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第2课时 碳的化学性质
1.通过对生活中一些常见碳单质的使用情况,了解碳单质的稳定性和可燃性。
2.掌握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装置、现象和结论。
3.掌握碳的化学性质,了解碳的用途。
学习目标
碳原子排列方式多种多样,使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那它们的化学性质会怎样呢?也会差异很大吗?
金刚石 石墨 C60
这些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结构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最密切,因此这些物质的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似的。
金刚石 石墨 C60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相传”
古代书画家用墨做的字画历经千年而不褪色
下面的事例说明了碳单质的什么性质?
说明了碳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1. 碳与氧气的反应
现象: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结论:碳单质有可燃性。
一、碳与氧气的反应
氧气充足
充分燃烧
C + O2 CO2
点燃
可通过文本框加底色(渐变)、字体艺术字加工(发光)等形式丰富外在形式
铺底色
圈画
冬天,北方农村地区常在房间里燃煤、烧炭取暖,常发生中毒现象,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当碳燃烧不充分时,生成一氧化碳,同时放出热。
化学反应的条件不同,会决定着反应的进行程度或产物的不同。
2C + O2 2CO
点燃
铺底色
圈画
1.氧气充足、燃烧充分时,碳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2.氧气不充足、燃烧不充分时,碳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注意:描述物质的化学性质时,要注意条件哦。
如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碳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不充分燃烧时则生成一氧化碳等。
做燃料
C + O2 CO2
点燃
2C + O2 2CO
点燃
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C + CuO
澄清石灰水
(1)实验装置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圈画
二、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实验现象 结论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有CO2生成
1.黑色粉末变为红色
有Cu生成
C + 2CuO 2Cu + CO2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高温
【演示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圈画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3)实验注意事项:
试管口略向下倾斜
装置的气密性要好
实验结束时,先撤出导气管,然后再熄灭酒精灯
防止澄清石灰水倒流入热的试管致使试管破裂
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内的粉末倒在纸上(防止生成的铜再被氧化成氧化铜)。
高温
铺底色
圈画
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
反应原理:
C + 2CuO 2Cu + CO2↑
氧化铜失去氧变为铜单质
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
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高温
可通过文本框加底色(渐变)、字体艺术字加工(发光)等形式丰富外在形式
铺底色
圈画
碳的还原性的应用:
应用1:碳的还原性可用于冶金工业。
如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C + CO2 2CO
3C + 2Fe2O3 3CO2↑ + 4Fe
应用2:在高温条件下,碳能使二氧化碳转变成一氧化碳。
高温
高温
1.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都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B.木炭具有可燃性,金刚石、石墨不具有可燃性
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构成
D.书写档案资料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D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两份质量相等的木炭,一份燃烧全部生成二氧化碳,一份燃烧全部
生成一氧化碳,则两份木炭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比是( )
A. 1 : 2 B. 2 : 1
C. 3 : 8 D. 3 : 4
B
C + O2 CO2
点燃
2C + O2 2CO
点燃
设碳的质量为a,生成二氧化碳时消耗氧气质量为x,
生成一氧化碳时消耗氧气质量为y。
24 32
a x
12 32
a y
12 a
32 x
=
x =
8a
3
24 a
32 y
=
y =
4a
3
x : y =2 : 1
3.如图是木炭还原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给酒精灯加网罩,目的是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
B.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红棕色粉末逐渐变黑
C.木炭是使氧化铜还原为铜的物质,它具有氧化性
D.实验结束后,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气管从澄清石灰水中撤出
A
还原性
先撤导气管
C + CO2 2CO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课题
1
金刚石
、
石墨
和
C60
第
2课
时
01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02
03
碳的还原性
古字画
档案材料
充分燃烧:
不充分燃烧:
碳与氧气反应
2C + O2 2CO
C + O2 CO2
C + 2CuO 2Cu + CO2
高温
3C + 2Fe2O3 3CO2 + 4Fe
高温
点燃
点燃
高温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