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西游记》名著阅读指导一
书册名片
(一)推荐版本
书名:《西游记》上、下册
作者:吴承恩(明)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1.3第34次印刷
2017.7第一版
(二)内容梗概
《西游记》此书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
小说大致分二部分:
第一部分(一到二十二回)取经缘由;
第二部分(二十三到一百回)取经过程。
(三)作者简介
吴承恩(约1500年-1582年),男,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汉族,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因随祖辈迁徙至淮安府人。 吴承恩因随祖辈从祖籍安徽桐城高甸是后来迁到迁徙至淮安府(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是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四)文学地位
《西游记》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优秀的神魔小说,也是一部群众创作和文人创作相结合的作品,作者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再创造,完成了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
其一、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的内容是最为庞杂的。它融合了佛、道、儒三家的思想和内容,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们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有时还掉书袋似的插进几句儒家的至理名言,使它显得亦庄亦谐,妙趣横生。这种特点,无疑使该书赢得了各种文化层次的读者的爱好。
其二、《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和严肃的批判巧妙地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西游记》是古代长篇浪漫主义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其三、自问世以来,在国内外产生巨大的影响。《西游记》中的故事为戏曲、影视话剧、绘画等艺术形式提供了取之不尽的题材;《西游记》也备受西方人士关注,译介较为及时。特别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古典文学西渐欧美,《西游记》也被翻译为英、法、德、意、西、斯(斯瓦希里语)、俄、罗、日、朝、越等10多种语言。国外研究人员也发表了不少研究论文和专著,对这部小说作出了极高的评价。
阅读策略
《西游记》是一部长篇巨著,以下几种阅读策略,有助于学生感受其丰富的内容。
1、精读与跳读
精读和跳读作为两种适应不容情形的阅读方法,在阅读一些长篇著作时可以结合运用。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要抓住一部作品中的重要内容、精彩片段(如三打白骨精、智取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真假美猴王等),加以细读静思鉴赏,而忽略哪些无关紧要或并不精彩的内容,比如书中描写人物外貌、打斗场面或者环境气氛的诗词,有“说书人”渲染夸饰的痕迹,大多数处于游离状态,可以略过不读。再有,书中少数降妖伏魔的故事,套路雷同,情节简单,也可以跳过。在阅读本书时,引导学生把精读和跳读结合起来,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
2、捕捉闪回
“闪回”是指学生在阅读某一情节时,突然脑海中有短暂的画面插入这一场景,觉得似曾相识。这种现象在《西游记》中特别明显,如大闹天宫时二郎神与孙悟空的争斗,二郎神技高一筹,三调芭蕉扇时孙悟空和牛魔王的争斗,二人本领不分上下;“三打白骨精”后孙悟空被赶走,走得依依不舍,“真假美猴王”再次被赶,走得干脆利落。学生有意识地捕捉闪回,并进行回读与文段比较,可以感受作者的深意,有助于理解小说的主题。
3、跨界阅读、拓展阅读
《西游记》是在民间故事、戏曲故事的基础上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加工完善而成的,在民间有很大的影响力,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学生阅读《西游记》之初,连环画、电视剧、电影的西游故事等都可以选为跨界阅读的内容,以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
第一阶段:整本书通读。
绘制取经路线图
示例:
注明路过的地名、遇到的妖怪、解决的方案。
双叉岭 遇野牛精、熊罴精、老虎精 太白金星解围
两界山 (五指山 ) 行者孙悟空
阅读计划
第一回至第十三回
1. 画出四大部洲的地图,并在地图上标出美猴王拜师学艺的路线图。并说明与真实的地图相比较,四大部洲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2. 孙悟空在 学艺,向 学艺,学了 年,学了 (本领)。
3. 孙悟空只是卖弄了一下本领,须菩提祖师为什么非要赶他走?是否不近人情?
4. 前两回中,孙悟空表现出那些品质?这些品质与他之后的行为有什么样的关联?填写下表。
品质 相关语句 关联情节 相互关系
5. 在第三回中,孙悟空做了哪些事?他在东海龙宫得到了哪些装备?
6. 孙悟空偷了御酒下界之后,玉帝派天兵天将捉拿他,都打上门了,他却“公然不理”。你怎么评价他这样的行为?
7. 第七回回目是“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心猿”指孙悟空,为什么把孙悟空叫做“心猿”?
8. 观音菩萨到大唐寻找取经人的途中,依次遇见了谁?
在前十三回中,作者巧妙地描述、讽刺、批判了哪些世间情态?请分条列项作答。
第十四回至第二十二回
1. 第十四回中,师徒二人有了第一次分歧,请从不同角度分析二人产生分歧的原因。
人物 出身 身份 兴趣 本领 心理
唐僧
孙悟空
2. 清朝黄周星评价:“《紧箍咒》,一名《定心真言》,然则此箍非头间之箍,乃心上之箍耳。或问此咒至今传否?道人曰:《易经》《论语》俱有之,曰:君子思不出其位。”结合这一评价,你如何看待紧箍咒?
3. 分析第十四回中,龙王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劝说孙悟空的?如果你遇到同学因为家长批评而离家出走,你该怎样劝他?
4. 简述观音院事件的经过,并说一说这一事件给了你什么样的启示。
5. 在收八戒和收沙僧之间插入黄风岭一节,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6. 探究唐僧四次收徒情况的异同,说一说你探究的结果。
7.到第二十二回,取经团队集合完毕,请你说一说师徒五人分别在团队中担任什么角色?如果把这个团队看作是一个人,那么师徒五人又分别代表人的哪一方面?
第二十三回至第三十一回
1. 第二十三回中四圣在什么方面对取经团队进行考验?面对考验,师徒四人各有什么样的表现?你如何评价他们?
人物 人物表现 评价
唐僧
孙悟空
猪八戒
沙和尚
2. 简述五庄观事件的经过,说一说这一个故事是从哪一方面考验取经队伍的?
3. 叙述三打白骨精的经过。探究是什么原因导致一个“三无(无后台、无法宝、无团队)”的妖精竟然给取经团队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提示:从师徒四人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注意与前面章节进行联系。
4. 看电视剧“三打白骨精”一节,人们总是说唐僧人妖不分,孙悟空万分委屈,猪八戒无耻可恨,你认为是这样吗?结合原著,说一说你的看法。
5. 简述宝象国事件的经过。
6. 分析八戒在花果山与孙悟空的对话,品析八戒说话的艺术,你从中可以看出猪八戒有什么样的品质?
7. 在宝象国一节,沙和尚的戏份也是比较多的,分析其语言、行为等,说一说他在这一故事中表现除了哪些品质?
8. 你认为黄袍怪是一个什么样的妖怪?
第三十二回至第四十三回
1. 简述平顶山事件的经过。
2. 平顶山上有两只小妖,精细鬼和伶俐虫,你认为他们伶俐吗?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3. 简述乌鸡国国王死而复生的故事。思考,乌鸡国的老百姓可能更喜欢哪个国王?
4. 比较阅读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说一说乌鸡国事件与其有哪些相同点。
5. 简述智取红孩儿的经过。说一说观音收服红孩儿产生了哪些影响。
6. 联系前文,观音从如来处领了三种法宝,分别是什么?用在了谁的身上?作用是什么?
7.简述黑水河事件的经过。对比黑水河妖河红孩儿,他们有什么相同点?给了你什么启示?
第四十四回至第五十二回
1. 如果让你为四年级小朋友讲述车迟国斗法的故事,你该怎样讲?提示:注意语气与用词。
2. 你认为车迟国斗法是一场公平公正的比斗吗?结合文本内容证明你的观点。
3. 灵感大王的原型是什么?灵感大王什么时间来到通天河?你如何评价他在陈家庄的作为?你有没有听过或者阅读过相类似的事情?
4. 复述第五十回至第五十二回的故事情节。
5. 至青牛怪事件,唐僧是第几次自动落入妖怪手中?为什么同样的错误会一再出现?
为了打败青牛怪,孙悟空都请来了哪些救兵?
6.为什么同样一件法宝,在太上老君手里是捉住孙悟空的利器,在青牛怪手里却给孙悟空及救兵带来巨大的困扰?联系社会中存在的事物,比如手机、互联网、人工智能、核能等,你得到哪些启示?
第五十三回至第六十三回
1. 女儿国是唐僧经过的第几个国家?请简述取经团队在这个国家的经历。
2. 简述“真假美猴王”事件的经过。此次事件中,孙悟空是第几次被赶走?第五十六回回目“神狂诛草寇,道昧放心猿”中“神狂”“道昧”分别指什么?你如何评价此回中唐僧与孙悟空的行为?
3. 和“三打白骨精”后被赶走相比,孙悟空此次杀了强盗后走得非常干脆,为什么会这样?
4. 结合“真假美猴王”事件,谈一谈在一个健康的团队中,成员们应该具有哪些品质?
5. 一个团队需要磨合的过程,取经团队也不例外,结合书中主要故事情节,梳理出取经团队磨合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物的不同表现,看一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6. 复述孙悟空“三调芭蕉扇”的经过。
7. “三调芭蕉扇”是师徒“剪断二心,锁笼鞍马,同心戮力,赶赴西天”后经历的一次大的磨难,这一磨难与之前遇到的磨难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在这一磨难中,师徒四人分别有什么样的表现?与之前遇到磨难时,其表现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8. 在第六十一回中,有诗云“牛王本是心猿变”,为什么书中会有这样的评论?请你结合相关情节谈谈你的理解。
9. 祭赛国是师徒四人路过的第几个国家?师徒四人在这个国家中做了那些事?
10.结合相关情节,谈一谈是什么原因导致万圣老龙王一家子的悲剧。
第六十四回至第七十三回
1. 分析孙悟空和猪八戒在荆棘岭中开路时的语言、动作等描写,对比前文中遇到困难时他们的表现,说一说你有那些发现。
2. 简述小雷音寺事件。
3. 师徒四人在陀罗庄遇到的大蟒精和前文的白骨精有什么相似之处?
4. 简要叙述师徒四人在朱紫国的经历。
对比阅读:朱紫国中孙悟空开药时所说的药引子和鲁迅《父亲的病》一文中庸医开的药引子,都有什么特点?作者在这里想要讽刺或批判什么?
第七十四回至第八十三回
1. 狮驼岭唐僧遇难,是西天路上降妖难度最大的一难,孙悟空经受了最多的考验,认真阅读第七十四回至第七十七回,结合相关情节,说一说孙悟空经历了哪些考验。
2. 书中太白金星为师徒几人指了几次路?为什么要让太白金星指路呢?
3. 简述师徒四人在比丘国的经历。请评价比丘国王的做法,作者想借这一事件表达什么?
4. 简述无底洞事件。结合前文,孙悟空这是第几次进入妖怪腹中?前几次分别是什时候?结果分别是什么?
5.地涌夫人是托塔李天王的义女,李天王竟然全然忘记此事,导致其为祸下界。这说明什么道理?
第八十四回至第一百回
1. 简述师徒四人经过灭法国的经历。
2. 师徒四人在隐雾山救了一个人,他是什么身份?
3. 简述凤仙郡求雨的经过。
4. 简述师徒四人在玉华州的经历。
5. 孙悟空三人在玉华州收了三个徒弟。清朝黄周星评价:“以为师而召狮,又以召狮而兴师,师与狮相寻不已……向使弢锋敛彩,善刀而藏,安得有此?”你如何评价三人收徒的行为?
6. 孙悟空打不过青龙山玄英洞中的三个犀牛精,但是见了孙悟空当年的手下败将四木禽星却“见面就伏”,合理吗?为什么?
7. 天竺国玉兔招亲一事中,有许多情节与前文相似,请梳理出来。结合文本说一说这个故事写得好不好。
8. 在铜台府,师徒四人遇到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一难,是什么样的磨难?你认为寇员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9.简述师徒四人到达灵山之后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