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的控制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身体各部位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B.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C. 爬行动物、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D. 恒温动物能维持稳定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了动态的平衡
2.如图表示5种动物在不同的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当外界温度是50℃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B. 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左右
C. 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 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3.控制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 )
A. 大脑 B. 小脑 C. 脑干 D. 脊髓
4.健康人的正常体温调节过程如下: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体温调节中枢→效应器→调节活动X。下列关于活动X的说明,合理的是( )
A. 皮肤血管收缩 B. 汗液分泌增加 C. 浑身肌肉颤抖 D. 适当增添衣裤
5.骆驼在沙漠中时,白天体温能升高到41 ℃,晚上能将体温降至34 ℃。研究发现,白天升高体温能减少水分流失,而且前一晚体温降得较多时,更可以忍受隔天白天的酷热。下列理由中,可以解释这一现象的是( )
①白天升高体温可增加出汗量
②白天的体温高,能减少身体内用于散热的水分量
③夜晚体温低时,骆驼能吸收空气中水分
④夜晚体温愈低,第二天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将体温升到骆驼白天可到达的温度
⑤骆驼身上的毛能阻隔外界的热,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A. ①③⑤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6.某人因感染能引起流感的冠状病毒而发烧,住院隔离治疗。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发现该病人在24 小时内的体温均在39℃左右波动。则该病人在这24小时内产热和散热的关系( )
A. 产热等于散热 B. 产热小于散热 C. 产热大于散热 D. 产热与散热没有关系
7.下列关于恒温动物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动物都是恒温动物
B. 身体各部分的温度并不都是一样的,且温度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
C. 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恒温动物都具有保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D. 恒温动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相对平衡
8.如图表示五种动物在不同的外界温度状况下测得的体温变化情 况,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当外界温度是50 ℃时,负鼠的体温也可能上升到50 ℃
B. 在实验过程中,猫的体温始终稳定在40 ℃左右
C. 在实验过程中,爬行动物蜥蜴的体温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最明显
D. 猫和鸭嘴兽虽都属哺乳动物,但体温调节能力不同
9.下列关于人体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外界温度由40℃降到37℃的过程中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有冷觉和温觉感受器
B. 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C. 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
D. 寒冷时,神经和体液调节的结果是人体产热量多于散热量。
10.以下身体各部位温度中,与人体实际体温最接近的是( )
A. 直肠 B. 口腔 C. 腋窝 D. 手心
11.皮肤对保持人的体温恒定有重要作用,夏天天热时( )
A. 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 B. 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减少
C. 大多数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 D. 大多数血管舒张,汗液分泌增加
12.何大妈在气温达到40.4℃时,没开空调的屋子里熬了两天,送到医院时体温高达41.7℃,却一点汗也没有,患“热射病”致使多个脏器衰竭,生命垂危。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何大妈产热的主要部分是骨骼肌
B. 何大妈体内产生的热量大于散出的热量,导致体温上升
C. 正常情况下,在高温环境中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增加
D. 体温调节中枢在大脑部位
二、填空题
13.如图甲为人体发烧三阶段体温变化大致曲线图,T0为人体正常体温;图乙为不同温度下皮肤血管口径示意图。
(1)在体温处于①阶段时,人体产热、散热的关系是________。
(2)人体体温可通过皮肤直接散热来调节,图乙中表示高温环境下皮肤血管口径示意图的是 ________。
14.呼吸道感染、皮肤烧伤等都容易引起发热,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一种生理性防御反应。发热时,体内白细胞数量增多,代谢速度加快,有利于身体战胜疾病。但持续高烧是有危险的,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 ℃左右。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 控制。
三、解答题
15. 2020年5月27日11点,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进行珠峰测量工作。
(1)珠峰上的气温是零下25℃,登山队员的体温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7℃。
(2)登山队员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有 。
A.体温下降
B.机体耗氧量降低
C.皮肤血管收缩
D.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减弱
(3)登山队员是通过________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体温的。
四、实验探究题
16.如图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示意图中字母表示的结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人体主要的散热器官是________。当人体处在45℃的外界环境中时,主要的散热方式是________。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弧属于________反射。
(4)甲状腺能参与体温调节,是因为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C
【解析】【分析】恒温动物是指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因为体温调节机制比较完善,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解答】A、恒温动物是体温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但各个部位的温度是不同的;故A正确;
B、恒温动物的体温在各种环境中,通过产热与散热的调节可以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故B正确;
C、爬行类动物的体温是不恒定的;故C错误;
D、恒温动物的体温的恒定,是产热与散热相对平衡的结果;故D正确;
故答案为:C。
2.【答案】 A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A、由图可知,负鼠的体温始终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不会升高到50℃;故A错误;
B、由图可知,猫的体温在实验过程中,没有大幅度的变化,基本上维持在40℃左右;故B正确;
C、由图中曲线变化可知,蜥蜴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其体温急剧增大,变化最明显;故C正确;
D、由图中的曲线可知,猫和鸭嘴兽的体温变化曲线不同,说明不同的哺乳动物体温调节能力不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3.【答案】 C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脊髓和脑的结构及其功能。
【解答】A、大脑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如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下丘脑是大脑基部相对较小的区域,下丘脑能调节体温,控制内分泌等,A不符合题意;
B、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B不符合题意;
C、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的,C符合题意;
D、脊髓具有反射和传到的功能,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 B
【解析】【分析】人体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人体内的产热和散热过程是通过脑干(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来调节和控制。当外界的气温低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降至低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战栗和使皮肤的血管收缩以减少失热,血温增高回到正常的血温;当外界的气温高于人体正常体温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
【解答】由题意可知,当环境温度高于体温感受器时,血液温度升至高于37℃,刺激下丘脑中的热受体,通过增加汗液的分泌及使皮肤的血管舒张以增加散热,血温降低回到正常的血温。所以B汗液分泌增加正确,B选项正确,A、C、D错误。
故选B
5.【答案】 B
【解析】【分析】皮肤是一些动物散热的主要器官。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汗液蒸发散热。
【解答】骆驼生活在昼热夜冷且缺水的沙漠中,白天体温升高可减少自身与环境间的温差,减少体内散热量,汗液分泌减少,随汗液蒸发掉的水分也就减少。同时骆驼体温升高也起到了贮存热量的作用,而这部分贮存的热量又可以在夜间通过传导、幅射扩散到周围的环境中以代替汗液蒸发,其结果就是减少了维持体温恒定可能导致的蒸发失水。而骆驼夜晚体温下降,第二天就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将体温升高到白天可达到的温度,这样可以忍受第二天的酷热。即使在夏天要脱毛,骆驼身上也还会保留一层厚厚的毛层,可起到隔热作用,不使体温上升得太快。
故答案为:B
6.【答案】 A
【解析】【分析】人体有较完善的体温调节机制,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能够始终保持动态平衡。
【解答】病人发烧时体温较高,与外界环境的温差增大,所以散热也会增大。因此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仍然处于平衡状态,只是这个平衡的温度比平常高。
故答案为:A
7.【答案】 A
【解析】【分析】恒温动物是指能在环境温度变化的情况下保持体温的相对稳定。
【解答】A、鸟类、哺乳类是恒温动物,爬行类是变温动物;故A错误;
B、恒温动物的体温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的,且不动部位温度不同;故B正确;
CD、恒温动物在不同环境中,都能够调节体内的产热与散热的平衡,从而维持体温的恒定;故CD正确;
故答案为:A。
8.【答案】 A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不同动物的体温变化。
【解答】A、由图可知,负鼠的体温不可能达到50℃;故A错误;
B、由图可知,随着外界环境的温度的升高,猫的体温始终在40℃左右;故B正确;
C、由图可知,蜥蜴的体温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直线改变,变化最大;故C正确;
D、由图可知,猫的体温变化幅度比食蚁兽的小,所以不同的哺乳类动物,体温调节能力不同;故D正确;
故答案为:A。
9.【答案】 B
【解析】【分析】体温的恒定对于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至关重要,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尤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多)。人类之所以能够维持稳定的体温,是因为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主要在下丘脑,人体的皮肤、粘膜和内脏器官中分布着能感受温度变化的温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分为对高温敏感的温觉感受器和对低温敏感的冷觉感受器。
【解答】A、当人处于炎热环境时,发生兴奋的感受器是温觉感受器,A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B、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B叙述正确,符合题意。
C、人体散热的方式有辐射散热、传导散热、对流散热、蒸发散热。环境温度低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辐射、传导、对流和不显性蒸发散热;其散热量约占总量70%。环境温度等于或高于皮肤温度时,可借蒸发散热。因此,冬季、夏季人体散热方式不同,冬季汗腺活动比夏天弱得多,不能说明人体冬天散热量小于夏天,C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D、人体只要体温恒定,机体产热量就等于散热量,D叙述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 A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考查最接近人体温度的身体部位。
【解答】 体温测量主要指标有三部分:分别是口腔温度、腋下温度和直肠温度.最接近体温的地方是直肠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的口腔温度为36.7~37.7℃(平均为37.2℃),腋窝温度为36.0~37.4℃(平均为36.8℃),直肠温度为36.9~37.9℃(平均为37.5℃).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但测量不方便,因此大多采用腋下和口腔测量,A符合题意。
故选:A
11.【答案】 D
【解析】【分析】炎热环境下,机体产热大量增加,通过神经调节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皮肤的毛细血管,使毛细血管舒张,进行散热,同时汗腺分泌增加,散热增强。
【解答】人在寒冷环境的身体变化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液分泌减少;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是人在炎热环境的身体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 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体温恒定的有关知识。
【解答】A 人体产热的主要部位在安静时主要是脑和内脏,运动是新行势的主要部位才是骨骼肌。A不符合题意。
B当产热大于散热时体温升高,当产热小于散热时体温降低,当两者平衡时体温恒定,B符合题意。
C一般情况下在高温时为了加快散热,血管会扩张,C不符合题意。
D
体温调节中枢在脑干,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3.【答案】 (1)产热大于散热
(2)C
【解析】【分析】体温调节是指温度感受器接受体内、外环境温度的刺激,通过体温调节中枢的活动,相应地引起内分泌腺、骨骼肌、皮肤血管和汗腺等组织器官活动的改变,从而调整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水平。
【解答】(1)由图可知,在①阶段时,人的体温在升高,高于正常体温,所以此时人体产热大于散热;
(2)高温环境下,人体为了增加散热,血管会舒张,增加血流量,来加快散热,血管口径为C;
故答案为:(1)产热大于散热;(2)C。
14.【答案】 37;体温调节中枢
【解析】【分析】人体体温调节主要是神经调节,辅以体液调节,维持产热和散热相对平衡,保持体温正常。
【解答】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正常人体产热与散热保持动态平衡时,体温一般维持在37℃左右。 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故答案为:37;体温调节中枢
三、解答题
15.【答案】 (1)等于
(2)C
(3)脑干
【解析】【分析】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汗腺分泌减少,进而减少散热量;立毛肌收缩,骨骼肌战栗进而增加产热量 体温的平衡:人体的产热量与散热量的动态平衡。
【解答】(1) 机体在寒冷的环境中,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但产热和散热量是相等,使得体温维持恒定,故登山队员的体温等于37℃。
(2)人在寒冷的环境下会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几乎不分泌、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增加、骨骼肌战栗、代谢活动增强。
(3)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要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之下,如人体的体温之所以能维持稳定,主要是产热和散热两个生理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这个动态平衡的调节过程受人体脑干中的体温调节中枢控制的。
故答案为:(1)等于(2)C(3)脑干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
(2)皮肤;蒸发散热
(3)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解析】【分析】寒冷刺激使冷觉感受器兴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以维持体温恒定,增加产热有骨骼肌颤栗、立毛肌收缩、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作用于甲状腺,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作用几乎于全身每一个细胞,使细胞代谢增强,从而增加产热.另一方面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减少排汗等使散热减少。
【解答】(1)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因此A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甲状腺和肾上腺通过分泌相应的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来促进机体增加产热,这时代谢调节方式,因此C为肾上腺,B是骨骼肌,通过骨骼肌不自主颤栗来增加产热,这是物理调节方式。
(2)人体最大的器官是皮肤,也是人体最主要的散热器官。
(3)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甲状腺分泌活动加强,这种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人体体温相对稳定是神经调节和体液(激素)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
(4)甲状腺参与体温调节,主要是分泌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作用是: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加速物质氧化分解,促进动物的发育,促进新陈代谢。
故答案为:(1)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肾上腺(2)皮肤;蒸发散热(3)非条件 (4)甲状腺能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