 区域的类型和范围是可以变动的 认识区域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变动的,可以改造某些区域
表现为A、B两区域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