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6张PPT)
王羲之:一生沉浮写兰亭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18课
王羲之
字逸少,琅琊临沂人
(公元303年—公元361年)
307年,王羲之随父亲王旷和伯父王导来到建康 。
4岁
310年,王旷在保卫上党的战役中,全军覆没并失踪。
7岁
311年,永嘉之乱,匈奴攻陷洛阳,掳走晋怀帝。
8岁
316年,匈奴围攻长安,晋愍帝投降,西晋灭亡。
13岁
曾祖父 王祥:西晋的开国元老。
“洛京倾覆,中州士女避难江左者十六七。”
——《晋书·王导传》
江左、江东,
特指江南一带
司马睿(生于洛阳)
晋宣帝司马懿曾孙,
琅邪王司马伷之孙,
琅邪王司马觐之子,
晋武帝司马炎从子。
317年建立东晋,定都建康
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友善,建议其移镇建邺,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
王导(276年-339年)
王敦(266年-324年)
王导堂兄,曾与其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
“王与马,共天下”
东晋政权的特点
门阀政治
(元)帝初镇江东,威名未著,(王)敦与从弟(王)导等同心翼戴,以隆中兴,时人为之语曰:“王与马,共天下。”
——《晋书》
王氏势力最大时候,朝中官员75%以上是王家的或者与王家相关的人。
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
王、马关系……更是一种以家族集团利益为基础的长期发展起来的相互为用的政治关系。……当王氏家族的权势盛极而衰时,别的家族也可以起而代替王氏居于与司马氏“共天下”的地位。
——田余庆《东晋门阀政治》
乌衣巷
---(唐朝)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政权的特点
门阀政治
“素无廊庙志”
(325年)23岁:秘书郎(六品)
26岁: 会稽王友
32岁: 征西将军府参军、长史
(336年)34岁: 临川太守(五品)
江州刺史,“宁远将军”(四品)
右将军(三品)兼会稽太守
祖逖(266年-321年),曾率部北伐,得到各地人民响应,数年间收复黄河以南大片领土。
北伐中原
北伐失败,局部统一,偏安江南
由于东晋朝廷对北伐将领心存疑虑,多方牵制,使北伐缺少后援。
公元353年
殷浩北伐失败
春秋时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
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
《兰亭序》摹本(局部)
“翩若惊鸿, 婉若游龙。”
唐太宗:“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行云流水,酣畅自然
极富变化,神采各异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兰亭集序》
“会稽天下本无俦,任取苏杭作辈流。”
——元稹《再酬复言何夸州宅》
东晋南朝会稽郡经济发达,文化繁荣,既是东晋的主要赋税来源地;又是世家大族聚居之地,名士风流,高僧云集。
“昔日关中”
诗中江南——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江南春【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汉代)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nòu]……(民)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南朝宋)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
——《宋书》
1
据谭其骧统计,晋室南迁的人口多达九十万,占当时南方人口的六分之一。
——谭其骧《晋永嘉丧乱后之民族迁徙》
劳动力的有力补充
自晋氏流迁(317年),迄于太元(376-396年)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安定)如也。
——[梁]沈约《宋书》
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
2
3
北人习惯面食……南移的北方人惟有就地种植,这促使南方的小麦产区不断扩大,南朝以降,小麦成为南方一种重要的农作物。
——张学峰《再论六朝江南的麦作业》
……区种(一种抗旱丰产耕作法,可以提高产量)菽麦, 采竹叶木实, 贸盐以自供。
——(唐)房玄龄等《晋书》
《齐民要术》记载,当时中原农业生产工具不下30种,随着北方人民的大量南徙,可以断言,必然会把生产工具携带而来。适合南方的,可能有所推广;不适合的,则会不断地改进……火耕已非唯一的杀虫施肥的方法,粪肥被广泛使用,绿肥也日益普及……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北方人带去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农作物
这个地区古代森林、沼泽广泛分布, 正如《禹贡》所记古扬州之地: “厥草惟夭,厥木维乔,厥土惟涂泥。”(这里的草很茂盛,这里的树很高大。这里的土是潮湿的泥。) 具备了农业发展的良好条件。
——罗宗真《六朝时期的江南农业经济》
当时全国的平均气温稍有下降,昔日江南炎热卑湿的自然条件略有改变,人口自然繁殖的环境稍有改善。
——许辉、蒋福亚主编《六朝经济史》
4
自然条件优越
……
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迅速发展的原因
②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
③自然条件优越。
①社会比较安定。
南北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精神,促进了江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④统治者的重视
南方的经济地位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南宋
历史时期
江南经济发展趋势示意图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开发江南
唐宋时期:财富江南
明清时期:文化江南
起步虽晚,奋发前行的精神
虽逢乱世,南北携手的智慧
温婉江南,勤劳踏实的韧劲
公元355年,会稽太守王羲之辞官,游名山大川,林下论书,泉边垂钓,好不快活。
公元361年,会稽安逝。
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
383年淝水之战
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
420年,东晋大将刘裕称帝
317年
东晋建立
229年
吴国建立
420年
东晋灭亡
东晋大将刘裕
宋
(420-479)
齐
(479-502)
梁
(502-557)
陈
(557-589)
齐
建康
公元479—502年
梁
建康
公元502—557年
陈
公元557—589年
建康
南朝
(420-589)
公元420—479年
建康
吴
魏
蜀
西
晋
十六国
北魏
北周
西魏
东魏
北齐
280年,统一全国
东晋
陈
梁
齐
宋
南朝
北朝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兰亭集序》
“王羲之,我想对你说!”
俯仰之间,已隔千年,
琅玡王氏,幸也悲也。
幸的是,名门望族,前途无限,
悲的是,人生轨迹,早已固定;
幸的是,挥毫泼墨,肆意洒脱,
悲的是,中原失陷,故土难全;
幸的是,坚守内心,淡泊余生,
悲的是,快意人生,短暂易逝。
1.“王与马,公天下”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个朝代的政治特征( )
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
2.“闻鸡起舞”、“中流击楫”,是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典故。这两个成语称赞了哪一人物的报国志向( )
A.曹操 B.王导 C.祖逖 D.王敦
D
C
看看谁最棒
3.西晋末年至南朝初期的170年间,我国北方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口向北迁移
B.经历了无法抗拒的瘟疫
C.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D.战争导致人口大量减少
C
4. 南朝时,以为北方的商人要去江南地区最繁华的城市去采购丝绸和瓷器,他们最应该去的城市是( )
A.广州 B.建康
C.扬州 D.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