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体内物质的运输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19 17:29: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体内物质的运输
一、单选题
1.如图是心脏结构示意图,将下腔静脉扎紧,从上腔静脉灌水,则流出水的血管是( )
A. 下腔静脉 B. 肺静脉 C. 主动脉 D. 肺动脉
2.幼儿咳嗽可以采用雾化治疗,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雾状小液滴,通过呼吸道进入幼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则药液最先到达心脏的哪个腔室 (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如图所示是人体某结构血流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结构,请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内流的是动脉直
B. 若②表示肾小管,则③葡萄糖含量会降低
C. 若②表示小肠,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减少
D. 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内流鲜红色的动脉血
4.一些重症肺炎患者需要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设备进行急救,其工作过程如图所示。血液一般由患者股静脉(下肢静脉之一)引出到体外,通过氧合器吸收氧,排出二氧化碳,经过气体交换的血液,在动力泵的推动下回到患者颈静脉。在此过程中( )
A. 氧合器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 B. 氧合器中氧气从浓度低处扩散到浓度高处
C. 流经ECMO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增加 D. 人体在ECMO中完成了呼吸作用
5.如图为血管及血液中物质相对含量示意图,若a中流的是甲类型血液,c中流的是乙类型血液,则b可以表示为( )
A. 肺部的毛细血管 B. 小肠处的毛细血管 C. 肾脏处的毛细血管 D. 大脑处的毛细血管
6.如图为自制的人体血液循环模型。其中,A、B、C、D是四个塑料瓶,共同组成了心脏,D代表左心室;E和F是两根试管,代表某些器官内的毛细血管网。手动挤压该模型中的塑料瓶,产生的压力能使瓶中的液体在密闭管道中循环流动。下列关于此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把密闭管道中流动的液体视作血液,则管道G内流动脉血
B. 试管F可代表肺部毛细血管网
C. 上肢静脉注射的药物首先到达心脏结构中的A
D. 单向阀门①、②模拟了心脏内的房室瓣
7.如图所示是人体某结构血流示意图,其中①③表示血管,②表示相应结构。请根据图示分析,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A. 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③内流尿素含量较多的静脉血
B. 若②表示肾小管,则③葡萄糖含量会降低
C. 若②表示小肠,则饭后③内营养物质含量会增加
D. 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流鲜红色的动脉血
8.图示曲线表示人体血液中某些物质含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若b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表示二氧化碳变化的是曲线②
B. 若b为肾小球处的毛细血管网,曲线②可表示蛋白质和血细胞的变化
C. 若b是头部的毛细血管,表示氧气变化的是曲线②
D. 若b是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曲线①可表示营养物质的变化
9.如图所示为人体血液流经血管a、b、c时,血液含氧量与血压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血管a中的血压来自心脏的左心室 B. 血管b是人体各部分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
C. 血管a是主动脉,血管c是体静脉 D. 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
10.如图所示为人体的血液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当血液流经①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B. 图中实线为体循环路径,血液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C. 若②为小肠,则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减少
D. 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尿素和氧气明显减少
11.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各不相同,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那么( )
A. 甲的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 B. 乙的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
C. 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D. 甲的血型是AB型
12.甲图、乙图分别为人体心脏结构示意图、某组织处局部血管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③肺动脉、D为右心房、⑤为静脉
B. 血液途径D→②→⑤→⑥→⑦→①→A的循环属于体循环
C. 若⑥为小肠毛细血管,则⑦内血液的葡萄糖比与⑤内血液的葡萄糖要少
D. 心腔A,B中流的是动脉血
二、填空题
13.下图是血管内血压、血液流速及各类血管总面积的曲线图和心脏结构示意图,据图分析在A-F中属于毛细血管的是 (填序号),2 号血管血压 1 号血管血压(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
14.如图为人体的部分生理活动示意图,①~⑦表示生理过程,Ⅰ、Ⅱ表示血管类型.请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在进行图中所示的过程③时,肋间外肌和膈肌同时________。(填“舒张”或者“收缩”)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两个过程,它们都是通过________实现的。
(2)心脏每次跳动的过程,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那么此时房室瓣和动脉瓣的开闭情况分别是________。
(3)Ⅰ与Ⅱ的血液成分相比明显减少的是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图为人体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 代表氧气的交换或运输方向; 代表二氧化碳的交换或运输方向。请根据图答下列问题:
(1)在剧烈运动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平静状态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2)一氧化碳轻度中毒时,呼吸急促,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正常情况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3)西藏拉萨市的海拔约为3600m,浙江沿海平原地区的旅游者到了西藏拉萨,在平静状态下,心脏搏动显著加快,此时乙处单位体积血液中氧的含量比在浙江沿海平原地区平静状态下 (填“增高”、“减小”或“相同”)
(4)在某次户外比赛中中,甲运动员受伤而失血过多,急需输血,现有乙、丙、丁三人愿意为甲输血,医生用B型血的血清检验4人的血型,结果只有甲、乙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再通过交叉配血试验确定,只有丁能为甲输血,则乙的血型是 。
A. A型 B. B型 C. O型 D. AB型
四、实验探究题
16.镉不是人体的必需元素。镉主要通过食物、水和空气进入体内而积蓄下来。镉及其化合物均有一定的毒性,严重时造成生命危险。自 1955 年日本富士山县发生闻名于世的骨痛病以来,镉污染及其防治已引起世界各国的十分关注。废电池处理不当也会造成水、土壤的镉污染,近年来,我国各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
(1)吸收入血液的镉,主要与红细胞结合,影响了________在体内的运输。
(2)科研人员通过“不同浓度的镉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这一问题,探讨不同浓度的镉对生物体的危害情况,请你帮助设计实验方案。
提供器材:浓度分别为 0.01mg/mL、0.03mg/mL、0.05mg/mL 的含镉溶液、生理盐水、实验小鼠、灌胃装置(将液体灌入小鼠胃里,建议用量为 1 毫升)等。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上腔静脉连接的是右心房,然后是右心室,血液会经肺动脉流出心脏,所以从上腔静脉灌水,水会从肺动脉流出;
故答案为:D。
2.【答案】 A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脏和全部血管所组成的管道系统中的循环流动叫做血液循环,根据循环途径的不同,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体循环和肺循环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为人体各个组织细胞不断的运来养料和氧,又不断地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
【解答】血液循环的途径如图所示:
因此幼儿患感冒通常利用雾化治疗,雾化器将药液雾化成雾状小液滴,通过呼吸进入幼儿的血液循环系统,则药液经过肺静脉首先到达心脏的①左心房。A选项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3.【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人体器官中,血管中血液流动情况解答。
【解答】A、肾小球是血管球,由入球小动脉分出的许多毛细血管相互缠绕而成,这些毛细血管汇集成出球小动脉,出球小动脉里流的是动脉血,③血管是出球小动脉,A符合题意;
B、若②表示肾小管,原尿中③葡萄糖经肾小管重吸收,则内葡萄糖含量会升高,B不符合题意;
C、若表示小肠,食物经过消化和吸收成为营养物质,因此养料增多,C不符合题意;
D、若②表示肺,①是肺动脉,流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4.【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心脏的功能和血液循环的特点,以及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解答此题。
【解答】A..“氧合器”(即人工肺)可将人体上下腔静脉或右心房的静脉血经管道引出,流入“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再经“血泵”将血液泵回人体的动脉,模拟了肺与血液间的气体交换,正确。
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氧合器不能代替了呼吸道的作用,错误。
B. 氧气从浓度高处处扩散到浓度低处 ,错误。
C..流入“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血液中的二氧化碳到“氧合器(即人工肺)”,外界氧气扩散到“氧合器(即人工肺)”,进行氧合后,血液变成动脉血, 二氧化碳减少,错误。
D.该设备帮助患者在体外完成肺循环,错误。
故选A。
5.【答案】 A
【解析】【分析】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这样血液由含氧较少、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因此若c处氧含量增加,则b为肺部毛细血管。
【解答】分析右图可知,乙血液中的含氧量高于甲血液,而乙血液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于甲血液,可以判断乙为动脉血,甲为静脉血,因为a中流的是甲类型血液,c中流的是乙类型血液,由此判断a血管内是静脉血,c血管内是动脉血。可以判断出b是肺部的毛细血管,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6.【答案】 B
【解析】【分析】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
【解答】D是左心室,则B是左心房,C是右心室,A是右心房,J是肺静脉,I是肺动脉,H是上下腔静脉;
A、G与左心室相连,是主动脉,主动脉流动的是动脉血;故A正确;
B、F与H上下腔静脉相连,肯定不是肺部毛细血管,可能是小肠处的毛细血管;故B错误;
C、上肢静脉注射药物后,经上腔静脉流入A右心房;故C正确;
D、单向阀门①、②连接在AC和BD之间,是房室瓣;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7.【答案】 C
【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为: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全身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肺循环的路线为: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体循环和肺循环是同时进行的,并在心脏处连通在一起,构成一条完整的血液循环路线。
(2)小肠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
(3)肾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肾单位,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除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物质都可以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滤过作用,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全部葡萄糖、部分的无机盐、大部分的水被重新吸收回血液,形成尿液。
【解答】A、若②表示肾小球,则①③分别是入球小动脉和出球小动脉,内流的都是动脉血,A不符合题意;
B、若②表示肾小管,由于原尿中的葡萄糖经肾小管重新吸收,故③葡萄糖含量会降低,B不符合题意;
C、若②表示小肠,经过小肠后的血液含氧量减少,养料增多,C符合题意;
D、若②表示肺,则①是肺动脉,流静脉血,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 B
【解析】【分析】(1)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方向是动脉——毛细血管——静脉。血液在流经不同组织器官时,血液成分会发生不同的变化。
(2)图中,a是动脉,b是毛细血管,c是静脉, ②含量减少 ①含量增加。
【解答】A. 若b为肺泡外的毛细血管 ,血液流经肺泡,二氧化碳含量减少,氧气含量增加,故A正确。
B.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的其他物质都可以进入肾小囊形成原尿。原尿和血液相比较,蛋白质和血细胞含量并没有减少,故B错误。
C.血液流经头部,消耗氧气,氧气含量减少,故C正确。
D.营养物质在小肠被消化吸收,营养物质含量增加,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9.【答案】 D
【解析】【分析】血液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解答】A、a肺动脉中的血液来自心脏的右心室,A不符合题意;
B、b段是肺部的毛细血管,B不符合题意;
C、a肺动脉中的血液是静脉血,c肺静脉中的血液是动脉血,C不符合题意;
D、血液从血管a流向c时,动脉血中的氧气与血红蛋白的结合率增加,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0.【答案】 D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熟记循环路径,心脏的结构等。图中:①是肺部毛细血管、②是组织处毛细血管。
【解答】A.由图可知①为肺部毛细血管网,血液流经此处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A错误。
B.图中虚线由右心室出发,终止于左心房为肺循环路线,实线为体循环路径,由左心室出发,终止于右心房,血液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错误。
C.若②为小肠,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经小肠绒毛内的毛细血管进入血液,所以血液流经②后,营养物质变多,C错误。
D.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所以血液流经肾脏后,成分最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若②为肾脏,则血液流经②后,在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由含氧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因此血液流经肾脏后,血液成分发生明显的变化是尿素减少,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D正确。
故选D。
11.【答案】 B
【解析】【分析】在ABO血型系统中,A型血的红细胞含有A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B型血的红细胞含有B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AB型血的红细胞含有A、B凝集原,血清中含不含有抗A、抗B凝集素,O型血的红细胞不含有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
【解答】丙的血型为B型,含有抗A凝集素,丙的红细胞能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那么甲的血型可能是A型或O型,而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所以甲为A型血,根据题意甲、乙、丙三个的血型各不相同,分别是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因此乙为O型血,而O型血的红细胞膜上不含凝集原,血清中含有抗A、抗B凝集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 B
【解析】【分析】心脏内部有一道厚厚的肌肉壁将心脏分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个部分。每一部分各有两个腔,上面的空腔叫心房,下面的空腔叫心室。心脏的四个腔分别有血管与它相连通,与左心室相连的是主动脉,与右心室相连的是肺动脉,与左心房相连的是肺静脉,与右心房相连的是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连接心脏的动脉较粗,远离心脏后,动脉不断分支变细,最细的小动脉再分支成毛细血管,因而动脉血管里的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血液流经毛细血管后,进入静脉,流回心脏,因而静脉血管里的血液由分支流向主干。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循环路径为左心室 →主动脉 →各级动脉 →毛细血管网 →各级静脉 →上、下腔静脉 →右心房,肺循环的路径为右心室 →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 →左心房。
【解答】A、图甲中③是肺动脉,D是左心室,⑤血管中血液由主干流向分支,是动脉,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体循环路径为:D左心室 →②主动脉 →⑤各级动脉 →⑥毛细血管网 →⑦各级静脉 →①上、下腔静脉 →A右心房,B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C、若⑥为小肠毛细血管,小肠吸收来的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将进入血液并流进⑦静脉,因而⑦内血液的葡萄糖比与⑤内血液的葡萄糖要多,C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D、体循环中血液流经全身各处组织细胞周围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血液由原来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为含氧杨较少的静脉血,静脉血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右心室,所以A右心房、B右心室中流的是静脉血,D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二、填空题
13.【答案】 D;高于
【解析】【分析】人体内的浒关有动脉血管、静脉血管、毛细血管三中类型,毛细血管的特点:管壁最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官腔最小,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血流极慢,毛细血管数量最大,分布广,面积大,有利于物质交换。
【解答】根据毛细血管的特点,图中D为毛细血管,A为大动脉,B为小动脉,C为微动脉,D为毛细血管,E为小静脉,F为静脉。1为上下腔静脉,2为主动脉,3为肺动脉,4为肺静脉,2主动脉血压高于1上下腔静脉。
故答案为:D;高于
14.【答案】 (1)舒张;气体的扩散作用
(2)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
(3)氧气、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会明显减少
【解析】【分析】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在心泵的作用下循一定方向在心脏和血管系统中周而复始地流动。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并互相联接,构成完整的循环系统。肾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它的基本功能是生成尿液,借以清除体内代谢产物及某些废物、毒物,同时经重吸收功能保留水分及其他有用物质。
【解答】(1)由图可知,过程③是呼气过程,胸腔体积减小,肋间肌和膈肌同时舒张;气体交换是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
(2)先是两个心房收缩,同时两个心室舒张,血液是从心房进入心室的过程,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防止动脉中的血液倒流;
(3) Ⅰ与Ⅱ 的过程是形成尿液的过程,血液中的代谢废物减少,氧气也会减少用于细胞的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舒张;气体的扩散作用;(2)房室瓣打开、动脉瓣关闭;(3)氧气、尿素、尿酸等含氮废物会明显减少。
三、解答题
15.【答案】 (1)相同
(2)减小
(3)减小
(4)D
【解析】【分析】气体交换指肺泡和血液之间,以及血液和组织之间的气体交换。血型是指血液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表面的抗原类型。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异性抗原类型,而与临床关系最密切,人们所熟知的是红细胞ABO血型系统及Rh血型系统。
【解答】(1)剧烈运动,呼吸加快,是因为体内耗氧量增加,但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不会发生改变;
(2)CO能够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让红细胞失去运氧能力,因此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会降低;
(3)平原地区的人到空气稀薄的高海拔地区,其呼吸加速,但血液中的氧气浓度依然是不足的;
(4)用B型血的血清检验4人的血型,结果只有甲、乙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说明甲乙的血型是A型血或AB型血;而丙丁则是B型血或O型血,而 只有丁能为甲输血 ,说明丁是O型血,甲是A型血,丙是B型血,所以乙是AB型;
故答案为:(1)相同;(2)减小;(3)减小;(4)D。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氧气或氧或氧气和二氧化碳
(2)第一步:取 40 只健康的、体重日龄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 4 组,并编号为 A\B\C\D 第二步:取等量(比如 1 毫升)的浓度分别为 0.01mg/ mL、0.03mg/mL、0.05mg/mL 的含镉溶液分别灌入 A\B\C 三组小鼠的胃里,再取等量(比如 1 毫升)的生理盐水灌入 D 组小鼠的胃里。
第三步:将四组小组放在温度适宜的相同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
【解析】【分析】(1)镉是一种金属元素,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进入血液中,会与红细胞结合,影响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从而影响人体的健康;
(2)根据提供的器材及实验的目的设计出探究“不同浓度的镉对小鼠死亡率的影响”的探究方案。
(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解答】(1)吸收入血液的镉,能够与红细胞结合,从而影响氧气或氧或氧气和二氧化碳在体内的运输;
(2)根据提供的器材及实验目的,设计方案如下:
第一步:取 40 只健康的、体重日龄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 4 组,并编号为 A\B\C\D;
第二步:取等量(比如 1 毫升)的浓度分别为 0.01mg/ mL、0.03mg/mL、0.05mg/mL 的含镉溶液分别灌入 A\B\C 三组小鼠的胃里,再取等量(比如 1 毫升)的生理盐水灌入 D 组小鼠的胃里;
第三步:将四组小组放在温度适宜的相同环境下培养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