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平顶山市九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8 07:26: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绝密★启用前
平顶山市九校联盟中考联考试题
高二历史
时间:2021年11月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50分)
1.百家争鸣在前期和中期主要表现为争鸣,后期则主要表现为合流。下列诸子的观点中,
最能反映百家争鸣活动后期特点的一项是
A.静而圣,动而王,无为也而尊,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
B.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
C.故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
D.将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在乐之为物,将不可不禁而止也
2.“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
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上述建议下,出现了
A.百家争鸣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三教合归儒
3 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该“学说”是指
A.孔孟儒学 B.董仲舒的新儒学 C.程朱理学 D.明末清初的儒学
4.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为学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以下列哪一种叙述回答
A.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 B.学习先贤先圣的经验心得
C.要注重内心的修养反省 D.要勤于温习
5.李贽强调“人即道,道即人”,顾炎武认为“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上述言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C.理学“灭人欲”的影响 D.思想专制的影响
6.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人之所以被称为进步思想家,主要是因为
他们
A.反对君主专制,清初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者
B.主张“农工商皆本”,强调经世致用
C.主张推翻帝制,建立人民主权国家
D.对儒学思想进行了总清算,创建了新的思想体系
7.下图为宋代雕版书籍价格变化曲线图。据图可知,宋代
A.雕版印刷术助推文化发展 B.书籍排版技术大为提高
C.市民阶层文化的普遍提高 D.活字印刷术的应用普及
8.中国古代科技取得了杰出成就,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技说法正确的是
A.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B.富含理性探索精神
C.不断发展与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有紧密关系
D.对外来科技排斥和不兼容,形成了独立的科技体系
9.诗歌创作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而晚唐时,诗风凝重浓郁,有时凄婉悲怆。据此可知
A.文学作品可以直接证史 B.唐诗风格各异类型众多
C.唐诗真实再现社会全景 D.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
10.宋代士大夫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对那些“街谈巷说,鄙俚之言”是“全不拣择,入手便用”;那些“其言至俚”、多为“街巷鄙人”所歌的蕃曲,也为士大夫所青睐,“一时士大夫亦皆歌之”。由此可知,宋词的繁荣得益于
A.社会政治的稳定 B.印刷技术的进步 C.士人素质的提高 D.市民阶层的扩大
11.某画家在评论一种画风时写道:“要耐人寻味,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这种画风应该是
A.写意画 B.风俗画 C.工笔画 D.写实画
12.1840-1861年,中国至少出现了22种有关世界史地方面的著作。如《康輶纪行》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边疆和世界形势,《中西纪事》提出中国已被纳入世界局势变化的轨道中。这说明
A.推动中国近代化运动蓬勃发展 B.推动国人重新审视世界局势
C.反映国人对西学的迫切需求 D.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
13.“五四”之前,鼓吹新文化的报刊仅有《新青年)等数种;“五四”之后仅一年多时间,
此类报刊就增至400多种,遍布大江南北。经验主义、实验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
民主主义、个人主义、自由主义等,都有文章介绍,都是知识分子谈论的话题。这一现象
A.导致民众思想陷入混乱局面 B.导致知识分子开始出现分化
C.致使传统思想退出历史舞台 D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造条件
14、洋务运动领袖张之洞在1898年发表的《劝学篇》中认为:“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
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据此可知张之洞
A.坚持贯彻中体西用思想 B.受到了维新思想的影响
C.大力支持戊戌变法运动 D.已准备全面地改弦更张
15.费正清在《中国一一传统与变迁》中写道其实儒家思想······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怔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费正清认为汉代儒学
A.重建了中国人的价值体系 B.契合时代要求而重新整合
C.继承先秦儒学的全部宗旨 D.背离先秦儒学的德治主张
16.1964年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70年人造地球卫
星成功发射;1973年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些成果
A.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受“双百方针”的推动
C.受益于“科教兴国”战略 D.是在苏联的援助下取得的
17.古代西方的“希腊四德”是理智、正义、节制、勇敢。而“中国四德”则是仁、义、礼、智。其共同点是
A.关注人伦 B.强调等级 C.注重修养 D.主张民主
18.有学者写道:“他们不会对别人死心塌地,因为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他们批判权威,主要是针对权贵。······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他们改变了欧洲的人文气候。”这里的“他们”是指
A.文艺复兴时的文学家 B.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
C.18世纪的自然科学家 D.启蒙运动时的思想家
19.有学者说“文艺复兴是向古希腊罗马的回归,是带有一种对世俗肯定性的快乐和自信。”此观点说明文艺复兴
A.摧毁了天主教的神学观 B.恢复了古希腊罗马传统
C.不利于新兴文化的发展 D.继承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20.16世纪初的德意志,《圣经》版本有14个之多,在这种局势下,马丁·路德将其译本统一为德语。路德版《圣经》一经问世便引发了社会民众的高度关注并带来了剧烈的反响。在1534-1570年间,仅维滕堡一地,印数就达到10万册。据此推知,马丁·路德此举
A.增强了德意志民族凝聚力 B.推动民众确立了对上帝的信仰
C.使德国完成国家统一大业 D.清除了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影响
21.启蒙运动时期,法国人让·梅叶说:“人们必须仅只遵循人类的理智和智慧的法则···.··因为这样的做法比起他们迷信的宗教中的一切虚伪规则和荒唐的仪式来,要给所有的人们肉体上和精神上带来多过千百倍的幸福、快乐和安宁。”他的意图是
A.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 B.掀起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
C.确立“人是万物尺度”的信条 D.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
22.意大利思想家弗吉里奥(1349~1420年)在其著作《论绅士的风度与自由研究》中阐述了自己的教育观即博雅教育,它包括德育、体育、智育和军事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它强调体育与知识学习同等重要,体育就是要对身体进行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服从理性。弗吉里奥的教育观
A.体现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 B.受到理性主义的深刻影响
C.完全摆脱了神学教育的束缚 D.成为全面教育思想的源头
23.当今世界科学大师斯蒂芬·霍金教授说:“宇宙的开端,可能出现了许多“小泡泡',然后再消失。“泡泡'膨胀的同时,会伴随着微观尺度的坍缩。······反复的膨胀和坍缩导致了宇宙中星系和恒星以及所有其他结构的形成。现代科学手段对宇宙微波背景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泡泡'预言。”证实霍金“泡泡”预言的理论是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 C.量子论 D.狭义相对论
24.下列每组的发明都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是
A.汽车、电车、汽船、飞机 B.蒸汽机、内燃机、电话、电灯·
C 电灯、电车、飞机、电话、电影放映机 D.电灯、电话、汽船、火车、飞机
25.下图是英国工业革命部分发明示意图。据此推断人类历史开始进入
A.蒸汽时代 B.电气时代 C.信息时代 D 智能时代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50分)
26.(本题24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社会变革是对思想理论的实践。
材料一 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世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
——北京大学教授衰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
材料二“孔教”本失灵之偶像,过去之化石······妄欲建设西洋式之新国家,组织西洋式之新社会,以求迄今世之生存,则根本问题,不可不首先输入西洋式社会国家之基础,所谓平等人权之新信仰,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陈独秀《宪法与孔教》(1916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历史上两次“思想市场”中的“救世主张”(8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思想市场”出现的原因(6分)。
(3)据材料二,概括陈独秀对“孔教”的基本态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这种思想态度形成的背景(10分)。
27.(本题2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编纂(四库全书》是继修纂(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慕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非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图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秦、卢校、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书编纂的相同之处并分别对两书的编纂进行
评价(1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12分)。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详解版)
1.B
【详解】
根据所学“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强调的是礼法并重的思想,符合百家争鸣后期各派思想融合的现状,也符合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的需要,B项正确;AC项是道家的,D项是墨家的,不符合当时的需要,排除ACD项。故选B项。
2.C
【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内容为董仲舒提出的,故选C项;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排除A项;焚书坑儒是秦朝的,排除B项;三教合归儒是隋唐时期,排除D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
3.C
【详解】
理学是两宋时期产生的主要哲学流派,是融合了道家、佛教等诸因素于一体的哲学,提供了一套维护儒家伦理秩序的形而上学体系,C项正确;ABD项的学说并没有“形而上学”的特点,排除ABD项。故选C项。
4.C
【详解】
陆九渊是主观唯心主义者,注重内心的修养,故选C项;学问要求尚实,方有助于国计民生,体现经世致用思想,与陆九渊无关,排除A项;陆九渊侧重注重内心,排除B项;勤于温习与陆九渊关系不大,排除D项。排除ABD项,故选C项。
5.B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品经济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出现反封建思想,依据经济决定政治原理,可知B项根本原因,符合题意;ACD项是影响因素,但是并非是根本原因,排除。故选B项。
6.A
【详解】
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我国思想领域涌现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他们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学术上反对理学空谈义理,提倡经世致用;A项正确;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主张“工商皆本”,提高商人地位,而非“农工商皆本”,排除B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但没有提出推翻帝制的主张,排除C项;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对儒学的继承与批判,并创建新的思想体系,排除D项。故选A项。
7.A
【详解】
从数据可以看出,雕版印刷的书籍价格不断下降,这有利于文化普及与发展,故A项正确;材料与排版无关,排除B项;从材料中看不出是市民的需要增加,排除C项;D项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
【点睛】
8.A
【详解】
中国古代是农业国,科技重视实用,比较注重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A项正确;B是对西方科技特点的描述,排除B项;专制主义不利于科技发展,排除C项;古代中国并未形成独立的科技体系,而且对外来科技较为包容,排除D项。故选A项。
9.D
【详解】
材料体现的是唐诗在盛唐、中唐及晚唐时期有着不同的特征,这说明的是社会变迁影响唐诗创作,D项正确;文学作品不可直接当做史料直接使用,排除A项;材料与唐诗风格类型众多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唐诗并不能真实再现社会全景,排除C项。故选D项。
10.D
【详解】
材料反映了宋代士大夫群体在进行诗词创作时,主动选取“街谈巷说”“鄙俚之言”等市井文化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材料中士大夫创作采用世俗语言迎合了市民阶层的需要,促进了宋词的繁荣,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的诗词的创作,没有涉及社会秩序的稳定以及印刷技术的信息,排除AB两项;材料反映的是士大夫的诗词创作采取世俗语言,不能说明士人素质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
11.A
【详解】
根据材料“就要虚多。虚多者,即告诉人的少,藏起来的多,故人所思的就多”及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画风应该是写意画。写意画即是用简练的笔法描绘景物,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较工笔画更能体现所描绘景物的神韵,也更能直接地抒发作者的感情。写意画讲究意,所以我们欣赏写意画也得捕捉画中的意,在回味不尽的意趣中得到艺术的享受,陶冶自己的性情,A项正确;风俗画是以社会生活风俗为题材,不符合材料,排除B项;工笔画属于工整细致一类画法,要求“有巧密而精细者”,不符合材料,排除C项;写实画强调真实,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
12.B
【详解】
1840-1861年,中国出现了一些介绍当时边疆和世界形势的书籍,这有利于促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重新审视世界局势,故B正确;“蓬勃发展”不符合史实,夸大了这些著作的作用,故A错误;当时的国人,对西学普遍没有迫切的需求,故排除C;近代早期的介绍西方史地的书,主要是开拓了一部分国人的视野,没有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故排除D。故选B。
13.D
【详解】
材料表明,五四运动之后,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大量增加,知识分子谈论的话题也更加广泛,这说明当时人们的思想获得解放,为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故选D项;材料体现思想多元化,不能由此得出思想陷入混乱,排除A项;B项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但传统思想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排除C项。故选D项。
14.B
【详解】
由材料“不变其法,不能变其器”“西学又有别,西艺非要,西政为要”可知,张之洞对西学进行区别,比较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说明他受到维新思想的影响,B项正确;张之洞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材料信息体现他比较关注西方的政治制度,没有体现他坚持贯彻中体西用思想,排除A项;由所学知识可知,张之洞既没有大力支持戊戌变法运动,也没有准备全面地改弦更张,排除C项、D项。故选B项。
15.B
【详解】
根据材料“渐渐由孔孟时期的原始儒学衍化为掺杂了诸子思想和古代迷信的庞杂思想体系……与其说儒家思想怔服了汉代学者,不如讲是汉代学者改造了儒家思想”及所学知识可知,汉代儒学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融合在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适应了汉帝国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需要,B项正确;材料涉及汉代儒学的变化和发展,没有体现“重建了中国人的价值体系”,排除A项;汉代儒学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融合在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继承先秦儒学的全部宗旨”说法绝对,排除C项;汉代儒学依然保留先秦儒学的仁政和德治主张,“背离”一说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
16.A
【详解】
材料中新中国取得的科技成就展示了新中国的科技水平,“两弹一星”使中国成为有影响的大国,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培育出的杂交水稻,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所以选择A项;“双百方针”强调在学术上百家争鸣,在文学艺术方面百花齐放,与材料的科技成就关系不大,排除B项;中国提出“科教兴国”是在1995年,C项错误;中国取得题目中科技成就时,与苏联关系恶化,是中国人自己努力的结果,D项错误。故选A项。
17.C
【详解】
“理智、正义、节制、勇敢”、“仁、义、礼、智”等都与个人修养有关,所以其共同点是强调了个人的修养,C项正确;其共同点在于注重修养,而非关注人伦、强调等级和主张民主,排除ABD项。故选C项。
18.D
【详解】
根据材料“他们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他们批判权威”“他们关心政府的无意义行为和社会弊端”“在他们眼里,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以理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等级制度等,促进了欧洲地区的思想解放,D项正确;文艺复兴主张人文主义,而材料强调的是“只忠于自己的理智”,二者主旨不符,排除A项;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自然科学家研究的是科学技术领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19.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文艺复兴运动是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来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体现了对古代的人文精神继承,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摧毁了天主教的神学观,排除A项;恢复传统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B项;这种观点有利于新文化的传播,排除C项。故选D项。
20.A
【详解】
据材料”马丁路德将其译本统一为德语。路德版《圣经》一经问世便引发了社会民众的高度关注并带来了剧烈的反响”可知,这为德意志民族语言和民族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很大作用,增强了德意志民族的凝聚力,A项正确;宗教改革提出“因信称义”,取代了“因行称义”,但都承认民众对上帝的信仰,B项错误:1871年,德国在政治上实现了统一,C项错误;“清除了教会对世俗政权的影响”说法太过绝对,D项错误。
21.D
【详解】
材料反映了让·梅叶主张人们要遵循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反对封建迷信。结合所学可知,启蒙运动期间,思想家们主张用理性取代专制和愚昧,建立自由、平等、民主的理性社会,材料中让·梅叶的主张符合启蒙运动的特点,反映了他号召人们与迷信专制作斗争的意图,D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揭露封建神学世界观的虚伪,而启蒙运动主要反对封建专制,排除A项;16世纪宗教改革,掀起了改革封建宗教的巨浪,这与启蒙运动时间不符,排除B项;“人是万物尺度”是古希腊思想家普罗泰戈拉提出的命题,排除C项。故选D项。
22.A
【详解】
材料中的教育观提出“德育、体育、智育和军事教育等多方面”,强调增强学生的素质,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重视,故选A项;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应是17~18世纪,时空不符,排除B项;弗吉里奥的教育观出现在中世纪后期,不可能完全摆脱神学教育思想的束缚,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出弗吉里奥的教育观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项。
23.C
【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普朗克提出的量子假说,认为辐射像物质一样,是由能量的基本单位量子来实现的,使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了革命性的进步。材料中霍金教授认为宇宙的开端可能是许多“小泡泡”的膨胀坍缩,且现代科学手段对宇宙微波背景的小的非均匀性的观测,完全证实了‘泡泡’预言,由此可知,证实霍金“泡泡”预言的理论是量子论,C项正确;自由落体定律强调物体下落的加速度与物体的重量与质量无关,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经典力学研究宏观物体低速运动,与微观世界的研究无关,排除B项;狭义相对论认为物体运动时、质量、时间、空间均会发生变化,研究的是宏观物体高速运动,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24.C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其中电灯、电车、飞机、电话、电影放映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C符合题意;汽船、火车和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ABD排除。故选C。
25.A
【详解】
根据材料中“蒸汽机”以及相关信息可知,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A正确;B、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26.(1)春秋战国时期:为政以德;实行法治;无为而治;兼爱、非攻。(4分)
民国初年五四时期: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民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实业救国。(4分)
(2)原因:共和体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6分任意3点即可)
(3)态度: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2分)
背景:袁世凯妄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8分)。
【详解】
(1)春秋战国时期:结合诸子百家主张可得出,孔子主张为政以德;法家主张实行法治;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根据所学可得出,当时有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与科学;新文化运动后期的马克思主义;清末的实业救国思潮等。
(2)原因:根据“民国初年”可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主要有共和体制的建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等。
(3)态度:根据“对于与此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不可不有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否则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可得出他否定儒学(孔教),主张以西方民主思想取代之。背景:结合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即可,主要有北洋军阀妄图复辟帝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辛亥革命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传播;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27.(1)相同:参与人数多,规模巨大;涉及内容丰富;编纂时间较长(2分任意2点即可)。
评价:《四库全书》: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对自然科学的轻视,不利于中国新经济因素的成长,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6分)。
《百科全书》:传播了启蒙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君主专制;推动了近代科技的传播与发展(6分)。
(2)差异:中国文化侧重于人文学科,忽视自然科学,注重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总结;《百科全书》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并举(或民主和科学并举)(4分)。
原因:经济上: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对自然科学需求动力不同;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政治上: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者农本思想;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思想上:清朝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僵化均不利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民主因素的成长;法国启蒙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知识和自由民主的渴求。(8分,从中外的政治经济思想任意两方面作答得8分)。
【详解】
(1)同:根据材料“编纂《四库全书》是继修纂《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纂而成”“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可概括出参与人数多,规模巨大;根据材料“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历史学、哲学”“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可概括出涉及内容丰富;根据材料“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1751年至1772年”可概括出编纂时间较长;根据材料“出力最大的是纪昀”“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可概括出由著名学者主持。评价《四库全书》根据材料“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可概括出保存了许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根据材料“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图书3100多种”可概括出修辑过程中销毁和删改大量旧书,使文化遗产遭受重大损失;根据材料“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可知《四库全书》编纂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忽视了科技,这不利于中国新经济因素的成长,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转型。评价《百科全书》:根据材料“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可概括出传播了启蒙思想,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发展;冲击了君主专制;根据材 料“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等百科全书的内容可概括出推动了近代科技的传播与发展。
(2)差异:根据材料“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可概括出中国文化侧重于人文学科,忽视自然科学,注重对传统文化典籍的整理与总结;《百科全书》将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并举(或民主和科学并举)。原因:本问可从中西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等三个维度进行作答,如:中国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对自然科学需求动力不同;清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统治者农本思想;八股取士,科举制度的僵化均不利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和民主因素的成长;法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法国资产阶级力量较为强大;启蒙运动唤醒了人们对知识和自由民主的渴求。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