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探索生命的器具(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1探索生命的器具(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09:30: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
课题 探索生命的器具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使用显微镜观察制作的临时玻片标本。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寻找问题的答案,尝试应用多种教学资源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实验的真实性。
教学重点 尝试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究就离不开一些器具。同学们,我们进行科学探究常用的有哪些器具呢 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讨论回答:放大镜、显微镜。 设计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认识显微镜 教师拿一台显微镜指导学生认识显微镜的结构。 (1)目镜:放大倍数与目镜镜筒长短成反比;(2)物镜:放大倍数与物镜镜筒长短成正比;(3)镜筒:连接目镜与物镜;(4)粗准焦螺旋:一般调节,转动时镜筒升降范围大;(5)细准焦螺旋:精细调节;(6)转换器:调换物镜;(7)镜臂:连接作用;(8)载物台:放玻片;(9)压片夹:固定玻片;(10)遮光器:调节光线强弱;(11)通光孔:光线通过;(12)反光镜:使光线射入物镜;(13)镜柱:支持镜身;(14)镜座:稳定镜身。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 学生两人一组,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作用,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边看教材边操作显微镜,然后观察。 回答教师指示部分的名称。 激发学生对显微镜使用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对显微镜进行正确的取镜和安放。
探究二、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左手托,右手握。 2.对光 (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2)左眼看,右眼睁。 (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光线明亮时使用反光镜的平面镜,光线暗时使用反光镜的凹面镜)。 3.观察 (1)放置标本:物镜与玻片的距离要注意。 (2)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接近标本。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动手操作,观察。小组之间竞赛,看谁的操作规范。 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规范学生的实验操作步骤。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4.收拾整理 注意:(1)观察到的物像与实际图像上下、左右都颠倒。 (2)像在哪侧玻片标本就往哪侧移。 (3)学会判断污点在哪。
探究三、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拿实物出来让学生进行辨认,结合课本24页的内容,教师加以说明、补充、归类。着重讲解酒精灯、滴管、天平的用法。 提问:使用常用器具时应注意什么 看到常用器具学生非常感兴趣,迫切想知道每一种用具的用法。及时总结,注意使用酒精灯、滴管、天平等探究器具的注意事项。 通过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探究四、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以洋葱为例) 实验步骤: (1)用纱布将载玻片擦拭干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2)用镊子撕下洋葱鳞片叶表皮,放到水滴中并展平,以防止由于细胞的重叠而影响观察的效果;(3)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4)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一侧,用吸水纸从盖玻片的另一侧吸水,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5)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到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所观察的现象。 注意:(1)生物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2)当生物材料无色时必须进行染色。 学生自我进行实验,提高积极性。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课堂小结 1.认识显微镜 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2.使用显微镜 取镜与安放→对光→放置玻片标本→观察→清洁与收镜。 3.其他常用的探究器具 4.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擦→滴→取→展→盖(→染)→吸。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C ) A.新鲜的 B.完整的 C.薄而透明的 D.干燥的 2.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标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D ) A.5倍 B.45倍 C.50倍 D.225倍 3.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C ) A.q B.p C.d D.b 4.如果在载玻片上写“→”,那么在显微镜下可看到 ( B ) A.→ B.← C.↑ D.↓ 5.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主要步骤可以依次简化为 ( C ) A.擦片→滴水→取材→吸水→观察 B.擦片→滴水→取材→吸水→盖片 C.擦片→滴水→取材→盖片→观察 D.擦片→取材→吸水→盖片→观察 6.在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过程中,盖玻片一侧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再缓慢放下的原因是 ( A ) A.防止出现气泡 B.防止观察材料受损伤 C.防止水溢出 D.防止盖玻片受损
【课堂反思】 在教学中由学生根据教材,对照实物,让学生说出显微镜的各部分构造与功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交流,老师及时验查,激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其次,做实验时,让学生自学显微镜的使用过程,然后老师示范演示,强调关键步骤,最后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每当让学生进行学习时,都要明确学习的任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每次学习都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生们的合作交流、探究习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