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第一章检测题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 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这个学期开设了《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的做法和认识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上的知识肯定是正确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2.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3.下列实验仪器可直接在火焰上加热的是……………………………………………………………( )
A B C D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5.常用的长度单位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 )
A.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微米、米
C.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C.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
6.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好……………………………………………… ( )
A.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 B.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5米长的皮尺
C.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 D.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
7.有三个长度数据:①560分米 ② 0.56千米 ③56000微米。把它们从小到大排列的顺序是( )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①②③ D.②①③
8.一支完整的粉笔的长度最接近于……………………………………………………………… ( )
A.15毫米 B.0.5厘米 C.0.8分米 D.0.2米
9.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是1.240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米 B.估计值是4
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米 D.测量结果精确到1毫米
10.木尺受潮后膨胀,用它来测量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会………………………………………(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难以确定
11. 利用三角板测量金属圆柱体直径的几种测法中(如图),正确的是…………………………… ( )
12.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经过测量。科学教科书的长度为24厘米,那么,在此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指…………………………………………………… ( )
A.书 B.所用的尺 C.24厘米 D.1米
13.判断下列测量数据: 0.3260米, 7.59米, 759毫米, 759分米, 各自对应的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 )
A.分米、毫米、厘米、米 B.厘米、分米、毫米、米
C.毫米、厘米、分米、米 D.毫米、分米、厘米、米
14. 做某实验需要量取45ml的水,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 )
A.100ml的烧杯 B.10ml的量筒 C.100ml 的烧杯和滴管 D.50ml的烧杯和滴管
15. 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量筒放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凹型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 首先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桌面上,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16.一只量筒内有4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木块的四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是44毫升,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0.4立方分米 B.4立方厘米 C.16立方分米 D.16立方厘米
17.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放平稳后仰视液面读得数值为19毫升,倾倒部分液体后,又俯视液面,数值为10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倾倒的液体体积是………………………………………………………( )
A.9毫升 B.小于9毫升 C.大于9毫升 D.操作错误无法判断
18.对体温度计进行消毒时,你认为可行的方法是………………………………………………………( )
A.用酒精外焰灼烧 B.在沸水中煮一定时间 C.用医用酒精棉花擦拭 D.用纯净的水冲洗
19. 两支内径不同,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儿看到( )
A.两支温度计水银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
B.内径细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C.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高,示数较大
D.内径粗的温度计水银柱上升得较低,示数相同
20.小玮同学洗澡时,有一个习惯总喜欢先用手去试一下水是否很烫,一次他把洗澡水冲到身上时,感觉不冷不热,你认为小玮这次洗澡的洗澡水最有可能的温度是………………………………………… ( )
A.75℃ B.35℃ C. 85℃ D.15℃
21.体温计的水银面指在37.5℃上,某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量出生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7.5℃,第二次38.5℃,第三次38.5℃。则 …………………………………………………( )
A.只有第一次正确 B.只有第二次正确
C.只有第三次正确 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
22.关于体温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
B.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
C.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比细管的容积大得多
D.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制成的
23.小明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刻度时在0℃时水银柱长5厘米;在100℃时水银柱长25厘米。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时,水银柱长为12厘米,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 ……………………( )
A .28℃ B.35℃ C.48℃ D.60℃
24.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⑥获取事实与证据。正确排列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④⑥⑤③②① C. ④③②⑥⑤① D. ③④⑥①②⑤
25.美国的“机遇号”火星车从火星上发回的一些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岩石上嵌有小球,小球并非集中在岩石的特定岩层中,科学家推测它们有可能是被水浸泡过的多孔岩石中所溶解的矿物凝结产生。这个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的………………………………………………………………………………………( )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制订计划 D.得出结论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26.下列仪器中,用来加热其他物体的是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_____,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可以被直接加热的是____,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是____。用来添加少量固体的是_____。(填序号,每空只填一个)
①烧杯 ②胶头滴管 ③试管 ④酒精灯 ⑤玻璃棒 ⑥药匙 ⑦显微镜
27.单位的换算。
(1) 3.6厘米=______ __ 千米=_____ ___微米
(2) 0.005米3= 升= 毫升
28.请给下面的测量数据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一支新铅笔的长度是1.75______; (2)张老师的身高为1.78______;
(3) 某位病人体温为39 ; (4)一个量筒测量范围为500 。
29.如图所示,现有A、B两把不同规格的尺子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用 (填“A”或“B”)尺测量时准确度高。用 尺(填“A”或“B”)测量时,尺子放的不正确。根据图中所示,用B尺测得长度是 ,最小刻度是 。
30.物体的冷热程度用 表示,实验室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
的 原理制成的。南方夏天最高气温高达27℃,读作 ,北方冬天最冷有零下40摄氏度,记作 。
31.如图所示,图甲的温度是________,图乙的温度是________
第31题图 第32题图 第33题图
32.用如图所示的两支温度计测室温,若甲表示白天的室温为6℃,乙表示夜间的室温为-2℃,请在图上标出液柱的位置。
33.某同学测一合金块的体积,测量结果如右上图所示,由此可见,量筒内水的体积为 毫升,合金块的体积为 厘米3。
34. 同一物体长度的5次测量结果记录分别为12.12厘米、12.14厘米、12.13厘米、12.12厘米、12.21厘米,这五个数据中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根据正确的四次记录,测得物体的长度值为 厘米。
三、实验探究题(每格2分,共20分)
35.某同学欲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1;
②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
③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圈总长度L2;
④数出排绕在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
⑤用铜丝的长度L1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 (填序号);
(2)错误的步骤是 (填序号),将此操作改正为 。
36.有一天,妈妈发现孩子发烧了,是什么原因呢?是受凉了,玩累了,还是吃了不清洁的食物?……人们会用测体温、听诊器听诊、化验等方法来探知其中的原因。后经医生检验是由于吃了过期的变质牛奶引起的发烧。
分析上述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妈妈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
(2)妈妈先后提出了哪些假设? ?
(3)其中哪些假设在检验中被否定? ?
(4)妈妈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
37.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于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的人工作之余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条件”,小亮和小华提出种种假设,并设计如下试验:
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A和B;
b、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A中加入2颗维生素E,并搅拌使之溶解;
c、在A和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1)他们设计这个试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
(2)他们准备B组的作是 。
(3)通过实验,若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符合时,则应该( )
A.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B.修改假设,重新进行实验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D.依据自己的实验结果下结论
清水
鲜花
鲜花
清水+
维生素E
A
B
第37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