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涡阳九中高二2021秋学期期中考试
历 史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填写到
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第II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
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2.清朝雍正以来,地方督抚的奏折直达军机处;皇帝的谕旨也由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后发出。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君主专制强化 B.督抚听命于军机处 C.中央集权弱化 D.军机处掌握决策权
3.在古代雅典,普通民众对精英人物的态度是冷漠的,对他们的声望是嫉妒的。在危难时刻,民众倚靠领导者的才智与谋略;而太平安宁时,他们便蔑视和嫉妒自己的领导者;如果事业遭受挫败,他们往往归咎并迫害自己的领导者。由此可知,古代雅典
A.精英政治备受公民推崇 B.公民法治精神普遍缺失
C.奴隶主贵族利益被剥夺 D.民主政治存在明显缺陷
4.1798年,美国弗吉尼亚州议会通过决议,声明各州通过宪法契约建立了联邦政府,只授予其有限的权力,剩余的绝大部分权力由州及其人民保留。当联邦府行使宪法未授予的权力时,各州有权宣布联邦法令违宪。该决议
A.扩大了州政府的权力 B.体现了联邦制分权原则
C.彰显了各州独立平等 D.革除了邦联体制的端
5.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法治被迫让位于人治 B.立法受到政局变化的影响
C.法治思想已趋于成熟 D.专制统治取代了共和政体
6.习近平强调的“民主观”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该民主模式被概括为“有事好商量”。右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
A.确立中共领导地位 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C.通过协商监督民主 D.具有广泛民意基础
7.王安石变法,设发运使总管东南六路的赋税收入,掌握供需情况。凡采买、税收、上供物品,都可以“徙贵就贱,用近易远”。对于京都库藏支存定数,以及需要供办的物品,发运使有权了解核实,使能“从便变易蓄买”,存储备用。这一做法旨在
A.打击商人的远程贸易行为 B.减轻农民运输负担,增加收入
C.解决南北经济不平衡问题 D.调剂物资供应关系,平抑物价
8.1902年,光绪帝颁布上谕:“现在通商交涉,事益繁多。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这一举措
A.有利于法制近代化 B.推动了贸易自由化 C.是维新变法的延续 D.属于预备立宪内容
9.有学者称隋唐开始的科举制造就了封建社会的“平民政治”。这主要是肯定了科举制在一定程
度上
A.保证了官员来源于社会基层 B.使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C.扩大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 D.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10.下表是元代设置的地方监察机构,反映出元代
A.政局动荡导致政策波动 B.中央与地方矛盾不可调和
C.地方行政体系日渐混乱 D.中央加强对地方有效监管
11.资产阶级政党政治虽然在维系资本主义各项政治制度正常运转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它在19世纪中期以后,曾使资本主义政治产生了一些倒退、腐败现象,特别是“政党分肥”引起的政治大动荡使政府行政人员经常大换班,形成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局面。由此可知,文官制度的建立
A.是资产阶级民主的自我完善 B.完全消除了政党政治的弊端
C.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倒退
12.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
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 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 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
13.西方某法律规定,文官不对任何政党承担政治义务,不得参加政治活动,也不能公开发表自己的政治观点,必须忠实执行政府的各项政策。这一规定,体现了文官制的
A.择优录取原则 B.政治中立原则 C.职务常任原则 D.论功晋升原则
14.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建立。对此结论理解正确的是
A.公务员制度开始 B.北洋政府近代化 C.文官考试法制化 D.文官考试制开始
15.下图为南京国民政府考试院颁发的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及相关信息。据此可知,当时
A.高等教育相对落后 B.女性参政尚未实现 C.文官选拔比较规范 D.地方自治较为发达
16.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依次展开,1994年重点建立和实施考试录用制度,1995年重点实施辞职辞退制度,畅通公务员队伍的出口,1996年实施了交流轮岗和回避制度,1997年对建立正常的竞争上岗制度进行研究试点。这表明我国
A.坚持了党管干部原则 B.公务员制度逐步完善
C.干部选拔走向制度化 D.公务员素质得到提高
17.《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有了法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法家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 B.法律体系建立并走向完备
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D.国家治理日益走向规范化
18.1983年湖北张家山汉墓中出土大量竹简,包括《二年律令》,内称:“有任人以为吏,其所任不廉、不胜任以免,亦免任者。”这一规定
A.旨在增强中央权威维护统一 B.有利于强化各级官员责任意识
C.促进了国家政务的有序运行 D.目的是厉行法治突显皇权至上
19.成书于西汉的《礼记·曲礼》有言:“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唐代《唐律疏议》规定:“文选君子行诗曰,君子防未然······言国家制刑,惩一而诫百,使之畏于未犯之先,不幸而丽于法,则宽平其徽纆(木工所用的绳墨),而心则主于博爱之仁也。”据此可知,汉唐以来古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是
A.礼法并用 B.以民为本 C.为政以德 D.以法治国
20.在征服罗马之后,中世纪的各个日耳曼王国就将各自部落的习惯,借助于罗马法的某些术语,并吸收罗马法的一些原则,编纂为成文法典。这说明
A.罗马法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 B.罗马法的适用地域和对象不断扩大
C.罗马法促进了其他民族法文化的发展 D.罗马法具有超越民族的高度稳定性
21.1217年,伦敦25名贵族强迫英王约翰签署了《大宪章》,该宪章
A.保障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 B.使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C.以法律形式限制国王的权力 D.初步确立了近代民主政治
22.《法国民法典》颁布以来,共修改过一百多次。例如,1816年,法典中曾经废除了离婚制度,1884年又得以恢复。1970年废除了丈夫是一家之主的规定。法典调整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自由平等的社会 B.巩固法国革命的成果
C.确立大陆法系的基础 D.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3.195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使我国的法制建设开始从“过渡期”进入“成型期”,从运动式发展轨道进入稳定、正规发展的轨道。这部宪法的颁布旨在
A.保护人民的合法权利不受侵犯 B.使法制建设成型正规
C.确保向新的社会制度成功过渡 D.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24.2009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废止了8部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对59部法律作出修改;国务院废止了7部行政法规,对107部行政法规作出修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废止了455部地方性法规,对1417部地方性法规作出修改。这反映了我国
A.法制建设日益完善 B.法律体系基本成熟
C.法律法规行之有效 D.民众法制观念增强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25.(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云:“近隋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优试策而已。”。·····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
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材料三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的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并简述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并说明科举制与察举制的关
系。(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举制的影响并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化趋势。
(10分)
26.(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广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政治从少数人统治向多数人统治发展的全过程。从狭义上看,“政治民主化”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过程中,政治的形式和内容从非民主走向民主,特别是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近代西方国家在从专制走向民主的过程中充满了斗争和妥协,政治妥协便成为推动近代西方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也是人类政治智慧的重要表现。
——摘编自何光明《政治妥协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以近代西方民主政
治的确立与发展为例》
阅读材料,从中提取相关历史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进行简要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7.(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时期,贵族认为刑律越秘密越好,利于贵族随意处置百姓,增加专制的恐怖和神秘。郑国子产根据已有刑法重新编订了三种刑法,在公元前536年“铸刑鼎”,把惩治犯罪的刑律铸在金属鼎上,向社会公布;让百姓明白法与非法的界限,知道犯法会得到怎样的处罚。
结果,社会治理透明度增加,犯罪案件减少了。
公元前452~前450年,在平民保民官的强烈要求下,古罗马先后编订出十二个法表,镌刻
在青铜牌上,公布于罗马广场,即《十二铜表法》。该法包括民法、刑法和诉讼程序,基本上是过去未成文的习惯法的汇编。在后世的岁月中,它虽经多次修订,但始终是古罗马的基本法。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国家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法律由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议会制定,行政机构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行使行政权,法院根据法律独立掌握司法权。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天赋人权”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财产权等。在司法实践中,为了保证从立案到审理再到判决的每个程序的公开公正,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独立、专业的律师为被审判者提供辩护,可以减少法官对法律的误读;从普通民众中产生陪审团,参与案件审理和判决,使民众能够直接参与法律事务。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郑国子产“铸刑鼎”与古代罗马编订《十二铜表法》相似的社会背景与共同的历史价值。(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7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D A D B B D D A C D A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B C C B D B A C C D C A
25.(1)选官原则:以德(孝廉)取人。(2分)
发展表现:注重官员的吏治能力;举荐与考试相结合。(4分)
(2)原因:门阀世族衰落,庶族地主势力增强;九品中正制的弊端;隋朝对人才的客观需求。(6分)
关系:科举制由察举制发展而来或科举制是对察举制的继承和发展。(3分)
(3)影响:扩大了封建统治基础;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大大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官吏人才来源;一定程度上体现公平公正;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6分,答出三点即可)演化趋势:由以家世、门第为选拔标准逐渐演变为以学识才能为选拔标准;由地方评议推荐的方式逐渐演变为由中央掌控考试选拔的方式。(4分)
26.示例:论题: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2分)
说明:在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构建过程中,充满了各种政治势力的斗争与妥协。英国光荣革命后《权利法案》的颁布是议会与王权相互妥协的产物,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美国1787年宪法的制定过程充满了斗争和争论,最终通过政治妥协而产生。这部宪法是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相互妥协的结果,确立联邦体制和共和政体,并对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制度的建立起到示范作用。法国在百年动荡后,经过共和派与保皇派的相互妥协,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总统和参议院的权力都很大,正是保皇派与资产阶级共和派相互妥协的产物。这部宪法使法国的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民主制度也得以稳定。(8分)总之,在西方近代民主政治构建过程中,政治妥协是推动西方政治民主化的重要途径。(2分)
(注: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27.(1)背景:社会制度转型,冲击传统秩序;贵族曲解法律,社会矛盾尖锐。(4分)历史价值:成文法按律量刑体现了法律的公开透明;它们的法治观念及实践对后世的法制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史上的宝贵遗产。(4分)
(2)继承传统法律思想,融合启蒙思想;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并相互制衡;注意保护个人权利,坚持程序公正,实行律师辩护制度;保护私有财产,维护资产阶级利益。(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