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液体的表面张力 课时作业(word 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4液体的表面张力 课时作业(word 解析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1-11-18 08:2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2.4液体的表面张力 课时作业(解析版)
1.下列关于液体表面张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表面张力的存在,使得表面层内分子的分布比内部要密集些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产生表面张力
C.液体表面层分子间只有引力而无斥力是产生表面张力的原因
D.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指向液体内部,使液体表面有收缩趋势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液体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时就不会有液体分子从液面飞出
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同性
C.液体不浸润某种固体,则附着层内部液体分子相互吸引
D.当人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绝对湿度一定较大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发生,也能在固体中发生
B.液体不浸润固体的原因是,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
C.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减少,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减小
D.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
4.下列关于液体的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伸张
B.液体表面张力使其体积有收缩到最小的趋势
C.毛细现象表现为:浸润细管的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细管的液体在细管中下降
D.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
5.关于浸润与不浸润现象,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浸润液体
B.水银是不浸润液体
C.只有浸润液体在细管中才会产生毛细现象
D.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异性
B.液体不浸润某种固体时,则附着层内液体分子相互吸引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各部分温度不同引起的
D.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压和蒸汽的体积有关
7.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
A.温度升高,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悬浮颗粒的分子运动剧烈
B.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指向液体内部
C.物体的内能等于物体的势能和动能的总和
D.干湿泡湿度计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这是湿泡外纱布中的水分子蒸发吸热的结果
8.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面张力是液体内部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B.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液面,指向液体内部
C.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平行
D.因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密集,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9.对动态平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气态分子数的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达到这样的状态
B.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体表面飞出去的分子数
C.处于动态平衡时,蒸发的速度不再增大,液体也不再减少
D.处于动态平衡时,蒸发停止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扩散运动就是布朗运动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
C.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所以它是非晶体
D.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斥力大于引力的缘故
11.关于固体和液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毛细现象是指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
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同性的特点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产生表面张力
12.在吉尼斯大全中,记述了一个人创造了赤着脚在650℃的燃烧着的一长堆木炭上步行了约7.5m的“世界之最”纪录。关于他创下的这个奇迹,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表演者一定在脚下事先抹上了一种高级绝热防护剂
B.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跳跃式地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时间短,炭火来不及灼伤脚
C.这个表演者可能是用汗脚踩在炭火上一步步轻松地走过去的
D.这个表演者一定是轻轻地踮着脚走过去的,这样做接触面积小,即使灼伤也不厉害
13.关于液体的表面张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表面张力是液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
B.液体表面层分子分布比液体内部稀疏,分子间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
C.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液面,指向液体内部的
D.表面张力的方向总是与液面相切的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一定条件下,热量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
B.“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用的是油酸酒精溶液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
C.不浸润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大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
D.雨后叶子表面上的小水珠接近球形主要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
E. 第二类永动机违背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之一在于是否具有固定的几何外形
B.当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相等时,其分子间的势能小于零
C.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值,饱和汽压不变
D.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可以表述为:热量只能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转移
E.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下降与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都是表面张力作用的效果
16.若你和家人要外出度假一段时间,家里的盆栽又需要时常浇少量的水。你能否利用毛细现象设计一种自动浇水装置呢?请绘制一个设计图。
17.从布雨伞的纱线间可看见空隙,为什么下小雨时却不漏水?下大雨时情形会如何?做雨伞最好选用什么样的布料?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从而产生表面张力,B正确,A错误;
C.液体表面层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但引力大于斥力,从而表现为引力,C错误;
D.液体表面张力的方向沿表面的切面方向,D错误。
故选B。
2.C
【详解】
A.液体上方的蒸汽达到饱和时,进入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面飞出的分子数,A错误;
B.单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且物理性质具有各向异性,B错误;
C.如果附着层的液体分子和固体分子吸引力较小,则液体不浸润该固体,则附着层内部液体分子相互吸引,使得液体体积尽可能收缩到最小,C正确;
D.当人感到潮湿时,空气的相对湿度一定较大,D错误。
故选C。
3.D
【详解】
A.扩散现象可以在液体、气体中发生,也能在固体中发生,A正确,不符合题意;
B.液体不浸润固体的原因是,附着层的液体分子比液体内部的分子稀疏,分子力体现为引力,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单位时间内,气体分子对容器壁单位面积上的碰撞次数减少,气体的压强不一定减小,因为还跟气体分子的动能有关,C正确,不符合题意;
D.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是固体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属于布朗运动,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4.C
【详解】
A.表面张力的作用是使液体表面收缩,故A错误;
B.液体表面张力使其表面积具有收缩到最小趋势,故B错误;
C.毛细现象表现为:浸润细管的液体在细管中上升、不浸润细管的液体在细管中下降,故C正确;
D.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比较稀疏,分子间引力大于斥力,故D错误。
故选C。
5.D
【详解】
AB.浸润与不浸润是相对的,水对玻璃来说是浸润液体,但不是对任何固体都是浸润液体;对玻璃来说水银是不浸润液体,但不是对任何固体都是不浸润液体,故AB错误;
C.浸润液体和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都会产生毛细现象,选项C错误;
D.同一种液体对不同的固体,可能是浸润的,也可能是不浸润的,浸润与不浸润是相对的,选项D正确。
故选D。
6.B
【详解】
A.晶体都有固定的熔点,只有单晶物理性质都表现为各向异性,选项A错误;
B.液体不浸润某种固体时,则附着层内液体分子相互吸引,选项B正确;
C.布朗运动是由于液体分子对悬浮的固体颗粒不平衡的撞击引起的,选项C错误;
D.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汽压是一定的,和蒸汽的体积无关,选项D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A.布朗运动反应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温度升高,布朗运动显著,说明液体的分子运动剧烈,故A错误;
B.液体表面张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比较大,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故液体表面存在张力,其方向平行于液体表面,故B错误;
C.物体的内能等于所有分子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C错误;
D.干湿泡温度计下端包有湿纱布,湿纱布上的水分要蒸发,蒸发是一种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所以干湿泡湿度计湿泡显示的温度低于干泡显示的温度,故D正确。
故选 D。
8.C
【解析】
A、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液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故A错误.B、C、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它的方向跟液面相切,故B错误,C正确.D、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但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的平衡距离r0,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即存在表面张力,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液体表面张力的形成原因,知道其方向,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9.D
【详解】
根据对水的蒸发的分析可知当气态分子的密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达到这样状态;而达到动态平衡时,蒸发和凝结仍在继续进行,只不过达到动态平衡而已。此时在相同时间内回到液体中的分子数等于从液体表面飞出去的分子数;此时液体不再减小,蒸汽的密度不再增大。选项ABC正确,D错误。
本题选不正确的,故选D。
10.B
【详解】
A.扩散运动是分子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而布朗运动是固体颗粒在液体分子的撞击下做无规则的运动,A错误;
B.液体表面层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分子间表现为引力作用,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B正确;
C.蔗糖受潮后会粘在一起,没有确定的几何形状,但结晶后仍有规则的几何形状,因此蔗糖是晶体,C错误;
D.气体如果失去了容器的约束就会散开,这是因为气体分子间不存在相互作用力,可以充满整个空间的缘故,D错误。
故选B。
11.D
【详解】
A.毛细现象是指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上升的现象,以及不浸润液体在细管中下降的现象,故A错误;
B.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故B错误;
C.彩色液晶显示器利用了液晶的光学性质具有各向异性的特点,故C错误;
D.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的距离,液体表面存在张力,故D正确。
故选D。
12.C
【详解】
当赤着的脚踩上炭火时,灼热的炭火使脚底的汗水迅速汽化,立即在脚底下形成一个很薄的蒸汽层。由于气体是热的不良导体,在一段短暂的时间内,对脚板将起到绝热防护作用,行走中脚上流出的汗水部分地补偿了汽化所需的水分。因为跳跃、踮着脚走均不能提供足够的汗水,且容易使脚陷进炭火,从而使保护层失效。
故选C。
13.BD
【详解】
A.表面张力是液体表面层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而不是液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故A错误;
B.与气体接触的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距离大于液体内部分子间距离,液体表面层的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与斥力,但由于分子间的距离大于分子的平衡距离r0,分子引力大于分子斥力,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即存在表面张力,故B正确;
CD.表面张力使液体表面有收缩的趋势,它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液面,跟液面相切,故C错误,D正确。
故选BD。
14.ADE
【解析】
【详解】
A、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一定条件下,热量可能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如冰箱、空调等,但要消耗其他的能量,故A正确;
B、 “油膜法估测分子大小”的实验中,估算油酸分子直径用的是油酸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故B错误;
C、不浸润现象说明固体分子对液体分子的吸引力小于液体分子之间的吸引力,故C错误;
D、雨后叶子表面上的小水珠接近球形主要是液体表面张力作用的结果,故D正确;
E、第二类永动机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不违背热力学第一定律,故E正确;
故选ADE。
15.BCE
【解析】
【详解】
A.只有单晶体具有固定的几何外形,故选项A错误;
B.无穷远处分子间的势能等于零,随着靠近时引力做正功,势能减小,当分子所受的引力与斥力的合力为零时,其分子间的势能最小,小于零,故选项B正确;
C.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汽的分子数密度是一定的,因而其压强也是一定的,故选项C正确;
D.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可以表述为: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热使之完全转换为有用的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故选项D错误;
E.不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附着层液体的分子密度较小,液体分子间距较大(大于),此时附着层内的分子相互作用表现为引力,液面呈现收缩的趋势,即液面下降,同理,浸润液体在毛细管内上升,故选项E正确.
16.见解析
【详解】
将花盆用一根很细的毛细管将水与花盆的连接,由于毛细现象,水就会不断的浸入花盆,满足花盆少量水的需求;
17.见解析
【详解】
雨伞的布不漏水,主要靠的是雨伞整体的物理结构,当整个伞面张开的时候,物理张力是很大的,就是说伞的面料被很强的拉力拉开,布料每根结构绳之间的间距变得很小,雨滴落在上面,由于雨滴表面的张力,很难透过这样小的孔隙,而伞的大部分地区都有一个斜度,而由于雨滴的重力的斜向分力大于摩擦力,就使得雨滴沿着斜向分力的方向滑落。
这样因为水能浸润纱线,在纱线孔隙中形成向下弯曲的水面,弯曲水面的表面张力,承受住孔隙内水所受的重力,使得雨水不致漏下。当下大雨时,雨水重力大于弯曲水面的表面张力,雨水会透过小孔下落,做雨伞最好选用防雨绸的布料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