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的消化与吸收
一、单选题
1.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中的相关记录,该实验表明酶的催化作用( )
试管 加入物质 温度 加入碘液
1 淀粉糊+唾液 37℃ 不变蓝
2 淀粉糊+唾液 0℃ 变蓝
A. 需要适宜的 pH B. 需要适宜的温度 C. 具有专一性 D. 具有高效性
2.宁波天一广场前有一个大型芝麻汤圆的雕塑。汤圆是宁波著名的特色小吃之一,它由糯米、猪油、黑芝麻制作而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糯米在胃中被消化分解成麦芽糖后进入小肠
B. 猪油在肝脏被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进入小肠
C. 芝麻含有丰富的油脂容易使人发胖,因此人不需要摄入脂肪
D. 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组织细胞
3.根据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下列有关小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小肠长约5-6米,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
B. 小肠绒毛使得小肠内表面积增加了600倍,大幅度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
C. 小肠肠壁含有平滑肌层,能使小肠蠕动,有利于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
D. 小肠壁上含有丰富的消化腺,能分泌出多种消化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4.如图是人类消化系统局部结构示意图,图中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的主要器官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豆浆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营养食品。每百克豆浆部 分营养物质含量如表所示(单位: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蛋白质 糖类 脂肪 维生素A
1.80 1.10 0.70 0.015
A. 豆浆中的蛋白质在人体的胃部被消化成氨基酸
B. 豆浆中的糖类可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 豆浆中的脂肪可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
D. 豆浆中的维生素A只被人体的小肠壁吸收
6.小肠是人体最重要的吸收器官。下列小肠的形态结构与它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 )
A. 肠内有丰富的绒毛
B. 是消化系统中最长的一段
C. 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
D. 小肠绒毛壁只由一层上皮细胞
7.葱包烩儿是杭州特色传统小吃,做法是将油条和小葱裹在面皮里,压烤或油炸至金黄,配上甜面酱和辣装,香脆可口,广受欢迎,关于葱包烩儿各营养成分被人体吸收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 甜面酱中的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都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
B. 胆汁中的消化酶促进油条中脂肪分解
C. 小葱中含有的粗纤维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D. 面皮中的淀粉经过消化吸收,最终在细胞内氧化分解为葡萄糖
8.葡萄糖在人体细胞中有多种消耗途径,但不包括( ) 。
A. 氧化供能 B. 合成糖元 C. 转变为脂肪 D. 转变为蛋白质
9.下列关于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胃位于腹腔的右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
B. 胃壁内有胃腺,可分泌胃液,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
C. 胃的主要功能是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和吸收
D. 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麦芽糖、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10.如图为人体部分消化器官的示意图,甲处阻塞,最可能发生的是( )
A. 肝脏无法分泌胆汁 B. 肠液无法分解蛋白质
C. 吸收葡萄糖的功能下降 D. 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
11.某同学为了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设计了如右表所示的对比实验。其他同学看了该实验设计后,提出下列修改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
加入的物质 1号试管. 2号试管.
稀淀粉糊(毫升) 2 2
新鲜唾液(毫升) - 2
蒸馏水(毫升) 2 -
恒温处理(15分钟) 37℃ 0℃
碘液(滴) 2 2
A. 1号试管不应加入2毫升蒸馏水,而应该加人2毫升新鲜唾液
B. 2号试管不应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而应该加入2毫升蒸馏水
C. 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37C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
D. 1号试管应加人2毫升新鲜唾液,并保持在0℃环境中恒温处理
二、填空题
12.胶囊胃镜全称为“磁控胶囊胃镜系统”,它主要用于胃部疾病的诊断,患者只需吞下一粒胶囊内窥镜,胶囊内窥镜携带高清摄像头,将影像传输到电脑,经15分钟左右便可完成胃部检查。
(1)胶囊内窥镜需要在胃中保持15分钟不被消化,由此可推测胶囊外壳的成分不可能是营养物质中的________。
(2)检查时,被检查者要多喝水,水分主要经 ________(填一器官名称)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
(3)胶囊胃镜适用于常规体检,也适用于上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的检查。肿瘤是一种细胞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________。
13.舌尖上的美食。食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最终来自 。定期体检可以使我们及时、准确地了解自身健康状况。抽血检测前要求空腹,因为食物的消化产物主要在 处被吸收进入血液后,会影响验血结果。
三、解答题
14.探究“口腔内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课题时,设计的实验方案如表,分析完成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 mL 唾液 2 mL 清水 2 mL 唾液 2 mL 唾液 2 mL 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 0 ℃ 100 ℃
加入碘液
(1)要探究物理性消化的作用,应选用 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2)如果选用 1,4,5 号试管进行实验,其探究的问题是: , 其中作为对照组的是 号试管;
(3)1,2,3 号试管都要在 37 ℃下实验的原因是: , 此实验预期 2 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 (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四、实验探究题
15.人体内有很多种酶,不同的酶催化体内不同的化学反应。
例如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分解形成H2O和O2 , 这种酶在马铃薯体内也存在。某同学将马铃薯块茎磨碎、过滤得到提取液进行了三次实验:
实验Ⅰ:在温度30℃的条件下,取等量提取液分别加到四支盛有等量H2O2溶液、pH分别为3、5、7、9的试管中,结果每一支试管都产生气体。请回答:
(1)实验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 。
(2)实验Ⅱ: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H2O2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
曲线A是实验 (选填“Ⅰ”或“Ⅱ”)的结果。
(3)曲线A和B中,H2O2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B
【解析】【分析】实验中试管1和试管2作对照,其他条件都相同,控制唯一的变量就是温度,该实验为探究温度对酶的催化作用的影响。
【解答】由表格可知,试管1加入淀粉不变蓝,而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但试管1不变蓝,说明试管1中已经不存在淀粉,试管2会变蓝,说明试管2中含有淀粉,经过两个试管的对比,它们唯一不同的变量为温度的不同,实验结论为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答案】 D
【解析】【分析】蛋白质的消化是从胃开始的,当食物中的蛋白质进入胃以后,在胃液的作用下进行初步消化后进入小肠,小肠里的胰液和肠液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在这些酶的作用下,蛋白质被彻底消化为氨基酸,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能够吸收大部分的水、无机盐、维生素和全部的氨基酸、葡萄糖、甘油和脂肪酸。小肠内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有利于消化。
【解答】A、糯米在口腔被消化分解成麦芽糖,A不符合题意;
B、猪油在肝脏被消化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后进入小肠,脂肪的消化从小肠开始,肝脏分泌的胆汁能将脂肪乳化,在肠液和胰液的作用下,消化成甘油和脂肪酸,才能被小肠绒毛中的毛细血管吸收,B不符合题意;
C、脂肪也是重要的供能物质,属于贮备能源物质,人体需要摄入脂肪,C不符合题意;
D、小肠的长度和结构特点使它具有巨大的表面积来吸收营养物质,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被构成小肠绒毛壁的一层上皮细胞所吸收,而转运到小肠绒毛腔内的毛细血管中被送回血液,因此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至全身组织细胞,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答案】 D
【解析】【分析】 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其中,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其特点是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约5-6米,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有肠腺分泌肠液,肠液中含有多种消化酶,小肠绒毛壁和小肠毛细血管壁都很薄,都只有一层细胞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答】 A、小肠是消化道中最长的一段,约5-6米,增加了吸收的面积;不符合题意;
B、 小肠内表面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增加了吸收的面积;不符合题意;
C、 小肠壁内有平滑肌,收缩能够引起小肠蠕动,利于消化 ,不符合题意;
D、 小肠内有肠腺,能分泌肠液,肠液中有多种消化酶, 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 D
【解析】【分析】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其中①是胃,②是肝脏,③是胰腺,④是小肠。
【解答】小肠很长,内壁有皱襞和小肠绒毛,加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包括肠液、胰液、胆汁等。胰液和肠液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对淀粉、蛋白质、脂肪进行彻底消化。小肠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小肠能够吸收水、无机盐、维生素、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绝大部分营养物质被小肠吸收进入血液循环,因此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5.【答案】 B
【解析】【分析】营养素为维持机体繁殖、生长发育和生存等一切生命活动和过程,需要从外界环境中摄取的物质。营养素必须从食物中摄取,能够满足机体的最低需求,即生存。
【解答】A、蛋白质在胃只能初步消化,在小肠中被消化成氨基酸;故A错误;
B、糖类是人体生理活动能量的来源;故B正确;
C、脂肪要被消化成脂肪酸和甘油才能被习题吸收利用;故C错误;
D、维生素A不用消化可以直接吸收,不仅仅是在小肠处被吸收;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6.【答案】 C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与此相适应,小肠长约5~6 m,小肠内具有肠液、胰液和胆汁等多种消化液;小肠内壁有环形皱襞,皱襞上有小肠绒毛,增大了消化和吸收的面积;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的,有利于营养物质的吸收。
【解答】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与其相适应的特点是:小肠很长,约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小肠绒毛,使小肠的消化吸收面积大大增加,小肠绒毛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而且绒毛中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也很薄也只有一层上皮细胞组成.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小肠吸收营养物质。 肠腺是小肠壁向内凹陷而形成的,它开口于相邻的两个小肠绒毛之间,能分泌肠液这种消化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等食物成分,因此小肠的形态结构与它的吸收功能无直接关系的是肠壁上有丰富的肠腺,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 A
【解析】【分析】(1)食物的消化指的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成小分子物质的过程。食物的营养成分包括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蛋白质、脂肪必须经过消化才能被人体吸收,糖类被最终分解成葡萄糖,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蛋白质被分解成氨基酸再被人体吸收进入循环系统。
(2)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能够分泌胆汁,分泌的胆汁中不含有消化酶,对脂肪起乳化作用。
(3)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营养素。
(4)淀粉能在小肠里彻底分解为葡萄糖。
【解答】A、甜面酱中的淀粉和蛋白质能在小肠内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被人体吸收利用,不需要消化可以直接被人体吸收的是无机盐等,A符合题意;
B、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而脂肪则是被消化成了甘油和脂肪酸,B不符合题意;
C、小葱中含有的粗纤维促使人体排便通畅、降低人体内过高的血脂和血糖,有利于维护心脑血管的健康,但粗纤维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C不符合题意;
D、面皮中的淀粉在小肠中,经过各种消化液中的消化酶的作用,最终分解为葡萄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答案】 D
【解析】【分析】糖类在细胞内的主要作用是氧化分解为细胞生命活动供能,过量后可转化成肝糖元、肌糖元暂时贮存或转化为脂肪。当血糖浓度降低时,肝糖元再分解为葡萄糖并释放到血液中,从而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
【解答】吸收到体内的葡萄糖一部分被组织细胞利用氧化供能,多于的部分在肝脏或肌肉等组织细胞中合成糖元或在人体内转化为脂肪,作为能量物质的储备。不能转化为蛋白质。
故答案为:D
9.【答案】 B
【解析】【分析】在消化道内,胃呈囊状,具有较大的伸展性,成年人的胃能容纳2升的食物,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有两个功能 :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
【解答】A、胃位于腹腔的左上方,上连食道,下接十二指肠,A错误;
B、胃壁内有许多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B正确;
C、胃内有胃腺,能分泌胃液,胃液里面含有胃蛋白酶,能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所以胃的功能主要是有:贮存食物,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C错误;
D、胃内形成的食糜中含有淀粉、麦芽糖、蛋白质、多肽,脂肪,没有氨基酸、没有脂肪酸,D错误。
故答案为:B。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胆汁的作用相关知识。
【解答】肝脏分泌的胆汁中没有消化酶,但它能使脂肪变成微小的颗粒,从而增加脂肪酶与脂肪的接触面积,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脂肪最终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因此若甲处阻塞,胆汁起到促进脂肪分解的作用,消化脂肪的功能下降,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 A
【解析】【分析】实验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温度,其它如稀淀粉糊的量、新鲜唾液的量等均为无关的量,为了遵循单一变量原则,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
【解答】A、1号试管不应加入2毫升蒸馏水,而应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A正确,符合题意;
B、2号试管不应加入2毫升蒸馏水,而应该加入2毫升新鲜唾液,B错误,不符合题意;
C、2号试管应该保持在0℃环境中进行恒温处理,C错误,不符合题意;
D、1号试管和2号试管的温度应不同,D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二、填空题
12.【答案】 (1)蛋白质
(2)小肠
(3)细胞连续不断地分裂
【解析】【分析】蛋白质是组成人体一切细胞、组织的重要成分。小肠位于腹中,上端接幽门与胃相通,下端通过阑门与大肠相连,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
【解答】(1)胶囊内窥镜能够在胃中保持15分钟不被消化,其外壳的成分是不能在胃中消化的,胃能够消化的物质是蛋白质,因此外壳中肯定不含有蛋白质;
(2)人体的营养物质的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
(3)肿瘤是细胞能够连续不断的分裂的一种疾病,细胞数量急剧增加,从而消耗人体大量的营养物质;
故答案为:(1)蛋白质;(2)小肠;(3)细胞连续不断地分裂。
13.【答案】 太阳能;小肠
【解析】【分析】小肠是人体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为蛋白质、维生素、水、糖类、脂肪、无机盐。
【解答】人体内的能量来源于食物,食物的能量来源于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因此食物中所贮存的能量最终来自太阳能。小肠中有肠腺和胰腺分泌的多种消化液,在多种消化液的作用下,淀粉被彻底分解,因此食物的消化主要在小肠处被吸收进入血液。
故答案为:太阳能;小肠
三、解答题
14.【答案】 (1)1 和 3
(2)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1
(3)37 ℃是唾液淀粉酶最适宜的温度;变蓝
【解析】【分析】要探究一种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要以该因素设置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小组设计了三组对照实验,1号试管和2号试管、1号试管与3号试管、1号试管与4、5号试管、变量分别是唾液、牙齿咀嚼、舌的搅拌、温度。
【解答】 (1)1号试管与3号试管形成了以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为变量对照组,所以是研究物理性消化的作用;
(2) 1、4、5号试管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目的是探究温度对唾液中唾液淀粉酶发挥作用的影响,所以提出的问题是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 ,人体温度是37℃,1试管温度为37℃,所以属于不做处理组为对照组;
(3) 唾液淀粉酶在37摄氏度条件下酶的活性是最强的,所以为了控制变量,让酶的活性保持在最适宜的状态,2号试管中温度适宜,加入的是2ml的水,馒头碎屑不会被分解掉,所以碘遇到淀粉就会变蓝色。
故答案为: (1) 1 和 3 ; (2) 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消化淀粉是否有影响, 1 ; (3) 37 ℃是唾液淀粉酶最适宜的温度 , 变蓝 。
四、实验探究题
15.【答案】 (1)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排除温度变化(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Ⅱ
(3)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或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
【解析】【分析】(1)任何一种酶的生物活性都有适宜的温度,而30℃是过氧化氢酶活性最强的适宜温度;
(2)马铃薯提取液数量减半,那么它们对过氧化氢的催化作用效果减小。即在相同的pH溶液中分解的过氧化氢数量减小,而溶液中过氧化氢的含量会增大,据此分析;
(3)根据酶的生物活性和溶液pH的关系分析解答。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答】(1)实验在30℃下进行的原因是:30℃是过氧化氢酶的适宜温度[排除温度变化(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Ⅱ:将加入四支试管中的马铃薯提取液的量减半,重复实验Ⅰ。分别测定实验Ⅰ、Ⅱ中H2O2在相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请回答:曲线A的含量更高,应该是实验II的结果。
(3)曲线A和B中,H2O2的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同一种酶的最适pH值是一定的,不会由于浓度的不同而改变(或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为7,不会由于酶浓度的不同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