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份】历史课件: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2份】历史课件:人民版选修一专题二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6 20:13:08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一 励精图治的孝文帝改革
课程标准
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
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
要点轻巧突破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智者的选择
1.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1)386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魏国,定都_____,
史称北魏,它很快成为黄河流域实力最强的政
权。
(2)北魏于439年消灭其他割据政权,统一北方。
2.拓跋宏5岁即位,由其祖母冯太后执政。490年,冯氏死,孝文帝亲政。
平城
3.北魏政权面临严重的社会问题
(1)阶级、民族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
①原因:北魏政治黑暗,_____徭役负担极为繁重;官吏大肆贪污和搜刮,百姓负担沉重;人民深受兵役之苦。
②表现:人民不满北魏的暴虐统治,不断举行起义。 (2)统治阶级内部危机四伏:由于民族间的文化习
俗、生活方式的不同,汉族地主官僚常常与鲜卑贵族发生矛盾。
租调
图文探究
(1)右图反映了北魏政治生活中哪一
特点?
(2)它曾创造出怎样的辉煌?但它又
导致什么严峻的问题?
提示:(1)军事征伐。
(2)统一黄河流域。凭武力统一天下的北魏,主要靠强大的军事力量来维系,各种制度的建设有许多不够完善和欠缺之处。
北魏骑马武士陶俑
二、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及作用
1.均田制
(1)颁布:485年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推行_______。 (2)内容
①15岁以上的男子和妇女可以领种露田和桑田,前者农户不能耕种时应还给政府,不得买卖;后者农民终身不必交还,可以买卖。
②受田农民要承担一定的_________。
均田制
徭役杂税
(3)作用
①均田制是当时比较完备的土地制度,它使统治
阶级的利益得到了保障;也限制了__________,
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吸引了更多的流
民定居农耕。
②均田制使更多的农民成为封建政权直接控制的
编户,保证了统治政权的财政收入和_____需要,
促进了北魏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土地兼并
劳役
点拨:经过整顿,北魏的吏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加上赋役负担的减轻,使得农民可以安心从事生产,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2.整顿吏治
(1)原因:北魏统一北方后,官吏与商贾勾结,中饱私囊,贪污成风,不仅影响了北魏政权的_____
_______,同时也加深了北魏统治者和人民之间的矛盾。
经济
收入
(2)措施
①下令官吏的______不再固定为六年,而由官吏的政绩好坏决定;贪污帛一匹以上者以及徇私枉法的官吏一律处死。
②484年,孝文帝下令正式给百官颁行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按__________发给官吏,不许官吏自筹。
(3)意义:相对缓和了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
盾;减轻了官吏对百姓的掠夺,有利于巩固北魏政权。
任期
品第高低
3.迁都洛阳
(1)原因
①政治上:保守势力集中在平城,改革遭抵制;而______是中原政治、文化中心,改革阻力小。
②经济上:平城地区产粮有限且常有水旱疾疫之灾;洛阳地处中原,______发达。
③地理上:平城偏居塞上,经略中原困难。
(2)目的:更充分地接受先进的汉族文化,改革鲜卑落后的文化习俗,摆脱旧势力的阻碍。
洛阳
农业
(3)措施
①493年,孝文帝以讨伐_____为名率军南下,宣布定都洛阳。
②既对阴谋叛乱者予以镇压,又在不影响改革的前提下,允许大臣“冬则居南,夏则居北”。
③后又规定迁入洛阳的鲜卑人死后葬在洛阳,不许归葬代北,逐步割断了鲜卑族人与故乡的联系。
(4)影响:定都洛阳为孝文帝推行改革提供了地理环境和文化氛围。
南朝
4.革除旧俗
(1)措施
①仿汉制:仿效汉族的__________和生活习俗,重修官制礼仪。
②穿汉服:494年,下令禁止士民穿胡服,一律
改穿汉服。
③说汉话:30岁以下官吏,一律说汉话。
④用汉姓:把拓跋氏改姓元,宣布与汉族同源,抹去了皇室的______族标志;用行政命令改鲜卑复姓为音近的单音汉姓。
典章制度
鲜卑
⑤通汉婚:提倡皇族、鲜卑贵族与汉族的主要_____通婚,通过联姻的方式,巩固与汉族地主联系。
⑥重汉臣:汉族官员由原来的1/4上升到1/3,后来出现胡汉官员各半的局面。
(2)影响
①巩固了__________与汉族地主的联系,加强了北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②改革促进了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融合,使少数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
士族
鲜卑贵族
点拨: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加速了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争取到汉族地主对北魏朝廷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北魏政权向汉族王朝统治模式的转化。
要点轻巧突破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有利条件及原因
1.有利条件: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发展,民族融合趋势加强;拓跋珪和拓跋焘在一定程度上学习汉族文化,按照汉族封建政权的统治方式进行统治,开始了封建化的进程;积极推动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冯太后执掌朝廷实权;孝文帝受到了良好的汉族文化的教育,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有深刻的认识。
2.原因
(1)缓和尖锐的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是改革最主要的客观原因。
(2)当时的经济、军事、政治需要是改革最为直接的现实原因。
(3)孝文帝自身的个性品质和对汉文化的了解是改革的主观原因。
(4)民族大融合趋势的出现为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针对训练1 孝文帝改革前,具备改革的有利条件有(  )
①北魏完成统一,民族融合加强 ②冯太后实行均田制
③孝文帝对汉族文化的先进和鲜卑族的落后认识深刻
④鲜卑贵族实行民族平等政策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解题关键是依据所学知识辨析各选项,进行综合分析。其中④本身表述错误,与史实不符,可排除含④的选项。
关于均田制
1.均田制得以推行的原因
(1)借鉴历史上的井田制且北魏初年实行“计口授田”。
(2)地广人稀,战争使大量土地被抛荒。
(3)皇权的巩固使改革能不断排除阻力。
(4)均田制规定奴婢和耕牛都可授田,贵族和世家大族获益最多。
2.均田制的作用
(1)对农民: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2)对国家:抑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赋税收入和徭役征发,有利于恢复北方经济,巩固北魏的统治。
(3)对历史进程:促进鲜卑族封建化,有利于民族融合,对后代田制影响深远。
针对训练2  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  )
A.推行均田制  B.与汉族通婚
C.迁都洛阳 D.采取汉族的政治制度
解析:选A。因为封建制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要使处于奴隶制时代的少数民族进入封建制时代,最根本的是实行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而均田制就是在坚持地主阶级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作了一些调整。
孝文帝改革的特点及成功的原因和启示
1.特点: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原因
(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这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从整顿吏治入手,使改革有一个良好的环境。
(3)内容全面,措施得力。
(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的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
(5)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
3.启示
(1)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
(2)要有胆略和胆识,要勇于面对困难和阻力。
(3)要有开拓、创新精神。
针对训练3 在当今我国不断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也要注重借鉴历史经验。从孝文帝改革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改革要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创新 ②改革要注意策略,要有坚定的决心 ③改革要体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的精神
④自上而下的改革往往一帆风顺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解析:选A。注意结合改革所推行的措施及改革结果分析,④明显有误,予以排除。
归纳综合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
1.(教材P29)
(1)属性:古代人物画像。
(2)信息:拓跋宏(467年~499年),鲜卑人,北魏皇帝。公元471年即位,时冯太后临朝执政,帮助孝文帝改革弊政,实行班俸禄、均田制、三长制三大改革。太和十四年(490年)冯太后死后,孝文
帝亲理朝政。他听览政事从善如流;厉行节俭,常服旧衣;奏案上书,审虑谨细;才思敏捷,诗赋铭颂任兴而作。太和十七年(493年)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改姓汉姓元,禁穿鲜卑服,重用汉人。
用兵于南齐,败南齐兵。太和二十三年(499年)病逝,在位29年,卒年33岁。图片反映了实行汉化政策后的孝文帝身着汉族服饰出行的场面。
(3)方法 :根据图中人物的衣服、神态并结合教材内容理解人物的思想、活动。
(4)价值:有助于理解孝文帝改革的措施,特别是其推行的汉化政策。
2.(教材P30)
(1)属性:出土文物。
(2)信息:这些出土的武官俑身着鲜卑服饰,这些装束特点是鲜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养成的;而文官俑则融合了汉与鲜卑服饰的特点,体现了民族融合。
(3)价值:有利于加深对民族融合的理解。
【史料★应用】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
材料3:《史记·商君列传》中的一段材料: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婢)。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2)材料2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
(3)材料3涉及到民生问题的措施有哪些?
(4)结合材料说明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
【全解全析】
审材料 材料反映了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审设问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能力。(1)问从图中服饰的变化可知是孝文帝移风易俗的改革;(2)问由材料可知是均田制,回答均田制的作用及结局;(3)问注意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分析整合回答;(4)问比较其共同点,可从结果、原因、实质等方面比较
扣教材 均田制和商鞅变法的内容
条理
作答 (1)孝文帝改革接受汉族先进文化,移风易俗,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2)均田制。一定程度上使无地农民获得了无主的荒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北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3)奖励耕织;废除井田制度;统一度量衡 (4)都获得了成功;都顺应历史发展潮流;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都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
速效提能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共28张PPT)
二 北方经济的逐渐恢复
课程标准
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要点轻巧突破
史料探究研读
速效提能演练

教材研读学案
教材研读学案
一、农业生产的发展
1.发展原因
(1) _______的推行、 _____的改善和农民负担的调整,有利于农业生产。
(2)孝文帝重视修建_________工程,派遣工匠指导修建水利工程。
(3)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推广:_________已广泛使用,新的耕作技术得到推广。
均田制
吏治
农业水利
犁和牛耕
2.表现
(1)北方农业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
(2)北魏政府的收入大大增加。
(3)农业生产逐步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
点拨:孝文帝改革促进了社会安定,给百姓的生产和生活创造了安定的环境,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均田制的推行,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荒地的开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商品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繁盛的洛阳——城市经济的发展
1.原因:孝文帝迁都_____,重修洛阳城和宫殿。
2.表现
(1)洛阳不仅成为全国的政治中心,而且成为当时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
(2)规模很大。
(3)工商业兴盛,市场繁荣,城东的小市和城西的大市是主要的商业区,商品种类繁多。
(4)洛阳是当时一个名副其实的国际性商业城市,政府专门设立了_______方便外商。
洛阳
四通市
三、北方民族大融合
1.原因
(1)鲜卑、匈奴、羯、氐、羌迁居中原,通婚杂居,胡汉差别逐渐消除。(也是融合表现)
(2)孝文帝改革,促进了以________为中心的北方内迁各少数民族的发展,使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
2.表现
(1)孝文帝改革以后,原来的民族分布完全被打破,各族间形成了共同的生活区域。
鲜卑族
(2)汉语作为“正音”被确定下来,中原先进文化成为各民族共同接受的文化。
(3)北方__________的优秀文明成果与中原文化融合后,成为中原地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3.影响:民族融合的发展,为隋唐大一统和经济文化的高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中国民族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点拨:民族融合是民族之间经济、文化、生活习惯密切联系的结果,它是民族之间自然的融合,是历史上的进步,是多民族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前提条件。
游牧部落
要点轻巧突破
全面认识孝文帝改革的作用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
农业生产工具得到改进,兴修水利、开垦荒地,粮食产量增加,畜牧业得到发展。手工业生产日益活跃,商业活动也日趋活跃。
2.政权封建化加速
迁都洛阳以后,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针对训练1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成果的是(  )
①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③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C。早在孝文帝改革之前,黄河流域就已经实现统一,故③不符合史实;①②④均是改革的成果。
孝文帝改革的特点、成功原因及历史影响
1.特点:是少数民族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
2.成功原因
(1)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孝文帝改革顺应了黄河流域民族融合的发展趋势,适应了鲜卑等族封建化的要求。
(2)内容全面,措施有力。孝文帝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根本上改变鲜卑族落后的生产方式、政治制度、生活习俗,有利于巩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3)孝文帝以身作则及改革的坚定信心。
3.历史影响
(1)孝文帝通过推行均田制、整顿吏治,大大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2)鲜卑统治者接受了汉族先进文化与制度,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孝文帝改革不仅缓和了民族矛盾,巩固了封建统治,更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局面,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针对训练2 北魏孝文帝改革之所以能够成功,是因为(  )
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
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
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
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选C。孝文帝改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保守势力因其利益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而反对改革;当时北方广大人民包括汉族和进入中原的鲜卑族等许多少数民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维护鲜卑族对中原地区的统治,并非每项措施都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的异同点
1.相同点: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2.不同点
(1)侧重点不同: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
(2)目的不同: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针对训练3 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都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从社会进程的发展来看,其最主要的表现是(  )
A.改变了单一的生活方式
B.促进了封建化进程
C.增强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D.加速了民族间的融合
解析:选B。社会进程主要指社会制度形态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两次改革的相同影响很多,但最关键的是促进政权的封建化。
归纳综合
史料探究研读
【史料★文本】(教材P34)
《齐民要术》是世界上现存最完整的一部古代农书。北魏杰出的农学家贾思勰通过研究大量古代农业文献,广泛请教有经验的老农,搜集许多口头传说、民间谚语,在亲身实践的基础上花费11年时间完成这一农学巨著。其内容包括农、林、牧、副、渔各个方面,全面地总结了公元6世纪以前中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农业生产经验,科学价值极高,对后世影响巨大。
(1)属性:后人对《齐民要术》的评价。
(2)信息:《齐民要术》是中国北魏的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书,也是世界农学史上最早的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名中的“齐民”,指平民百姓。“要术”指谋生方法。《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它系统总结了在此以前中国北方的农业科学技术,对中国古代农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齐民要术》由序、杂说和正文三大部分组成。正文共92篇,分10卷。一般认为,杂说部分是后人加进去的。
(3)价值:有利于了解北魏时期中国农业的发展,进一步理解教育改革的作用。
【史料★应用】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下面四幅图是鲜卑族在不同时期的服饰
材料2:
请回答:
(1)材料1中的四幅图片有何不同?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差异?这一变化有何影响?
(2)图五所示的景象出现于北魏时期,主要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3)历史上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鲜卑族消失了,鲜卑文明是不是也彻底消失在了历史的烟雾中?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审材料 材料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审设问 本题通过北魏时期的几幅图片,直观形象地反映了北魏时期鲜卑族服饰的汉化及生活方式上的民族融合过程。第(1)问,要将图一与图二、图三、图四对比,分析前后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影响;第(2)(3)问,要结合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政策及其积极影响分析回答
扣教材 移风易俗、迁都洛阳、民族融合
【全解全析】
条理作答 (1)不同:图一的服饰带有鲜卑族的特点,主要是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图二、三、四反映了鲜卑族服饰逐渐汉化。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移风易俗的改革。影响: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促进了民族融合和统一民族国家的发展
(2)生活方式上的民族融合。原因:北魏孝文帝实行的移风易俗的改革和迁都洛阳
(3)不是。各民族在相互交流、融合中发展,并逐渐融为一体
速效提能演练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点此进入课件目录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
谢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