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四年级上册语文《王戎不取道旁李》教学设计
《王戎不取道旁李》是一篇小古文,选自《世说新语 雅量》。古文共49个字,以凝练的笔触,描述了王戎与小伙伴一起游玩时,发现道边李树多子,小伙伴争相采摘,王戎却一动不动,在旁人的询问下,他说出了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
全文一共四句话。首句“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介绍了王戎的年龄以及事情的起因。第二句“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讲述了看到路旁李树结满果子,其他小朋友和王戎的不同反应,即“竞走取之”与“不动”。第三句写的是旁人和王戎的问答,王戎说出了“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的道理。第四句则是故事的结局,人们摘下李子尝了尝,发现正如王戎所说。
这则历史故事短小精悍,语言浅显,向读者展现了一位机灵聪慧的神童形象。文中一群小儿与王戎形成强烈的反差,“诸儿竞走取之”与“唯戎不动”,虽寥寥数语,但在读者脑海里,却勾勒除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画面,在对比中更显王戎之聪慧。文中还有一句语言描写,则是王戎回答路人的话,也是揭示道理的语言,这句话更为直接地突出王戎心思灵活、聪明伶俐的形象。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3个生字。
2、理解词句,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体会王戎的形象。
3、借助注释,加以创造,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古文内容,明白李树道旁多子必苦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话讲讲王戎不取道旁李的故事,注意顺序和详略。
教学过程:
链接旧知,引入古文
1、读一读单元导语:
课件出示第八单元导语:时光如川浪淘沙 ,青史留名多俊杰,让学生齐读,说说什么意思?
2、认识历史上的神童:
课件出示三张图片,说出这些神童的名字?(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王冕学画)
3、认识王戎。“戎”是生字,课件出示:戎字由两部分组成,外面的的戈表示兵器,里面的一横一撇代表铠甲,两部分合在一起是个会意字,一看就知道指武器。ppt介绍资料:王戎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自幼聪慧,神采秀美。据说能直视太阳,而不目眩等。
4、读课题,识文言文。齐读课题:“王戎不取道旁李”,注意停顿。说说课题的大意。
出示课件介绍文言文的特点:古代人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就叫文言文,语言特点非常精炼。
5、介绍《世说新语》。课件出示资料。这本书是怎样叙述这个故事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学提示。师:学习文言文,贵在诵读。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请看老师提出的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习生字,读准字音:戎 尝 诸多 竞走 唯一
3、读文言文不仅要读正确,流利,还要读出节奏,即词句间的停顿和韵味,你们还想读吗?
4、听老师范读,在文中划出“斜杠”表示停顿。
5、师:古代的文章师没有标点的,到了汉代才出现了用以表示文章停顿的句读符号。(出示无标点课文,学生读)古代的文章都是竖着写的,你会读吗?(出示竖排课文,男女生各读一遍)
5、小结:文言文,就是需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第一句。
导学“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请看老师的第三个阅读要求。PPT出示:阅读要求三:结合注释以及我们学过的方法,你能读懂这篇课文吗?
(1)学生自读自悟
(2)全班讨论,教师相机交流:“诸”是个生字,课文后面的注释里没有它的解释。可以联系以前的积累来理解字词,“各位”可以说——诸位;“万事顺利”可以说——诸事顺利;很多小朋友可以说——诸小儿;“尝“在这文中不是常常的常,这儿有三种意思,你觉得是哪一种? (1)品尝 (2)曾经 (3)尝试
(3)师:现在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够看着大屏幕,把事情的起因给大家说一说?
(4)朗读指导:读出轻松、快乐的语气。
2、学习第二句。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你的头脑里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想象一下,我们就是诸儿中的一位,看着满枝沉甸甸的李子,你们想吃吗?谁来读读这句话?读出兴奋、喜悦、激动的心情。
(3)诸位,我想采访采访你们,你准备怎么“竞走取之”?(跳、爬、捣......)
谁来说一说?
(4)这里的竞走是什么意思?可是诸位,你们跑啊,跳啊,捣啊,真热闹,真开心啊!可是瞧瞧你们的身后——唯戎不动。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画面,谁来读好它?(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能看到这一动一静的画面,这就是对比写法)
(5)迁移运用,对比想象。
就在大家争先恐后去摘取树上的李子时,你们想象一下,王戎还会在哪些方面表现得不一样呢?(从神态、心理方面进行对比)
诸儿-------,唯戎---------。
3、学习第三、四句。
导学”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思考:王戎为何一动不动?他是怎么解释他不取道旁李的?王戎的猜测正确吗?找出相关语句,小组讨论一下。
(2)这里面有一个字在古文里经常出现——“之”,它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他”“她”“它”,这里的两个之分别指的什么呢?
(3)文言简练的语言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这是它独有的魅力。这是全文唯一一处语言描写,简简单单一句话,尽显王戎之聪慧。
(4)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5)讨论交流,感受形象。师:王戎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板书: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四、熟读成诵,拓展延伸
1、你还想知道王戎的其他故事吗?推荐阅读:王戎观虎、王戎死孝的故事。
2、《世说新语》像这样有意思的故事还有很多。推荐阅读:鹤立鸡群、渐入佳境等故事。
板书设计:
25 王戎不取道旁李
自幼聪慧
善于观察、勤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