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
第6题勘误:命题老师回复:B中“如果”改为“就是”
第4题勘误:C选项“需要呼吸”改为“需氧呼吸”
第20题图片错误,图片里有两个4,一个是辅助性t细胞,一个是细胞毒性t细胞。而题目C 说的4是辅助性t细胞,答案显示c对。
A细胞溶胶(a)中葡萄糖不可能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B线粒体(b)中没有葡萄糖有可能是缺少载体蛋白
C.1分子葡萄糖在细胞匀浆(c)中有可能产生32个ATP分子
D细胞溶胶(a)中加入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其颜色最终变成黄色
25.下图为甲、乙两种遗传病的某遗传家系图(3个体的细胞中最多含有2个乙病致病基因,家
系中无基因突变发生,甲病致病基因用A和a表示,乙病致病基因用B和b表示)。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口○正常男女
甲病男女
●乙病女性
患两病男性
A.乙病为伴Ⅹ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Ⅱ-3和Ⅲ-5基因型相同,都是 AaXDY
CⅢ-5两病兼患是染色体畸变的结果
D.Ⅲ3与Ⅲ6婚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概率为1/12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共50分)
26.(10分)菠菜是极常见的蔬菜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材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用菠菜进行色素提取、分离实验,研磨叶片时要加入CaCO3保护色素,主要原因是破碎细胞
会使细胞中
流出破坏叶绿素。若菠菜叶剪碎不够充分,则可以提取出
种光合色素。
(2)酶ⅹ能催化CO2的固定。下图是研究环境因素对菠菜叶片细胞中酶X活性影响实验结果,
请回答相关问题:
30
酶X活性
5050
0400umol/molCO2)
a800umolmolCO2)
80
NaC浓度(mmo
①酶X作用的场所是
②实验中采用叶龄一致的菠菜叶片,在
相同且适宜的实验条件下测得的酶X活
性。由图可知,在实际菠菜生长中,当
条件时,酶X的活性减小,对其生长、
生理造成的危害。
③实验结果表明,土壤含盐量过高时,可通过缓解对菠菜幼苗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实际
中具体操作可通过
实现。
④NaCl浓度为80mmoL时,将CO2浓度由400 umol/mol调到800umo/m,处理一段时间,
则这段时间内叶肉细胞中三碳糖含量的变化是
。三碳糖的形成需要接受来
自的氢和来自
的能量。
高二生物试题第6页共8页
27.(10分)人体内环境稳态是依靠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来实现的。下图为高等动物稳态调节过
程,请回答有关问题
等
神经内分追径
生长激素
上腺素
素和甲状腺
吞噬细胞
兔疫细胞分多的
蛋白质和欧类激素
[原等刺
(1)应激刺激可以引起下丘脑分泌
促进垂体放
进而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能促进B淋巴细胞的增殖与分
化使
的生成增加。甲状腺激素还可以促使T淋巴细胞分泌淋巴因子,而
淋巴因子反过来又影响甲状腺激素对免疫的调节此过程在生物学上被称为
调
节
(2)抗原蛋白必须经吞噬细胞吞噬消化后,吞噬细胞在细胞表面形成,T细胞才能够识别。
其中辅助性T细胞识别后开始增殖和分化,并分泌出
等淋巴因子,这些淋巴因子
在
免疫中发挥信号作用
(3)肾上腺素主要由
分泌,其本质是。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参与机体
28.(10分)为研究生长素(IAA)调控植物根生长的机制,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请回答下
列问题:
EE业
6
4
水赤霉素水赤霉素水赤霉素
完整植株去顶芽去顶芽+1A
(1)赤霉素促进生长,体现在它能够促进也能促进
。如果在葡萄生长过程中喷洒
赤霉素,葡萄串的葡萄颗粒比自然生长的对照组
(2)IAA的化学本质是,是一种可在植物顶端合成,并
到根部,
植物根生长的化学信息分子。
(3)研究者推测在细胞内,IAA通过赤霉素(GA)调控根的生长,为证实上述推测,研究者进行
了如下实验。以拟南芥
(填“GA合成缺陷型”或“GA不敏感型”)突变体为实验
材料进行如图所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实验表明,赤霉素和生长素具有
中结果表明IAA能够
作用。图
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
(填“增强”或“减弱”)
高二生物试题第7页共8页高二年级生物学科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 4 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 B【解析】细胞的统一性体现在所有细胞都有相似的结构,都有 C、H、O、N 等基本元素,遗传
物质都是 DNA。
2.B【解析】作水分子中氧原子的原子核周围电子较多,使氧略带负电性而氢略带正电性,水成为极
性分子,一端略正,一端略负,选项A正确。每个氢键中的氢原子同时属于两个氧原子,而每个水
分子中的氧原子可以形成两个氢键,所以一个水分子可以通过氢键与另外 4 个水分子相连,选项B
错误;具有极性和氢键的形成使得水分子有许多不寻常的特性,选项C正确;水也是细胞中某些代
谢的反应物和产物,水在动、植物的分布、繁殖、生长发育以及动物体色、动物行为等方面有着深
远的影响,选项D正确。
3.D【解析】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细胞的形态、结构、生理和生化等方自均发生变化。衰老细胞各种
结构及其功能总体上呈衰退变化。例如,膜脂氧化导致细胞膜流动性降低;细胞质色素积累、空泡形
成;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加深,核膜内陷,染色质凝聚、碎裂、溶解;DNA 的功能受抑制,RNA 含
量降低;蛋白质合成下降,酶的活性降低;线粒体的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减少,体积则随年龄增加而变大;
呼吸变慢等。DNA 被有规律地降解为大小不同的片段,最后核断裂,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
凋亡小体,这是细胞凋亡的表现。
4. C【解析】病毒的遗传物质是 RNA 或 DNA,新型冠状病毒含有 RNA,则 RNA 就是其遗传物质,
选项 A 正确;RNA 是单链分子,不会呈双螺旋结构,选项 B 正确;新型冠状病毒是非细胞生物,
选项 C 错误;新型冠状病毒 RNA 要复制就需要 RNA 聚合酶,故能控制合成,但应是在宿主细胞内
合成,选项 D 正确。
5. C 【解析】下丘脑是神经组织,又具有内分泌细胞的功能,这使得它能将神经中枢传来的电信号转变
为激素信号,通过调节腺垂体,影响机体许多其他的内分泌腺的活动,实现激素的分级调节,选项 AB 正
确;并不是所有内分泌腺的活动都受下丘脑-腺垂体-靶腺这一调控轴的调节,胰岛和肾上腺髓质直接
受神经支配,并不受分泌激素的调节,胰岛还受血糖浓度的调节,选项 C 错误,D 正确。
6. D【解析】真核细胞基因具有的启动子相当于转录的开关,也可以被修饰。如果给启动子中的胞
嘧啶加上甲基基团(-CH3),会使染色质高度螺旋化,凝缩成团,这个基因就无法被识别,失去转录活性,
因而不能完成转录。这个过程称为 DNA 的甲基化,相当于给 DNA 带上隐身帽子,使基因内储存的信
息无法被读取。
7. A【解析】由于碘离子可透过透析膜,故 A 组烧杯蒸馏水先呈淡棕色,后恢复澄清,透析袋内淀
粉先无色,后深蓝色,选项 A 错误、B 正确;由于葡萄糖可透过透析膜进入烧杯,B 组烧杯蒸馏水
加入本尼迪特试剂后水浴加热出现红黄色沉淀 ,选项 C 正确。
8. C【解析】显性的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中可能出现代代相传的特点,选项 A 错误;制作染色体组
型图不可以检测成人的单基因遗传病,只能检测染色体异常遗传病,选项 B 错误;通过人类基因组
计划可估计遗传风险,选项 C 正确;伴 X 染色体显性病抗维生素 D 佝偻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高于男
性,选项 D 错误。
9. A【解析】在最适 pH 两侧,三种酶的催化活性迅速降低,说明酶的活性对 pH 比较敏感,选项 A
正确;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处于消化道,不在内环境,选项 B 错误;曲线变化说明酶没有两重性,
高二生物学科 答案 第1页 共 5 页
选项 C 错误;三种酶的最适 pH 不同,说明人体内三种酶所处环境 pH 不同,选项 D 错误。
10. B【解析】图示小鼠死亡是由于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可以转化活的 R 型细菌,产生 S 型细菌导致
小鼠体内产生大量的 S 型细菌致使小鼠死亡。该实验不能说明具体的遗传物质是什么。
11. C 【解析】一些植物的开花主要受温度影响,如冬小麦,在自然条件下,冬小麦等是在头一年秋季萌
发,以营养体过冬,到第二年夏初才开花和结实,对这类植物来说,秋冬季的低温是开花所必需的条件,
A 正确;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称为春化作用,有的植物需经过春化作用才能开花,B 正确;在春
化过程中形成一种春化素,植物感受低温刺激后,可能通过春化素把信息传递到开花部位,不过这种物
质至今还没被分离出来,春化素不一定就是赤霉素,春化作用也可能与赤霉素有关,C 错误;低温作为
信号,影响这些植物的开花,也是进化的结果,经过长期的进化过程,这样一些能够度过寒冷冬季的物种
得以延续下来,D 正确。
12-14 CBA 【解析】14.含有 a 基因的花粉 50%的死亡,则非糯性水稻(Aa)产生的雌配子 A:a=1:1,
雄配子 A:a=2:1,雌雄配子随机结合后代基因型比例是 2:3:1 。
15. D 【解析】图示实验探究植物感光部位。b 幼苗向上直立生长。该实验不能说明苗尖端产生生长
素。植物的生殖受到光周期及温度的调控。
16. D 【解析】控制内脏器官的传出神经称为植物性神经,植物性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选项 A 正确;内脏反射一般不会被我们的意识所支配,选项 B 正确;身体的绝大多数脏器官既接受
交感神经的支配,也接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形成双重神经支配。在有双重神经支配的器官上,交感神
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往往是拮抗的,如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加速,副交感神经兴奋使心跳减慢,这种
交互作用使得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更灵敏、更有效、更准确,选项 C 正确;躯体反射和内脏
反射是维持动物机体生存和健康的两类反射活动,通过躯体反射调节骨骼肌的活动,使动物体对外部
环境的变化产生迅速的反应;植物性神经系统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发挥重要作
用,两个反射对人体同等重要,选项 D 错误。
17. C 【解析】根据图推测,光照能促进细胞中 ATP 的合成,进而促进 H+的外排,激活钾离子通道,
细胞以易化扩散的方式增加 K+的吸收量,引起细胞吸水,最终导致气孔的开启。由此可见,细胞膜
不仅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同时在细胞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信息
交流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18.B 【解析】淋巴细胞识别抗原依赖其细胞表面的受体,但受体的本质是糖蛋白质,选项 A 错误;
抗体与细胞外的病原体或毒素结合,可以防止病原体对体细胞的黏附侵染,使一些细菌产生的毒素被
中和而失效,抗原抗体结合后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选项 B 正确;B 淋巴细
胞表面受体直接识别抗原,选项 C 错误;一种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只能识别一种抗原,选项 D 错误。
19. D 【解析】“探究血浆对 pH 值变化的调节作用”活动实验目的是比较清水、血浆与缓冲液在加入
一定浓度的盐酸或氢氧化钠后的 pH 变化。由于人体血浆中有缓冲对,能维持血浆的酸碱度,当实
验时在烧杯 2、3 中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和在 5、6 中加入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由于缓冲对的作用,
其 pH 变化不明显。1 号和 4 号是对照组,应加入清水,由于 1 和 4 号没有缓冲对,1 号试管 pH 降
低,4 号试管 pH 升高。由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动物血浆与缓冲对一样具有缓冲作用。
20.B 【解析】③是④辅助性 T 细胞表面的糖蛋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①,发生在感应阶段 A 正确;
人体内的细胞④辅助性 T 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 促进⑤B 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B 错误;④是辅助
性 T 细胞,⑦和⑨分别是记忆 B 细胞和记忆 Y 细胞,C 正确,物质②是抗体,细胞⑧是效应细胞毒性
T 细胞,前者发生在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后者发生在细胞免疫的效应阶段,D 正确。
21. C 【解析】图中兴奋的传递方向由右至左,选项 A 错误;Na+-K+泵是导致表Ⅰ右偏的因素之一,
选项 B 错误;刺激后电表Ⅰ产生一次左偏,因兴奋不能右传,S 点不会产生动作电位,表Ⅱ也只发生
高二生物学科 答案 第2页 共 5 页
一次左偏,选项 C 正确;突触处释放的神经递质不知道是兴奋性递质还是抑制性递质,不一定能使
Q 处产生动作电位,选项 D 错误。
22. D 【解析】图示变异为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与猫叫综合症不相同,猫叫综合症是缺失,
选项 A 错误;该细胞内有 2 个染色体组,选项 B 错误;图中没有发生染色体数目变异,选项 C 错误;
图示细胞中间下面染色体是端着丝粒染色体,如果是 Y 染色体,则该细胞为初级精原细胞,可产生
AbY、bY、aBXA、aBX 的精子,选项 D 正确。
23. D 【解析】InR 和 GLUT 分别是胰岛素受体、葡萄糖的转运蛋白,不只分布于神经细胞的细胞膜,
选项 A 错误;胰岛素不会进入细胞,葡萄糖和 Ca2+是否通过易化扩散进入神经细胞从图中信息无法
得出,选项 B 错误;胰岛素可以抑制神经元死亡,其原因是胰岛素激活 InR 后,可以直接抑制神经
元凋亡,也通过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导致的神经细胞变性、坏死,选项 C 错误;从图中可看出胰岛素
受体(InR)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轴突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选项 D
正确。
24. D 【解析】细胞溶胶(a)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无氧时可产生乳酸,但不可能氧化为二氧化碳和
水,选项 A 正确。线粒体(b)中没有分解葡萄糖,是因为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线粒体膜缺少
转运葡萄糖的载体,选项 B 正确。由于题干没有提供外界条件,不知道有无氧气,在有氧时 1 分子葡萄
糖在细胞匀浆(c)中通过需氧呼吸能产生 32 个 ATP 分子,选项 C 正确。细胞溶胶(a)中不产生
二氧化碳,加入 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其颜色最终不会变成黄色,选项 D 错误。
25.D 【解析】分析系谱图:Ⅱ-4、Ⅱ-5 患甲病,Ⅲ-7 女性为不患甲病,说明甲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
传病,Ⅰ-1、Ⅰ-2 不患乙病,Ⅱ-3 患乙病,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Ⅱ-3 个体的细胞中最多含有
2 个乙病致病基因,说明控制该病的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属于 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 错误;
Ⅱ-3 基因型是 AaXBY,Ⅲ-5 基因型是 AaXbY 或 AAXbY,选项 B 错误;Ⅲ-5 两病兼患是基因重组的
结果,选项 C 错误;Ⅲ-3 正常,基因型为 aaXBY,Ⅲ-6 患甲病,而有一个两病皆患的哥哥,所以Ⅱ-4、
Ⅱ-5 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Xb、AaXBY,Ⅲ-6 关于甲病的基因型为 1/3AA、2/3Aa,关于乙病的基因
型为 1/2XBXB、1/2XBXb,Ⅲ-3 与Ⅲ-6 婚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概率为(1-2/3×1/2)×(1/2×1/4)
=1/12,D 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5 题,共 50 分)
26.(10 分)
【答案】(1)酸性物质 4 (2)① 叶绿体基质 ②光强度、温度 土壤含盐量增加,CO2浓
度减小 ③提高 CO2浓度 施农家肥、秸杆还田、合理密植等 ④先增加后处于平衡 NADPH
ATP(答 ATP 和 NADPH 也给分)
27.(10 分)
【答案】(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抗体(或效应 B 细胞) 反馈
(2)抗原-MHC 复合体 白细胞介素-2 细胞免疫和体液 (3)肾上腺髓质 酪氨酸衍生物
应急反应
28.(10 分)
【答案】(1)细胞伸长 细胞分裂 大 (2)吲哚乙酸 极性运输(或主动转运) 调节
(3) GA 合成缺陷型 协同 促进 减弱
解析:(2)IAA 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可在植物顶端合成,并主动转运到根部,调控植物根生长。
(3)IAA 和 GA 在促进细胞伸长方面存在协同作用。以拟南芥 GA 合成缺陷型突变体为实验材料进
行图示处理,测定初生根长度。这样可以排除植物体自身产生的 GA 对实验的干扰,由图示可知完
整植株分别施加水和赤霉素作对照,发现施加赤霉素的一组初生根的长度明显增加,去顶芽后,植
高二生物学科 答案 第3页 共 5 页
物体内没有生长素,再施加赤霉素后,植物初生根的长度明显缩短,及去顶芽施加 IAA 及赤霉素的
一组植物初生根与完整植物组结果一致,因此图中结果表明 IAA 能够促进拟南芥初生根的生长。去
除顶芽后,突变体对赤霉素的反应减弱。
29.(10 分)
【答案】(1)一段包含一个完整的遗传信息单位的有功能的核酸分子片段 表达遗传信息 转录和
翻译 (2)自由组合 基因重组 (3)8/9 紫花∶红花∶白花=21∶5∶6 (4)(3 分)
红花 红花
F1 Aabb × Aabb
Ab ab Ab ab
F2 AAbb Aabb Aabb aabb
红花 白花
3 : 1
(评分说明:F1 基因型和表现型 1 分,配子和各种符号 1 分,F2基因型、表现型和比例 1 分)
解析:(3)紫花×白花,F1全为紫花,F2 表现为 9 紫花∶3 红花∶4 白花,说明 F1紫花的基因型为 AaBb,
则 F2紫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1/16AABB、2/16AABb、2/16AaBB、4/16AaBb,因此 F2 紫花中杂合子的比
例 为 8/9; 若 这 些 紫 花 杂 合 子 自 交 , 即 1/4AABb 、 1/4AaBB 、 1/2AaBb 自 交 , 紫 花 有
1/4×3/4+1/4×3/4+1/2×9/16=21/32,红花有 1/4×1/4+1/2×3/16=5/32,则白花有 6/32,因此得到的 F3 花色的
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红花∶白花=21∶5∶6。
30.(10 分)
【答案】(1)确定标本具有正常活性 (2)B A 左肌肉和右肌肉收缩情况和电表偏转情
况 左右肌肉都收缩,电表不偏转
(3)(3 分)
Na+浓度与动作电位峰值的关系示意图
(评分说明:横纵坐标 1 分,曲线 1 分,名称 1 分)
(4)神经纤维 受刺激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逐渐增加(或不同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强度阈值
不同)
解析:分析图示可知,左、右肌肉为效应器,A、B 神经为传出神经,左肌肉与 A 之间通过突
触连接,右肌肉与 B 之间通过突触连接,神经 A 直接搭在右肌肉上,可直接传导兴奋。刺激 B,左
肌肉和右肌肉均会收缩,说明神经冲动能从 B 传至 A,即能以 B→A的方向在神经纤维上传导,且
高二生物学科 答案 第4页 共 5 页
经过突触处传递。
(2)现要证明神经冲动在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而在突触的传递是单向的,可通过证明神经 A
上的神经冲动能传至左、右肌肉,但不能通过右肌肉处的突触传至神经 B。因此②应在神经 B 上连
接一个电表,并给予神经 A 适宜强度的刺激。③观察左肌肉和右肌肉收缩情况和电表偏转情况。若
左右肌肉都收缩,则可以说明神经冲动在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若电表不偏转,说明神经冲动不能
从右肌肉传至神经 B,在突触处的传递是单向的。
(3)动作电位的产生是由于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膜上 Na+ +通道打开,使 Na 内流,从而产生内正
外负的动作电位。若外界 Na+ +浓度增大,膜内外浓度差增大,兴奋时 Na 通过通道内流加快,会导
致动作电位增大,结合题干可推测,膜电位峰值会随着生理溶液中 Na+浓度的增大逐渐增大,实验
结果见答案。
(4)蛙的坐骨神经是许多神经纤维经结缔组织包裹而成,刺激神经上某一位点,在一定范围内随着
刺激强度的增大,肌肉收缩的力度也相应增大,其原因是不同神经纤维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阈值不
同,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大,受刺激发生兴奋的神经纤维数量逐渐增加,引起效应器的反应强度也因
此逐渐增大。
高二生物学科 答案 第5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