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探索生命的方法(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探索生命的方法(表格式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1-18 09:34: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节 探索生命的方法
课题 探索生命的方法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分析科学探究故事,说出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 从“蛆是从哪儿来的”的具体探究情境展示和学生参与其中,初步理解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置对照实验和控制唯一变量的具体方法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3. 在“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情境中,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鼓励学生在“蛆是从哪儿来的”的探索故事中,发现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高学生善于观察、处理信息、分析和概括总结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体验探究环节,在“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情境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社会关注的简单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悟科学探究中所必备的精神和素养,感受亲自体验的快乐,体验生命探究的乐趣。 2.养成善于观察、思考、乐于探究的习惯,培养实事求是、勇于克服困难、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初步学会设置对照实验,确定变量和重复实验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提出问题、设置对照实验、确定变量和重复实验的方法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腐肉生蛆的图片,引出“蛆是从哪儿来的”探索故事,播放视频并组织学生观看。 2.提出要求:结合视频思考两个问题。 (1)你认为蛆是从哪儿来的 (2)你觉得该探究过程有哪些科学探索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2.思考并回答问题 。 带着问题看视频,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发学生认真深入思考。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沿着学生的思维,科学引导学生回答,并总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小结:初步理解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置对照实验、控制唯一变量和重复实验的具体方法以及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作用。 (1)为学生创设走向探究之路的实验情境。 (2)展示实验图片。 (3)组织学生一起踏上探究“生蛆”之路。 (4)引导学生理解他们“作出假设”的依据。 (5)出示准备的实验材料,组织学生思考它们的用途。 (6)运用设问和追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理解设计对照实验、确定变量的方法以及探究实验的重要作用,同时不断地渗透方法指导。 (7)提供探究“绿豆萌发的外界条件”新情境。 初步发现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感悟科学家的探究精神。认识到科学探究是探索生命的重要方法。 (1)学生理解“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问题的提出往往来自生活中观察到的那些疑惑不解的现象 。” (2)初步认识假设是有事实依据的,假设不一定都正确。 (3)学生积极参与“生蛆”实验的设计,并不断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4)学生在提供的新情境中,自主并主动地理解和掌握对照实验、实验变量和重复实验的含义。 (5)学生初步掌握和理解“设计对照实验、确定变量”的方法。同时也学到了在探索中所必备的精神、素养和方法(重复实验、贴标签、画表格记录、不怕吃苦等)。 在“蛆是从哪儿来的”的探索中,发现和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启发学生:科学探究不只是科学家才能做的事情,对科学探究过程的理解变得相对简单,能激发学生继续参与的欲望,为学生逐步走向尝试体验探究之路埋下伏笔。
探究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体验探究。在“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情境中,让学生体验一次探究的全过程。 (1)过渡环节 出示校园情境。 (2)引入探究课题 “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 ” (3)引导各小组作出假设 (4)组织学生讨论、完成《探究活动单》中的设计方案并展示 (5)教师操作演示补充 (6)组织学生小组合作,体验探究全过程,并适时介入指导 (7)组织学生交流成果 (8)情感提升 组织学生观看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蚯蚓的运动的视频。 (9)补充探索生命的其他方法。 (1)学生积极思考并提出值得探究的问题。 (2)学生首先理解探究目的是通过亲自参与“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体验,尝试并感悟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学生根据探究任务分组进行讨论,设计和制订探究方案,展示方案。 (4)学生掌握新的实验操作方法。 (5)在尝试体验探究中,学生通过探究过程中蚯蚓在硬纸板和玻璃板上的两种运动速度的对比,得出结论并完成探究活动单, 并初步学会设计对照实验,初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6)各小组在全班范围内交流,分享成果与感悟。 (7)通过观看视频,学生心灵有所触动。学生自发感悟生活的启示。 (8)了解探索生命的其他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尝试体验。学生亲身体验“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情境,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初步学会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社会关注的简单问题。感悟科学探究中所必备的精神和素养。感受分享同伴成功的喜悦,感受亲自体验的快乐,体验生命探究的乐趣,激发保护小动物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开始(前提)。 2.作出假设:对问题的一种解释,不一定正确,要验证。 3.实验: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包括制订计划、实施计划。 对照实验:除实验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 4.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 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 使本节课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网。
四、当堂演练 1.下列关于假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B ) A.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B.假设是一种无端的猜测 C.假设要以事实或生活经验为依据 D.假设与结果可以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2.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D ) A.所有变量都相同 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 C.实验变量相同 D.除实验变量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3.在探究“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实验后,对蚯蚓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C ) A.随手扔掉 B.放进垃圾桶中 C.放回大自然中 D.用作鱼饵
【课堂反思】 从这节课的整体设计看,始终是围绕着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发现、理解、体验和提升进行的,而且是以“一路追寻科学家的足迹”这条线索,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让学生领悟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而且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进而提高生物学科素养,其学习成果将成为学生必备的素养。