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一课 春
朱自清
同学们,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有诗情有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就让我们再读一遍描写春天的优美散文《春》。
新课导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一生勤奋,共有诗歌、散文、学术研究著作26种,约200多万字。散文代表作有《背影》、《荷塘月色》等。他的散文秀丽朴素、真挚质朴、独树一帜,“建立了一种纯正朴实的新鲜作风。”
走近作者
朗润( ) 酝酿( )
应和( ) 黄晕( )
烘托( ) 抖擞( )
宛转( ) 涨起来( )
披着蓑衣( ) 戴着斗笠( )
rùn
yùn niàng
hè
yùn
hōng tuō
sǒu
wǎn
zhǎng
suō
lì
字词积累
细读感悟
1.轻声诵读第1段,体会其中两个“着”、两个“了”在语气上的柔和亲切的感觉,思考它和文章主体绘春部分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盼望着”
运用反复手法,生动地表达出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运用了拟人手法,表达了喜春的感情。
写盼春,为全文定下了活泼、轻快的抒情基调,营造了一个诗一样的氛围,是绘春的依托。
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作用在于使事物人格化,具有人一样的思想感情。
春草图
1.诵读课文第3段,文中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
情态(钻)
质地(嫩)
色彩(绿)
长势(满)
2.“偷偷地”和“钻”好在哪里吗 “嫩嫩的,绿绿的”本该用在“小草”前面,为什么放在句末 为何还写人?
“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 写出了它不知不觉的出现,生动地表现春草的活力。
主要是为了强调,突出小草的质地和颜色的特征。 侧面烘托春草勃发给人的欢乐
春花图
红的像火
粉的像霞
白的像雪
分三层来写春花:
树上:
花朵多;花色艳;花味甜(联想)
花下:
蜂闹蝶舞,喧闹沸腾(侧面)
遍地:
数量多;种类丰富;闪烁
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把“闹”改成“叫”好不好 ?
不好,因为蜜蜂嗡嗡的声音是翅膀振动发出的不是嘴巴叫出的。用闹还呈现一派热闹景象。
春风图
1.诵读课文第5段,找出这段文字在写法上的特点,感受一下朱自清先生是如何将最难描绘的无形、无色、无味的风描绘得细腻优美,有情有感的呢?
春风图
触觉
嗅觉
听觉
引用南宋志南和尚“吹面不寒杨柳风”
以“母亲的手”打比方,让人感到春风的温暖。
“泥土的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让人闻到春风的芳香。
鸟鸣的清脆、婉转,风声水声的轻盈,笛声的嘹亮,让人感到春风的柔和。
这一段从触觉、嗅觉、听觉等方面,把无形、无味、无声的春风写得有形、有味、有声、有情有感。
春雨图
1.江南春雨的妙处在哪里?试结合文章第6段说明作者笔下的春雨有哪些特点?
寻常、三两天:次数多、时间长
像牛毛:多而细密
像花针:亮而闪烁
像细丝:柔而绵长
2.雨中有哪些自然景物?环境描写写的是什么
树叶:绿得发亮(侧面)
小草:青得逼你的眼(侧面)
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在雨里静默着。
写春雨对自认万物的滋润
以上四幅图画,从四个侧面描绘了春景的美。“一切景语皆情语”,描绘春景的字里行间都洋溢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赞美之情,这就是寓情于景的表现方法。
迎春图
引用俗语启迪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体现了文章的主旨。
“ 一年之计在于春”
1. 文章的最后几段主要讲的是什么?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的最后主要是在歌颂春天。运用三个比喻句将春天比作娃娃、小姑娘和青年,展现了春天的新、美和力。颂扬了奋发向上的精神,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2.最后三段文字顺序能否改变?
不能,从娃娃到小姑娘再到青年,形象点明了春天的进程。
朱自清先生的《春》以诗的笔调,描绘了生机勃发、花木争荣的春天画面,赞美、抒写春的朝气和活力,激励人们在大好春光里奋勇前行,可以说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一曲春的赞歌。
赞美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课堂小结
我们要振作精神,下苦功学习。下苦功,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一个叫功,一定要振作精神,下苦功。
—— 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