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7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8.《中国建筑的特征》(课件7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8 21:40: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3张PPT)
林徽因
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
历任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
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

梁思成对保护北京古城和传统的呼吁,让他多次遭受批判。
1953年5月,北京开始酝酿拆除牌楼。林徽因当面指着吴晗的鼻子怒斥。那时她肺病已重,喉音嘶哑,但其神情与真心令在场者动容。林徽因还对彭真说:“你们拆掉的是800年的真古董……有一天,你们后悔了,想再盖,也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原中国文物研究所所长罗哲文曾说:“如果这一片古城可以存留至今,那将是世界上惟一得以完整保留,规模最宏伟、气势最磅礴的历史文化名城,就连今日之巴黎、罗马也难以企及。”
二战美军轰炸日本时,向梁思成请教,那些地方需要保护不能炸毁。梁划出京都、奈良和大坂,标出古迹的方位,说这是人家的古城,别炸。于是京都三千宫殿寺庙,大大小小至今完好。
可惜可叹的是,建筑大师梁思成救得了日本的京都,却救不了北京的老城。
整体感知:中国建筑的特征
宏伟气派、金碧辉煌
解题
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
中心词“特征”,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显著特色。
定语 逻辑严密,分为两个层面:
“建筑”一词,界定了作者研究的专业学术领域;
“中国”一词,气宇轩昂,视野宏观,表现了作者作为中国建筑学一代宗师开阔的视角和强烈自豪的民族情感。


对象
析 题
指事物作为标志的
显著特色
中国建筑 的 特征




探究重点
思考
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的中国建筑有哪些特点?
1、体系独特、分布广阔
2、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思考
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从整体到局部
中国国家馆
举折,举架
重庆人民大会堂
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借此说明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
所谓“中国建筑的‘文法’”,是中国建筑几千年来形成并沿用的惯例法式,从建筑框架,到整体构成,从台基到屋顶,都有一定之规,有它的“拘束性”,但也有它的“灵活性”,体现在具体的建筑上,既表现出中国建筑的一贯风格,也具有独特的个性。
怎样理解“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这也是一种比喻,用“语言和文学”的比喻。
各民族建筑的功用或主要性能是一致的,有相通性,但表现出来的形式却有很大不同,恰似不同民族的语言,表达同一个意思,语言形式却不相同一样。所谓的“可译性”,是指各民族建筑在实质上有“同一性质”,可以透过其纷繁多样的表现形式解读出来。
本文的特色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多用比喻,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